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是我前兩天在悟空問答裡看到的一個提問,感覺要把此問題解釋到位,僅憑三言兩語的問答不太能說的清楚,遂寫此文,給予詳解。
這個問題,我給出的答案是:完全可以。
輔修是高校自行開設的,學習方式是:對學有餘力的學生以學分制形式對主修專業之外的其他專業進行課時學習。輔修的學分較少,一般達到25分即可,且不需要論文答辯;而雙學位是在輔修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課程,而且還要完成畢業論文答辯。
下面就以北京為例,把這兩種方式為大家做一下介紹。
要介紹第二學位,就不得不說一下北京高校資源最豐富的海澱區學院路,因為其著名的「學院路教學共同體」,就是為了讓優秀的學子在讀本科期間獲得第二學位的一個重要途徑。
學院路最早是在1952年國家為了當年北京的「八大學院」而專門規劃的一條路,這八所院校均為具有行業特色的高水平大學,它們分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以及中國農業大學。
這八所學府就單個學校而言,其特色學科在國內均數一數二,但學科門類不夠齊全 。鑑於這種狀況,1999年,在北京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北航和北京科技大學等第一批13所高校就聯合成立了北京學院路地區高校教學共同體,隨後又有3所高校加入了聯盟。
後來,學院路上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加入,截至目前,已經有20餘所高校加入了此聯盟。這期間,教學共同體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雙專業、雙學位的「複合型人才」。
輔修和雙學位招收的都是大二以上的在校生,因為輔修要求的學分少,一般兩年即可完成,而雙學位因為要求更高,大多需要三年才能完成。鑑於輔修學位的獲取條件相對雙學位較低,因此,輔修學士學位的含金量也會略低於雙學士學位。
輔修和雙學位都沒有畢業證,學位證均由校方頒發,證書編號不是教育部統一編號,不進行電子註冊。
但與雙學位的區別是:輔修的學位證只是在主修學位證書上註明,不另發;而雙學位是在完成第二專業課程後,另外再單獨發放一個學位證。所以,輔修是一個畢業證一個學位證(標註雙專業);而雙學位是一個畢業證兩個學位證。
提到雙學位就不得不提到北大的「經雙」了,因為北京大學國發學院對校外生開設的經濟學專業算得上是最優質的雙學位了。
北大「經雙」每年開放給外校生200個名額,這裡面既包括北大的應屆畢業生(可免試入學),還包括了其他院校非經濟學學科門類的畢業生,此外還有大二以上成績優秀的在校生。所以北大經雙,名義上說的是雙學位,實際上和第二學位的性質差不多。北大經雙因為招收起點高,考上非常不易!
但與普通雙學位不同的是,北大經雙被錄取的學生按照要求完成學分後,可以得到和北大該專業在校生一樣、而且是唯一被教育部認可的雙學士學位證書。
值得報考的原因還有一點,對於外校生而言,這是一次到北大學習的機會,也是一次可以近距離接觸最優秀學子的機會。考上後,這些學生將與北大學生一起上課、學習、考試。
報考北大經雙的,基本都是北京除清北以外其他高校最優秀的學子,他們學有餘力,且能吃苦。
選修第二學位,要比其他孩子多付出很多,有的孩子吃不了苦,堅持不下去,最後不僅拿不到學位證書,還影響了本專業的績點,所以,選修第二專業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不然得不償失。
北大經雙從2003年秋季開始招收外校生,十餘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覆合型人才,很多擁有這個第二學位的孩子最後放棄了最初的第一專業而選擇了經濟學,還有好多學生憑藉這個證書踏入了與此相關的崗位,取得了良好的業績。
國家設立雙學位、輔修和第二學位,都是為了更好的培養複合型人才,但後來因為雙學位和輔修完全可以勝任此任務,為了不浪費教育資源,後來國家就要求不再招收第二學位生,而北大國發院也在2020年3月發布了校外雙學位項目停止招收的通知。
雖然不再發放雙學位,但這個項目依然存在,因為它只是改成了輔修,學位證也只是變成了結業證。
不管證書如何改變,這個過程確實讓我們學到了知識,與我們學習的初衷是一致的,這就不能讓我們放棄。
我家兒子在2019年憑著自己的努力,很幸運的考取了了北大經雙,成為了最後一屆此專業雙學位的校外生,現在他仍在努力的學習中,感覺在這一年的學習中,兒子收穫很多。
課程多了,需要兩個學校跑,就要學會時間管理、提高效率,所以以前的拖延症現在好了很多。此外,兩個完全不同的專業,不僅讓他擴大了知識面,還讓自己成為了一個掌握兩個專業的複合型人才。
另外,考上後,還圓了他高考未達的清北夢,近距離的接觸到學術大咖和最前沿的專業話題,結識了大批的學霸,讓自己認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所以,在本科階段同時修讀兩個學位,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但一定要注意,必須是學有餘力的孩子,否則,不僅對自己的學習無益,而且還會影響本專業的學習,那就因小失大了。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當之處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