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的2020年SCI影響因子預測(值得收藏)

2020-12-14 老茂侃世界

2020年的影響因子即將出爐,按往年的公布情況,影響因子將於6月中下旬公布。在2019年,iNature團隊預測了236本雜誌,其中有218本能準確的預測。

趁著這個時機,iNature團隊主要關注2019年影響因子大於20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及國內主辦的期刊,共97本,我們發現:

【1】相比於2019年,2020年各雜誌IF略微上漲;

【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

【3】巨無霸CA估計還是IF最高,沒有雜誌可以超越,其達到了309;Cell 40.1(首次破40);Nature 44.4;Science 43.4,其中Cell較去年增加了些許,波動較大;四大頂級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78.3;LANCET,64.9;JAMA,47.2;BMJ,25.2;

【4】幾個國內期刊:Cell Research,21.3(越來越高,呈直線上升,首次突破20分); Molecular Plant,13.1(直線上升);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4.0(相比於2019年,影響因子下降);Protein & Cell,10.6(首次突破10分);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5.34,首次突破5分。

【5】幾個綜合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12.68;PNAS 9.73;Science Advances 13.73。

【6】對於這97個雜誌而言,發表的Artticle及Review共45668篇文章;發文超過1000篇的雜誌,達到6個雜誌,其中Nature Communications,發文最多,突破歷史極限,達到9404篇(相比於2019年,文章數量大幅提升,但是影響因子卻穩步上升),這讓人聯想到,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文章,價格不菲;第二名是PNAS,達到了6534。超過1000篇文章的雜誌共6個,其總數達到了22217,佔到總發文的48.65%;

【7】綜述類的雜誌,一般發文量都比較少;

最後,還是要根據六月份Web of Science公布的IF為準,現在是預測的IF,僅供參考。

科研狗們,每到年中,便會為一件事興奮激動,那便是Web of Science(WOS)公布的SCI期刊上年度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看到自己的文章漲分了,心裡暗喜;跌了,暗自嗟嘆—投文章猶如炒股一般。IF的存在有數十年的歷史了,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然而當前無論是H Index還是Cite Score,都無法撼動IF的地位。根據定義,IF的計算是有公式的,那麼我們理論上就可以根據WOS公開的引文數據在官方公布IF之前自己計算出某雜誌的IF。事實上,根據公式,我們也可以計算某雜誌實時的一個IF,看到隨時間的一個增長趨勢。事實上,上年度的影響因子,基本上在該年二月之後就趨於穩定,從此到公布前只有很小的變動。

在這裡,iNature提前整理出部分SCI雜誌在2020年的IF。這裡計算的主要是2019年影響因子大於20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及國內主辦的期刊,共97本。需要指出的是:WOS官方在計算IF的時候,有時候會有一些未知的標準,會導致預測的結果與最終的公布存在細微的差別,一般這個偏差在[94%,106%]範圍內,可見差的也不多,所以預測作為參考也是可靠的。另外,我們為了儘量精準,同時也計算了這些雜誌在2017,2018和2019三年的IF,然後和官方公布的IF相比較,找出其平均誤差,用於校正2019年的預測。我們敢肯定,我們的結果一定能很大程度match六月中旬的官方結果。

現在,就直接上預測的IF結果:

分析我們的結果,可以得到以下一些有趣的結論:

【1】相比於2019年,2020年各雜誌IF略微上漲;

【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

【3】巨無霸CA估計還是IF最高,沒有雜誌可以超越,其達到了309;Cell 40.1;Nature 44.4;Science 43.4,其中Cell較去年增加了些許,波動較大;四大頂級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78.3;LANCET,64.9;JAMA,47.2;BMJ,25.2;

【4】幾個國內期刊:Cell Research,21.3(越來越高,呈直線上升,首次突破20分); Molecular Plant,13.1(直線上升);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4.0(相比於2019年,影響因子下降);Protein & Cell,10.6(首次突破10分)

