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風溼免疫科老中青三代醫生的故事

2020-12-20 騰訊網

「張乃崢:在中國有很多事情可做,曾小峰:風溼病學的春天,李夢濤:在國外感受國家的昌盛,[628].醫師報,2020-1-2(22)」

風溼病患者約佔我國總人口的1/7,屬於常見病。但40年前,由於診斷能力有限,風溼病還是難以診斷、治療,致殘率、致死率都很高的疑難雜症。短短30餘年,從成立伊始的血液風溼科、腎病風溼科、內分泌風溼科逐漸成長為獨立的風溼免疫專科;從之前的缺醫少藥到現在診斷治療風溼病技術不斷提高,新藥不斷湧現,學科邁入發展的春天,這與祖國的開放發展、各個分支學科的進步及我國一輩輩風溼免疫科醫師的努力分不開。

風溼免疫科發展過程中,不僅有年高德劭、一輩子奉獻給風溼病學事業的老專家,也湧現出一批以周南醫生為代表的,紮根基層和邊疆,舍小我成大我的年輕醫生。今天,讓我們走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老中青三代,見微知著,把握我國改革開放和國家飛速發展這些年中,風溼免疫科發展的脈絡。

本版整理/《醫師報》融媒體記者 王麗娜

張乃崢:在中國有很多事情可做

作為中華風溼病學會創始人的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張乃崢教授,被國際風溼病學學會聯盟前主席莫爾頓教授稱譽為「中國風溼病學之父」。早在1958年在前蘇聯進修回國後,就執筆完成了當時的國家科學發展規劃醫學部分中的風溼病學發展規劃。他於1980年建立了我國第一個風溼病專科門診,並帶領團隊克服白手起家的困難,從流行病學研究到建立風溼病診斷關鍵實驗室檢測方法,逐一填補我國空白;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症候群、類風溼關節炎,由於他所創立的診療方法很多風溼病的診療都得到快速提升。1982年春在中英風溼病學術論壇會上,他首次報告抗Sm抗體對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診斷價值,從而回擊了外國人對我國風溼病學水平的譏笑。

張乃崢教授在進行臨床教學

做醫生要關注國家的需求

「做醫生,目光要長遠,要關注國家未來需求」這是張乃崢一生對自己和對學生的要求,永遠關注國家需求。93歲高齡的張乃崢在電視上看到國家倡導全科醫生培養時,還親自詢問學生, 全科醫學在協和醫院發展的怎麼樣?並對學生說「國家倡導全科醫生培養,我們就該做些事情。」他還對想出國的一位科室年輕人說:「出國首先要明確目的是什麼。在中國有很多事情可做,我自己沒有出國但一點不比出國的人做得差。還要想好學成歸來為科室和國家作貢獻。」這個年輕人就是張奉春,他在張乃崢的幫助下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歸國後為我國風溼病事業做出很大貢獻,曾當選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第六、七屆主委。

國外能做的 我們也要能做

張乃崢的宗旨是 :「國外能做的,我們也要能做,而且還要創新、要超越。」在他的引領下,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開展了我國第一次抗核抗體譜檢測、乾燥症候群的中國流行病學調查、以及雷公藤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隨機雙盲試驗等新課題,贏得了國內外同行的認可。張乃崢認為,科研離不開臨床。他主持的抗核抗體譜建立及其臨床應用研究,有力地提高了我國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的診治水平。

在他的領導下,短膜蟲免疫螢光法測抗雙鏈DNA抗體研究團隊克服當時大多數醫院未能開展farr放射免疫法檢測的障礙,使很多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得到及時診療。1983年,他在《風溼病學雜誌》首次發表中國原發性乾燥症候群流行病學研究文章,開創了我國風溼免疫疾病臨床研究先河。

曾小峰:風溼病學的春天

2009年創建CSTAR後合影(左四為曾小峰教授)

1984年,曾小峰從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後來到北京協和醫院工作至今,從醫35年後,現任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風溼免疫科醫師分會會長的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曾小峰教授見證了中國風溼病學的發展歷程。近日,在風溼病同道極力倡導推動下,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布一項意義更為深遠的指南《綜合醫院風溼免疫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曾小峰教授欣喜地說:「指南的發布必將迎來我國風溼免疫科發展的春天。」

