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與增齡相關的骨骼疾病,是絕經後女性及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根據調查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患病率女性為20.7%,男性為14.4%,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絕對數最大的國家。隨著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骨質疏鬆症已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公共健康問題。因此,通過科普提高大家的認識尤為重要。什麼是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是人類自然變化的必然規律嗎?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風溼免疫科孫亞迪醫生為大家講解一下「靜悄悄的流行病」---骨質疏鬆症。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從而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與正常骨相比,骨質疏鬆患者的骨孔隙增多,骨小梁變薄、破壞,造成骨的強度下降,易發生脆性骨折。骨質疏鬆發生和發展常常悄無聲息,多數發生骨折時,才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因此被稱為「靜悄悄的流行病」。
為什麼會發生骨質疏鬆?
正常情況下,骨的新陳代謝通過成骨細胞形成新骨,破骨細胞分解吸收舊骨來完成。人的一生中,骨的形式和吸收成動態平衡。兒童時期,骨形成大於骨吸收,青年時期骨量達到高峰,此後隨著年齡增加,骨吸收大於骨形成,導致骨量減少,嚴重時便會出現骨質疏鬆。而女性在絕經後5-10年內,由於雌性激素急劇減少,因此大大增加了骨量流失。
骨質疏鬆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骨質疏鬆患者典型的臨床症狀表現主要有:
疼痛,這也是最常見的症狀,以腰背痛多見,佔疼痛患者中的70%~80%;
脊柱變形、駝背、身高變矮。症狀多在疼痛後出現,老年人發生骨質疏鬆時身高平均縮短3~6cm;
骨折,這也是最為常見和最嚴重的併發症,它不僅增加病人痛苦,加重經濟負擔,並嚴重限制患者活動,甚至縮短壽命。據我國統計,老年人骨折發生率為6.3%~24%,尤以高齡老年女性為甚;
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發生骨質疏鬆後常會帶來恐慌、焦慮、抑鬱等消極情緒,使人喪失自信。
哪些人群容易得骨質疏鬆?
以下高危人群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更年期後婦女;年齡增長者;風溼免疫相關疾病/肝腎功能減退者;遺傳病患者;長期服用類固醇、抗痙攣藥、利尿劑、抗凝血藥、胃藥等藥物;大量攝取咖啡、茶、不當節食減肥者;飲食缺鈣者;運動量少,不常曬太陽者;長期臥床者;偏高蛋白飲食者嗜煙、酗酒者。
骨質疏鬆症的診斷
骨密度檢查是輔助診斷骨質疏鬆重要手段,通常需要藉助雙能X線骨密度儀、 超聲骨密度儀、定量計算機斷層照相術(QCT)等儀器進行。對於一些高危人群,如絕經前期的婦女以及50歲以上的男性等,都應定期前往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不要等到發生骨折時再來醫院診治。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
治療骨質疏鬆=補鈣?錯!雖然鈣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但是單純大劑量補鈣並不增加療效,補鈣的同時應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另外最重要的是,在補鈣和維生素D為基礎的同時,至少選擇一種作用強的抗骨質疏鬆藥物進行治療。
目前抗骨質疏鬆的藥物分為三大類:
一類為「促進骨礦化類」,如活性維生素D、鈣劑等;第二類為「抑制骨吸收藥物類」,如雙膦酸鹽類、降鈣素類、鮭魚降鈣素、雌激素類;另外一類為「促進骨形成藥物」,如甲狀旁腺激素。
骨質疏鬆症的預防
對於骨質疏鬆症來說,預防比治療更為關鍵。
要注意日常飲食,攝取含豐富鈣質的食物,如海產類、豆製品類、乳品類等;
適當戶外運動,進行體育鍛鍊,有利於骨質形成;
多曬太陽,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
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儘量遠離菸酒,少飲咖啡、濃茶、碳酸飲料等;
老年人群要預防跌倒。
信網記者 叢黎 通訊員 龐智洋
[來源:信網-商訊編輯:古德]
【來源: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