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西大寺壁畫內容多反映佛教故事,還有高昌回鶻王室供養人像及其生活,出巡等,甚至還有亦高昌回鶻王、長史、公主之像。它們與西大寺的佛像、佛龕一起見證著今維吾爾族人的祖先事實、史實。儘管今天一些極端的人並不承認這些,但不管認可與否,它始終都在那兒。
伊斯蘭教最早在中國新疆地區大面積的傳播得益於喀喇汗王朝,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要說是今維吾爾族人的祖先建立了喀喇汗王朝恐怕是不成立的。
喀喇汗王朝在行政架構方面很有意思,在王朝建立之初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但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與演變,逐漸分裂為兩個體系,即長支阿里系和幼支哈桑系,有一個正汗、一個副汗,王朝也有兩座王城,像大王和小王,各幹各的。具體的歷史是這樣的:大約自1041年起,喀喇汗王朝正式分裂為二,西汗(西部喀喇汗王朝可汗)為阿里後裔,通稱阿里系,領有河中地區及費爾幹納西部,以撒馬爾罕、布哈拉為都城;東汗(西部喀喇汗王朝可汗)為哈侖·卜格拉汗後裔,通稱哈侖或哈散系,領有怛邏斯、白水城、石城、費爾幹納東部、七河流域和喀什噶爾,以八剌沙袞為政治、軍事都城,以喀什噶爾為宗教、文化中心。
歷史學家們把這兩個派系通稱為桃花石族系,1041年伊卜拉欣用武力奪取布哈拉(位於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後,自稱桃花石·博格拉·喀喇汗,完全獨立自主,不承認東部喀喇汗為宗主。桃花石這個名字也很有意思,用長春真人邱處機的說法,即桃花石渭漢人也,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即是中國或者中國人。喀喇汗王朝的汗王們不但在自己的汗名前加上了這一名詞,而且在鑄造錢幣時也使用它,如1980年3月於新疆阿圖什縣發現的王朝錢幣上就有「蘇來曼卡得爾桃花石可汗」的字樣。
這個「桃花石」和喀喇汗王朝的名稱加在一起更有意思,有人說「喀喇」黑色的意思,甚至一些人還把喀喇汗王朝叫黑汗王朝,但這種譯法或多或少是有些問題的,如喀喇崑崙山總不能將它叫做黑崑崙山吧?在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裡,北方屬水,代表黑色,因此,喀喇汗王朝的正確譯法應該是「中國的北方王朝」,其汗大約可以稱為「中國的北方王朝的可汗」。事實也是喀喇汗王朝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地方割據政權,朝貢宋朝中央政府。
這就是說,喀喇汗王朝是中國人建立的,但這些中國人到底是什麼人呢?或者更直接地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即是他們屬於哪個民族?有人說,他們是今天維吾爾人的祖先回鶻人,但這個說法恐怕不是十分準確。
840年,回鶻汗國瓦解後,除南遷和依附轄戛斯外,還有一部分回鶻人分三路西遷,一路遷吐魯番盆地,稱高昌回鶻或西州回鶻;一路遷河西走廊,稱河西回鶻、甘州回鶻,後來成為現在的裕固族;一路遷蔥嶺西楚河、七河流域一帶,稱蔥嶺西回鶻、阿薩蘭回鶻。蔥嶺西回鶻越天山進入塔裡木盆地,最早停駐於庫車,後駐蹕於焉耆。今天一些人認為,是該部回鶻和當地其他民族一起組建喀喇汗王朝,這個說法或多或少有些草率。
有關喀喇汗王朝的建立民族及其建立時間一直是個未能破解的歷史之謎。長期以來,學術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樣磨說」、「葛邏祿說」、「處月說」和「西遷蔥嶺西回鶻說」等等。很顯然地,在這麼多的「說」專家們還沒有把這個問題弄清楚,即喀喇汗王朝到底是哪個民族建立的,大家還都說不清楚,不知道,沒有形成定論。
在傳播伊斯蘭教的過程中,喀喇汗王朝滅于闐王國後不久,就發動了對高昌回鶻的「聖戰」。艾哈邁德汗御駕親徵,率軍從八拉沙袞出發,越過伊犁河,攻入高昌回鶻境內。最先高昌回鶻擊敗了他們,但不久艾哈邁德就捲土重來再次攻入高昌回鶻境內。對自己的同胞高昌回鶻同胞進行了殘酷的殺戮,同時對佛教文化進行了大肆毀滅。馬哈茂德·喀什噶裡在他的《突厥語詞典》中記述了他們當時的行徑:「我們進行夜襲,我們四周包圍,我們斬去其額發,我們砍殺孟拉克(高昌回鶻地名)人」;「我們如潮水而至,攻陷了大小城池,佛像廟宇全搗毀,給菩薩拉屎撒尿」。
有人說,這是「兄弟鬩牆」、「同胞相殘」,但當我們了解了這段歷史,就能明白這種說法極有可能是不成立的——喀喇汗王朝的民族組成中是有一部分回鶻人,這一點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王朝有統治者不一定是回鶻人,而若是同族或者同胞也不至於下手這般兇猛。這就是說,由此引申出的維吾爾族人的祖先最早向中國新疆傳播了伊斯蘭教是不成立的。
摩尼教約於六至七世紀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復由新疆傳入漠北之回鶻,而盛行於該地。西遷至新疆後,開始與其他民族融合,開始信仰佛教,尤其是高昌回鶻在當地還創造了大量的佛教文化。據《宋史》載,高昌回鶻其王的稱號為阿廝蘭漢,漢譯名為師(獅)子王。宋建隆三年(962年)、乾德三年(965年)以及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和983年,高昌回鶻皆遣使獻方物於宋。其中,宋乾德三年(965年)十一月,「西州回鶻可汗遣僧法淵獻佛牙、琉璃器、琥珀盞」於宋。這表明當時高昌回鶻已以信仰佛教為主。
981年,高昌回鶻王向宋太宗上書時,自稱「西州外生(甥)」。這個政權境內的主要城市除了高昌還有北庭和輪臺。北庭故城是古代西域的著名城池之一,位於現在吉木薩爾縣城北二十公裡處。故城規模宏大,略成長方形,分內外兩城,像個巨大的「回」字。故城西邊有一座回鶻人建造的佛寺,高昌回鶻的王室寺院,被稱作西大寺。在西大寺現在存的文物中有一尊殘長13米的睡佛,頭北腳南,睡態安詳,還有一幅大型《分舍利圖》壁畫,保存完好。正殿東側15個佛龕每窟都有大小與真人略同的佛像。
西大寺壁畫內容多反映佛教故事,還有高昌回鶻王室供養人像及其生活,出巡等,甚至還有亦高昌回鶻王、長史、公主之像。它們與西大寺的佛像、佛龕一起見證著今維吾爾族人的祖先事實、史實。儘管今天一些極端的人並不承認這些,但不管認可與否,它始終都在那兒。(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