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央收發室:給中央領導寫的信如何進中南海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一位工作人員提著一袋信件走出中南海郵局大門。

  今年「五四」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回信。在過去幾年,習近平不止一次通過回信的方式與普通群眾和基層幹部互動,收到回信的有農民工子弟、地震災區的小學生,還有身患疾病的鄉鎮黨委書記……

  群眾來信是怎麼送到國家領導人手裡的?中南海裡的信,又是怎麼寄出來的呢?

  與中國政治最核心地帶中南海僅一牆之隔,一個灰白色調裝飾的郵局安靜地佇立在府右街乙27號。

  府右街上,行人們的視線很容易被中南海門口的警衛崗樓和站崗式武警所吸引,極少有人注意這家距離中南海西門不足百米的郵局。充滿古舊味的辦公室,營業廳牆上懸掛著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標準照,宮廷樣式的照明燈讓這家郵局與中國郵政遍布全國的營業網點風格迥異。

  從簡單的送信送報到儲蓄匯款,從只為中央領導服務到面向社會大眾開放,如今的中南海郵政局看上去已經和其他普通郵局沒有太多差別了。但是眾多寄往中南海的信件都匯集到這裡,作為溝通普通百姓與中央領導的一個驛站,中南海郵局仍然在書寫著傳奇。

  「中央收發室」走下神壇

  「中央領導的信函只能通過這裡投遞。」中南海郵政支局黨支部書記王磊強調他所服務郵局的特殊性:「中南海支局仍然是為中南海提供投遞服務的唯一單位。」除此之外,郵局也為中南海內工作人員提供一系列個性化的服務,比如中南海內部警衛員每年換崗離開時,這家郵局被指派協助打包、運輸行李。

  據王磊介紹,自1997年面向公眾開放後,中南海郵政局一半的業務量都來自社會公眾服務。

  開放的過程並不容易。

  上世紀60年代,出於安全考慮,中南海內的一些機構和住戶開始往外遷。小賣部、銀行,甚至國務院的一些部門都逐步遷出紅牆。郵局遷出的問題,被提上了討論議程。時任中南海郵局負責人的李振才感覺到,隨著中南海機關變少,郵局的業務將會大量減少,似乎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於是,他主動提了一個方案:如果組織需要,郵政局也搬出中南海。

  談到離開紅牆,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流露出眷戀的神色。他在中南海工作生活的那11年,是他人生中最開心、最自豪的時期。

  上世紀60年代末,中南海郵局搬出紅牆,不再歸北京市郵政局直管,而由北京市郵政局西區郵局接管。作為老員工,尚元清對遷址沒有特別的感覺——「郵局依然不掛牌,不對外營業,不和附近居民打交道,職員們吃飯、洗澡、參加文體活動,都在中南海裡面進行……服務業務也照舊專為中央服務。上級指示:只是辦公地點變,其他的關係都不變。」

  中南海郵局只服務中央黨政機關的狀態止於1997年。那年,北京西區郵局決定,將這家特殊郵局的服務對象從中南海裡擴展到普通公眾。經過全面裝修後,郵局所在的四合院恢復了古色古香的樣貌,「中南海郵政支局」的銘牌總算被掛了出來。在府右街關門閉戶近30年的中南海郵局突然一躍出現在公眾視線之中。

  「郵政局門口的這塊銘牌很有意義。」王磊說,這是中南海郵局第一次明確地告訴外界,自己姓甚名誰,「首長和群眾都是我們的顧客」。為此,郵局工作人員的人數一下多了一倍。

  郵遞員上崗前要經嚴格政審

  「三四點起床、摸黑趕去20公裡外的人民日報社取報紙,然後再到冶河郵電局交接郵件,十點鐘前後返回郵局。」中南海郵局的元老級交通員付江海回憶,他的「公車」——一輛自行車,每天都堆滿了報紙和信件。單是《人民日報》就有200份,未經摺疊就被分為四卷捲起,整個報卷有半米多長。老鄉見到他常打趣:「嗬,比小驢子馱的還多呢。」

