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了英語四六級考試,很多人有疑問:北大清華學生需要考四六級嗎?是不是一次通過呢?他們平時怎麼學英語的?
雖然我本科並不是在北大就讀的,但在燕園求學已經三年多了,接觸了不少本科的學弟學妹,其中不少人是來自四川的老鄉,對這些問題比較清楚,下面我根據自己了解的情況,來談談,供參考。
在北大,學校對於英語四六級是並沒有明確要求的,在本科階段,是否願意過四六級,取決於學生自願,學校不予幹涉,也不把四六級情況與畢業掛鈎。
原因其實很簡單。大多數學生剛剛進入北大,英語水平就已經比較高了,高考英語往往都是140分左右,低一點的也往往在130分左右,自身水平早就達到甚至超過了英語六級水平,有些英語比較拔尖的學生,大一裸考,六級能輕鬆考550分以上,甚至600以上也屢見不鮮。所以,四六級對於北大本科生而言,太小兒科了,學校根本沒有必要去硬性要求什麼。
雖然學校對四六級不予要求,但實際上,真正去考的學生,還是大有人在。多數願意考的學生,大一期間,也就考了,基本上不會有例外,都能順利通過。
比如,我一個17級入學北大法學院的小老鄉,高考英語接近140分,進入北大,第一學期裸考四級,600+,第二學期,裸考六級,580+。他們班上的同學,只要是參加了四六級考試的,情況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具體分數有差異而已。
所以,當年清華的奶茶妹妹,在微博上曬出自己的英語六級成績總分541分,雖然這個分數看起來也還不錯,但在北清這樣的學校裡,真的屬於非常普通的存在,而且她還是大四的時候才取得這個成績。
當然,並不是每個學生都願意參加英語四六級考試,不管是北大還是隔壁的清華,有些學生本科期間壓根就不參加四六級考試,因為沒必要。也有些人報名了,但臨到考試,因為各種事情耽誤了,並沒有參加,或者又不想去考了,所以北清四六級的缺考率比較高,公布考試結果時,一眼望去,不少零分赫然在目。
那麼,這些學生難道不學英語了嗎?當然不是。人家學的是實用的英語。
首先,本科生不少課程本來就是英語授課的,使用的教材也是英文原版教材,完成作業,寫課程小論文等,都是用英語寫作,他們自然需要去學習英語,但這種學習是學以致用的,而不是四六級那種為了考試而學習。
其次,即便是中文授課的科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自己去圖書館借閱英文原版資料來參閱,或者借閱本專業相關的英文原版專著或者期刊來閱讀。
比如,我認識的一個北大經濟學院一個僅僅大二的小學弟,就已經在閱讀保羅·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米什金的《貨幣金融學》這類經典的經濟金融類原版英文名著,以及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這類英文期刊,還有英文類的專業論文,這樣的學生,還需要考慮四六級嗎?
再次,北大校園裡有不少英語類沙龍、興趣社團等,也有不少國外的留學生、交流生等,很容易就可以通過交流、演講等,訓練自己的口語、聽力等,這完全就是訓練的實用的英語交流技能,這才是英語學習的真正回歸。
最後,不少本科生都有出國深造的計劃,會準備雅思、託福等,還有GRE這些考試,都需要學習英語。相比於這些考試,四六級壓根就不是個事兒。
說了這麼多,諸位該清楚了北清本科學生對四六級的態度,以及是怎麼學英語的了吧?意外嗎?其實這些都是在情理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