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指南在手,再也不怕痛風啦!
2020年12月12日,中國醫師協會風溼免疫科醫師分會年會於北京舉辦,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風溼免疫科戴冽教授講解了《國際與我國痛風指南的解讀與比較》,小編為大家整理一番,一睹為快吧!
痛風患者超過4千萬,這個數據真嚇人!
大會伊始,戴冽教授首先介紹了痛風的流行病學特點,在2017年,全球患病人數超過4千萬,每年發病超過7百萬,我國痛風患者約1600萬,男性高於女性,高齡患病率增加。
患病率和發病率在全球呈現上升趨勢,在不同國家的患病率介於<1%至6.8%之間,肥胖和合併症是痛風重要的危險因素,也是痛風患病率和發病率升高的重要驅動因素。
再不減肥可不行了!
戴冽教授介紹了有關痛風的危險因素:
1、飲食
危險因素:紅肉、海鮮、果糖、含糖飲料、酒精。
保護因素:低脂酸奶、咖啡、維生素C、得舒(DASH)飲食、全素食。
2、研究人員納入16760人的Meta發現,63種飲食因素加起來導致血尿酸變異度只有0.3%,而基因多態性可以解釋23.9%,基因和飲食對血尿酸的影響程度仍有爭議,但可以肯定的是,超重或肥胖對血尿酸變異度(44%)的影響超過任何一種飲食因素。身體質量指數(BMI)≥30kg/m 2 者痛風的風險是<30kg/m 2 的2.24倍,通過一些手段,如減重手術,可降低痛風的危險性40%。
3、除了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近年來痛風領域新發現了一些合併症,外周血管疾病、心房顫動、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勃起功能障礙、深靜脈血栓。
兩大指南在手,診治痛風有辦法!
痛風的管理 仍然不盡如人意 ,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服用降尿酸藥物,患者對降尿酸治療的依從性很差,治療中斷率高,所以國內外不斷推出指南,中華醫學病風溼病學會於2016年推出中國痛風診治指南,並發表於中華內科雜誌。 2020年美國風溼病學會(ACR)發布了痛風診治指南。
戴冽教授說今天從2020ACR指南來看2016中國痛風指南能否經得起考驗,而今天的重點將是著重於治療方面。
痛風急性發作治療推薦
2016中國痛風指南:
推薦4:痛風急性發作推薦及早(一般應在24h內)進行抗炎止痛治療(2B)。
推薦5:痛風急性發作期,推薦首先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緩解症狀(1B)。
推薦6:痛風急性發作期,對NSAIDs有禁忌的患者應該單獨使用低劑量秋水仙鹼(2B)。
推薦7:痛風急性發作期,短期單用糖皮質激素,其療效和安全性與NSAIDs類似。
2020ACR推薦:
1、應基於病人臨床特點和基礎疾病情況選擇抗炎藥物,一線用藥包括NSAIDs、秋水仙鹼或糖皮質激素(口服、關節腔注射或肌肉注射)。
2、如果選擇使用秋水仙鹼,強烈推薦選擇低劑量秋水仙鹼,而不是大劑量秋水仙鹼。
3、白介素-1(IL-1)拮抗劑(阿那白滯素)僅限於以上一線抗炎藥物不耐受或者有禁忌症的患者。
4、對於已經使用抗炎治療的痛風患者,條件推薦可以使用冰敷治療。
兩大指南相同與不同
相同:
1、藥物選擇包括NSAIDs、秋水仙鹼或糖皮質激素(口服、關節腔注射或肌肉注射)。
2、均推薦小劑量秋水仙鹼。
不同:
1、我國指南考慮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及濫用的現狀,推薦一線藥為NSAIDs,ACR指南三類藥物地位相似。
2、IL-1拮抗劑到目前國內還沒有上市,故2016年中國痛風指南未提到IL-6。
2
降尿酸藥物治療
2016中國痛風指南:
推薦8:對急性痛風關節炎頻繁發作(>2次/年),有慢性關節炎或痛風石的患者,推薦進行降尿酸治療(1B)。
解讀:
1、降尿酸治療的目的是預防痛風關節炎的復發和痛風石的形成,幫助痛風石溶解,將患者血尿酸水平穩定控制在360μmol/L(6mg/dl)以下,有助於緩解症狀,控制病情。
2、我國無相關臨床證據。
2020ACR指南:
強烈推薦:痛風引起的放射學破壞、頻繁發作(>2次/年)、存在痛風石。
條件推薦:非頻繁發作(以往曾發作一次以上痛風,但發作頻次<2次/年)。
第一次發作伴以下情況之一:慢性腎臟病3期以上、血尿酸>9mg/dl、存在泌尿繫結石。
條件反對:無症狀高尿酸血症進行藥物降尿酸治療。
我國指南與ACR降尿酸治療的目標值有不同嗎?
2016中國痛風指南藥物推薦:
推薦9:痛風患者在進行降尿酸治療時,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建議使用別嘌醇(2B)或非布司他(2B);促進尿酸排洩的藥物,建議使用苯溴馬隆(2B)。
解讀:
1、對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非布司他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較別嘌醇更具優勢。
2、對刺激尿酸排洩的藥物,苯溴馬隆和丙磺舒均可用於慢性期痛風患者,苯溴馬隆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優於丙磺舒。
3、別嘌醇和苯溴馬隆均從小劑量開始。
4、未提及HLA-B*5801檢測。
5、我國無相關臨床證據。
2020ACR指南藥物推薦:
強烈推薦:別嘌醇作為一線藥物,慢性腎臟病3期以上者,選擇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別嘌醇或非布司他,而不選擇促尿酸排洩藥物(丙磺舒)。
強烈反對:選擇重組的聚乙二醇重組尿酸氧化酶作為一線用藥。
條件推薦:非裔美國人或亞洲人檢測HLA-B58*01。
條件反對:所有痛風患者檢測HLA-B58*01。
我國指南與ACR降尿酸藥物不同:
為什麼美國僅僅把別嘌醇作為一線用藥,而非布司他不是一線用藥呢? 戴冽教授解釋說是因為以下對非布司他的心血管研究所導致的:
1、CARES研究:試驗主要終點不是血尿酸水平,而是心腦血管事件:患者首次出現任何心腦血管事件與別嘌醇組無明顯差別,但次要終點,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率非布司他組明顯增高,故FDA給非布司他黑框警告,關注心血管風險。
2、FAST研究:終點觀察心血管事件,發現非布司他死亡率並不比別嘌醇差。
那對於合併慢性腎臟病降尿酸藥物如何選擇呢?
預防痛風發作同樣重要
我國指南建議使用秋水仙鹼預防急性關節炎復發,2020ACR建議根據患者情況選擇秋水仙鹼、低劑量NSAIDs或激素。秋水仙鹼除了預防痛風的急性發作,有研究發現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而且與他汀類藥物使用時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痛風患者合併有心血管疾病時,可鼓勵病人服用秋水仙鹼。
總結
2016年我國痛風指南總體上與2020ACR痛風指南相似,但是應用國外指南時應結合我國患者具體情況。今年多個高級別證據的臨床研究發布,我國痛風指南有待更新,吸納新的循證醫學證據。
本文首發丨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本文作者丨卷卷 本文點評 | 陳新鵬 副主任醫師 責任編輯丨風禾 卡帶
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歡迎轉發朋友圈
-End-
為了進一步了解各位讀者對我們頻道的想法,特設置一個小小的投票活動,希望以後可以根據大家的想法做出更好的內容,筆芯~
【來源:醫學界風溼免疫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