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佳攜新作《雲邊有個小賣部》做客海大嶗山校區

2020-12-15 半島網

文/半島記者 黃靖斐 圖/半島記者 賈馨儒

10月25日,張嘉佳攜新作《雲邊有個小賣部》(簡稱《雲邊》)在海大嶗山校區舉行分享會,現場張嘉佳不僅講述了關於新書的背景故事,還與現場的讀者積極互動,並放言要把所有人手中的書全部籤完。《擺渡人》《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簡稱《全世界》)曾經治癒、撫慰了多少年輕的心靈,接受採訪的張嘉佳則希望能帶著《雲邊有個小賣部》見到那些被感動過的讀者,告訴他們,「悲傷和希望,都是一縷光。」

寫作主題

故鄉和親情有特別意味

記者:寫作《雲邊有個小賣部》最初的衝動是在什麼時候?有原型嗎?

張嘉佳:寫這本書出發點也挺簡單的,我是1980年出生的,因為父母是雙職工,我是外婆帶大的,寫作衝動來源於我的外婆。她今年92歲了。前幾年我回老家時,發現外婆不怎麼出去打牌了,她以前是很迷戀打牌的,現在打不動了。我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吃到外婆做的飯了。後來我坐飛機回北京,夢見自己參加外公的葬禮,醒來後臉上全是眼淚,就問空姐要了筆和紙,寫了《雲邊有個小賣部》的第一篇。

記者:故鄉和親情對你來說,有哪些特別的意味?

張嘉佳:這部小說想表達的是故鄉的意象,在交通如此發達的當下,很多人就算離開也沒有了「離愁別緒」,但只要從故鄉出發,它就像一個點,永遠立在那兒。故鄉和一個人是密切相關的,故鄉是什麼樣,童年就是什麼樣,你未來的樣子就是從童年一點一點的堆積,這個概念永遠都不會變。我總覺得愛情和親情有很大的不同,愛情是分階段的,如果要有所期待的話,總要有所付出,而親情卻永遠都在那兒。很久以前看到一句評論:雲邊到的地方,就是一片淚海。我就是想把這份對親人的情感永遠放在書裡,想看的時候就看看,也做個紀念。這個故事編織了一個童話般的小鎮,可以在睡覺之前邀請讀者到這個小鎮上看一看,看那些童年的人,會睡個好覺。

心態成長

寫金句是特別容易的事

記者:《擺渡人》《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作品金句很多,《雲邊有個小賣部》則比較白描,是不是和心態變化有關?

張嘉佳:《全世界》是短篇集,可以有金句,長篇小說則需要整體很順,所謂金句會造成停頓感,影響閱讀。寫金句是特別容易的事,一直以來,有人說我寫的是雞湯,其實我寫的是情話,是比雞湯更沒有營養的東西。但這又是文字的美妙所在,情話寫到極處,就算寫成柳永,他寫的都是情話,但對世界有推動力嗎?

寫作心態上也很不同,寫《全世界》的時候,我憂鬱症很嚴重,寫完才從陰暗裡走出來。它本來是治療我自己的,所以比較治癒,而我對世界的態度也影響到別人。寫《雲邊》時我生活比較安逸平穩,因此要告訴大家,在孤獨的隧道裡,你所經歷的悲傷或者希望,都是可以成為照亮你心裡的光。《雲邊》中的劉十三也是拿自己做原型,他極其普通,但普通的人有普通的悲歡離合,這些對於他來說也是獨一無二的。

寄語青春

手裡的牌要一張一張打好

記者:您喜歡在學校做宣傳,很多高中生也喜歡你的書,怎麼看這種年齡差的對話?

張嘉佳:本來正常的籤售是在書店,那會看到很多的同齡人,各個年齡層,會看到年輕的父母帶著孩子來,他們有的因我的書相識相知相愛。以前我籤售很少,今年我就做了30場。我想說,有1000多萬人買過我的書,我想跟這1000萬人都見見。我的青春對於這一代的年輕人來說,是有點過時的,因為我的青春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很多人高中時看我的上本書,上大學就看了新書,這是當作家最美妙的地方,所以當作品有爭議時也不再反駁,我的價值變為一種陪伴感,陪伴孤獨的人度過安眠的夜晚。把我歸為流行文化也沒關係,我本來也沒有想改變文學史。我的書最大的功能就是有安眠感,陪伴孤獨的人。

記者:您的書中有錯過和路過,對於年輕人,如何面對錯過?

