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績效工資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2020-12-16 易水河畔話教育

按照國家、省、市關於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實施意見的通知和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義務教育學校自2009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績效工資。

一、目前實施的總體情況

(一)績效工資總量的核定

績效工資總量按學校工作人員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資額度和公務員規範後的津貼補貼水平核定。教師績效工資水平,按照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原則確定。義務教育學校和非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水平相當。

(二)績效工資分配

基礎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崗位職責等因素,佔績效工資總量的70%,按月發放。按省定九類標準執行。

獎勵性績效工資主要體現工作量和實際貢獻等因素,佔績效工資總量的30%。在考核的基礎上,由學校在核定的總額內根據規範的分配程序和要求,確定分配辦法。分配辦法由學校領導班子集體研究後,召開教職工大會討論通過,上報教育局批准,並在本校公示。我縣在獎勵性績效工資中統一設立班主任津貼、農村教師津貼、崗位津貼(課時津貼)教育教學成果獎等項目。

二、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績效工資水平低

自2009年1月份實施績效工資以來,我縣人均年績效工資水平為12000元,2014年1月調整為15200元,2014年7月調整為17600元。自2014年10月後,國家兩次調整基本工資標準,將部分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水平相應降低。2014年10月後,績效工資水平年人均14000元,2016年7月降為11600元。調標後平均工資水平有所提高,但就績效工資這一塊來說,教師的授課、班級管理等工作量並沒有減少,但績效工資水平反而降低了。

建議:績效工資因屬津貼補貼,可單獨核定標準。

2、績效工資水平差距大

目前我縣績效工資指導線為九類,年人均11600元水平。河北省績效工資分九類標準,第一類年人均水平為43200元,相差31600元,如此巨大的差距,讓廣大教師震驚,大大挫傷了一線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建議:績效工資省級統籌,標準統一。

3、績效工資未同公務員津貼水平同步調整

自2017年開始,我縣公務員執行公務交通補貼和移動通訊補貼。公務交通補貼正科職務每月650元,副科職務每月500元,科員職務每月400元。移動通訊補貼正科級正職職務200元,正科副職和副科職務每月150元,科員每月100元。我縣教師平均工資水平65056元,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70597元。教師工資水平低於公務員工資水平。沒有同步調整教師績效工資。

建議:同步調整績效工資水平或教師增加補貼項目。

4、班主任津貼

根據政策規定:原國家規定的班主任津貼與績效工資中的班主任津貼項目歸併,不再分設,納入績效工資管理。學校在分配績效工資時,首先要將班主津貼計提出來,然後再根據分配原則逐項分配,這樣,勢必造成群體性收入降低。

