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之前,如何為自己打好基礎?(人生規劃)

2020-12-22 騰訊網

35歲是一個人人生的分水嶺

2016年,亞馬遜員工的平均年齡是31歲,谷歌員工平均年齡30歲,facebook員工平均年齡28歲......

所以,在你35歲以前,

你必須要面對以下三大問題:

第一,能否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第二,你的能力與年齡是否匹配

第三,你是否構建與提升了知識結構

那麼,在35歲之前,我建議你一定要做兩件事。

第一件,找準一個可以為之奮鬥5年、 10年甚至更久的目標。

這是一種最理想的狀態。因為一個清晰的目標,可以讓你的職業成長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經驗,而這種日積月累的經驗積累,也是你日後升職加薪的籌碼。雖然經驗並不一定與能力相關,但如果沒有經驗的積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沒有提升的可能。

Macolm Gladwell在他的著作《異類》中說:無論是最優秀的運動員,企業家,音樂家還是科學家,經調查,你都會發現他們至少都在付出了長達十年,每天不低於三小時的努力之後才嶄露頭角的。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馬克西姆·文格羅夫出生在西伯利亞,4歲的時候,他接觸到了第一把小提琴,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

並且,他的天賦和敬業度是成正比的。他每天練習7小時,5歲就舉辦了獨奏會,15歲就獲得了國際大獎,34歲就成了世界頂級小提琴家。

文格羅夫說:「我母親每天晚上8點回到家,吃完晚飯之後就教我小提琴直到凌晨4點。對於一個4歲的小孩來說,這簡直就是酷刑,但兩年後我變成了小提琴手。」

很多人在抱怨沒有機會。其實並非如此。

肯特大學的社會學教授弗蘭克·弗雷迪認為,有效投入很多時間去練習的人自然會擁有自己的運氣:「他們近乎苛求地努力,當運氣來的時候,他們早就準備好了。」

如果你沒有遇到機會,不要抱怨,首先要反思:自己到底哪些方面準備不足?

根據我們的經驗,只有你在一個方向上堅持至少5年以上,你才有可能得到回報,而且這種回報會對你以後的職業發展產生一個相對長期的影響。同時,也正是這麼長時間的積累,讓你的基礎非常紮實和牢固,你的腳步也會站得更穩。

第二件,就是學會做人。

我甚至認為,會做人比會做事還要重要百倍。找到一個合適的職業目標,對於很多迷茫中的人來說可能並不是容易的事;但學會做人,則是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時候都可以修煉的一種職業素養。

在做人的修煉中,有四項要素,是能夠對你以後的職業發展起到致命性影響的:

1、你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

這其中包括與你的上司的關係,以及與你的同事的關係。

2、不斷學習的能力

我曾經碰到一個客戶,已經近40歲的人了,做會計做了14年,仍然只是一個基層主管的職位,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晉升的機會,好多年沒有加薪了。

我們問他:「在這14年中,你有沒有進行過培訓、進修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充電?」

「沒有。」

「從來沒有嗎?」

「從來沒有。」

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但這種現象在職場中卻是非常普遍的。

沒有學習,你的職業發展就會在原地踏步。你以為你沒有退步,但實際上別人在進步,你與別人之間的差距在不知不覺中拉開了,就等於退步了。

3、樹立職業化精神

不管你有沒有目標,不管這項工作是不是你願意做的,只要你在這個崗位上,你就應該把事情做好。

即便這份工作你不喜歡,也不要用消極的的方式去對待,因為你不僅在浪費公司的時間,更是在浪費你自己的時間。

身在職場,你能收穫的無非是兩種東西:一是回報,二是成長。在沒有明確的目標之前,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極致,把所有你能夠在這個職位上得到的東西,統統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爭取。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工作,你會兩手空空,什麼也得不到。

4、要有強大的內心

我所遇到的很多人,其實內心裡都很脆弱,無法經受漫長人生道路上所降臨的各種苦難。要知道,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即便是耶穌,又何嘗不會遭受苦難的洗禮?

強大的內心可以讓一個人在絕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極悲觀只會讓你在希望面前錯機良機。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臺詞:

「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你沒有本事成為聖者,但一定要變成強者。

聲明:圖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如果你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感到厭煩,如果你對自己的人生方向充滿了迷茫,如果你想給自己一個改變自我命運的機會,不妨來關注由中美集團董事長、成為自己六大秘密創始人陳永先生創辦的中美集團陳永工作室推出的《成為自己六大秘密》核心培訓課程及系列創新成果,目前正在推出的成為自己讀書匯,教你活出更好的自己,也正在線上線下開辦,成為卓越不凡的自己國際夏令營也正在火熱進行中,成為自己六大秘密它將讓你真正掌握解開成為自己六大秘密的鑰匙——積極自信的秘密、突破自我的秘密、成為自己的秘密、人生責任的秘密、愛的真諦的秘密、生命意義的秘密……衷心地希望你能打破現有不如意的生活,活出更好的自己!