張嘉佳:《雲邊》是一本有關道別的書,核心是幾個孤獨的人,臨時拼湊成一個家庭,在一個中秋節之後慢慢失散,主人公叫劉十三,十三也是失散的諧音。錯過和路過其實對於我來講,沒有什麼區別,反正我都沒有。我們有時候會有小小的誤解,錯過了代表著我原本可以擁有,其實錯過和路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手裡有的牌要一張一張地打好。二十多歲是人生容錯率最高的年齡,犯錯成本最低,年輕人可以嘗試不同埠的階段,怕什麼呢?二十多歲可以一直做加法,不停去嘗試,三十多歲才開始做減法。

電競影視

還是對實體書更有感情

記者:2017年,您有一個標籤:王者榮耀中毒性選手,現在還玩嗎?

張嘉佳:我離職業選手也不是很遠,有一次我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說是某戰隊的隊長,他問我:你有沒有興趣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工作,多快樂啊!我猶豫,很糾結:不行,因為我是張嘉佳,他沉默了一會說,可能寫作耽誤了你。這算是個新興行業,行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有人說電競是打遊戲的高級版,那是不是奧運會也是跳房子、老鷹捉小雞的高級版?一個行業一旦專業化,就是常人無法企及的。

記者:2015年《擺渡人》之後您沒有再推出影視作品,最近有這方面的計劃嗎?

