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提出「203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 | 綠會國際部生物多樣性超級年...

2020-12-23 澎湃新聞

歐盟(EU)計劃到2030年保護其30%的陸地和海洋生物多樣性。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制定了一項全面改革農業的戰略,並嚴格保護碳含量高的森林和溼地,以造福野生動植物。根據該計劃,到2030年,至少30%的歐盟陸地和海洋將受到保護,以阻止動植物物種的減少,並恢復碳匯以應對氣候變化。

歐盟「203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介紹視頻(00:31)

這項擬議的「生物多樣性戰略」(Biodiversity Strategy)原定於2020年3月下旬發布,因COVID-19大流行而推遲,於5月20日發布。該文件概述了恢復和保護歐盟生態系統的十年遠景,每年預算至少為200億歐元。歐盟委員會的目標是每年至少籌集200億歐元來為該計劃提供資金。這筆錢將來自歐盟和國家層面的私人和公共資金。在一份長達27頁的文件中,歐盟稱,其氣候預算的很大一部分也將投資於生物多樣性。

它提出了一些措施,旨在通過促進農業生態實踐,並在未來十年內使歐盟四分之一的農業用地實現有機化,來轉變農業部門的措施——農業部門是歐盟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最大驅動因素之一。

歐盟委員會表示,該戰略是歐盟對從COVID-19大流行中復甦之努力的「核心要素」。在這份文件中,歐盟委員會認為,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可以對農業、漁業和旅遊業等多個行業產生積極的影響,並在各國擺脫大流行導致的經濟影響之時促進創造就業的機會。

該戰略符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 CBD)2020年1月發布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預稿中提出的2030年的陸地和海洋保護目標,即至少30%的陸地和海洋受到保護。該目標原定於經過談判,在10月於中國昆明舉行的CBD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上被通過,但由於大流行的原因,該會議已被推遲。

根據CBD預稿的一項提議,陸地和海洋的三分之一應該受到「嚴格保護」,不受人為幹預的幹擾。而目前,歐盟只有3%的陸地和不到1%的海洋被指定為高度保護區。

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科學與政策平臺(IPBES)去年發布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警告說,生態系統正在以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惡化,氣候變化是導致動植物物種減少的第三大原因,僅排在陸地和海洋利用的變化,以及對資源和生物體過度開發之後。到目前為止,尚不清楚什麼類型的活動可以在不同類型的保護區進行。歐盟委員會表示,其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進一步的指導和標準,包括「嚴格保護」的定義。

歐盟成員國將被要求在2023年之前合法制定新的保護區和生態走廊。該戰略鼓勵各國政府將儲存碳和其它溫室氣體的生態系統,如原始林和老齡林、泥炭地和溼地,指定為「嚴格保護」的生態系統。

該計劃還將農業生態學確定為一項關鍵原則,以增加健康食品的生產,同時減少農業對環境的影響,增加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樣性。到2030年,至少25%的歐盟農業用地將需要有機耕種。歐盟委員會稱,有機耕作吸引更年輕的工人,在創造附加值產品的同時,相比傳統農場,每塊土地面積創造的就業機會多了10-20%。

大自然保護協會(Nature Conservancy)全球農業主管David Cleary表示,有機農業在解決生物多樣性和環境問題方面可以發揮作用,但它在土地利用方面的效率也比較低,這在規模上也可能對棲息地造成壓力。

提議的其它促進可持續農業實踐的措施包括,在未來十年內將化學農藥的使用減少一半,扭轉作物遺傳多樣性的下降趨勢,確保至少10%的農業用地包括各種景觀,如樹籬、樹木和池塘,以增強碳匯,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耗竭。Cleary說,這種再生農業的例子,限制了化學物質的使用,強調土壤健康,可以擴大規模。

歐盟修訂後的《共同農業政策》及其「從農場到餐桌」戰略將用於補充政策框架,以實現農業部門的轉型。預計2021年將出臺一項單獨的計劃來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和漁業資源。

其它提出的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可以在恢復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幫助吸收大氣中的碳,包括在農村和城市地區種植樹木和植被。歐盟委員會承諾將制定路線圖,到2030年,與目前的預測相比,在歐盟範圍內至少再種植30億棵樹。