——巔峰成就心理學:成為自己六大秘密

相關焦點

  • 30歲之前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方向
    30歲算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之前有人上了大學後參加工作,有人可能沒有上過,而早早地投入社會參加工作。不管是怎麼樣的命運安排,要是不在30歲之前有所積累的話,過了30歲,人生的下半場,還會有多少機會呢?所以你看,自己想要做什麼知道後,可並不能行,得具備做好這件事的資源和條件。有目標,是方向,然後要麼是自己去學習能成事的能力,要麼呢,就一邊賺錢一邊找具備這些能力的人跟著自己幹,幫助自己實現目標,而不是什麼都學。
  • 如果你不想在35歲慘遭淘汰,30歲前你該如何規劃人生?
    35歲的這一天,我遇見了快35歲的M。M對我說出了自己的尷尬和困惑,她說自己上學那會兒覺得學習很累,就直接讀了職業技校,學的是冷門的冶金專業,畢業之後去了對口的國企做質檢。雖然工資不高,但是一份挺安穩的工作,沒想著再找工作,這一幹就是六年,後來又做了兩年的行政,接下來就是六年的全職家庭主婦時光。
  • 我35歲,程式設計師,「中危」後幫別人規劃人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鈦媒體註: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顯微故事(ID:xianweigushi),作者為餘歡,編輯為萬芳,鈦媒體經授權發布。35歲,有妻有子,有房有車,但卻沒有上升空間了。做程式設計師,35歲是個「終極門檻」,如果不能往上做管理,可能就要重新考慮是否需要轉行——如果不主動考慮,也很可能被公司主動「優化」。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安曉輝的故事:他是個「程式設計師職業規劃師」,專門為遭遇職場瓶頸的程式設計師「規劃人生」。
  • 35歲之後的農村婦女就沒有資格談人生規劃嗎?
    最近看到一個問題,35歲之後的農村婦女就沒有資格談人生規劃嗎?這個問題實在是太犀利,首先它有兩個前提,一個是35歲之後,一個是農村婦女,然後要談的是人生規劃!中年婦女的生活真的是太委屈了,有時候看到這些事情,其實還慶幸這些女人,至少在城市裡面還有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工作。我們把問題切換到剛開始小編提的那個問題,35歲之後的農村婦女有沒有資格談人生規劃?
  • 35歲前的積累,決定了你的職場高度
    ▌35歲才發現自己一無所長30歲或者35、36歲,正是人生中最好的年齡。第一次機會是在22-25歲之間,也是你剛大學畢業的時候。此時,有些人如果做好職業規劃,或者有幸進入適合他自己的企業,從事適合的職業,他就能夠抓住這次機會。第二次是在32歲,此時,正是一個人職業發展最重要的時刻。如果你能夠在前7年打好基礎,那到這個年齡段,你就會把握住這次機會,確定你自己的事業。第三次機會是在39歲的時候。
  • 你是否有:35歲職場危機,到了35歲就感覺工作不好找的經歷?
    35歲正是貢獻價職,創造價值的年齡,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成熟,有工作經驗,精力相當,可能也不會太任性,而會比較容納百川。但是,35歲也是職場的一個轉折點,據研究調查,很多求職者過了35歲就會出現職場危機。 就2020年來講,很多企業在招募人才時,就已經明確規定了年齡要求,必須在35歲以下。
  • 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默言朗讀音頻◆ ◆ ◆文 | 松浦彌太郎摘自《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世上有太多事25 歲正值人生起飛階段,也是認真思考自己想做些什麼的黃金時期,你選擇了怎樣的道路,將獲得怎樣的人生。若這本書能成為你的人生良伴,將是我莫大的榮幸。我的出發點,其實是一連串的失敗。有別於大多數人高中、 大學畢業後便進入職場工作, 高中輟學的我連一句英文也不會說,便遠渡重洋到美國,迎接二十幾歲的人生。
  • 還擔心35歲失業嘛?這才是程式設計師的職業規劃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疑問,程式設計師是不是35歲就失業啦?程式設計師是不是青春飯?程式設計師真的會猝死嗎?程式設計師未來該怎麼發展.此時老黃走下臺來,給每個人發了一張紙,讓寫下看著別人走時,自己選擇留下來的那一刻最第一瞬間的想法。同學們這才反應過來,紛紛拿起筆寫了起來,十分鐘後老黃收了上去,開始細細的閱讀統計,讓我們也交流下自己為啥留下來。
  • 你對自己的人生是如何規劃的
    你對自己的人生是如何規劃的?問起這個話題多少人選擇了迴避也包括我在內。20出頭從大學畢業來到社會上打拼,對於我這樣的農村孩子來說,只有上班打工拼命掙錢買房娶妻才是唯一的出路;我是這樣想的想必很多人也是這樣想的。說實在的農村出身的孩子不這麼想又能怎樣。
  • 被「規劃」的人生
    我給我家孩子做了這麼長時間的早規劃,從出生開始就瞄準高端國際學校,高等大學,為的是什麼?此時各路推銷人員已經摸清了家長的套路。有這種需求的家長通常會具有一定水平的知識文化,甚至大局觀和長遠目光,之前經常用的好大學,高薪工作等等話術基本已經無法滿足他們,或者說已經不是家長所看重的了。
  • 《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全方位提升自己,不斷磨礪自我
