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風溼免疫科醫師教你三招,自我識別痛風

2020-12-22 騰訊網

在醫院門診,一個體型肥胖、滿頭大汗,抱著一隻光腳,再看看臉上痛苦的表情,被家人推著輪椅走進診室。央求醫生趕快「止痛」,說自己去外科看啦,拍片啦,可是還是沒診斷清楚。

「急診科—普外科—骨科—風溼科」,好像是初次痛風患者發作時的典型就診路線圖。痛風病人究竟應該掛什麼科?

關節炎,作為痛風的首發症狀,就是讓你走進「風溼科診室」的一大訊號!

痛風是人體內因嘌呤代謝障礙所導致的一組異質性慢性代謝性疾病。臨床上可表現為尿酸高(高尿酸血症)、反覆發作的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嚴重者伴關節畸形或尿酸性尿路結石。

高尿酸血症、尿路結石,往往是沒有臨床症狀的,大多數病人在某次體檢時,才偶然得知。於是,關節炎、痛風石和關節畸形,就成了痛風病人就診的「第一症狀」。痛風所致的關節炎,因其起病迅速,疼痛劇烈,被稱為「關節疼痛之最」。

關節炎,是風溼科最常見的症狀,沒有明確外傷導致的關節疼痛,都應該到風溼科就診尋找病因。那在什麼情況下,需要高度懷疑自己是否患上了痛風?教你3招!

第1招:平素體檢血尿酸升高者,突然出現關節的紅腫熱痛。

大多數痛風患者在出現關節炎之前,體內血尿酸水平已升高很長時間。血尿酸是屬於腎功能的一項,體檢發現血尿酸升高,而日常又不注意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往往會在某個時間點突然出現關節炎,以夜間多見,這時要高度懷疑痛風。

第2招:飲酒、海鮮、暴飲暴食、肥胖,尤其是男性。

大部分的痛風患者,都與飲食有關。能引起尿酸升高的食物,稱之為「高嘌呤飲食」。動物內臟、啤酒、海鮮,是高嘌呤食物的代表,喜好上述食物的人群,以男性居多,同時還有暴飲暴食、肥胖、熬夜的特點。因此,飲酒、暴飲暴食、肥胖、熬夜的男性患者,如果突然出現關節的紅腫熱痛,要高度懷疑痛風。

第3招:第一蹠趾關節的紅腫熱痛。

第一蹠趾關節(大踇腳趾頭下方)是痛風關節炎最容易也最好發的部位。也有其他一些常見的部位,比如膝關節、踝關節、肘關節,手關節,甚至還出現在腎臟。

以上這3招,你學會了嗎?另外,即使覺得這些症狀符合自己,也不可隨便用藥,還是要到風溼免疫科檢查後,正規用藥。如果胡亂用藥,反覆發作,也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來源:西安市第五醫院