張嘉佳:現在還是先把書做好吧,目前整個出版業萎縮得很厲害,我對實體書有感情,寫作的過程中,我想把世界對我的善意在書裡呈現。很多作者告訴大家世界有很多陰暗面,總要有一個人,告訴大家世界的美好。我並不是灌雞湯,只是想把世界對我的好分享給大家。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蘭州理工大學生:張嘉佳,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張嘉佳!(圖)
    本網推薦:  張嘉佳新書《雲邊有個小賣部》  11月23日,張嘉佳新作《雲邊有個小賣部》蘭州分享會不見不散!  本網記者 張蘭琴 文/圖  張嘉佳攜新作《雲邊有個小賣部》蘭州籤售會現場  11月23日晚,甘肅新華書店飛天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特邀銷量超百萬的經典小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作者,著名編劇、導演張嘉佳攜新作《雲邊有個小賣部》來蘭州。
  • 張嘉佳《雲邊有個小賣部》經典語錄,總有一句讓你想起故鄉和童年
    時隔五年,張嘉佳帶著他的長篇小說《雲邊有個小賣部》全新回歸,用他的故事再一次帶給讀者溫暖與感動。正如張嘉佳所說:寫給離開我們的人,寫給陪伴我們的人,寫給每個人心中的山和海。希望和悲傷,都是一縷光。總有一天,我們會再相遇。張嘉佳講述的是雲邊鎮一對祖孫的溫情故事。孫子劉十三是個一心嚮往大城市的小鎮青年。
  •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0-12-07 19:38:59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姚欣瑜 周安民
  • 張嘉佳《雲邊的小賣部》:儘管路途艱辛,仍有溫暖相伴
    《雲邊的小賣部》是張嘉佳的作品,是一本主人公成長的書籍。雲邊鎮外婆王鶯鶯開了一個小賣部,靠著這個小賣部,王鶯鶯和孫子劉十三過著幸福平靜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劉十三收拾好行李,準備出發去大城市,王鶯有點捨不得孫子,但是劉十三執意要走。
  • 《雲邊有個小賣部》:悲傷和希望是一縷光,有些告別就是最後一面
    《雲邊有個小賣部》:悲傷和希望是一縷光,有些告別就是最後一面有朵盛開的雲,緩緩滑過山頂,隨風飄向天邊,我們慢慢明白,有些告別,就是最後一面——《雲邊有個小賣部》#全民薦書人#2013年,張嘉佳帶著自己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出現,書一上市
  • 讀張嘉佳的《雲邊有個小賣部》,感受愛:「回饋」是愛最好的延續
    《雲邊有個小賣部》《雲邊有個小賣部》是青年作者張嘉佳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之後的又一力作,記敘了一個少年的故事。少年劉十三,自幼生長於雲邊鎮,從小和自己的外婆相依為命。他對故鄉的人事物都有著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感情。
  • 今天在杭州的張嘉佳,有本籤名新書要快遞給你!
    他帶著新作《雲邊有個小賣部》溫情回歸!寫給陪伴我們的人,寫給每個人心中的山和海。Q:5年裡哪個時間點讓你決定寫《雲邊有個小賣部》?我是一個以自己閱歷為藍本去寫小說的人。80後一代,很多人是外婆外公、爺爺奶奶帶大的。我的四位老人,三位過世,三次葬禮,依次在我的小學,高中,大學。如今,只剩外婆還在家鄉生活,她今年92歲了。
  • 海大嶗山校區昨啟用 8000學生入住歐式建築(組圖)
    海大嶗山校區建築主要是歐陸式風格(於小陽 攝)  昨天上午,隨著20響禮炮響起,萬隻和平鴿放飛,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正式啟用。據了解,這是海大繼魚山校區、浮山校區之後的第三個校區。
  • 海大嶗山校區櫻花盛開 人面繁花相映成趣(圖)
      海大嶗山校區櫻花盛開,花映人更俏。   櫻花樹下,你在拍花,我在拍你。   櫻花大道,遊人如織。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 報導  最美人間四月天,又到了青島一年一度的「櫻花季」,到處都是花的海洋。
  • 《雲邊有個小賣部》虛構背後的真實,遺憾中帶著溫柔與善良的底色
    雲邊有個小賣部,貨架堆著歲月和夕陽,背後就是山。老人靠著躺椅假裝睡著,小孩子偷走了一塊糖。淚水幾點鐘落地,飛鳥要去向何方。人們聚和離,雲朵來又往。講故事的人,總有一個故事不願講。時光飛逝,悄悄話變成紙張。
  • 海大嶗山校區新建學生公寓 一間宿舍最多住4人
    海大嶗山校區新建學生公寓 一間宿舍最多住4人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1.03 星期五     晚報訊 從今年夏天開始,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的本科生將徹底跟6人間、8人間說「拜拜」,住進嶄新標準的4人間。
