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關節炎,大家都覺得耳熟能詳,見多不怪。但是有一大類的關節炎,它的表現五花八門,常被誤診,久治不愈才找到發病的根源。本期邀請溫醫大附二院風溼免疫科主任王紅根據自己門診病例,聊一聊有關脊柱關節炎的話題。
專家簡介
圖為王紅主任在實驗室,對標本進行離心等檢測
王紅 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副主任醫師、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美國OHSU和澳洲UQ訪問學者、浙江省醫學會風溼病分會委員、浙江省醫師協會風溼病分會常務委員、溫州市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腸胃問題、全身皮疹、虹膜炎卻是一類疾病
近期,溫醫大附二院風溼免疫科主任王紅在門診碰到了多位不同年齡、不同表現的脊柱關節炎患者。
37歲的吳先生,經常腹痛、腹瀉,偶有黏液膿血便,以為是胃腸有問題,中藥、西藥服用一段時間,竟然無明顯好轉。到了夏天,他的消化不良情況更加嚴重,還經常感冒,為此明顯消瘦。朋友建議他查一下免疫功能,於是他來到風溼免疫科門診,通過一系列檢查,他被診斷為腸病性關節炎(脊柱關節炎的一種)。
50歲的羅女士,全身皮疹多年,一直在皮膚科就診,診斷銀屑病(俗稱牛皮癬),給予外用藥物等治療,病症能控制得住。但是近3個月,她又出現雙手、雙足、膝關節腫痛,伴晨僵的情況,於是她來風溼免疫科就診,診斷為銀屑病性關節炎(脊柱關節炎的一種)。
20歲的溫先生,反覆虹膜炎3年,一直在眼科就診,給予滴眼液等治療,稍好轉,但是症狀總是反覆發作。近期,他發現自己的視力有所下降,風溼免疫科門診醫生仔細詢問其病史,得知他有夜間腰背疼痛、晨起僵硬的現象,經過一系列相關檢查後,他被診斷為脊柱關節炎。
26歲的石先生,右足跟反覆腫痛5年,一直在骨科就診,用了很多外用膏藥及口服藥物,療效仍欠佳。近期,他開始出現行走困難,嚴重影響生活,輾轉了多個科室,最後來到風溼免疫科,確診為脊柱關節炎。
「這些患者雖然表現的症狀不同,但卻是同一類病人。」王紅主任解釋,脊柱關節炎是一組慢性炎症性風溼性疾病,主要症狀為腰背部疼痛伴或不伴有外周關節炎,比如早期症狀有臀部交替性疼痛的,有皮膚、黏膜受損的,有的手掌、足底、腿側出現紅疹,有的還會在腿側摸到小結節,同時伴有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由於脊柱關節炎的症狀五花八門,當上述症狀長期沒有好轉時,患者應去醫院儘早進行診斷。
此病「重男輕女」發病與基因有關
脊柱關節炎是常見疾病,總發病率1%~2%,包括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未分化脊柱關節炎和幼年慢性關節炎,其中強直脊柱炎最多見,其早期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腰背疼痛,但也常被誤診為背肌勞損或者腰椎間盤突出。
「最近,我就碰到一個典型的病例,28歲的劉女士,產後7個月裡,一直腰背部不適,在當地醫院診斷為腰肌勞損,但是無論是外用膏藥,還是熱敷、按摩等,均不見明顯好轉,她自己上網查資料,覺得與風溼病有關,便到風溼免疫科就診,結果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 王紅主任說,她還算幸運的,早發現早治療,不少農村的患者到了疾病晚期,出現脊椎畸形,才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此時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期。
王紅主任提醒,強直性脊柱炎「重男輕女」,男性患者比例更多,尤其是45歲以下的腰背疼痛患者,要注意與骨科腰椎病的區別,比如腰背痛常出現在夜間、後半夜疼醒;伴有交替性臀部疼痛;有晨僵情況;同時腰痛疼痛活動後可以改善,而休息不能緩解的,應及時就醫排查。由於此病患者發病多與基因有關,建議做檢測一下基因HLA-B27是否為陽性,並做一個骶髂關節的磁共振,以便進行早期診斷。
專家提醒,強直性脊柱炎等脊柱關節炎為慢性疾病,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患者需要長期藥物治療、長期鍛鍊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因此患者樹立良好的心態對於延緩疾病的進展有很大的作用。
來源:溫州都市報
所有內容、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ID:dsbeyuan
關注┃溫都夕陽紅
內容合作,請致電:0577-88096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