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極
長輩不能對晚輩做的事,老祖宗總結出一句俗語,你覺得對嗎?
常言道,男女有別。現如今,男女牽手說話雖說不再讓人覺得有什麼。可是在民國以前,就算結婚了都不能在外面隨意的走得太近了,走路需要一前一後相隔三步的距離。
更別提旁人了,如果發現哪個男女挨得太近,那個女的就會被視為不潔、放蕩,把女的抓去浸豬籠。而在我國,歷來就對女子要求嚴格,需進退有度,曉三從四德。老祖宗就總結了一句俗語,將長輩不能對晚輩做的事情:公公不進兒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
公公是丈夫的爸爸,是長輩。作為兒媳婦,在公公面前要懂得避嫌,同理公公也需如此。在我國,一直有做月子一說,我想做月子除了讓產婦身體恢復,還是為了避嫌。產婦生完孩子後身體就像重組,再加上需要夜以繼日的照顧孩子,沒有時間收拾自己。生完孩子的一個月,奶水因為孩子胃小吃不完,會流出來把衣服打溼。
那時不像今天有防溢乳墊,胸部的衣服打溼後難免被人盯著瞧。同在一個屋簷下,公公又是男人,會讓人產生一種不正經的想法。
公公雖說是長輩卻不是血脈相連,兒媳婦跟公公處的太近,短時間可能沒什麼,但是時間一長,旁人說三道四的,就會影響一家人的和諧相處,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還更別說進兒媳婦的房間了,你說沒事去兒媳房間做什麼?兒媳和兒子的房間,應該是兩人的私人領域。
我們常說朋友妻不可欺,其實兄弟的也一樣。當然這裡的欺不是毆打的意思,而是不要存非分之想,懂得張弛有度,心中要有一條界限。每個人都有攀比心,都容易被認為好的東西吸引。
有時候男人和女人之間很簡單,有時候卻也很複雜。大伯和弟媳複雜起來就更複雜了,輕則老死不相往來,重則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兄弟妯娌之間的關係本來就很微妙敏感,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說話做事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呢。在小編看來,不管是公公也好大伯也罷,都不要到別人夫妻的臥房比較好,既不造成誤會產生矛盾,也讓外人無法說三道四。
生活中,我們要懂得避嫌。男女相處時心裡有一把尺,隨時要把握度。特別是女孩,要懂得自尊自愛自重,如果自己墮落了,旁人又怎麼會在意你。
與親朋好友聚會時,要有分寸,就可以少喝,但要保持清醒。說話做事光明磊落,不說大話,不說讓人覺得曖昧不清的話語,不做讓人覺得曖昧不清的事。心中的雷區不要去觸碰,世上沒有後悔藥,所以不要做讓自己悔恨終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