將風溼免疫科發展壯大

1985年,僅有幾十家醫院開設風溼免疫科;2015年,全國也僅有7000多名風溼科醫師,很多醫師從其他專科轉至風溼科,但這與風溼病患者相比,醫師數量仍存巨大缺口。曾小峰教授在任風溼病學分會第九、十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和第三、四屆中國醫師協會風溼免疫科醫師分會會長期間,首次提出了「一市、一科、一中心」計劃,得到全國同道的積極支持,風溼免疫學科由此得到了迅速發展。時至今日,各省市均已經建立風溼病學會,各中心城市三級醫院也相繼設立風溼免疫科,風溼免疫科醫師隊伍正在逐年壯大。

第四次全國風溼免疫專科醫師以及學科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風溼免疫病領域從業人員為12 189人,分屬於2017家醫院的3372個科室。其中,有風溼免疫病執業醫師的科室較2015年增長1.9倍,專科從業者數量較2015年增長達1.7倍。

大數據為未來風溼免疫事業插上翅膀

學科蓬勃發展離不開高質量臨床研究不斷推進,特別是科研平臺建設。在我國風溼免疫學科專家共同努力下,北京協和醫院牽頭建設中國風溼病大數據平臺——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研究協作組(CSTAR) 資料庫成立,隨後,CSTAR資料庫擴展成為國家風溼病數據中心(CRDC),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風溼免疫疾病資料庫,也是世界四大資料庫之一。

2019年,基於該平臺及相關科研成果,國家再次給予大力支持,北京協和醫院作為唯一被公示的免疫疾病領域單位,正式獲批成立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NCRC-DID)。CRDC平臺和NCRC-DID必將在輔助國家制定醫療政策,摸清風溼免疫疾病治療現狀,及為臨床提供多維度循證醫學證據等方面帶來幫助,將為我國風溼免疫事業未來的發展提供支持。

李夢濤:在國外感受國家的昌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次身處美國的中國醫師協會風溼免疫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北京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李夢濤教授時時思考:「為祖國的昌盛和人民的健康學醫,為風溼免疫學科的發展創百年不遇的契機,我輩難道不該殫精竭力,為國家自信奉獻綿薄之力嗎?」

2019協和中層幹部梅奧培訓合影(左二為李夢濤教授)

1998年初,在中華醫學基金會(CMB)項目支持下,我作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8年制學生、協和醫院的實習醫生,首次赴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UCSF)交換學習。那時,美國醫院裡無處不在的「486電腦」,通過自己的ID可隨時查詢患者的相關診療信息,使我大開眼界而又陷入思考,追趕美國同行先進的醫療體系實在是「任重而道遠」……

2012年初,在協和重大人才戰略「百人計劃」 項目的支持下,我作為首批受資助的協和青年,再次前往美國6家風溼病中心交流學習。此時,藉助國家「十一五」系統性紅斑狼瘡(SLE)課題,中國SLE研究協作組(CSTAR)已開啟了SLE在線註冊的體系,但如何持續增加註冊患者數,如何提高隨訪率,如何建設生物樣本庫等困難重重。我到了克利夫蘭,去了哈佛,追了斯坦福,探了耶魯,但遺憾地發現美國同行也在遭遇同樣的困境……

2019年末,在迎接「協和百年院慶」推進六大體系布局之時,我有幸獲得了醫院組織的中層幹部「梅奧(Mayo Clinic)領導力強化培訓」的機會,在對標梅奧、強我學科、強我協和的理念下,我介紹了智慧型手機的平臺融合醫教研於一體,以月均註冊患者5000例的速度證明了「中國風溼病大數據」的誕生。美國同行投向我們讚許的微笑……