與此同時,它還致力於將綠色基礎設施納入到城市規劃中,包括城市森林、公園和花園、綠色屋頂和牆壁、城市草地以及綠地之間的連接,以幫助減少全球變暖造成的城市熱量。

保護領域專家認為,歐盟委員會的計劃「雄心勃勃」,但「在細節和實施上則不那麼強」,這是現階段可以預期的。有評論人士指出:「這是個很好的願景,讓人們看到實際的積極的變化會是什麼樣子,但是要實現這個願景,必須提供資金,並提供一個可行的監管框架。在這兩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歐盟委員會認識到了,過去在將生物多樣性戰略轉化為行動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實施差距」。比如,它承諾有約束力的自然恢復目標,在成員國之間加強生物多樣性目標的實施——這一舉措受到了「自然運動」(The Campaign for Nature)的歡迎,該運動呼籲各國政府到2030年保護30%的地區資源。

歐盟委員會還承諾通過其「綠色協議」(Green Deal)外交和貿易政策,促進歐盟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雄心壯志,例如促進無森林砍伐的供應鏈。歐盟正在考慮對棕櫚油、大豆和木材等進口大宗商品實施監管,這些商品正在推動海外的森林砍伐。

歐盟承諾將在明年舉行的昆明COP15會議上「發揮領導作用」,屆時各國政府將採納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來取代2010年在日本愛知達成的2020年目標——其中大部分目標都未實現。歐盟委員會表示,將支持到2030年保護世界30%陸地和海洋的呼籲,並通過增加資金和技術支持,努力在全球層面加強實施。

【附件:】

歐盟委員會2020年5月20日發布的關於宣布歐盟「203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和「從農場到餐桌」戰略的新聞稿(Press Release)中文版(擷選):

增強歐洲的復原力:制止生物多樣性喪失,建立健康和可持續的糧食系統

今天,歐盟委員會通過了一項嶄新的「生物多樣性戰略」,以使大自然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並制定了一項「從農場到餐桌」戰略,以建立公平、健康和環境友好型的糧食體系。這兩項策略是相輔相成的,將自然界、農民、企業和消費者聚在一起,共同努力建設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可持續的未來。

與「歐洲綠色協議」相符合,它們提出了歐盟雄心勃勃的行動和承諾,以制止歐洲和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喪失,並將我們的糧食系統轉變為全球標準,以實現具競爭力的可持續性,保護人類和地球健康,以及糧食價值鏈中所有參與者的生計。COVID-19危機表明,日益加劇的生物多樣性喪失使我們變得多麼脆弱,一個運轉良好的糧食系統對我們的社會是多麼至關重要。這兩項戰略以公民為中心,承諾加強對陸地和海洋的保護,恢復退化的生態系統,並使歐盟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建立可持續的食物鏈方面成為國際舞臺上的領導者。

新的「生物多樣性戰略」解決了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關鍵驅動因素,如土地和海洋的不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汙染和外來物種入侵。該戰略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被採納的,是歐盟復甦計劃的核心內容,對於預防和增強對未來疫情的抵禦力,為恢復歐盟經濟提供直接的商業和投資機會至關重要。它還旨在使對生物多樣性的考慮成為歐盟整體經濟增長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該戰略建議除其他外,建立具有約束力的目標,以恢復受損的生態系統和河流,改善歐盟保護的棲息地和物種的健康,將傳粉媒介帶回農田,減少汙染,綠化城市,加強有機農業和其他對生物多樣性有利的農業實踐,並改善歐洲森林的健康狀況。該戰略提出了到2030年使歐洲生物多樣性走上復甦之路的具體步驟,包括將歐洲至少30%的陸地和海洋轉變為有效管理的保護區,並將至少10%的農業地區恢復為高多樣性景觀。

在自然保護,可持續利用和恢復方面預計採取的行動將為當地社區帶來經濟利益,創造可持續的就業機會和增長。每年將通過各種渠道為生物多樣性解鎖200億歐元的資金,包括歐盟資金、國家和私人資金。

「從農場到餐桌」戰略將使歐盟向可持續糧食系統的過渡成為可能,該系統將保障糧食安全,並確保獲得來自健康地球的健康飲食。歐洲的農民、漁民和水產養殖生產者在向更加公平和可持續的糧食系統過渡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讓可持續發展成為歐洲的標誌,將為歐洲農民和漁民帶來新的商機和多樣化的收入來源。

作為「歐洲綠色協議」的核心部分,這兩項戰略也將支持經濟復甦。在冠狀病毒的背景下,它們的目標是加強我們的社會對未來流行病和諸如氣候影響、森林火災、糧食不安全或疾病爆發等威脅的抵禦能力,包括支持農業、漁業和水產養殖的可持續做法,並解決野生動植物保護和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問題。