建議:班主任津貼獨立設置標準,和績效工資分開。國家根據班容量合理分檔確定津貼標準。

相關焦點

  • 農村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存在問題的調查研究
    農村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存在問題的調查研究殷麗華(雲南師範大學 雲南 昆明 650500)【摘 要】為了保證教師的工資收入,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提升教師隊伍的質量,我國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的政策。
  • 改進教師績效工資分配考核的若干思考
    部分地方未處理好績效工資與當地原有政策的關係,在執行中存在不合規定的行為,加重了教師對績效工資分配的疑慮。此外,一些地方受教職工思想認識不到位以及傳統大鍋飯思想等因素的影響,認為教師工資差距不能過大。    二是學校中層幹部和班主任崗位津貼的體現不好把握。
  • 說說教師績效工資這點事兒!
    圖源網絡教師工資一直以來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今天不想說教師的工資到底是多還是少,只想說說績效工資這一塊。教師的績效工資制度是在2009年開始施行的,當時推行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也為了彰顯國家對於教育事業、對於教師行業的重視,政策制定時的要求是教師的績效工資以縣為主,經費由省級統籌,但是現在實施下來,大部分地區都變成了績效工資這部分經費由教師自己買單。圖源網絡什麼意思?
  • 有人說教師甘於清貧,教師是否應該拿年終績效工資
    教師甘於清貧,是對這個職業人群的的收入寫照,寓示這個職業無油水,只有工資收入。教師其實要分類別的,分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教育教師,和高中、職業教育類的教師,還有各院校的教師(教授)。大學老師發展空間更大,學校有很多收費自主權,各院系教師可以發展科研課題,可以拿到不錯的科研經費。多數的大學教師都會搞課題的,課題的背後有科研經費!從這分析,義務教育老師靠工資過日子,高中教師收入還能過得去,大學教師收入當然比其它老師好一些。
  • 教師績效工資改革 好事如何辦好
    原標題:教師績效工資改革 好事如何辦好 績效工資體制的激勵效果在實際操作中未能發揮出來,薪酬發放的平均主義傾向普遍存在 改革使公辦教師與公務員之間以及公辦教師群體內部的工資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優質師資收入明顯下降 改革後學校的經費支配自主權普遍下降
  • 績效工資發了十年激勵效果怎麼樣
    但與此同時,也有一線教育工作者反映,績效工資政策仍然面臨一些新的困難和問題,亟須從改革層面和實施層面加以完善。「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政策實施情況分析評估研究」先後在2013年和2018年進行,調研結果對我們深入了解這一政策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和困惑,又應該從哪些方面改進,進行了分析,提供了答案,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 2017年教師績效工資最新標準
    商城連結:https://shop202714994.taobao.com/2017年教師績效工資最新標準職稱績效工資標準高級2180中級1850初級1400員級1400  2017年教師績效工資發放計數
  • 鄉村教師績效工資政策的激勵作用和完善路徑
    績效工資政策在鄉村學校的實施是複雜主體行為邏輯的混合,需要充分擬合鄉村教師所處環境、所遇問題和所懷期待,以健全鄉村教師績效工資內容、績效方案制定、績效考核過程為基礎,將營造紮根鄉村、提高素質的績效文化作為著力點,以提高總量、優化結構為保障,切實發揮績效工資對內保留、對外吸引的功能,激發鄉村教師職業發展的內驅力。
  • 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發了十年 激勵效果怎麼樣
    「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政策實施情況分析評估研究」先後在2013年和2018年進行,調研結果對我們深入了解這一政策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和困惑,又應該從哪些方面改進,進行了分析,提供了答案,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 再問績效工資:績效工資是「割肉貼他人」嗎
    再問績效工資績效工資是「割肉貼他人」嗎冀俊樓對獎勵性績效工資的分配,有一種說法是「割自己的肉貼領導」或「割自己的肉貼別人」。這種說法對不對需要一番分析。對於教師的工資收入,人事、財政及教育行政部門執行的是總量控制。人頭費是根據一個學校的在編教職工人數固定的。但因為教職工的基本工資和基礎性績效工資是固定的,所以這部分爭議不大。而獎勵性績效總額由學校根據本校具體情況進行靈活分配,這部分就成為教職工們關注的焦點和議論的核心。
  • 應將教師績效工資與學生學業表現掛鈎-光明日報-光明網
    根據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近兩年在西部16個貧困縣216所農村小學的243名老師及其所教的近10000名六年級學生開展的多項跟蹤調查研究發現,貧困地區農村小學實施教師績效工資還存在一系列值得關注的問題。
  • 我國中小學教師工資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卞秋實
