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 年開始的大躍進,後來造成饑荒的結果,到底死了多少人,一直是學界爭論的焦點。最低的數字說是 1000 萬,最高的數字說是 3000 多萬,那麼學界一般都覺得 3000 多萬也許是個靠譜的數字,但是無論這個數字是多是少,很多人覺得無論怎麼講,它都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嚴重的饑荒事件之一。而這場饑荒事件,到底是所謂自然災害還是人為因素,現在大家也都同意這裡面人為因素要佔了很大很大的一部分。
那麼這方面的研究都非常多,有的書比如說像寫的楊繼繩《墓碑》,用了大量的、公開的、官方的材料,去做成他的研究,非常非常的震撼。但這本書好像大陸沒賣,所以我今天跟接下來這幾天,給大家介紹,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年的事件,是用微觀的看一些故事的角度來談。我講的就是楊顯惠寫的一連串的短篇小說,比如說像今天我介紹的這本《夾邊溝記事》,還有《定西孤兒院記事》等等等等。
那麼楊顯惠先生他是甘肅蘭州人,從小就聽說過當地的夾邊溝的事件,夾邊溝事件當年跟我們昨天講的信陽事件一樣,是個震動中央的一個事件。夾邊溝其實是當年一個勞改農場,是專門用來對付右派的,把那堆右派弄到那邊去。那些右派裡面什麼樣的人都有,比如說有的曾經過去當過縣委書記,有的甚至曾經參與過解放軍入藏,幫助平定西藏暴動。也有的是老革命了,當年抗日戰爭的時候,就開始打仗,也有的是從海外留學回來,參與建設祖國,但是到了這個時候都變右派了,變了右派,就要抓去勞改。
結果去了夾邊溝這個地方之後,死的人非常非常多,有的人是食物中毒死的,因為太餓了,所以沒東西吃,胡亂吃東西,中毒死了,也有的人是餓死了。那麼當年這些事件,現在已經被很多人淡忘了,正如整個大躍進裡面所發生的事情一樣。楊顯惠先生就對這個事件,他覺得是放不下的,所以在過去那麼多年,幾乎有 10 多年的時間,他就到處去挖掘這方面的材料,然後做很多口述資料的收集,採訪過非常多的人,再寫成他這些小說。
這裡面就有一個問題了,就他寫的這些東西都是短篇小說的格局,到底是真事還是故事呢?這是多人挑戰他的問題,也有很多人覺得當年不可能有這麼慘無人道的事情發生,所以這裡面就牽涉到這些是小說或是紀實的問題了。其實楊顯惠先生他說,他寫的這些東西,故事絕大部分是真實的,人名甚至有時候也是真的,但是他用小說的筆法,加上一些情節敘述的方式,如此而已。這個文學一加工,坦白講,有時候產生一個效果真的是相當相當震撼的,有一種歷史上的虛無,但是又有一種讓人慾哭無淚的感覺。
當然那些真實的事件,本身已經非常讓人難過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兩本書裡面提到的一些往事是怎麼樣的。首先我們要知道,當年那些人就是住在夾邊溝,還有定西孤兒院,這定西孤兒院又是怎麼回事呢?定西孤兒院是這樣的,就是當年有一些也是在甘肅那個地方,就有很多農場,很多的地方餓死人,很多村子餓死人。有些大人都餓死了,光剩下小孩,這個小孩就是孤兒了,孤兒就去孤兒院,也就是兒童福利院,在裡頭住,在裡頭長大。
當年這些孤兒有些現在已經成了老人了,楊顯惠先生也是逐一採訪他們,請他們談一談當年的一些事情。當年這些事情,有些人會覺得說起來也實在是不好談,現在再說又有什麼作用呢。可是問題是我們回顧一下,對我們今天絕對是有幫助的,比如說在《夾邊溝記事》裡面的 1 號病房裡面,他就提到,早在 1959 年的春天,當地勞改裡頭,所有人都已經用兒童的洗臉盆當飯碗,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你想想看,吃那種飯,其實主要是稀湯,你去吃的時候,去咬東西的時候,人家勺子出來,你用普通的飯碗裝,很容易就把一些水撒出去,那太浪費,看了就讓人心疼。所以用洗臉盆去裝,保證東西就不會漏到外頭去了,你說是嗎?
然後我們再看,當年還有一種情況就各種各樣的飢餓造成的情況,我們是很難想像的。比如說他就看到,有一些人上廁所,解手,主要是大便,不蹲下來,而是站著,靠著牆,撐著牆就這麼站著拉。然後這個屎,主要這個屎也是屎水,就會沿著褲子,往下流下來。到底為什麼要這麼來拉屎呢?理由很簡單,因為這個人他不能蹲,為什麼?他蹲了,就站不起來了,那時候很多人都是這樣子沒有了力氣。甘肅這個地方很多野狼,而當時那些狼是很能夠感覺到人的虛弱的。有些人在野外工作,做著做著太累了,根本連走都走不了,那時候已經有些人是到了不能夠下床的地步了,太餓了。那麼這種時候,在野地上,你休息一下,坐一下,就有可能會被狼群攻擊,被它們吃掉。這個機會是非常非常高的。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餓死的人都有一個特徵,就跟我們現在也是看電視上那些饑民一樣,就是死前一定會浮腫的。這個浮腫是有節奏的,他是先腫起來,消下去,隔幾天又再腫起來的時候,這個生命也就快結束了。這個時候的人,臉腫得像個大南瓜,上眼皮跟下眼皮腫得就像是梨一樣,就是裡面包著一泡水,眼睛睜不大,就只有一條細縫,只有這條細縫的時候,因為眼睛看不到路了。所以這種饑民,他們走路的時候頭要抬高,眼睛從這個細縫裡頭看出來,搖晃著身體走路,每邁一步,要停一下,才有力氣走下一步。最後他們嗓音都會變了,說話的時候發出尖尖的如同小狗叫的聲音,這種人就是餓到快要死的人了,而這種人當時是很常見的人,大家也都看慣了。由於是看慣的人,也就忘了把他們的經驗再說下來,我們今天就以為這都是小說了。
註:上文節選自「梁文道讀《夾邊溝記事》:大饑荒時期的慘烈真實。」
----
作者:楊顯惠
評分:9.2
這是一段塵封四十年的歷史,當年的倖存者散落在各個角落,沒有人問過他們到底發生了什麼,當年的死難者早已化為白骨,連他們的後代也不知道埋在何處。幸虧楊顯惠這位有良知的作家,不辭辛勞,四處尋訪,歷經數載,終於揭開了歷史的蓋子。
本書是《定西孤兒院紀事》的姊妹篇,被譽為「中國的《古拉格群島》」。書中所指的夾邊溝,為甘肅酒泉一個羈押右派分子的勞改農場,從 1957 年開始關押的近三千人,至 1960 年底倖存者已不足一半,是一處充滿了苦難、飢餓和死亡的傷痛之地。作者歷經數年,大海撈針般搜尋和採訪了近百名當事人,並在高度忠於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完成了這部極具震撼歷的紀實性小說。全書通過近 20 個故事,對眾多受難者命運的來龍去脈進行了深沉的揭示,對絕境中的人性有著十分出色的繪狀,更直視了這一歷史悲劇的精神本質和深刻教訓。
* 可點擊「閱讀原文」通過網盤下載電子書文件。
---- · END · ----
【推廣】書伴推送服務:push.bookfere.com
微信ID:kindle-fere「書伴」為靜心閱讀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