這些戰略也具有重要的國際要素。「生物多樣性戰略」重申了歐盟在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方面以身作則的決心。歐盟委員會將尋求調動一切外部行動和國際夥伴關係的工具,以幫助在2021年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會議(編註:即已被延期,仍將於明年在我國昆明舉行的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BD COP15)上制定一個雄心勃勃的聯合國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編註:即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從農場到餐桌」戰略旨在與歐盟的國際夥伴密切合作,促進全球向可持續糧食系統的過渡。

「歐洲綠色協議」執行副總裁Frans Timmermans說:「此次冠狀病毒危機表明,我們人類是多麼脆弱,恢復人類活動與自然之間的平衡是多麼重要。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是對人類明顯和現實的威脅。『綠色協議』、『生物多樣性』和『從農場到餐桌』這些戰略的核心是指向自然、糧食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之間新的、更好的平衡; 保護我們人民的健康和福祉,同時提高歐盟的競爭力和復原力。這些戰略是我們正在進行的偉大轉型的關鍵部分。」

宣布「戰略」的發布會現場(視頻和圖片均來源於歐盟委員會)

歐盟環境、海洋和漁業事務專員Virginijus Sinkevicius說:「大自然對我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它過濾我們的空氣和水,調節氣候,為農作物授粉。但我們卻表現得好像這無所謂,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失去它。這一新的『生物多樣性戰略』建立在過去行之有效的基礎上,並增加了新的工具,使我們走上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並造福於所有人。歐盟的目標是保護和恢復自然,為經濟從當前危機中復甦做出貢獻,並為建立一個雄心勃勃的全球框架來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鋪平道路。」

下一步

歐盟委員會邀請歐洲議會和理事會批准這兩項戰略及其承諾。所有公民和利益攸關者都被邀請參與廣泛的公共辯論。

【參考來源:】

歐盟委員會新聞稿《增強歐洲的復原力:制止生物多樣性喪失,建立健康和可持續的糧食系統》(原版)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0_884

問題與解答:歐盟「203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讓自然重返我們的生活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qanda_20_886

概況:歐盟「203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fs_20_906

歐盟承諾每年籌集200億歐元以促進生物多樣性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0/may/20/eu-pledges-20bn-a-year-on-boosting-biodiversity-aoe

歐盟計劃到2030年保護30%的陸地和海洋生物多樣性

https://www.climatechangenews.com/2020/05/20/eu-plans-protect-30-land-seas-2030-biodiversity/

歐盟「203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完整版PDF

https://ec.europa.eu/info/sites/info/files/communication-annex-eu-biodiversity-strategy-2030_en.pdf