    我國中小學教師工資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卞秋實摘 要:我國的中小學教師工資制度是隨著中國的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演進的。2006年開始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以及09開始的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改革形成了現在的教師工資制度。這一系列改革調動了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積極性,對我國教育行業的整體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 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行政職高於一線普通教師,音體美教師:嘆氣
    中小學教師的績效工資制度從2009年開始實施,在一些地區目前實行增量績效,初衷是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體現「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分配原則,提高教師的收入水平。地區不同,教師的績效工資也不相同。2019年浙江寧波鄞州區全區教師績效工資(含部門獎勵基金)的人均14萬元。績效工資的計算和發放有相應的流程和標準。校長和書記的績效是由教育局考核,其他所有人員包括副校長、一些中層和老師的績效工資方案,在校內全體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表決通過的。
  • 餘嵐委員:完善上海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分配製度
    (攝影:曹子琛)(點擊圖片 查看組圖)  東方網記者蔣澤1月26日報導:政協上海市十二屆三次會議今天下午進入大會發言階段,餘嵐委員在代表民進上海市委員會發言時表示,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是全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應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充分調動積極性。
  • 教師群體的「30%績效工資」,該不該「羊毛出在羊身上」?
    而在教師工資結構體系中,「30%績效工資」一直是教師群體詬病的最大問題,也是教師群體呼籲最強烈的工資待遇問題,更是很多教師嘲諷道:教師「30%績效工資」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為什麼說教師「30%績效工資」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 某高校教授年終績效獎僅8元,教師績效工資究竟考核什麼?
    西南民族大學教授和老師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能讓幾十位高校老師和教授在寒風中公開卻聚集在校門口高喊「學校不公,還我績效」,公開討薪,西南民族大學教師績效工資的發放問題一定不小。現在的績效工資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已經按月打到教師工資卡上,還有一部分是獎勵性績效工資,說白了這部分工資不屬於你的,是要看績效結果才能得到的。那績效工資的評發要怎樣才能做到合理呢?首先是考核一個教師本著多勞多得,有效多得的態度,以通過考核提高廣大教師的積極性的原則來制定考核細則。但全省大部分學校都是把考核簡單化了、功利化了。
  • 我構想的教師績效工資發放方案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其主要任務是立德樹人,傳授知識,確實不能簡單地用工作量來衡量。但是實際工作中又存在老師之間工作量的差別,而且有的差別不小。這樣工作量的差異也不能不體現在工資上。國家提出績效工資應該是這樣考量的。但考慮到教育的特殊性,在績效工資上不應該偏重成績,而應該偏重於教師的工作量,這樣應該就能避免老師們對成績的惡性競爭,同時又能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讓多付出的老師獲得應得的報酬。但是在績效工資的實際發放中,各學校基本還是平均發放,相差很少,原因何在?阻力太大。誰的阻力?既得利益者。
  • 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弊端凸顯,2019年績效工資能否實現新突破?
    近些年,教育事業備受相關部門重視,教師們也如願各方面福利待遇都得到有效提升,但教師工資水平依然普遍偏低的情況還是沒有得到緩解,再加上教師職稱競聘不透明、公平性差等等負面影響已經影響到了教師隊伍建設,於是績效工資改革被提出,職稱評定那麼難,那麼通過工作量提高績效工資水平,實現「多勞多得
  • 用一部分教師的績效工資,去獎勵其他教師,合理嗎
    目前,有不少學校,存在一種考核制度,那就是扣掉一部分教師的績效工資,獎勵給其他教師。對於這種考核制度,老師們心裡是不滿的。先來議一議什麼是績效工資吧?教師的工資,是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教齡工資構成的。而績效工資,就是把你自己的工資,拿出一定的百分比,放在那裡,學期結束時,進行量化考核,高於平均線,獎勵;低於平均線,扣錢。也就是說,是用自己的錢來實行獎罰。各省市地區的學校,績效工資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不過,許多地區目前是按照30%來執行的。
  • 教育部:教師工資將不按績效工資發放
    通過這個指標,我們基本可以理解為什麼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教師平均工資與人們的真實感受有這麼大的差距。最根本的原因是這個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這不是每位教師實際收入的平均值,而是國家對所有教師支出的平均值。換句話說,國家統計局報告的平均工資屬於應該支付的工資,而不是基層教師實際收到的工資。因此,肯定有很大的差距。應付工資和實得工資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