  講中南海郵局的歷史,要追溯到1948年,那時專為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和首長們服務的郵政局叫「山河郵局」。一般而言,郵戳都是地名,但當時晉察冀邊區歷史上並沒有叫「山河」的地方。之所以用這個名字,其實是為了保密,山河郵局分別取的是平山的「山」,和流經平山縣的滹沱河的「河」。

  1950年,黨中央機關進京,這家郵政局一路跟隨著毛澤東等領導人來到香山臨時駐地,而後搬入了中南海,成了中國最神秘的郵政局。

  李振才在那兒工作了11年,他記得郵政局入駐中南海後被設置在西營業處,距離西花廳不足百米。「在這個郵局工作的員工都是郵政系統的業務骨幹,每位郵遞員上崗前都必須經歷嚴格政審和保密培訓。」

  郵局自1959年2月開始在中南海營業,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屬於中南海的內設局。從各地寄給黨中央、政府和國家領導人的信件、郵包和報紙雜誌最終都會被發送到這裡,蓋上「中南海」的落地郵戳,才能被投遞到各中央、國家機關和中央領導的家庭郵箱。

  郵局的老人們回憶,在紅牆內辦公時見到中央領導是常有的事。老員工尚元清記得,當時周恩來住的西花廳就在郵局辦公室附近,他和鄧穎超時常來郵局和李振才等人聊天。

  當然,中南海郵政局也有自己的「家規」。尚元清回憶,第一「規」是,在中南海裡騎自行車投遞時,看見首長必須下車,在路上看見首長散步或開會回來,不要主動和首長講話。「看見毛主席要避讓」。

  李振才說:「當時普通郵局每天遞送3次,郵遞員都必須身著郵政系統定製的統一制服。但中南海裡的郵局,按照首長們的工作作息,每日早晨八點、下午三點投遞兩次,郵遞員不用穿制服,大家都喜歡穿與中南海工作人員風格一致的軍大衣上班。」

  讓李振才自豪的還有,投遞員擁有中南海最高級別的通行證,哪裡都能去,通行範圍比很多領導人都要大。

  中南海裡的郵件誰來轉

  如果你貼上80分郵票,寫上「中南海」裡領導人的名字,信首先會到達中南海郵局。在中南海郵局後邊那所小四合院裡,幾株石榴樹、海棠樹生機勃勃,工作人員則時常圍著一大摞碼放整齊的郵件忙活。這些都是中南海裡的郵件。行政和警衛人員有時會自己到前臺交寄一些零星的信件。大宗郵件都是由郵政專車定期到中南海裡去拉,並於當天全部發出。對於一些小批量的重要郵件,會通過專門的渠道和最高規格的服務,來確保萬無一失。

  中南海郵政支局支部書記王磊解釋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郵政局首先會按照來信者身份是機構還是個人粗略對郵件進行分揀。機構公函一般直接投遞給相應對口單位,而個人來信則根據收信人身份區分送至國務院和中央辦公廳的兩個信訪室登記處理。」這兩個信訪室於2000年升級為國家信訪局。

  在國家信訪局辦公大樓的四樓,有間「信件分揀室」,十幾平方米的屋內,放著幾麻袋已經消過毒的信件。分揀員從麻袋中拿起一摞信件,在桌子上順幾下,放到拆信機上,拆封后再放到各省的信件格子裡,幾位年輕的分揀員一幹就是一上午。這些經過初次分揀的信件再匯集到另一間辦公室,按照涉法涉訴、城鄉建設、農業農村、勞動社保、組織人事等幾個方面,再次進行分類調度。分好後,其他業務處就可以將屬於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信件取走,按照相關規定認真及時處理。

  最終,一些信件可能到達相關領導的秘書處,再遞給中央領導。據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主管的《秘書工作》雜誌記載,曾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政治秘書室主任的田家英會篩選出重要的群眾來信,供毛澤東批閱,其餘由他代為回復。但即便是毛澤東自己手寫的回信,田家英也會重新謄抄一遍再發出,把原稿留下。