掃一掃關注

醫師報風溼醫學頻道

《醫師報》2020年1月2日22版

醫師報全體「比心」醫務工作者

編輯:昕亞 審核:熊文爽荊冰

目前300000+醫生已關注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科室報考指南】風溼免疫科
    然而,日積月累的,風溼免疫科的醫生逐漸成為了一些通曉各個科室疾病的醫生,成為了一批大內科醫生。因此,風溼免疫科所包含的疾病類型不僅僅是以上所提及的10類…還有更多的疾病類型也屬於風溼免疫科,我覺得,風溼免疫科的知識日新月異,更新非常快,或許在近幾年,專家團隊就會把風溼免疫疾病的定義以及類型進行擴展,進一步改善風溼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方法,從而減輕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專業介紹--風溼免疫科
    本篇內容目錄:專業介紹工作內容院校排名工資待遇工作強度專業發展前景就業分析【專業介紹】臨床醫學是一級學科,內科學是二級學科,風溼免疫科是三級學科。風溼免疫科是醫院內科學領域中的新興的一種學科,主要研究和治療風溼免疫類疾病。
  • 老中青三代臺胞「故事會」:我在大陸這些年
    (新春見聞)老中青三代臺胞「故事會」:我在大陸這些年   中新社台州2月8日電 題:老中青三代臺胞「故事會」:我在大陸這些年  作者 範宇斌  「海峽有隔阻,不阻雲彩飛。」一灣淺淺的海峽,隔不斷兩岸同胞之情。新年之際,記者在浙江臨海與三位臺胞圍爐夜話,暢聊在大陸這些年的「追夢故事」。
  • 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醫生王遷 平凡話語暖人心
    給患者吃定心丸8月10日13:30分,在北京協和醫院西院風溼免疫科特需門診前,已經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而在走廊的另一端,身穿白大褂的王遷迎面走來、步履匆匆,準時出現在了科室門前。「醫生,上周四您怎麼沒出診啊?您出診時間是不是變了?我最近一幹活手關節就疼,每天一想到這個病我這心裡就懸著,現在我還動不動就記不住事,你說我這記憶力會不會也是受到了病情的影響?」郭阿姨神情焦慮、語速飛快,問話時雙手一直不安地搓動著。「阿姨您別急,我的出診時間沒變,只是我上周出差了,等會看完病您手機上安個我們醫院的軟體,就能收到我的出診信息,省得您來回白跑。
  • 泰安市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武樹朋:使命在肩 責任在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江煥冉 「身為一名中心醫院人,我感到自豪和榮幸,心中更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我將始終懷著一顆紅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同時為醫院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在泰安市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武樹朋的內心深處,醫生,這個與生命健康打交道的特殊職業,在被賦予神聖光環的同時,更承載著重於泰山的責任。「不斷深耕醫術,對待患者要像家人一樣」「作為醫生,我們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庫,深耕醫術,鑽研技術。」
  • 對待患者像對家人一樣用心——記泰安市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主治...
    在泰安市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武樹朋的內心深處,醫生,這個與生命健康打交道的特殊職業,在被賦予神聖光環的同時,更承載著重於泰山的責任。「不斷深耕醫術,對待患者要像家人一樣」「作為醫生,我們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庫,深耕醫術,鑽研技術。」在泰安市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這個大家庭裡,有能力卓越的老專家、有踏實努力的青年醫生,有任勞任怨的護士,以及勤懇好學的實習醫生。
  • 【直播預告】風溼內分泌科俞碧君:免疫力就是最好的醫生!
    ,而其他同事都安然無恙「為什麼我每次感冒都很嚴重,而我同事能馬上就恢復?」「為什麼我的孩子一上幼兒園不是患溼疹就是感冒腹瀉,在家就沒事?」……諸如此類疑問,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免疫力」。那麼,什麼是免疫力呢?免疫力就是我們身體中免疫系統的功能,表現為對各種病原體防禦、抵抗和清除的能力。既然免疫力這麼重要,那麼免疫力是不是越高越好?免疫紊亂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是什麼?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是什麼?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覆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溼病。
  • 風溼免疫科專家:這是這種...
    本期邀請溫醫大附二院風溼免疫科主任王紅根據自己門診病例,聊一聊有關脊柱關節炎的話題。專家簡介圖為王紅主任在實驗室,對標本進行離心等檢測 王紅 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副主任醫師、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美國OHSU和澳洲UQ訪問學者、浙江省醫學會風溼病分會委員、浙江省醫師協會風溼病分會常務委員、溫州市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腸胃問題、全身皮疹、虹膜炎