    25歲,是人生最好的年華,此時的你已經褪去了青春時的羞澀和靦腆,開始走上社會。25歲,也是人生規劃最重要的時期,有些人選擇成家立業,有些人選擇以事業為重。處於25歲的你,究竟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呢?這本《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通過講述人生規劃、人脈積累、團隊管理、創業晉升等人生最重要的50個方面,教導年輕人如何規劃人生。
  • 這9本書告訴你:30歲前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
    生活充滿著不確定性,每個人都想知道,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才能過上嚮往的生活。你選擇了怎樣的道路,你將獲得怎樣的人生。希望下面這9本書能給你一些啟發:是重新開始,還是勇往直前。1定位規劃本書看點:◎作者戴爾·卡內基,美國著名演說家、作家和教育家,是國際著名的勵志大師。
  • 35年去35個國家,李欣頻:這5種能力,幫你快速實現人生規劃
    19歲的時候,她就為誠品書店寫過文案,20多年來一直是誠品書店的御用文案,被外界稱為「臺灣文案教母」。她把自己的人生活得豐富多彩,各個領域都有涉獵。出版的作品除了廣告文案類,還有旅行攝影類、心靈體驗類、美食創作類、愛情方法類等各種類型。同時,李欣頻還會去大學講創意課程。
  • 小學生如何打好英語基礎
    小學英語基礎沒打好,未來上中學會越來越難。小學生該如何學好英語,打好英語科目的地基呢?一上課要專心致志地聽老師講課,仔仔細細做筆記,踴躍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大聲地朗讀英文單詞和句子。用心記住老師講的每一個重點和難點。二上課前認認真真地預習。找出自己懂的,劃出自己不懂的單詞和句子。可以參照單詞表或者英語辭典等其他工具書。三認真按質按量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 職場30-35歲現象:迄今我看過的關於職業規劃的文章
    在最近的一年的職業規劃諮詢過程中,我明顯地感覺到35歲以上人群對於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的迫切性。 不管你是否承認,你都必須重視「35歲現象」。很多企業在招募人才時,明確規定年齡在35歲以下。如果你的年齡到了35歲卻還在通過招聘網站投遞簡歷不斷跳槽的話,你就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 職場「35歲現象」:是時候說出真相了!
    如果不能花時間來專注當下,不如花點時間來規劃未來吧。無論你有沒有畢業,無論你有沒有過30歲,都建議讀下這篇史上最好的職業規劃文章。 不可忽視的職場「35歲現象」 在最近的職業規劃觀察中,我明顯感覺到35歲以上人群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迫切性。
  • 舞蹈人生,每個階段如何規劃?
    (以下可做參考,實際還是以每個人的基礎和身體素質為準)4~6歲:興趣培養這個年齡段還可以再細分為2-3歲年齡段以及4-6歲年齡段,學舞目的就是培養興趣。7~12歲:基礎學習這個年齡的孩子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骨骼、關節的開合度以及肌肉的韌性都比較好塑造,在這個時候打好基本功,對孩子未來一生的舞蹈生涯都有極大幫助。
  • 到底該如何走出迷茫,正確規劃自己的人生?
    因為我們從小的就知道周總理就是從小就立下遠大的理想:我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當你跟媽媽說,我長大了要當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媽媽就笑了。其實,那時候的你對當科學家是怎麼回事是完全不清楚的。小時候和老一輩人都覺得人生理想應該是宏大、遠大的,可以貫徹一生的,但是慢慢長大以後,我們就會發現,我的夢想消失了,這是為什麼呢?
  • 如何應對尷尬的35歲?讓尷尬的年齡不尷尬?
    「你將如何應對尷尬的35歲?」或者「你將如何避免尷尬地35歲?」無論你是剛入職場的小白,還是已經步入充滿「危機感」的30歲,你都應該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如何讓自己安然度過35歲的尷尬年齡?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如何避免被拍在沙灘上?」
  • 做好人生的總規劃
    我們要做好人生方向的規劃,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過什麼樣的生活等等,這些都要做好規劃。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咱們中國的傳統規劃《隆中對》諸葛亮給劉備量身定做,做了三分天下的政治規劃,才有後來的三足鼎立局面。著名的徐庶,龐統,諸葛亮,孟公威,石廣元,司馬徽等等,表面上清高隱居,對天下大勢瞭若指掌,我們對人生亦應如此,因此我們要對人生周期了解,做好人生的規劃。二十歲至三十歲,是從學校走上工作崗位,是人生事業發展的起點。如何起步,直接關係到今後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