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光豬說CEO專欄對健身場館分類做了剖析本周我們將圍繞新時代的健身市場展開討論。當前,基於健身行業的創新發展、人們的消費升級,我國健身市場上新增了三個不同方向的發展路徑,這在之前的中國健身市場是沒有的,也是健身企業未來最有前景的三條賽道。
第一類,做場館
2000年前後,商業健身俱樂部在中國出現。代表品牌包括加州健身、青鳥健身、威爾斯等等。2014年左右,伴隨網際網路+興起,出現了一批重視網際網路運用的新型品牌,此前十餘年幾乎沒有什麼本質改變的健身行業,創業創新湧現,進入一個新時代。健身的消費升級也在進行,更多的人走進健身房,大家開始比較、考量健身體驗。
新時代下,有一類企業聚焦在做健身場館本身,打造了前所未有的場館體驗。
上一次我們講到的奧美氧艙就是這樣。整體面積超過3000平,投入2400萬,裝修從色調到布局上都有特定設計,例如牆上的鏡子是其專門定製的。內部的很多設備都是在市面上無法買到——其特色制氧設備經過7年研發,設備成本超過200萬。
同樣地,戎馬健身也在打造極致用戶體驗上下足了功夫。除了具備極強的設計感,細節之處更是彰顯匠心。戎馬健身為用戶搭建了拉伸專區,劃分為小隔間,遮蔽了會員在做拉伸時特殊動作和表情的尷尬。
另外還有一些給人以「夜店體驗」的健身場館,自帶時尚、潮流標籤,結合聲光電做訓練空間,現場還有DJ,十分酷炫。這樣的場館都投入不菲,而他們通過獨特酷炫的風格打造,年費可以賣到1萬元甚至2萬元以上。
從前,健身房經營者想要把場館做得「高端」,主要靠面積大、裝修豪華、功能多,挑最貴的器械,入駐客流量最密集的區域。例如早期高端健身房的代表加州健身,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進入亞洲時,很多人被它的明星代言人、裝修、器械以及桑拿等設施吸引,而成為了健身俱樂部的會員。而隨著加州健身的連續閉店,已經退出了健身市場的舞臺。
許多人抱怨宣稱高端的加州健身,也不過是玩命賣卡的健身房,沒有那種奢華的體驗。許多消費力強的人群不再選擇大而全,而是走向了各種更有特色、小眾化的場館。
所以硬體是一方面,但是打動並留住消費者的還要靠各項服務細節給消費者的體驗感。當健身市場越來越被細分,真正重視用戶體驗的場館必會贏得它的受眾。
第二類,做系統
市面上有一些號稱做系統的企業,可能只是開發了一個微信小程序或者APP,可以進行線上購買,但是根本沒有前臺與後臺、軟體與硬體的串聯,沒有辦法給健身房真正的經營支持。只能說是「不成系統」的系統。
當前真正做系統的企業,有且只有兩家,一個是光豬圈,一個是樂刻。這兩家企業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把健身房進行線上線下的連結,輸出標準化的產品與模式,可快速複製。
先說樂刻。
樂刻一直說要做健身領域的Uber。可以這樣理解:人們想打車時打開Uber,從上面匹配車輛,乘客獲得出行服務。人們想健身時通過樂刻,選擇場館和教練,獲得健身服務。Uber優化了私家車資源配置,讓人們在出行時更方便、更便宜。樂刻提供了一個可以選擇健身服務的平臺,並把價格門檻降得非常低。憑藉低價與網際網路營銷手段,樂刻的拉新做得非常好,也惠及了很多健身的人。
樂刻對自己定位是網際網路共享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的成員包括消費者、教練員、健身房經營者。而平臺的一大特點是「去中間層」
從樂刻近期公布的加盟方案看到,私教課是其一項重要收入。但收入絕大部分比例由教練獲得,剩下的部分給到場館,可見是把更多的利益給到消費者和教練,以便用較低的價格和較好的收入保障吸引會員和教練。健身房經營者似乎成了「中間層」,利益是受削弱的。
