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護理 SCI 雜誌影響因子預測大盤點

2020-12-17 丁香園

距離今年 SCI 雜誌影響因子發布還剩兩個月,2017 年所有的文章已經全部被 SCI 資料庫收錄。

而根據影響因子的計算方法,2015 和 2016 年所有文章在 2017 年被引用的總次數,除以 2015-2016 年的所有文章總數,得到的比值即為該雜誌今年 6 月份發布的影響因子(IF)。

一、計算方法

1. 我們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為例,選擇 WOS 核心集資料庫,時間限定在 2015-2016,引文索引 SCIE,輸入雜誌名檢索。

2. 選擇論著文章和綜述文章兩項,然後精煉檢索文章的範圍。

3. 然後,查看右上角的創建引文報告。

4. 進入新的頁面,可以看到 2015-2016 年論著和綜述文章總數為 372 篇,總引用次數為 1288 次。

5. 最後,最終預測《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雜誌的影響因子為 1288 / 372 = 3.462。

以上述方法計算預測的 SCI 雜誌影響因子,因為無法統計到部分沒有連結統計的施引文獻,所有會稍微偏低。而官方最終會統計上全部引用,所以最終發布的影響因子會略高。

二、護理 SCI 雜誌 IF 預測

筆者還預測了護理近 120 本 SCI 雜誌今年最新的影響因子,供大家參考,見下圖:

1. 首先,看 2 分以上的護理 SCI 雜誌:

三分以上的護理專科雜誌,仍然只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有待明年突破 4 分。該雜誌還說有一定難度,對各方面要求均比較高,國人在 2017 年的文章佔比達到 7% 左右,有不錯的文章可以嘗試。

上升空間比較大的有:《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從第 6 名躍升至第 2 名,《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從第 13 名躍升至第 5 名。

2. 其次,看 1.5-2 分護理 SCI 雜誌:

共計 21 本。其中,《Journal of Family Nursing》從第 3 名暴跌至第 22 名,《Women and Birth》從第 8 名下滑至 24 名,影響因子均嚴重下滑。而《Journal of Addictions Nursing》則漲勢良好,從 109 名上升至第 27 名。

3. 然後,看 1-1.5 分護理 SCI 雜誌:


在 1-1.5 分區間的護理 SCI 專科雜誌明顯居多,多達 41 本。1 分左右的 SCI 專科雜誌的難度一般都不大,這對於護理學科的人士來說,可選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4. 再然後,看看 0.5-1 分的護理 SCI 雜誌:

也是比較多,共計 23 本,其中的《Asian Nursing Research》、《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URSING》,有望突破 1 分。

5. 最後,看 0.5 分以下的 15 本護理專科 SCI 雜誌:

歡迎各位在留言區寫下你的投稿經驗,說說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預測: 2021年SCI雜誌影響因子提前知!
    因為即時影響因子會比實際影響因子低,漲了雜誌的百分比應該會高於表中數字。先引用一下我們在2019年預測影響因子的文章「大俠留步!打開看看你投的SCI雜誌2019年影響因子漲了沒有」中對影響因子的背景介紹。
  • 預測:2021年SCI雜誌影響因子提前知!
    作為年終總結,我們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雜誌和多本受歡迎的低於5分的雜誌的即時影響因子(有點賀歲片的感覺,^_^),並跟2019影響因子相比,計算了漲跌百分比。因為即時影響因子會比實際影響因子低,漲了雜誌的百分比應該會高於表中數字。 先引用一下我們在2019年預測影響因子的文章「大俠留步!
  • 2019影響因子預測,看看你投的SCI雜誌漲了多少
    影響因子的計算是某期刊N-1, N-2這兩年發表的論文在N年的平均平均引用次數。以2019年為例,將在2019年6月出的新的影響因子叫「2018年度影響因子」,是2016年和2017年某雜誌上發表的所有文章在2018年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雜誌在2016年和2017年發表的雜誌的總數。
  • 393本SCI雜誌2020影響因子預測
    作為一隻科研狗,不管疫情怎樣,文章還是要發的,文章是影響我們職業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文章發的雜誌的分數的漲漲跌跌,時時牽動著我們的心,跟看股票似的,漲時歡喜跌時憂。為了跟進雜誌的IF變化和發表特點,我們E探索醫學每1-2天會出一篇SCI雜誌的解析和影響因子預測文章,和大家一起解讀生物、醫學雜誌,歡迎大家多提建議。
  • 看看你投的SCI雜誌影響因子2019年漲了沒有,最全影響因子預測
    以2019年為例,將在2019年6月出的新的影響因子叫「2018年度影響因子」,是2016年和2017年某雜誌上發表的所有文章在2018年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雜誌在2016年和2017年發表的雜誌的總數。 及時影響因子與實際影響因子當前根據以上計算公式算出來的影響因子是及時影響因子,而不是實際影響因子。
  • sci期刊影響因子幾年更新
    sci期刊有分區,分區劃分標準,與影響因子有關。sci期刊的影響因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每次更新,都可能會導致sci期刊重新劃分分區。那麼,sci期刊影響因子幾年更新?影響因子是一種期刊評價工具,是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等指數。sci期刊影響因子是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的。
  • 最新最全的2020年SCI影響因子預測(值得收藏)
    2020年的影響因子即將出爐,按往年的公布情況,影響因子將於6月中下旬公布。在2019年,iNature團隊預測了236本雜誌,其中有218本能準確的預測。趁著這個時機,iNature團隊主要關注2019年影響因子大於20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及國內主辦的期刊,共97本,我們發現:【1】相比於2019年,2020年各雜誌IF略微上漲;【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
  • SCI 期刊 2019 影響因子預測
    2019 年的影響因子很快就要公布了,根據以往的經驗,大約是 6 月。
  • 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
    發表sci論文有一定的用途時,比如評獎、評職稱等,要滿足相應的評審標準要求,否則會導致發表的sci論文達不到目的。在提出的評審標準要求中,不少人對分區和影響因子一頭霧水,鬧不懂它們怎麼來的。本文就回答下關於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的問題。
  • 聚焦 | 2018年SCI最新影響因子正式公布,870個5分以上期刊匯總(附材料&化學SCI期刊影響因子)
    2018年6月26日,最新的影響因子終於出來。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全稱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
  • 高影響因子雜誌上的文章引用數一定高嗎
    儘管飽受爭議,所發表文章所在雜誌的影響因子毫無疑問仍是當下科研成果考評體系中的重要指標。對於東亞、印度、拉丁美洲和東歐等地院校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來說,這一「數位化」評價體系可能佔據了更為重要的地位【1】。簡要說一下影響因子。它最早由美國語言學家EugeneGarfield提出,並於1975年在JournalCitation Reports中投入使用。
  • 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在發表sci論文時,需要關注sci期刊是哪個分期的,影響因子是多少。因而很多作者比較想知道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沒有關係,哪怕單位要求發表sci論文沒有分區或者影響因子上的要求,內心也要了解這兩者對自己發表論文的影響。那麼,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 2020年大氣科學SCI影響因子預測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引文信息目前已經收錄在科睿唯安旗下的Web of Science,利用目前的數據能很大程度上提前估算半年後發布的《2020年SCI影響因子》。總體來說,65%的刊物的影響因子會超越往年。
  • 【即時影響因子每周更新】64篇常見SCI的即時影響因子,新算法更準確,附2018影響因子對比.
    備註:All_PredIF用的是雜誌所有文章的引用數Sub_PredIF用的是Article與Review
  •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影響因子是表徵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即影響因子說的是期刊,而不是論文。發表論文是否對sci期刊影響因子要求,還是要看有關單位的相關規定,有的單位會有,有的單位則沒有。
  • 宏基因組 微生物組 微生態雜誌簡介及2019最新影響因子
    作為本領域的專業公眾號,每年都會藉此機會系統介紹一下本領域的雜誌,為同行文獻閱讀選擇、文章投稿雜誌選擇、畢業升職加薪助力。祝大家2019都能實現自己的一個小目標,集齊CNS!後臺回復影響因子,獲得2019最新完整版影響因子、中科院分區、精選本領域雜誌影響因子等詳細信息。
  • 推薦兩個免費查詢SCI期刊影響因子(IF)的網站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衡量學術期刊質量與影響力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在中國備受推崇。SCI一般於每年的6月份公布最新的年度影響因子,其實這個數據是前一年的。例如2020年6月公布的是2019年度SCI所收錄的各期刊的影響因子。
  • 最新年度SCI 影響因子發布,醫學各學科期刊排名大盤點!
    排行top10的雜誌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全稱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
  • 2020年大氣科學SCI影響因子預測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引文信息目前已經收錄在科睿唯安旗下的Web of Science,利用目前的數據能很大程度上提前估算半年後發布的《2020年SCI影響因子》。總體來說,65%的刊物的影響因子會超越往年。
  • 科研資訊丨2021年最新SCI影響因子預測名單
    最近,一份2021年SCI影響因子預測名單悄悄在科研圈流傳,雖然並非「塵埃落定」,但根據影響因子計算公式,所得結果也八九不離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