35歲是一個人人生的分水嶺
2016年,亞馬遜員工的平均年齡是31歲,谷歌員工平均年齡30歲,facebook員工平均年齡28歲......
所以,在你35歲以前,
你必須要面對以下三大問題:
第一,能否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第二,你的能力與年齡是否匹配
第三,你是否構建與提升了知識結構
那麼,在35歲之前,我建議你一定要做兩件事。
第一件,找準一個可以為之奮鬥5年、 10年甚至更久的目標。
這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因為一個清晰的目標,可以讓你的職業成長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經驗,而這種日積月累的經驗積累,也是你日後升職加薪的籌碼。雖然經驗並不一定與能力相關,但如果沒有經驗的積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沒有提升的可能。
Macolm Gladwell在他的著作《異類》中說:無論是最優秀的運動員,企業家,音樂家還是科學家,經調查,你都會發現他們至少都在付出了長達十年,每天不低於三小時的努力之後才嶄露頭角的。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馬克西姆·文格羅夫出生在西伯利亞,4歲的時候,他接觸到了第一把小提琴,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
並且,他的天賦和敬業度是成正比的。他每天練習7小時,5歲就舉辦了獨奏會,15歲就獲得了國際大獎,34歲就成了世界頂級小提琴家。
文格羅夫說:「我母親每天晚上8點回到家,吃完晚飯之後就教我小提琴直到凌晨4點。對於一個4歲的小孩來說,這簡直就是酷刑,但兩年後我變成了小提琴手。」
很多人在抱怨沒有機會。其實並非如此。
肯特大學的社會學教授弗蘭克·弗雷迪認為,有效投入很多時間去練習的人自然會擁有自己的運氣:「他們近乎苛求地努力,當運氣來的時候,他們早就準備好了。」
如果你沒有遇到機會,不要抱怨,首先要反思:自己到底哪些方面準備不足?
根據我們的經驗,只有你在一個方向上堅持至少5年以上,你才有可能得到回報,而且這種回報會對你以後的職業發展產生一個相對長期的影響。同時,也正是這麼長時間的積累,讓你的基礎非常紮實和牢固,你的腳步也會站得更穩。
第二件,就是學會做人。
我甚至認為,會做人比會做事還要重要百倍。找到一個合適的職業目標,對於很多迷茫中的人來說可能並不是容易的事;但學會做人,則是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時候都可以修煉的一種職業素養。
在做人的修煉中,有四項要素,是能夠對你以後的職業發展起到致命性影響的:
1、你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
這其中包括與你的上司的關係,以及與你的同事的關係。
2、不斷學習的能力
我曾經碰到一個客戶,已經近40歲的人了,做會計做了14年,仍然只是一個基層主管的職位,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晉升的機會,好多年沒有加薪了。
我們問他:「在這14年中,你有沒有進行過培訓、進修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充電?」
「沒有。」
「從來沒有嗎?」
「從來沒有。」
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但這種現象在職場中卻是非常普遍的。
沒有學習,你的職業發展就會在原地踏步。你以為你沒有退步,但實際上別人在進步,你與別人之間的差距在不知不覺中拉開了,就等於退步了。
3、樹立職業化精神
不管你有沒有目標,不管這項工作是不是你願意做的,只要你在這個崗位上,你就應該把事情做好。
即便這份工作你不喜歡,也不要用消極的的方式去對待,因為你不僅在浪費公司的時間,更是在浪費你自己的時間。
身在職場,你能收穫的無非是兩種東西:一是回報,二是成長。在沒有明確的目標之前,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極致,把所有你能夠在這個職位上得到的東西,統統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爭取。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工作,你會兩手空空,什麼也得不到。
4、要有強大的內心
我所遇到的很多人,其實內心裡都很脆弱,無法經受漫長人生道路上所降臨的各種苦難。要知道,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即便是耶穌,又何嘗不會遭受苦難的洗禮?
強大的內心可以讓一個人在絕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極悲觀只會讓你在希望面前錯機良機。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臺詞:
「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你沒有本事成為聖者,但一定要變成強者。
聲明:圖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如果你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感到厭煩,如果你對自己的人生方向充滿了迷茫,如果你想給自己一個改變自我命運的機會,不妨來關注由中美集團董事長、成為自己六大秘密創始人陳永先生創辦的中美集團陳永工作室推出的《成為自己六大秘密》核心培訓課程及系列創新成果,目前正在推出的成為自己讀書匯,教你活出更好的自己,也正在線上線下開辦,成為卓越不凡的自己國際夏令營也正在火熱進行中,成為自己六大秘密它將讓你真正掌握解開成為自己六大秘密的鑰匙——積極自信的秘密、突破自我的秘密、成為自己的秘密、人生責任的秘密、愛的真諦的秘密、生命意義的秘密……衷心地希望你能打破現有不如意的生活,活出更好的自己!
——巔峰成就心理學:成為自己六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