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要守歲嗎?農村俗語「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什麼意思?

2020-12-22 土流網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而今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們就來看看這樣一句與除夕春節相關的俗語「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這是什麼意思?你們那有聽過嗎?

①三十夜守夜

三十是指的臘月的最後一天,也就是除夕夜,在這一天吃了團圓飯以後,一家人大多都是圍坐在爐火旁邊,徹夜聊到第二天天亮。

這個習俗是來源於一個神話傳說:在遠古的時代,有一種非常兇惡的怪獸,叫"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會出來傷害百姓。二層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所以每到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會貼紅紙、掛紅燈、燃放爆竹,但是也有人不放心,所以就只能一家人待在家裡守夜,祈求可以平安躲過怪獸。不過現在的守夜,已經更多地成為了一種團聚和跨越的象徵,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加深家人感情。

②年初一守舍

「舍」就是房子,意思是大年初一都會出去拜年,但是一定要有人守在家中,不能出門。還有說法是在部分地區,大年初一又被認為是守財日,在這一天老人家是不能出門的,出門有「走財漏福」之說,長輩要安坐家中才可使家宅來年福財兩旺,而晚輩則沒有這個限制,並且晚輩一定要在這一天到長輩家中拜年以示孝敬長輩的。

當然,這只不過是我們老祖宗的一些老說法,也不必太過在意了,新時代要有新面貌。不過,家中確實要留人守著,不然人家來家裡拜年,門都進不了,豈不是很尷尬。而老人家歲數大了,當然在家中等著晚輩來拜見了,不出門也是為了不讓老人外出奔波勞累。

不管是大年三十,還是大年初一,我們的老祖先都留下了很多的一些老說法,需要我們取其精華傳承下來。那麼,你們家除夕晚上一般守歲到幾點呢?你們那過年還有什麼講究嗎?