  「人民包裹」包羅萬象

  作為廟堂與江湖的連接點,中南海郵局的工作對寫信者而言意義重大。尚元清說起一封1959年6月的人民來信。當時,這封署名為「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北安路小學四年級二班王剛」的信件同眾多群眾來信一起被投送到了中南海信訪處。

  幾十年後,已是著名演員、主持人的王剛說出了這封來信故事的後半部分。當年作為小學調皮搗蛋的壞典型,王剛被周圍的同學孤立了。為了排解內心的孤獨和無助感,他決定給毛主席寫信,並隨信附上了兩張自己畫的水彩畫。

  十幾天後,王剛突然被叫到校長辦公室。他拿到了一個信封——裡面有毛主席親筆籤名的標準照和回信。

  回憶這段奇特的經歷,王剛說:「忽然,我在人們眼中的印象一下子變了,各種讚揚聲不絕於耳,然後我成了一個好班長、一個兩道槓的少先隊中隊長……這封信改變了我的一生。」

  一封寫著「中共中央大鬍子首長收」的來信也讓李振才印象深刻。雖然周恩來總理在民間被稱為「大鬍子」,但分揀時,這封信是否應該交給國務院工作人員仍使他非常糾結。

  「本著最大程度傳達民意的想法,我遞送了這封『怪信』。」李振才說,幾天後,有人告訴他,那封「大鬍子」來信幫助周恩來找回了長徵途中失散幾十年的老友。

  上世紀60年代,很多群眾喜歡寫信向黨中央報喜。「分揀來信時,發現大家都喜歡用紅色信封,一看就是報喜信,那時每次分揀來信都是滿眼紅彤彤的一片。」

  除了寄給領導人或國家機關反映問題、報喜的信函外,很多群眾還會向中南海郵寄各種包裹。李振才工作的11年間見過各式各樣的「人民包裹」,從芒果、獼猴桃等時令水果,到群眾自己製作或者精心挑選的衣物、書籍,包羅萬象。

  這些信件、郵包,經過粗略分揀後,機構公函會投遞到相應對口單位,個人信件則送到信訪局。「只要有收件人寫明寄給領導人,我們也都會投遞給信訪部門。」

  (綜合自:《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看天下》、北大官網)