【5】幾個綜合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12.68;PNAS 9.73;Science Advances 13.73。

【6】計算IF有什麼用呢?可以用於投稿選擇分析,雜誌發展預測等等。其實就跟炒股是差不多的。另外,作為一個雜誌社的編輯,他們也會隨時關注自己的雜誌和競爭對手雜誌的IF,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下面,我們再次檢測一下2017-2018年各個雜誌發文數量及引用情況

我們發現:

【1】對於這97個雜誌而言,發表的Artticle及Review共45668篇文章;發文超過1000篇的雜誌,達到6個雜誌,其中Nature Communications,發文最多,達到9404篇(相比於2019年,文章數量大幅提升,但是影響因子卻穩步上升),這讓人聯想到,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文章,價格不菲;第二名是PNAS,達到了6534。超過1000篇文章的雜誌共6個,其總數達到了22217,佔到總發文的48.65%;;

【2】綜述類的雜誌,一般發文量都比較少;

最後,還是要根據六月份Web of Science公布的IF為準,現在是預測的IF,僅供參考。

來源【iNature】

相關焦點

  • 值得收藏!最新SCI期刊影響因子出爐(IF>5,近1000種期刊)_政務_澎湃...
    值得收藏!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
  • sci期刊影響因子幾年更新
    sci期刊有分區,分區劃分標準,與影響因子有關。sci期刊的影響因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每次更新,都可能會導致sci期刊重新劃分分區。那麼,sci期刊影響因子幾年更新?影響因子是一種期刊評價工具,是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等指數。sci期刊影響因子是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的。
  • 最新預測!2020年材料、冶金學科SCI期刊影響因子搶先看
    論文分區和影響因子是科研人員關注的話題。預計2020年6月,科睿唯安將發布JCR最新影響因子。目前,大多數SCI期刊的引用情況已經趨於總體穩定,很多作者已經開始期待今年關注的期刊的影響因子情況。你想知道自己關注的SCI期刊影響因子表現如何?是上升還是下降?
  • 2020年大氣科學SCI影響因子預測
    2020年已經過去,但2020年度的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還得等到6-7月,在科睿唯安(Clarivate
  • 2020年大氣科學SCI影響因子預測
    2020年已經過去,但2020年度的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還得等到6-7月,在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 JCR)上正式發布。
  • 科研資訊丨2021年最新SCI影響因子預測名單
    最近,一份2021年SCI影響因子預測名單悄悄在科研圈流傳,雖然並非「塵埃落定」,但根據影響因子計算公式,所得結果也八九不離十。
  • 預測: 2021年SCI雜誌影響因子提前知!
    因為即時影響因子會比實際影響因子低,漲了雜誌的百分比應該會高於表中數字。先引用一下我們在2019年預測影響因子的文章「大俠留步!打開看看你投的SCI雜誌2019年影響因子漲了沒有」中對影響因子的背景介紹。
  • SCI期刊Top100榜單公布以及2020年SCI影響因子及方便查詢工具,附最全EXCEL完整版目錄!
    關於影響因子後臺有不少諮詢,最新論文影響因子
  • 393本SCI雜誌2020影響因子預測
    為了跟進雜誌的IF變化和發表特點,我們E探索醫學每1-2天會出一篇SCI雜誌的解析和影響因子預測文章,和大家一起解讀生物、醫學雜誌,歡迎大家多提建議。作為年終總結,我們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雜誌和多本受歡迎的低於5分的雜誌的即時影響因子(有點賀歲片的感覺,^_^),並跟2019影響因子相比,計算了漲跌百分比。因為即時影響因子會比實際影響因子低,漲了雜誌的百分比應該會高於表中數字。
