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呈報固原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

2020-12-16 固原市政府

 

關於呈報固原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

 

自治區民政廳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

為進一步規範救助工作,加強動態管理,破解對象識別瓶頸,精準識別對象,促進救助公平公正,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社會救助家庭經濟情況核對辦法(試行)》(寧政辦發〔2014〕240號)、《寧夏回族自治區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實施細則(試行)》(寧民發〔2011〕1號)和《固原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認定工作規範(試行)》等相關規定及要求,我局強力推進全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設,加強救助對象信息核對,對在冊救助對象

定期進行覆核,切實提高核對實效,有效提高救助對象認定準確度,以信息核對助推救助工作精細化管理水平上臺階。現將2016年上半年我市開展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是精準識別救助對象的重要依據,是加強和改進救助管理工作,促進救助公平的基礎和關鍵。建立和完善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加強部門協調,實現核對信息共享是開展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的核心和保障。中央扶貧攻堅「五個一批」明確提出要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為救助工作賦予新的使命,面臨新的挑戰。精緻脫貧,精緻救助,積極參與,主動作為,大膽創新,全力做好救助核對工作,有效發揮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作用,為精準識別救助對象提供技術支撐和有力保障是核對工作者共同的責任。

二、克服困難,全面提高核對工作實效

積極發揮核對協調機製作用,主動上門開展工作對接,全面加強與人社、公安、公積金、教育、農牧、林業、工商、稅務、銀行、保險等部門(單位)的協調配合,實現部門(單位)基本信息核查無盲區,全覆蓋。截止6月底,全市共納入低保對象129416戶, 206873人。其中:城市低保戶109678戶,43754人;農村低保戶109679戶,163119人。在動態管理中,共對128665戶,270440人(城鎮低保32020戶,73736人;農村低保96645戶,196704人)低保對象進行信息核對,經核對認定不符合低保條件對象4408戶,8938人(城鎮低保746戶,2182人;農村低保2916戶,6756人)。

新申請低保對象核對4918戶,14978人(城鎮低保601戶,1518人;農村低保4317戶,13460人),經核對認定不符合低保條件對象725戶,2113人(城鎮低保60戶,160人;農村低保665戶,1953人)。同時,因教育資助工作需要,市級核對中心主動作為,充分發揮本級核對工作職能,經接受市教育局委託,對1959名在校的高中、中專受助學生家庭的財政工資信息、工商登記信息和車輛登記信息等進行了核對,共核對出財政工資信息65條、工商登記信息52條、車輛登記信息226條,共為國家節約低保救助和教育資助資金2941萬元。

三、核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部門之間信息共享不暢,個別部門不夠重視。特別是銀行和保險部門的信息共享艱難。

2.核對工作人員力量不足,按照核對工作人員編制到崗率低,個別人員到崗後又被調整到其他崗位,嚴重影響了核對工作的進程。

3.缺少信息共享平臺,目前還是手工核對,工作量大,效率低。

4.經費緊缺,有些有爭議的車輛和房產信息需要到實地去核查,由於經費緊缺,影響了核查工作的進展。

四、今後工作打算及建議

一是加快核對機制建設步伐,儘快提請市人民政府會議研究,建立市申請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聯席會議制度,爭取制定出臺核對辦法和核對細則,為開展核對工作開展奠定基礎。

二是指導各縣(區)民政部門加快核對機制建設,健全完善制度,加快協調配合,在現有手工核對的基礎上,加快核對資料庫建設,為下半年啟用核對信息平臺做好前期準備。

三是以此次機構改革為契機,強化核對工作在社會救助工作中的職能作用,積極爭取早日成立市、縣(區)核對機構,落實人員經費,為核對工作提供基礎性保障。

 

                              固原市民政局

                             2016年7月26日

 