相關焦點

  • 解密:給中央領導寫的信 是怎麼進中南海的?
    「人民包裹」包羅萬象 作為廟堂與江湖的連接點,中南海郵局的工作對寫信者而言意義重大。尚元清說起一封1959年6月的人民來信。當時,這封署名為「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北安路小學四年級二班王剛」的信件同眾多群眾來信一起被投送到了中南海信訪處。
  • 中南海郵局「家規」:自行車投遞見首長鬚下車
    從簡單的送信送報到儲蓄匯款,從只為中央領導服務到面向社會大眾開放,如今的中南海郵政局看上去已經和其他普通郵局沒有太多差別了。但是眾多寄往中南海的信件都匯集到這裡,作為溝通普通百姓與中央領導的一個驛站,中南海郵局仍然在書寫著傳奇。  「中央收發室」走下神壇  「中央領導的信函只能通過這裡投遞。」
  • 桔子水晶創始人吳海又寫了封信:地方總會錯中央意思
    2015年3月,桔子水晶創始人吳海因寫給總理的一封信而引起廣泛熱議,許多企業家覺得吳海寫出了他們不敢說的話,也因為這封信,吳海被請進了中南海。今天凌晨,吳海又重新在自己微博發文《又寫了一封信》,再指簡政放權。
  • 桔子水晶創始人吳海又寫了一封信:地方總是領會錯中央的意思
    2015年3月,吳海因寫給總理的一封信而引起廣泛熱議,許多企業家覺得吳海寫出了他們不敢說的話,也因為這封信,吳海被請進了中南海。今天凌晨,吳海又重新在自己微博發文《又寫了一封信》,再指簡政放權,時隔兩年,他又說出了企業家們的哪些心聲呢?這一次,他的信還會被批示嗎?
  • 中南海裡的信怎麼寄出?
    一位工作人員提著一袋信件走出中南海郵局大門。今年「五四」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回信。中南海裡的信,又是怎麼寄出來的呢?與中國政治最核心地帶中南海僅一牆之隔,一個灰白色調裝飾的郵局安靜地佇立在府右街乙27號。府右街上,行人們的視線很容易被中南海門口的警衛崗樓和站崗式武警所吸引,極少有人注意這家距離中南海西門不足百米的郵局。
  • 7家快遞公司聯名抵制一高校快遞收發室 稱其壟斷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如何既保證校園內安全又方便學生領取快遞,成為本市眾多高校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事發  一封7家快遞站聯名的抵制信  近日,一封名為「七大快遞聯合抵制某冒牌『高校收發室』」的信件在網絡上傳播。
  • 36年前,功夫巨星李連杰寫了一封信,向中央領導求助
    36年前,李連杰寫了一封信,向中央領導求助功夫巨星李連杰,在電影《獅王爭霸》中曾經有一句臺詞,就是我從來不喊救命。電影中的黃飛鴻功夫出眾,是沒有喊救命的必要。可是現實生活中的李連杰呢?李連杰畢竟不是黃飛鴻,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需要幫助的,而且一求助還求到中央領導那去了。李連杰曾經在參加節目的時候自己透露,自己年輕的時候曾經給中央領導寫過一封信,並且收到了回信。李連杰坦言,自己完全沒有拿這件事情炒作的意思,自己這麼多年也是第一次說出來這個事情。那到底是因為什麼事李連杰寫了這封信呢?
  • 國家主席能收到我們寫的信嗎?
    按照規定,每天早上8點,中南海郵局的郵遞員都會準時將投遞來的人民來信,送往中南海的信訪部門。經過信訪部門甄選,極少部分人民來信會送到領導人手中。原任中辦、國辦信訪局幹部李振洪曾辦理過幾萬件次人民來信。據他回憶,為領導人辦信,依據的一條重要工作思路,就是「大事不漏報,小事不幹擾」。不過近年來,中央領導給普通民眾的回信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具有特殊政治內涵的「小事」。
  • 寫給總書記的信,是如何寄到中南海的?
    中南海郵局歷史小揭秘:你知道嗎?1948年,那時專為黨中央機關和首長們服務的郵局叫「山河郵局」。之所以用這個名字,就是為了保密,山河郵局分別取的是平山縣的「山」和流經平山縣的滹沱河的「河」。 1950年,黨中央機關進京,這家郵局一路跟隨著毛澤東等領導人來到香山臨時駐地,而後搬入了中南海,成了中國最神秘的郵局。上世紀60年代末,出於安全考慮,中南海郵局搬出紅牆。直至1997年,這家特殊郵局的服務對象從中南海裡擴展到普通公眾。
  • 揭秘:中南海二號首長怎麼工作
    做過前總理李鵬秘書十年的呂聰敏把那段經歷寫了出來。今天,我們這些人雖已各奔東西,很少能聚在一起,但在中南海共事多年的那份情、那份緣是難以忘懷的。到中南海工作後,外交部的同事經常問我有何感受,我的回答往往就是一句話:當好秘書不容易。這不是敷衍之詞,而是由衷之言。能為中央領導同志當秘書是幸運的、光榮的,但我心裡很明白,從學識到能力我還有很大差距,工作確實有壓力。
  • 政治局92次集體學習幕後揭秘:誰在中南海講課
    12年間,160餘位全國各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匯聚中南海,先後成為這個特殊課堂的講師。    在這裡,學者的研究成果得以完整而系統地闡釋,進而影響著政治上的決策;在這裡,中共領導層集體學習的內容,也隱現著中國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京華時報記者陳蕎    誰在中南海講課?
  • 近距離看中央國家機關紀工委領導哪些部門如何工作