相關焦點

  • 【科室報考指南】風溼免疫科
    大家好,今天琦哥給大家帶來風溼免疫科的報考指南,以下內容來自師兄師姐的總結,希望同學們可以早點確定目標科室,目標醫院,早日全身心投入學習。
  • 專業介紹--風溼免疫科
    今日臨床專業——風溼免疫科。本篇內容目錄:專業介紹工作內容院校排名工資待遇工作強度專業發展前景就業分析【專業介紹】臨床醫學是一級學科,內科學是二級學科,風溼免疫科是三級學科。風溼免疫科是醫院內科學領域中的新興的一種學科,主要研究和治療風溼免疫類疾病。
  • 我和我的祖國——風溼免疫科老中青三代醫生的故事
    短短30餘年,從成立伊始的血液風溼科、腎病風溼科、內分泌風溼科逐漸成長為獨立的風溼免疫專科;從之前的缺醫少藥到現在診斷治療風溼病技術不斷提高,新藥不斷湧現,學科邁入發展的春天,這與祖國的開放發展、各個分支學科的進步及我國一輩輩風溼免疫科醫師的努力分不開。
  • 【直播預告】風溼內分泌科俞碧君:免疫力就是最好的醫生!
    免疫力就是我們身體中免疫系統的功能,表現為對各種病原體防禦、抵抗和清除的能力。既然免疫力這麼重要,那麼免疫力是不是越高越好?免疫紊亂會帶來什麼後果呢?我們該如何去提高自身免疫力呢?……想必大家還有很多關於免疫力的疑問。別急,我們請來專家為您解答。
  •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痛風表現及原因是什麼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痛風表現及原因是什麼痛風病因比較明確,與體內高尿酸血症相關。痛風發作典型症狀是拇趾關節出現疼痛,疼痛非常劇烈,病人存在火燒火燎的感覺,不能接觸任何的東西,所以患者要及早進行治療。患者出現以上症狀時要及早到醫院就診,醫生根據情況會做出恰當處理來減少患者的痛苦。
  • 成都風溼醫院成功舉辦海峽兩岸風溼免疫疾病座談會
    為促進海峽兩岸風溼領域的科研與臨床合作,加強海峽兩岸學者的溝通與交流,我院(成都風溼醫院)於2019年10月5日組織舉辦「海峽兩岸風溼免疫疾病座談會」,會議邀請到中國臺灣國泰綜合醫院風溼免疫科全以祖教授,以及我院陳建春主任、劉菲主任、蒙興文主任、張政主任等數十位醫護人員參加。
  • 治療痛風,你必須做好這兩件事
    原創 李治琴 賈俊峰 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抗擊痛風,我們在行動!痛風素有「痛之王者」之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飲食不均衡的逐漸增多,痛風在普通人群中發病率持續升高。常常與「三高」疾病伴發出現,且趨於年輕化,嚴重困擾人群的健康(圖1)。
  • 誰才是痛風的一線用藥?20年ACR指南 VS 16年中國指南!|指南時間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指南在手,再也不怕痛風啦!2020年12月12日,中國醫師協會風溼免疫科醫師分會年會於北京舉辦,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風溼免疫科戴冽教授講解了《國際與我國痛風指南的解讀與比較》,小編為大家整理一番,一睹為快吧!
  •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指南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指南一、類風溼關節炎能治療好嗎類風溼關節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慢性疾病,在目前治療情況下不能完全治癒。但是如果在疾病早期進行控制,可以控制患者關節不變形,保持勞動能力。
  • 「小」針鏡,大效果——泰安市中醫醫院風溼科開展「微創針刀鏡...
    為突破在風溼病臨床診療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重症難題,更好服務患者,泰安市中醫醫院風溼科最新開展先進診療技術——中醫微創針刀鏡,這一技術將為廣大風溼骨病患者帶來突破性治療,擺脫疾病困擾,為更多家庭帶去希望。該診療方法適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關節疾病,可以通過剝離和疏通關節病變組織,關節腔灌洗、置藥,以松解組織粘連,清除關節內外炎性致病因子,疏通經筋血脈,減輕炎性反應,改善關節功能。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地進行功能鍛鍊。具有療效好、費用低、創傷小、恢復快等特點。
  • 風溼科常見關節炎的鑑別診斷
    風溼科常見關節炎有類風溼關節炎、脊柱關節病、風溼熱、感染性關節炎、鏈球菌感染後症候群、成人Still病、系統性紅斑狼瘡(SLE)、乾燥症候群(SS)、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症、代謝性骨病等引起的關節炎。
  • 河南省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成功舉辦疼痛全方位綜合治療策略學習班
    導讀:2020年11月28日由河南省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主辦的《疼痛的全方位綜合治療策略學習班》在鄭州成功舉辦。開幕式由大會主席、河南省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楚天舒主持此次會議邀請了河南省內外多位專業領域的專家教授前來授課,並圍繞風溼性關節炎的全方位的診斷和治療,進行了多學科的深入探討。會議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 健康測查,反覆口腔潰瘍為何要到風溼免疫科就診?
    口腔潰瘍怎麼會和風溼免疫科掛鈎,那不該是口腔科管的事嗎?之所以要這樣提醒,是因為有一種白塞病,會以反覆口腔潰瘍為首發症狀。這種疾病在我國及地中海地區廣泛分布,因此也有絲綢之路病的稱號。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0.01%,但咱們人口基數大,患者算下來就要超過10萬。
  • 【鑫醫話健康】不明原因發熱,警惕風溼免疫疾病!
    【鑫醫話健康】不明原因發熱,警惕風溼免疫疾病!這樣來來回回半年了,那天碰到你們醫院來村裡義診,醫生建議我到風溼門診檢查一下……阿婆,你情況屬於不明原因發熱,很有可能是風溼免疫疾病,發熱往往是它早期出現的症狀,我們先檢查個自身免疫抗體吧……
  • 看風溼大咖如何把「狼」馴化成「狗」
    「《醫師報》融媒體記者 蔡增蕊,呂良敬:把「狼」馴化成「狗」 薛靜:樹立帶教意識 保持自我成長 [619].醫師報,2019-10-31(21)」 呂良敬: 把「狼」馴化成
  • 成都西部痛風風溼醫院: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與多種...
    西部痛風風溼醫院有些患者聽到類風溼關節炎發病與免疫有關,聯想到食物過敏也和免疫有關,就擔心食物過敏會引發類風溼關節炎或加重病情,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
  • 淮河醫院組織成立開封風溼免疫專科聯盟
    該聯盟的發起單位是淮河醫院風溼免疫科。該聯盟是依據國務院《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衛計委《關於推進分級診療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封市衛計委《開封市區域醫療聯合體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而成立的。
  • 泰安市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武樹朋:使命在肩 責任在心
    在泰安市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武樹朋的內心深處,醫生,這個與生命健康打交道的特殊職業,在被賦予神聖光環的同時,更承載著重於泰山的責任。「不斷深耕醫術,對待患者要像家人一樣」「作為醫生,我們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庫,深耕醫術,鑽研技術。」
  • 2019風溼年會圓滿閉幕!會議亮點和最新指南了解一下!2020年,珠海見!
    王國春教授作報告8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的李彩鳳教授為大家介紹了兒童痛風的診治。李教授介紹到,兒童痛風多為遺傳性和繼發性痛風,其治療需要針對繼發性痛風原發病病因的治療,需要從患者的生活方式、飲食管理、藥物治療等多方面進行綜合管理。
  • 西安市紅會醫院舉辦首屆風溼免疫論壇
    陽光訊 (鞏四海 王峰政 趙洪亮 記者鄭亞雷) 12月18日,西安市紅會醫院風溼免疫內分泌科成功舉辦了2020紅會風溼免疫論壇——脊柱關節炎專場。  西安市紅會醫院風溼免疫內分泌科楊西超主任主持論壇  會議邀請到國內、省內脊柱炎方面內外科的知名大咖名流、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分享最新的診治指南,共享學術交流的華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