  • 《雲邊有個小賣部》讀後感:像劉十三一樣渺小且幸福地活著
    #雲邊有個小賣部#「那麼熱的夏天,少年的後背被女孩的悲傷燙出一個洞,一直貫穿到心臟,無數個季節的風穿越這條通道,有一隻螢火蟲在風裡飛舞,忽明忽暗。」在習慣了有人陪伴之後,人最無法承受的便是突然的告別,還是那種以最決絕的方式與你執著的過去劃分界限。
  • 《雲邊有個小賣部》,我們都是劉十三,心裡都有一個回不去雲邊鎮
    雲中有個小賣部 悲傷和希望都是一縷光「在大多數人心中,自己的故鄉後來會成為一個點,如同亙古不變的孤島。」「外婆說,什麼叫故鄉,祖祖輩輩埋葬在這裡,所以叫故鄉。」兩年前哭著看完這本《雲邊有個小賣部》,兩年後再看仍然淚流滿面。開小店的王鶯鶯,笑的清脆的程霜,還有那個像你像我也像他的劉十三,他們的生活的地方也好像是我們心底某個回不去的地方。記憶中那個想去山那邊看海小孩子,不曾長大,外婆的拖拉機永遠載著一份鄉愁。
  • 雲邊有個小賣部:夢到我外婆了,我哭了(深度好文)
    #雲邊有個小賣部可是故鄉卻無法安置我的靈魂,於是便有了漂泊,便有了無窮無盡的牽掛。王鶯鶯說:「從小到大,你想要去城裡,我也沒有阻攔著,但你總得讓我放心啊!」剛看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又沉浸於《雲邊有個小賣部》,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張嘉佳的文字。他的文字像山澗的清泉,時而奔放,時而溫柔,淡然中又充滿了張力,失望卻不絕望。
  • 《雲邊有個小賣部》:花開不是為了花落,而是為了燦爛!
    瀏覽網頁,忽然發現一個吸引人的書名,《雲邊有個小賣部》。作者,張嘉佳,不認識,只要菜好吃,沒必要一定去了解廚師吧,就她了。開篇很有意思,文風很淡,很輕:雲邊鎮,天空的翅膀白雲在飄蕩,金色麥浪起伏中深藏山民的時光,雲邊有個小賣部,貨架滿是歲月和夕陽,老人在椅子上假寐,房子靠著山巒,山頂的白雲來又往,鎮上的人們聚又散,小孩子想離開,老人們卻在堅守,不經歷歲月洗禮,永遠不明白什麼是故鄉……隨著閱讀的深入,充滿人間煙火味的故事有些荒誕,看著劉十三的逐漸成長
  • 《雲邊有個小賣部》:平凡如你我,也終會照亮別人的人生
    導讀:張嘉佳作品《雲邊有個小賣部》。雲邊鎮的劉十三,從小與開小賣部的外婆王鶯鶯相依為命。劉十三,各方面都很平凡,幸運的是,在他失意的時候,總有在意他的人陪伴在身邊。《雲邊有個小賣部》,雲邊鎮的劉十三,各方面都很平凡,幸運的是,在他失意的時候,總有在意他的人陪伴在身邊。在這個世界上,活得轟轟烈烈的人終歸是極少數,大多數的人,平凡如你我,簡簡單單的生活,從年少時的好好學習,到後來埋頭苦讀迎戰高考,再到後來削尖腦袋般地找工作,之後又兢兢業業的朝九晚五甚至開啟996的工作模式。
  • 《雲邊有個小賣部》:跨過山和海,愛你的人也會不辭辛苦
    記得姑媽當時跟我說過,你華姐也在那所學校裡,正好過去有個照應。人生地不熟,是我當時最真實的寫照,畢竟在這之前,我自己去過最遠的地方,大概也沒超過家的方圓二十裡範圍。那時候我想像不到未來會有什麼在等待著我,進入初中生活的第一個月,應該是我整個初中三年最難忘的時光。
  • 首發:海大嶗山校區建人才公寓 660戶定向出售
    網5月21日訊 今天上午,備受關注的中國海洋大學人才公寓項目控規調整方案進行批前公示,調整後的海大人才公寓項目,容積率由1.5調整為2.9,將定向、定價銷售給海大引進人才和教職工,約660戶。    項目位於嶗山區中國海洋大學東側,項目北側與東側有張村河環繞,北側與現有學生公寓樓間有張村河穿過,地勢平坦。佔地面積2.66公頃,地上建築面積約7.7平方米,目前項目處仍為空地,南部有9戶牟家村住宅。
  • 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昨上午正式啟用(附圖)
    海大嶗山校區 本報記者 何毅 攝    9月17日上午,位於嶗山區松嶺路128號的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正式啟用,8700多名學生搬進了新校區,而此前,青島大學東校區、青島科技大學嶗山校區已經相繼啟用。到2010年,三校在嶗山校區的學生將達48000多名,高校東擴使得嶗山區成了人才聚集地。東擴擺脫空間制約    9月17日上午,隨著海洋環境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等8個學院和8個部門以及8700多名學生的順利入住,總投資17億元的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一期工程完工並正式投入使用。海大嶗山校區佔地1640畝,規劃總建築面積約57.1萬平方米,建築以歐式風格為主。
  • 《雲邊有個小賣部》:原來有些告別真的就是一輩子
    因為如此,我們才慢慢地成長,我們才漸漸地成熟,我們才逐漸地活得更加的有底氣。曾經那些人的存在,也是溫暖過了我們生命中一段歲月,讓我們在生命的長河之中不會孤單寂寞。就像張嘉佳在《雲邊有個小賣部》中說到的:「這本書寫給那些生命裡的人,那些離開的人,那些讓你傷心的人,也寫給每個人的外婆。是的,這世上因為有外婆,所以我們的世界才不會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