    近距離看中央國家機關紀工委領導哪些部門如何工作 原標題:   說起中央國家機關紀工委(以下簡稱「紀工委」),公眾也許並不那麼熟悉:紀工委是一個什麼樣的機關?和中央紀委是什麼關係?領導哪些部門?如何開展工作?
  • 往事| 撩開神秘面紗的中南海郵局
    中南海郵局,是一所特殊而神秘的郵局,它坐落於北京的府右街上,與中國政治最核心地帶中南海僅隔路相望。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既不掛牌,也不對外開展業務,直至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對外營業。從簡單的送信送報到儲蓄匯款,從只為中央領導服務到面向社會開放,如今的中南海郵局看上去已經和其他郵局沒有太多差別。
  • 既無大學文憑又無政治背景,他是如何邁入中南海的?
    「我做夢也未曾想過,像我這樣一個出身寒門、既無大學文憑又無政治背景,竟能夠涉足中南海,並且上升到高層,一度成為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領導成員之一。」在自己的回憶錄《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一書中,田紀雲曾這樣感嘆。田紀雲,曾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務院機關黨組成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務院秘書長、機關黨組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 中紀委:要落實中央政策 不能當「收發室」幹部
    如何將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一些代表委員談道,主動、堅決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重要的是黨員領導幹部要將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決不能當「收發室」。
  • 揭秘中紀委如何受理舉報信:主要有5個環節(圖)
    昨日,剛剛上線的中央紀委新版網站和手機客戶端,刊登了5張圖片,首次以圖片形式曝光中央紀委信訪室受理來信舉報的現場。有關工作人員介紹,電話、網絡等受理渠道的運作模式也將於近期對外「曝光」。昨日,剛剛上線的中央紀委新版網站和手機客戶端,刊登了5張圖片,首次以圖片形式曝光中央紀委信訪室受理來信舉報的現場。
  • 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 學習內容授課老師如何確定
    6月30日,中南海懷仁堂,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改進作風制度建設」進行第十六次集體學習。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每一次都會被廣泛關注。除了每次的學習內容,大家還在關注:中央領導集體學習的內容是如何確定的?每次集體學習的時間有多長?學習過程是怎樣的?授課老師來自哪些部門?「講師」中多次出現部級官員「加強改進作風制度建設」是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的主題。
  • 揭秘 中南海的瀛臺,原來是這樣的
    編輯|政知君因為習近平和歐巴馬夜遊中南海,見證了中國幾百年變遷的著名小島瀛臺,這兩天火了。 曾經向普通人開放的中南海 今天,對於普通公眾極具神秘感的中南海在街坊的劉福有眼中「跟公園似的,跟北海沒什麼區別,環境還不錯。
  • 中央紀委揭秘:什麼樣的悔過書不過關?
    原標題:中央紀委揭秘:什麼樣的悔過書不過關?  朋友圈都被高考作文刷屏了吧?  說起作文,要是把它和時政放在一起,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最先想到的就是落馬官員的悔過書。有些考生還曾真實地模擬過如何寫悔過書,不過這事兒年頭早了,2006北京大學重慶區保送生、自主招生語文科考試中,作文就是以《貪官檢討》為題,站在貪官的立場寫一篇600-700字檢討書。  當然,貪官的悔過書不同於高考作文,不需要過多的文採。早前有女官員因為在悔過書開頭引用康德的名言顯得太有文採,而引發廣泛討論。悔過書為何而寫?寫了有何用?
  • 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如何運作
    在該書封面上,寫著「國內外首部解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工作機制的專著」。  南方周末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獨家授權,摘發該書的部分內容,披露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如何交接班,常委會日常工作的主要事項,以及常委會進行集體決策的程序,等等。  在中國,領導人至少要跨越兩個重要的政治臺階,才能成為中央領導集體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