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冬梅
在很多人的童年記憶裡,總離不開小賣部的身影。它或許是你上學時最常碰頭的「集合點」;它或許是你下課後最愛的「集中地」;或許是你返校時第一個想去看看的地方……童年的生活很簡單,生活的世界很小,小賣部仿佛是一個花花世界,點燃了許多小孩子最初的夢想。很多的孩子都曾夢想自己能夠開一間小賣部,那或許是童年最大的理想。
對很多80後、90後來說,零食是童年裡的一份獨家記憶。酸梅粉,看著不怎麼樣,但吃起來酸酸甜甜的,超級開胃;大大泡泡糖賣一毛錢一個,非常實惠又好吃,重點是包裝撕開後,裡面會有一張紋身貼,印象裡都是一些卡通圖案,很多人喜歡把它們印在手背上,這樣看起來會很酷;辣條5毛錢就能買一包,很便宜,還是五顏六色的,看著特別饞人,還有咪咪蝦條、CC樂吸管糖等等。
其實對他們來說,關於小賣部的回憶,不單單是這些可口的零食,更是和同學們課間課後忙裡偷閒的喜悅,小賣部關聯了短暫的學生時代,也許真摯的友情、懵懂的感情都與它有關。
時光流轉,城市化在擴大,高樓大廈代替了低矮民房,小賣部也消融在城市發展的洪流裡,在今天,充滿夢幻色彩的兒時小賣部,就算在學校周邊也已經很難覓得了。這是城陽區實驗小學附近的一家晨光文具店,開業已經3年多了,說是文具店,但其實稱為文具零食綜合店更貼切。店裡除了零食,還有各種學習用品、體育用品、玩具出售。
「現在學校周邊的小賣店都是這樣的模式,學生的需求擺在這,如果單靠賣零食,賺不了多少錢,特別是今年受疫情影響,不虧錢就已經很好了。」張店長表示。
張店長並不是這家店的老闆,她笑稱自己只是一個「打工」的,在城陽,晨光文具店有10多家分店,平時老闆只會定期來巡視一下。
實驗小學的學生中午不回家,吃飯午休都在學校,所以張店長一天下來忙碌的時候並不多,閒暇的時候,她會收拾一下店裡的衛生,補一補貨。「來店裡買東西的主要是學生,集中在早晨上學和下午放學那一陣,中間的話偶爾有過路的行人進來消費。」張店長介紹,所以店裡每天早上7點就營業,晚上8點半關門,她和另一個同事兩班倒。
店裡的零食以1塊錢的居多,5毛錢的也有,最便宜的還是泡泡糖一塊錢四顆。和記憶中的小賣店不同,這裡的零食沒有過分花哨的五顏六色,擺放也多了幾分規整和條理,分門別類、明碼標價,和記憶中的小賣店還是有很大不同。
看到這些,同樣作為「90後」的記者,不由陷入了失落,原來,悄無聲息間童年記憶裡的小賣部,已經被時代稀釋得所剩無幾,無影無蹤。「時代不一樣了,隨著大家食品安全意識提高,市場監管部門的嚴查,很多經營許可證都沒有的零食生產小作坊已經倒閉停產,現在我們賣的都是各方面符合質量要求的零食,物價上漲,幾毛錢的東西很少能買到了。」張店長道出了這個事實,最後還「殘忍補刀」,「你們小時候吃的很多零食都是『三無食品』。」說白了就是「吃毒」,吃色素。
店內張貼著《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城陽區市場監管局不定期的檢查記錄表。據張店長介紹,市場監管局一般一個月會來檢查一次,進貨單、食品價格標示是否醒目、有誤違規食品等都是檢查的內容。
店裡的學習用品,琳琅滿目,還特別潮流。尺子、橡皮檫等上面都印上了當下最火的動畫片角色或者學生喜愛的卡通人物,還有一些捏起來軟綿綿的減壓中性筆、網紅卡通中性筆盲盒,買的時候全靠運氣。「這些都是比較熱銷的,學生都愛買這個,幾塊錢的盲盒筆既實用還能滿足好奇心,現在孩子的零花錢也比較多。」
