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四次全國風溼病學學術會議迎來第3天的學術報告,並於今天落下帷幕。報告包括上午的全體大會以及下午SLE/APS、類風溼關節炎、SSc/肌炎、痛風、SpA、青年英文等6個分會場的專題報告。報告內容多樣、精彩紛呈,給參會者帶來一場知識的盛宴。接下來記者帶大家了解一下其中幾個比較重要的報告。
專家掠影
1
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學院趙巖教授分享了《銀屑病關節炎與新骨形成》的精彩報告。趙教授全面介紹了銀屑病關節炎(PsA)與新骨形成的發生機制,認為PGE2是導致疾病發生最重要的早期介導因素,促進T細胞分泌IL-17,激活IL-23-IL-17信號通路,而IL-23則是最重要的早期細胞因子。同時,PsA的放射學改變中,新骨形成是其特徵,並發生骨侵蝕和骨溶解。
趙巖教授作報告
2
風溼病學的發展需要多學科的協作,本次會議也邀請到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陳旻湖教授介紹了炎症性腸病與脊柱關節炎(SpA)的診治進展。陳教授報告稱,SpA-IBD共患率高,在診斷時,需要將兩種疾病情況都考慮進去,尤其存在Red-flags(警示信號)症狀時應進一步檢查。其治療策略需依據兩種疾病的嚴重度和活動度個體化選擇治療手段,現有證據顯示抗腫瘤壞死因子是治療AS-IBD的最佳選擇,並建議風溼和消化兩個學科應加強互動和合作。
陳旻湖教授作報告
3
曾任德國風溼病學主任委員,來自德國的Juergen Braun教授給大家分享了中軸脊柱關節炎的診斷和治療最新進展。J Braun教授介紹稱,X線平片陰性的中軸SpA需要重視,可通過X線和MRI診斷骶髂關節。而中軸SpA疼痛的原因,除了炎症以外,還需考慮椎體骨折、脊柱退變、椎間盤突出、纖維肌痛等原因。在治療當中,儘管組織學表達TNF和IL-6,但是抗TNF抑制劑有效而抗IL-6無效。近期治療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IL17和IL-23當中,而對IL17的幹擾效果明顯好於IL23。
Juergen Braun教授作報告
5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的李小峰教授分享了有關免疫調節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思考。李教授團隊通過研究發現,Treg細胞減少是造成風溼病免疫功能紊亂的根本原因,為此,應該將免疫抑制改為免疫調節理念,促進Treg細胞生長,誘導和重建自身免疫耐受,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李小峰教授作報告
6
2019年EULAR更新了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管理的推薦意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蘇茵教授為大家解讀了EULAR推薦中免疫抑制劑在SLE中的治療進展。蘇教授講到,針對免疫抑制劑在SLE中的應用是全方位的,依然是SLE治療的主力軍。而在2019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牽頭的一項研究,證明採用聯合免疫抑制治療療效顯著優於環磷醯胺單藥,治療失敗率也更低,該研究有望為狼瘡腎炎患者的治療帶來新希望。
蘇茵教授作報告
7
中日友好醫院的王國春教授介紹了炎性肌病的臨床分型與治療。據王教授介紹,目前特發性炎性肌病(IIM)的臨床類型包括皮膚主導型、肌肉主導型、ILD主導型、經典型皮肌炎和多發性肌炎(PMS)。因其異質性強,治療反應不一,對IIM更均一的分型有助於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王國春教授作報告
8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的李彩鳳教授為大家介紹了兒童痛風的診治。李教授介紹到,兒童痛風多為遺傳性和繼發性痛風,其治療需要針對繼發性痛風原發病病因的治療,需要從患者的生活方式、飲食管理、藥物治療等多方面進行綜合管理。
李彩鳳教授作報告
作為歷屆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年會,本屆年會亮點眾多。
1
會議涵蓋範圍全面、學科交叉
增強、國際合作廣泛
本屆會議涵蓋了風溼免疫領域的臨床方法、基礎研究以及研究方法。同時邀請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陳旻湖教授介紹脊柱關節炎與IBD的診治,以及其他領域的專家一起交流學習。同時,國際國內的專家齊聚一堂,共同分享風溼病學最新研究和發展方向。
2
歷時9年首次更新
《2019中國骨關節炎診治指南》
《2019中國骨關節炎診治指南》由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國際骨關節炎協會中國分會、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溼病分會、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風溼免疫病學專家委員會共同制定,曾小峰教授為通訊作者,張志毅教授、黃慈波教授牽頭,於2019年5月31日風溼年會骨關節分會場正式發布。
3
啟動《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
診治指南》
據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曾小峰教授介紹,本次年會將啟動《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治指南》工作,希望推動我國風溼免疫學科診療的規範化和系統化發展。
4
設立亞太風溼病學學會聯盟專場
(APLAR專場)
會議邀請到APLAR候任主席、副主席和秘書長,臺灣和香港的風溼病協會主席,為大家帶來最新的研究進展。
5
會議為廣大青年醫師提供了
展示交流平臺
會議邀請了國外的知名風溼免疫學專家與我國的年輕風溼病學醫師進行交流,開展了「精英匯」英文演講比賽和疑難病例分析「風溼思維訓練營」等一系列活動,為青年醫師走向國際大舞臺打下堅實的基礎。
會議最後,趙巖教授主持了會議閉幕式並舉行了頒獎儀式。本屆大會特別設立了特別貢獻獎,以表彰山東省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舉辦了如此成功的一屆會議。會議獎勵了在徵文大賽中榮獲三甲的省份,分別是江蘇省、北京市以及四川省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以及註冊參會人數最多的前三甲,分別是廣東省、上海、浙江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之後,會議還頒發了優秀論文獎和優秀壁報獎。最後,大會頒發了「初心杯」(第二季)青年醫師全國總決賽獲得優勝的青年醫師,並由曾小峰教授以及青年委員一起參加了 「初心杯」(第三季)青年醫師全國總決賽的啟動儀式。
曾小峰教授為
特別貢獻獎頒獎
張志毅教授為
榮獲徵文大賽前三甲的地區代表頒獎
黃慈波教授為
參會人數前三甲地區頒獎
部分頒獎掠影以及「初心杯」啟動儀式
部分頒獎掠影以及「初心杯」啟動儀式
參與閉幕式的過程中,記者在想,這大概是記者參加過的最溫馨、人最多的閉幕式現場了。趙巖教授也打趣地說:「之前有一次閉幕式就我和曾小峰教授兩個人,我在臺上,曾教授在臺下,但是今天的閉幕式人多的都擠不進來了」,可見咱們這次會議在醫師中的受歡迎程度。希望風溼免疫科大家庭能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為中國風溼病學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明年風溼學年會將在珠海召開,讓我們相約珠海,2020年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