相關焦點

  • 農村諺語「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是什麼意思?是否應該傳承?
    很多俗語的產生是根據人們多年傳承下來的習慣進行的總結,俗語的種類和說法很多,而關於春節期間的規矩就更多了,包括民間老話也表達了這個意思,就是「臘月忌尾,正月忌頭」也就是說在除夕和新年的開始有關的禁忌特別多。
  • 除夕守歲的傳說與意義
    除夕,又稱大年夜、年夜、除夜、歲除、大晦日,是過年前的最後一天。除夕時,人們會一家團聚,並有守歲的習俗,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除夕守歲的傳說與意義,僅供參考,歡迎閱讀。除夕簡介除夕是指農曆年最後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節的前一天晚上,因常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大年三十。除夕這一天對全球華人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
  • 俗語「三十晚上不熄燈」,啥意思?老祖宗告訴你啥叫「年味兒」!
    隨著時間飛快的流逝,轉眼間距離臘月三十還有幾天的時間了,臘月三十是農村的叫法也稱作除夕。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裡非常重要的節日,因為除夕過了我們就會迎來中國傳統節日裡最傳統最具有文化的春節。除夕和春節正好是一年最後的一天和一年當中第一天,所以在我國除夕和春節這兩天都會有很多習俗和禁忌。
  • 緣何除夕要守歲?「偏從此夜惜年華」
    一千多年來,每逢除夕,家家守歲,無論大人小孩都通宵達旦。此風直至近幾十年,才漸漸式微。現在很多人不明白:我們的祖先為何要守歲?除夕之夜熬一宿到底有何意義?守歲最初是為驅除年獸五更鐘漏欲相催,四氣推遷往復回。帳裡殘燈才去焰,爐中香氣盡成灰。
  • 臨沂人除夕為什麼要守歲 最早起源於何時有什麼寓意
    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除夕晚上吃年夜飯守歲,是過年的時候重要的風俗之一。守歲的意思就是晚上不睡覺,一家人聚在一起,等待著新的一年來臨。有時候一家人守歲年夜飯會吃到深夜。守歲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年三十。
  • 春節習俗:大年三十晚上為什麼不睡覺要守夜?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也是我們忙碌了一年的最後一天。而到了晚上,按照民間的習俗,要守歲,俗名"熬年"。今天正好是除夕,我們來看看為什麼除夕夜不睡覺要守夜呢?灶王奶奶十分同情窮人,於是每年臘月二十三這天,她會回娘家給窮人準備一些吃的、穿的、用的東西,到了大年三十連夜趕回人間。這天夜裡,家家戶戶都不肯睡,坐在火爐邊等灶王奶奶,等到見灶王奶奶回來了,紛紛點起香燭,放起鞭炮迎接她。此時已是初一的拂曉了。傳說二遠古時代有一種名叫「年」的兇惡的怪獸。
  • 翻身餅、請家堂、守歲,山東魯西北大年三十風俗
    山東魯西北臨邑、樂陵、平原、商河、武城、寧津等地的某些地方,大年三十晚上是不吃餃子的,吃的是翻身餅。顧名思義翻身餅就是希望翻掉過去的黴運,來年能夠翻身,開始新的一年,日子越過越好。包完了餃子先放在一邊,守歲,等到過了零點以後開始下餃子吃,表示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的祝福。大年三請家堂是家中的大事。從大年三十下午開始,先把全部的房間,院子內外打掃地乾乾淨淨。在堂屋的正中間的牆上,掛好家堂軸子,或是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擺上供品,倒上美酒,將列祖列宗的亡靈請回家過年。
  • 除夕是什麼日子節日?過年和除夕的寓意含義意思介紹
    除夕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除夕到底是什麼節日呢?為什麼除夕這麼重要?除夕的寓意含義是什麼?
  • 除夕守歲團圓夜:祭祖表示感恩 「踩歲」求吉祥
    中新網北京1月27日電(上官雲)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等,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天的晚上。這一天的習俗既豐富又有趣,比如要貼春聯、貼窗花,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守歲等等。除夕對中國人的重要意義毋庸諱言,因這一天常在農曆臘月三十,故一般又稱該日為「年三十」、「年三十夜」等。由於曆法原因,除夕有時也在臘月二十九。除夕中「除」的字義可引申為「易」,即「交替」,「夕」的字義又可以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也就有了「舊歲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
  • 明天就是除夕了,關於除夕來歷、風俗和禁忌,你都知道嗎?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那麼你知道關於除夕來歷、風俗和禁忌嗎?1、除夕來歷傳說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年),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年)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煙花,來驅除夕(年)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 在民間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布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
  • 除夕習俗30字50字簡短介紹 除夕守歲熬年的來歷意義及傳說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除夕守歲寓意是什麼呢?為什麼在除夕這天需要守歲呢?除夕有哪些風俗習慣呢?除夕習俗30字簡短介紹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這天有貼春聯、放鞭炮、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傳統習俗。
  • 這裡告訴你什麼是「年」,為什麼守歲
    人們經過漫長的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因此當此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期間,家家戶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人們走親訪友,舞獅子,耍龍燈,逛廟會等,此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大街小巷洋溢著喜慶的氣息中國人就是以這樣的方式慶祝著一年最隆重的節日一春節。
  • 除夕夜中國人習慣徹夜不眠,謂之「守歲」,討吉祥,這有何由來?
    文/紀布話說,還有不到兩周的時間就要到年三十兒了,今年的春晚會比往年的精彩嗎?在咱們中國北方,過年比較熱鬧,就是要圖個「人氣兒」旺,北方人的除夕夜是從日落後吃「年夜飯」開始的,這頓飯不同平常的晚飯,「年夜飯」必須要慢慢地吃,從日落挑燈時分開始入席,一大家子人要圍繞在圓桌上吃吃喝喝,說說笑笑地一直到深夜來迎接農曆新的一年到來,這也是一種「守歲」。
  • 春節快到,俗語:臘月忌三,正月忌四,啥意思?具體是哪些事情?
    俗語:「臘月忌三,正月忌四」意思很簡單,臘月有三件事不能做,正月有四件事不能做。結合老子說法,三意味舊生命終結,新生命開始,年尾忌三,是希望來年能有盼頭;四是新生命發端,根本上來看是一,年頭忌四,是希望來年能順順利利,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臘月忌三臘月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月,人們開始準備過年事宜。
  • 除夕守歲,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這樣過一個溫暖的春節!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除夕這天都有哪些習俗呢?
  • 臘月30為除夕?俗語:「除夕犬不吠,來年無疫癘」,什麼意思?
    明天就進入臘月了,臘月也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月,而臘月的最後一天也就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所以被稱為「歲初」,那一天的晚上就叫做「除夕」,除夕到底是除什麼呢?有句俗語叫做:「除夕犬不吠,來年無疫癘」,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是「除夕」?
  • 「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你知道這句農村俗語什麼意思嗎
    不管是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還是老家在農村的小夥伴,我們回到村子裡的時候,就可以聽非常的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大多數是從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口說出來的,在農村其實流傳著非常多的的俗語。俗語也涉及著非常多的方面,各種各樣,各種說法,有說人生的俗語、有說小孩的俗語、有說做人的俗語等等,這些俗語也可以說是,農村的一種文化,其實文化也包含了很多中,但俗語就是農村的文化之一。今天我就給大家帶來一句流傳至今的農村俗語:「一個人,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你們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除夕,守歲宴開
    除夕和初一,哪個是過年的正日子除夕有中國人一年中最隆重的一頓飯——年夜飯,正月初一則是新一年開始的第一天,那麼這兩天,哪個才是過年?高巍說,「這個問題經常有人會問,但其實並不難回答。過年是辭舊迎新,是一個過程,如果非要有一個具體的時間,那我認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是,過年是兩天,不是一天。
  • 除夕是什麼意思?除夕是過年嗎?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辭舊迎新的標誌,每年的春節與除夕都是我們最重要的時候,兩者是首尾相連的,對於這兩個節日有的人會弄混淆,那麼2018除夕夜是過年嗎?過年是大年初一,也就是正月初一;而除夕是上一年的最後一天,不能算是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