疫情發生後,店裡也在貨架上及時增添了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平時賣的不多,但張店長和老闆都覺得,繼續擺著吧,說不定哪天就有學生和家長「急需」。
下午3點10分,已經有不少家長聚在校門口等著接孩子放學。實驗小學的學生很少有獨自回家的,一般是家長接,或者是坐校車回去。 「這些都是比較熱銷的,學生都愛買這個,幾塊錢的盲盒筆既實用還能滿足好奇心,現在孩子的零花錢也比較多。」
下午三點半,學生放學了。第一批浩浩蕩蕩地出來是2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嚴厲目光下,他們儘管時刻想撒開腿飛奔,但還是得老老實實地排隊。上了一下午的課,這個時候,學生們大概都餓了吧。
「媽媽,我想買點吃的。」「這是文具店,沒有賣吃的。」「有!我們班同學都在這裡買。」回家路過店門口,陽陽一邊說一邊掙扎著要往裡走,他媽媽拉都拉不住。最後,是他媽媽無奈妥協了。
一番挑選後,陽陽買了一包咪咪蝦條和一個小玩具,他媽媽還在結帳的時候,他已經迫不及待開吃了,媽媽忍不住吐槽「真是個十足的小饞貓」。
隨著放學的學生越來越多,店裡迎來了一天中久違的熱鬧,學生們嘰嘰喳喳地在挑選零食、文具,找不到要買的商品或者不知道價格時,還會向張店長詢問。這時,張店長的另一個同事也來了,不然她一個人可能真的忙不過來。
店裡每天來買東西的學生將近200人,張店長坦言,每天和學生打交道,聽他們一口一個「阿姨」地喊,她其實挺開心的,時間久了,感覺自己也年輕了不少。
學生年代,放學後和同學在小賣部「扎堆」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店裡,3個男生在買東西過程中,遇見班裡的幾個女生後頑皮地打招呼,相互詢問課堂上作業寫完了沒有,回家玩哪一款遊戲,男生晨晨說到激動處,還揮手比劃,手中的麵包也顧不上吃。眼前他們這純真的友誼,真的讓人羨慕。
和同學熱聊結束,晨晨才去挑選自己想買的零食,他買了熱狗、手撕素牛排、魔芋等一共花了9.5元,對著鏡頭,他開心地展示自己的「戰利品」,口中吃的麵包還沒來得及咽下去,腮幫子鼓鼓的。在晨晨的一旁是他同班同學,他沒有什麼想買的東西,但也喜歡進來湊個熱鬧。
張店長介紹,因為學生是不允許帶手機去學校的,所以在現在支付寶、微信被廣泛使用的年代,店裡還是能收到不少現金,也有學生是用電話手錶付錢。
同樣在放學後,軒軒捏著50塊錢歡快地跑到店裡,他告訴張店長想買魔力巴克球,不料店裡沒有,但他並沒有著急離開,在店裡溜達了一圈,退而求其次他買了一個奧特戰士大集結的收藏冊,花了20塊錢。
在結帳時,他的目光還停留在店裡的其他玩具上,捨不得挪開。問及錢誰給的,他毫不思索地說,最近在學校表現好,爸爸媽媽獎勵的。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小賣部是童趣的留駐,是時光的回聲。
「80後」青年作家張嘉佳在《雲邊有個小賣部》中這樣寫道:「雲邊有個小賣部,貨架堆著歲月和夕陽,背後就是山。老人靠著躺椅假裝睡著,小孩子偷走了一塊糖。淚水幾點鐘落地,飛鳥要去向何方。人們聚和離,雲朵來又往。講故事的人,總有一個故事不願講。時光飛逝,悄悄話變成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