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統計局發布的城鎮非私營部門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教育行業收入達到92383元。這個收入水平是多少?如果換算成月薪,公辦教師的平均工資約為7698元。
國家統計局在發布2018年教育行業平均收入時,也發布了自己的統計指標解釋。通過這個指標,我們基本可以理解為什麼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教師平均工資與人們的真實感受有這麼大的差距。最根本的原因是這個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這不是每位教師實際收入的平均值,而是國家對所有教師支出的平均值。換句話說,國家統計局報告的平均工資屬於應該支付的工資,而不是基層教師實際收到的工資。因此,肯定有很大的差距。
應付工資和實得工資的區別是什麼?
在應發工資,包括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支付你,還包括住房公積金,這錢,國家給你存款帳戶,但如果你不買房子,你通常不能得到,因此,你不覺得這是你的錢。此外,一些年收入超過5000元的工薪階層還要繳納個人所得稅,這通常從他們的工資中扣除。另外,國家為你繳納的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都將作為你的工資。因此,在應付工資和實得工資之間相差1800美元是可能的。
不同教育體系之間的平均工資差距
教育系統的平均工資和教師的統計水平不僅包括中小學教師,還包括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和大學教師。一般來說,小學教師掙得最少,大學教師掙得最多。面對教師的平均工資由國家統計局出版,可能大多數的大學教師可以滿足標準,但一般來說,小學教師會覺得實際工資和平均工資之間的差距仍很大應有的扣除後的工資。這是因為在抽樣調查中,小學教師本身的工資是最低的,當然,最可能出現「按平均水平」的情況。
到2022年,教師工資將從現行的績效工資模式改革
到2022年,教師工資將從現行的績效工資模式改革為基於績效工資的模式,鼓勵優秀教師實現相應的福利。
現在教師績效工資一般分為兩部分,一是基本的教學考核可以獲得績效工資
70%,其餘的免稅額鼓勵傑出的教師和學校領導,簡而言之:以前的績效工資相當於「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一評估形勢,是很多人的工資上升而不是下降」,這樣會有很多基層教師絕對不公平的,所以為了提高教師的積極性,改革的性能是合理的。
1. 工資以工齡為主,不再傾向於職稱
2. 實施績效工資增量
3.實施邊遠地區和鄉鎮教師補貼
教育部提出三項措施,教師工資將大幅度提高!大多數教師希望加薪是一種合理的要求,也是一種最接近現實生活夢想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