文/牛靜美 審/綠宣 編/Angel

相關焦點

  • 答案在自然——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生物多樣性超級年速遞
    這其中包括原定於在2020年5月IDB這一周期間舉行的科學、技術和技術諮詢附屬機構(科諮機構)第二十四次會議(SBSTTA-24),以及執行問題附屬機構第三次會議(SBI-3)。因為當下疫情,現已改為SBSTTA-24於8月25日至30日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而SBI-3將於9月1日至6日在渥太華舉行。綠會國際部特將今年IDB主題發布的相關信息梳理為中文分享如下,供讀者了解。
  • 《生物多樣性公約》等機構與綠會分享聯合新聞稿
    原標題:《生物多樣性公約》等機構與綠會分享聯合新聞稿 | 「生物多樣性超級年」深度關注​每年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World Wildlife Day),旨在讚頌野生動植物的美麗和多樣性,提高公眾的保護意識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篇三: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在行動
    5月22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這一天,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將舉辦系列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共建美麗地球家園
  • 綠會國際部向IPBES提交中國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綠會國際部向IPBES提交中國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例 | 「竜林」 2020-07-10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綠會參加「南南/三方合作: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緩解氣候變化」
    視頻:綠會代表參加洞見2019年第6期印象。攝/Linda據了解,此次活動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中國南南農業合作學院聯合舉辦的「國際發展合作和南南合作」第6期洞見。本次主題,是實現2030議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他還提到,2019年,南南合作的主題確定為氣候變化。各國應該努力科技創新、增加農業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比如,灌溉技術的改進,……發揮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的協同作用,完善全球糧農治理的新的思路和發展,推動可持續發展議程。攝/CBCGDF)中國農業大學講席教授、中國南南農業合作學院名譽院長李小雲作《新型南南合作推動全球多邊主義》的報告。
  • 重點關注羅布泊生態演替規律,綠會召開羅布泊生物多樣性科考實施...
    今年7月,中國綠髮會發起的「羅布泊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監測(2020-2030)」大型科學考察項目正式啟動。9月1日,綠會相關部門就前期徵集的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科學考察方案進行了討論。羅布泊是一處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大型乾涸湖泊,是我國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歷史上也曾見證過區域內人類文明(如樓蘭古國)的興衰起落。
  • 綠會完成GBIF全球生物多樣性知識聯盟倡議之簡體中文版翻譯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日前,世界最大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簡稱GBIF)再次致信綠會,圍繞倡議建立的「生物多樣性知識聯盟」等事宜進行了溝通。
  • 綠會GBIF組更新兩組亞洲區蝴蝶生物多樣性數據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9月30日,綠會GBIF工作組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平臺更新並發布兩組亞洲區蝴蝶生物多樣性數據。這兩組數據是綠會震旦鴉雀保護地·連雲港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周翀先生的最新觀測記錄。昆蟲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維持健康的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 森林對人類、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至關重要
    鼓勵各國每年逢「國際森林日」,在地方、國家和國際層面舉辦森林和樹木相關活動,如植樹活動。每年「國際森林日」的主題均由森林合作夥伴關係選定。2020年的主題是「森林和生物多樣性」。  當我們喝著一杯水、在筆記本上書寫、吃退燒藥或建造房屋時,並不一定會聯想到森林。但生活中很多事情以及許多其他方面都在以各種方式與森林產生著聯繫。
  • GEO BON正在主辦一場生物多樣性監測界的全球盛會
    前不久,綠會國際部參與了綠會成為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司相關項目諮詢機構的申請工作。圍繞這一背景,地球觀測小組——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GEO BON)近日與綠會國際部在線推薦和分享了一個此時正在舉行的全球性質的線上活動——2020年GEO BON開放科學大會和全體會議(The GEO BON Open Science Conference and All Hands Meeting 2020),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全球網絡會議
  • 聯合國CBD致信邀請提供促進性別平等的生物多樣性實踐案例投入
    隨著「走出去,請進來」方針引導下,國際化進程中話語權的日益擴大,綠會國際部在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工作中一直注重貫徹性別平等的可持續發展理念。2019年末,綠會國際部曾收到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 CBD)秘書處致信,探討一部最新發布的《解決生物多樣性目標中的性別問題和行動》指南。
  • 綠會英國利茲大學實習生淺談生物多樣性抵消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譯者:第一次聽說「生物多樣性抵消(biodiversity offset)」這個概念是在一個多月前,Sophia說有位來自英國某大學的碩士生為完成畢業論文,來採訪綠會,探討「生物多樣性抵消」在中國實施的可行性。
  • 聯合國「國際生物多樣性年」活動正式啟動
    主題為「生物多樣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樣性也是我們的生命」  由聯合國發起的「國際生物多樣性年」活動1月11日在德國柏林正式啟動
  • 迎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追憶莫裡斯•斯特朗先生 | 綠會史海...
    說到生物多樣性,說到自然與發展,必須要提一位傑出人物。他曾不知疲倦地活躍在國際舞臺,倡導各國達成《生物多樣性公約》等重要國際法律文件。他關注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是中國的好朋友。國家領導人的中肯話語恰恰說出了他的心聲,是對他畢生事業的最為隆重的肯定。他就是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莫裡斯•斯特朗先生。
  • 開雲集團發布生物多樣性戰略並制定目標
    開雲集團首次發布了生物多樣性專項戰略並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標,旨在於2025年實現對生物多樣性的「淨正面」影響,這其中包括啟動開雲自然基金(Kering for Nature Fund),支持時尚業向再生農業轉型。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在行動
    西豁子小學少工委組織開展「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活動,師生一起來學習了解學習生物多樣性的知識,發出保護生物多樣性倡議書,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資源。倡議書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 國際山嶽日|山區生物多樣性是我們的未來
    世界上一半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在哪裡?在哪裡可以找到數千種水果、蔬菜、穀物、豆類、堅果、動物、魚類、蜂蜜、昆蟲和真菌?在哪裡找到三分之一的植物物種?答案:山!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見山——山嶽多媒體展覽(格式設計展策)今年12月11日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國際山嶽日,2020年的主題是山區生物多樣性
  • 保護生物多樣性丨公益海報:同住地球村,同慶祥和年
    2021年是國際生物多樣性超級年,生態環境部確定2021年環境日中國主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
    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30日,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主席先生,各位同事: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在各國致力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經濟高質量復甦這一特殊時刻,聯合國舉辦生物多樣性峰會,大家共同探討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作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科學報告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作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科學報告 2020-12-11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