  • 健康測查,反覆口腔潰瘍為何要到風溼免疫科就診?
    口腔潰瘍怎麼會和風溼免疫科掛鈎,那不該是口腔科管的事嗎?之所以要這樣提醒,是因為有一種白塞病,會以反覆口腔潰瘍為首發症狀。這種疾病在我國及地中海地區廣泛分布,因此也有絲綢之路病的稱號。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0.01%,但咱們人口基數大,患者算下來就要超過10萬。
  •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和風溼性關節炎
    北京崇文門中醫醫院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和風溼性關節炎的症狀是什麼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對稱性多關節腫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關節症狀是最主要的表現,部分患者還可出現多系統受損表現。在病情初期,關節腫脹、疼痛是類風溼關節炎主要的症狀體徵。
  • 健康指南:風溼免疫科醫師教你三招,自我識別痛風
    央求醫生趕快「止痛」,說自己去外科看啦,拍片啦,可是還是沒診斷清楚。 「急診科—普外科—骨科—風溼科」,好像是初次痛風患者發作時的典型就診路線圖。痛風病人究竟應該掛什麼科? 關節炎,作為痛風的首發症狀,就是讓你走進「風溼科診室」的一大訊號!
  • 西安交大二附院風溼免疫科門診正式啟動
    健康一線(vodjk.com)訊:25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風溼免疫科門診正式啟動。風溼免疫科設有門診、住院部、實驗室及生物製劑輸注中心,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
  • 【鑫醫話健康】不明原因發熱,警惕風溼免疫疾病!
    ,那天,來了一位反覆發熱半年之久的吳阿婆:吳阿婆醫生,我這半年來,動不動就發燒,有時候都燒到了39℃,吃了不少苦啊!這樣來來回回半年了,那天碰到你們醫院來村裡義診,醫生建議我到風溼門診檢查一下……阿婆,你情況屬於不明原因發熱,很有可能是風溼免疫疾病,發熱往往是它早期出現的症狀,我們先檢查個自身免疫抗體吧……
  •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指南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指南一、類風溼關節炎能治療好嗎類風溼關節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慢性疾病,在目前治療情況下不能完全治癒。但是如果在疾病早期進行控制,可以控制患者關節不變形,保持勞動能力。
  •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痛風表現及原因是什麼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痛風表現及原因是什麼痛風病因比較明確,與體內高尿酸血症相關。痛風發作典型症狀是拇趾關節出現疼痛,疼痛非常劇烈,病人存在火燒火燎的感覺,不能接觸任何的東西,所以患者要及早進行治療。患者出現以上症狀時要及早到醫院就診,醫生根據情況會做出恰當處理來減少患者的痛苦。
  • 54位老中青三代歌唱家共登臺紀念中國聲樂泰鬥沈湘
    老中青三代歌唱家同臺紀念中國聲樂泰鬥沈湘先生 杜洋 攝中新網北京5月5日電(記者 應妮)「春天的花開了,老師我想你,你的恩澤如綿綿細雨滋潤我心底。」5月4日晚,程志、殷秀梅、關牧村、丁毅、王瑩、劉和剛、王麗達等54位老中青三代歌唱家在北京保利劇院的舞臺上深情演唱《老師我想你》,表達對中國聲樂泰鬥沈湘先生的緬懷之情。沈湘先生的關門弟子、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丁毅獻唱《老師,我總是想起你》時眼泛淚光 杜洋 攝沈湘(1921~1993)是中國傑出的男高音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
  • 風溼性關節炎應該看什麼科
    核心提示:風溼關節炎應該掛什麼科呢?風溼性關節炎應該看內科,但到目前為止,為什麼會得風溼性關節炎到現在也不是很清楚,但主要原因是因為被感染了,尤其是支原體、分枝桿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是可以的。   風溼性關節炎會對患者的關節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導致關節腫脹和疼痛等症狀,因此我們不能忽視這一現象。病人發現自己有風溼性關節炎的症狀後,應及時到醫院的有關部門進行檢查和治療,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否則會造成病情的延誤,這樣會給治療帶來一定的麻煩。
  • 《我和我的祖國》上海大光明電影院千人觀影盛況空前
    徐崢(中)樊雨潔(左)韓昊霖(右)10月1日下午,一場盛況空前的千人觀影活動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舉行,《我和我的祖國》之《奪冠》篇導演徐崢盛情邀請演員韓昊霖、樊雨潔、王子春以及片中飾演小弄堂一眾鄰裡的演員共同觀影
  • 不明原因的發熱、炎症 不妨看看風溼科
    專家指出,這類疾病可認為屬於非感染非腫瘤性炎症,與免疫性炎症相關,即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產生的炎症,可到風溼免疫科治療。隨後,尹先生又做左腎和胰腺「腫瘤」的穿刺活檢,仍顯示不是腫瘤,只有炎性改變。尹先生到底患了什麼怪病?一位醫生將他介紹到了中山一院風溼科就診。在轉入風溼科後,尹先生接受了進一步檢查,排除了感染性炎症後,疾病定性為非感染非腫瘤性炎症。按風溼病治療一個月後,尹先生出院了。在門診治療隨訪至今7年了,仍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