然而在中國,健身市場尚不成熟,國民的健身意識以及健身知識技能還需要培養和教育。而教育市場的工作,僅憑個體教練是不夠的,需要健身房的經營者投入耐心和精力去開展,這一中間層是不可越過的。
當然,如果在歐美市場則另當別論,人們自主健身的意識和能力都足夠強,健身房只需提供一個場所,無需市場教育過程。
再說一下光豬圈,恰恰相反是要「強化中間層」。
光豬圈的業務模式為S2b2c,核心是為場館賦能。光豬圈向加盟商輸出APP+SaaS+智能硬體以及標準化的課程培訓,幫助俱樂部降低成本、智能化管理提高效率、網際網路營銷手段促進拉新、新的健身場景增強粘性。
一些創業者對於健身房經營沒有思路,通過光豬圈可以直接學習「套路」;一些經營者擁有健身房,但面對激烈的競爭很迷茫,他們通過光豬圈改變模式、加強產品;一些工作室藉助光豬圈轉型健身房,提高盈利能力。並且在光豬的系統支持下,可以實現快速複製。
當b端健身房經營者有更強的經營能力,自然也可以為c端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
樂刻與光豬圈都是全民健身的有力推動者,將快速發展出大量的場館,帶動大量的人群進入健身房。而系統,將有巨大的想像空間。
第三類,做內容
以「內容」為業務的企業最典型代表就是「萊美LESMILLS」。
萊美起源於紐西蘭,風靡全球100多個國家,通過設計並一直更新的全球團操課程版權,合作全球俱樂部及健身教練。目前在世界各地和17500多家授權俱樂部合作,擁有130000多名萊美認證教練。
萊美總部已創造了BODYPUMP、BODYCOMBAT等13個全球團操健身項目,同時提供LES MILLS VIRTUAL虛擬課程和設備。
萊美向健身俱樂部收取授權費,向教練員收入培訓認證費。專注在課程研發上使得萊美的硬體成本非常低,而一套課程產品研發出來以後可以輸送給不同的俱樂部與教練,邊際成本非常低。萊美可以說是很好的「套路」生意。
萊美1998年進入中國,根據其官網公布,目前已合作近千家中國俱樂部。面對龐大的中國健身市場,可以說空間巨大。大量的中國俱樂部還未加入萊美體系,畢竟每年幾萬元的費用門檻不低。
主打團體課程超級猩猩引進了萊美課程。與此同時,他們成立了超猩學院,做自己的課程研發,與健身房合作培訓輸出超猩體系的教練。其實我們可以解讀,超級猩猩希望做中國的萊美。他們已經有較好的品牌基礎,有機會打造本土化的人才梯隊,研發更具本土化特色的課程產品,並且相比國際巨頭也可以發揮價格優勢爭取市場。
「跑步貓」也是內容型健身企業的一種形態。他們打造的是「多媒體體能訓練中心」,以經營團操課為主,擁有自主研發的MRT2.0長跑訓練和其他炫酷課程。但他的內容會依託於一套價格不菲(100萬元)的多媒體系統,複製成本很高。
內容創業最大的門檻在於課程研發。場館環境炫酷、獨特只是加分項,像萊美一樣擁有標準化的課程及課程研發體系才是關鍵。課程研發是個龐大的體系,如萊美,為了保證其課程先進、科學以及定期3個月更新,專門成立公司「萊美國際」來研發課程。
最後,對於準備進入健身領域分食不斷變大的蛋糕的投資者來說,選準賽道真的很重要。如果你對自己的設計能力或者對個人體驗感的拿捏有十足的自信,你可以儘量往「做場館」這個路徑上去靠;如果你面臨不斷增多的競爭對手、不斷下探的卡價,你的健身場館需要轉型,你可以選擇自己做一套完整的經濟模型或者十足完備的網際網路+的健身系統,也可以直接選擇適合自己的系統合作切入;如果你的場館沒有足夠好的能夠產生效益、提高坪效的課程內容,那麼你可以在「做內容」上動動腦筋。但是,如果你準備進入市場或者面臨轉型,在新時代背景下的三個主流發展趨勢你一個都不沾邊,那麼我真誠的勸您,這個市場挺難做的,考慮清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