  • 推薦兩個免費查詢SCI期刊影響因子(IF)的網站
    ,JCR),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期刊影響因子數據。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衡量學術期刊質量與影響力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在中國備受推崇。SCI一般於每年的6月份公布最新的年度影響因子,其實這個數據是前一年的。例如2020年6月公布的是2019年度SCI所收錄的各期刊的影響因子。
  • 預測:2021年SCI雜誌影響因子提前知!
    作為年終總結,我們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雜誌和多本受歡迎的低於5分的雜誌的即時影響因子(有點賀歲片的感覺,^_^),並跟2019影響因子相比,計算了漲跌百分比。因為即時影響因子會比實際影響因子低,漲了雜誌的百分比應該會高於表中數字。 先引用一下我們在2019年預測影響因子的文章「大俠留步!
  • Sci-hub永久連結(附全網最全域名)
    這個按鈕叫做「scihub永久連結」,位於首頁底部,實現以下功能:自動檢索全網可用scihub鏡像網址,並選取速度最快的一個。大家知道目前網上有各式各樣的選刊助手,但效果只能說都不盡如人意,要麼不全,要麼不準。
  • 看看你投的SCI雜誌影響因子2019年漲了沒有,最全影響因子預測
    那麼怎麼計算影響因子呢?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項數據,對科研人員重中之重的數據。影響因子的計算是某期刊N-1, N-2這兩年發表的論文在N年的平均平均引用次數。
  • 2017最新SCI影響因子正式出爐了,附贈全榜單表格!
    六月中旬是Web of Science公布期刊最新影響因子的時刻,在六月初我們對新入選SCI期刊做了預測,具體看:2018新入選SCI期刊查詢方法教程,附IF值預測,6月26號,2017最新SCI影響因子正式出爐了,快看看你的文章「漲了沒」!
  • 2019-2020年影響因子最新預測(附查詢工具)
    來源:能源學人春天來了,期刊更新影響因子的時間也就不遠了。Today Energy(6.466),這些期刊都展現了巨大的潛力,非常值得關注!有些朋友總會問期刊影響因子怎麼預測查詢,在此介紹一個小工具,非常方便,歡迎關注使用!
  • 最新國產SCI影響因子TOP10一覽!附2020年最新影響因子TOP100榜單
    2020年6月29日,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發布了2019年SCI/SSCI期刊影響因子:微信掃碼關注【3i生儀社】後臺回復「SCI」即可獲取最新影響因子完整名單EXCEL表格由報告可知,NATURE、SCIENCE、CELL三大刊2019年度影響因子排位依舊沒有變化,SCIENCE影響因子與去年相比有所上升,NATURE和CELL則與去年基本持平。
  • 聚焦 | 2018年SCI最新影響因子正式公布,870個5分以上期刊匯總(附材料&化學SCI期刊影響因子)
    2018年6月26日,最新的影響因子終於出來。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全稱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
  • 2018 護理 SCI 雜誌影響因子預測大盤點
    距離今年 SCI 雜誌影響因子發布還剩兩個月,2017 年所有的文章已經全部被 SCI 資料庫收錄。
  • 2020最新期刊影響因子IF查詢網站合集(強烈安利)
    大家在平時的時候的都會想要看到期刊影響因子,所以給大家整理了一批新鮮的影響因子查詢網站,希望能幫到大家。1. http://www.letpub.com.cn/index.php?能夠查詢2020最新的IF影響因子,這個網站最好的地方,能夠很方便的看到期刊影響因子的漲跌情況,一目了然,就是股票一樣。
  • 2020最新SCI影響因子出爐,中國期刊Top100榜單公布,附最全EXCEL完整版目錄!
    最新影響因子進行了系統歸納、總結,並附帶全面最全EXCEL完整版目錄(文末)! 影響因子、中科院分區、國人佔比、版面費、自引率等這些在我們科研中比較常用又比較關心的內容,這款小程序能一併解決,堪稱完美!使用方法:進入公眾號(伊曼如歌),點便捷工具,找到IF查與投,點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