相關焦點

  • 開封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成效顯著
    「十三五」期間,開封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注重「四個強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強化組織領導。開封市於2015年1月在市城鄉社會救助中心增設正科級內設機構信息核對科,增加3名事業編制。於2017年12月建成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軟體平臺,並將核對平臺建設納入「數字開封」項目。
  • 石家莊市社會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評估認定辦法出臺
    近日,石家莊市民政局印發了《石家莊市社會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評估認定辦法》,對申請和已享受社會救助的家庭和個人經濟狀況的核對、評估以及認定進行了明確和規範。新的《核對評估認定辦法》,一是擴大了「單人保」的保障範圍。
  • 山東加快推動社會救助家庭金融領域經濟狀況核對,明年底前實現全省...
    近日,山東省民政廳會同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銀保監局、青島銀保監局印發《關於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家庭銀行保險金融資產信息核對工作的通知》,加快完善社會救助家庭金融領域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切實提高精準救助水平,確保各項社會救助政策公平公正實施。
  • 民政部建立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機制
    中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民政部要求確保低保對象核對準確,今年年底前,全國30%的地區將建立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和相應機構。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王治坤介紹,建立救助申請家庭收入核對機制,是確保低保對象準確的最有效手段。
  • 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和生活狀況評估認定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範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申請家庭認定工作,切實提高低保救助的準確性和公信力,根據國務院《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廣東省社會救助條例》和《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辦法》,結合實際,
  • 肥東縣民政局為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稽核當好「三員」
    為社會救助對象有效篩查和精準實施救助措施提供重要參考,是肥東縣民政局社會救助信息稽核中心抓實做好社會救助接地氣、提質量、強監管的工作中心。一年來,縣民政局積極配合縣低保中心審批權限下放及辦公「無紙化」進程工作推進,本著實事求是、標本兼治工作理念,通過對本年度申請救助對象認真核對,有效助推了社會救助四項審批權限下放試點工作高質量發展之需,全年累計核對65762人次,發布預警信息20330人次,預警人次佔比30.91%。 一是堅持原則,當好稽核服務員。
  • 陳吉學代表:建議建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
    如何準確核實申請人家庭收入和財產,已成制約社會救助制度發展的瓶頸。昨日,全國人大代表、省民政廳副廳長陳吉學建議,加快全國統一的家庭收入核對信息系統研發,儘快全面建立跨部門、多層次的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對於隱形收入和家庭財產難以準確核實,如何客觀、科學、準確核定申請人的家庭收入和家庭財產?」
  •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同意調整完善福建省社會救助工作聯席...
    ;研究分析全省社會救助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擬訂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的重大政策、措施、體制和機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議;研究解決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跨部門信息共享問題;完成省委、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 益陽赫山區組織城鄉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升級業務培訓
    紅網時刻12月16日訊(通訊員 申令波 李惠紫 譚福林)為進一步做好低收入家庭經濟狀況精準識別,確保數據科學準確,12月14日,益陽市赫山區民政局集中組織進行城鄉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升級業務培訓。全區18個鄉鎮(街道、園區)系統操作員和區認定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共28名同志參加。
  • 滬低保家庭經濟核對細則公布 多項財產情況納入調查
    東方網4月26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申請低保,先接受經濟狀況核對調查。記者昨日從市民政局了解到,《上海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實施細則》對外公布,除了家庭收入外,包括車牌、商業保險、股票、證券等在內的家庭財產全部納入核對範圍。
  • 華陰市民政局「六個到位」確保社會救助家庭精準認定精準施救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陝考察重要講話,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發揚釘釘子精神,鍥而不捨、馳而不息地推進華陰市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各項業務邁上新臺階。
  • 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有關工作的通知
    健全社會救助對象經濟狀況定期核查機制,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中的重殘人員、重病患者、老年人等特殊困難人員家庭,每年核查一次;對收入來源不固定、家庭成員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家庭,每半年核查一次。二、健全專項社會救助4.健全醫療救助制度。建立醫療救助對象及時精準識別機制。
  • 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
    暢通急難救助申請和急難情況及時報告、主動發現渠道,建立健全快速響應、個案會商「救急難」工作機制。(十四)加強和改進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堅持屬地管理原則,由各地民政、公安等相關部門做好街面巡查和轉介處置、身份查詢、行業監管等工作,切實保障流浪乞討人員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及時為走失、務工不著、家庭暴力受害人等離家在外的臨時遇困人員提供救助。
  • ...廳關於甘肅省社會救助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單位及職責分工的通知
    牽頭擬定社會救助規劃、政策和標準,健全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立足全省實際研究制定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社會力量參與等社會救助相關政策法規;參與分配和管理中央、省級有關社會救助補助資金,統籌社會救助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牽頭負責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建立省級居民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平臺。
  • 關於印發《北京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實施...
    (七)家庭經濟狀況認定包括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收入和財產,具體認定條件按照本市《關於進一步加強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規定執行。  三、城鄉低保資金  按照市政府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有關規定,實施城鄉低保制度所需資金由各區財政負責落實,列入區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專帳管理,分帳核算,專款專用。
  • 安徽省民政廳安徽省財政廳關於印發《安徽省臨時救助工作操作規程...
    ,發揮臨時救助制度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兜底性作用,根據《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國發〔2014〕47號)、《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皖發〔2015〕26號)和《安徽省關於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的通知》(皖政秘〔2015〕23號),結合我省實際,省民政廳、省財政廳制定了《安徽省臨時救助工作操作規程》,現印發你們。
  • 青島將建跨部門核對機制 核查低保戶家庭財產
    早報訊 昨日,市民政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見》的政策解讀,明確認定城鄉低保對象除核實戶籍狀況和家庭收入外,還要核查家庭財產,年內建立起跨部門、多層次、信息共享的最低生活保障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同時明確申請人要書面聲明家庭收入和財產狀況,突出對家庭收入財產的申報責任。
  • 民政部:明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人員等9類社會救助對象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主動了解本行政區域居民的生活狀況,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家庭和個人,及時組織救助。第四十一條【家庭狀況報告】申請社會救助,應當按規定如實報告本人和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信息和家庭收入、支出、財產等情況,並授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進行信息核對。
  • 中國擬出臺社會救助法 將改變人情保等畸形救助
    「目前,有關部門正進一步研究有關社會救助的立法問題。同時,根據社會救助工作實際需要和成熟程度,適時制定、修改社會救助法規和規章,加快健全社會救助法制體系。」李立國在上述會議上作《國務院關於社會救助工作情況的報告》(下稱「《報告》」)時稱。而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同樣在本次會議報告中建議加快社會救助法、慈善事業法等法律的立法進度。
  • 解讀《吉安市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剛性支出較大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救助申請對象,應在家庭收入或財產中扣減必要的剛性支出和就業成本,再按扣減後的收入、財產計算和認定其家庭經濟狀況。支出型困難家庭認定辦法,是泛指社會救助領域的困難家庭經濟狀計算認定辦法,不是專指「支出型貧困低收入家庭」的認定。  2.支出型困難家庭,是泛指因為剛性支出較大的致貧致困家庭,適用於所有申請社會救助的困難家庭的經濟狀況認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