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鋼談理工科思維與科學寫作

2020-12-12 澎湃新聞
萬維鋼(澎湃新聞 蔣立冬)

萬維鋼最早為人所知的,是他的網名「同人於野」以及博客「學而時嬉之」。他的思維角度與寫作方式給很多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他的「人設」:一位理工男——物理學博士,卻對人文社科領域有著強烈興趣和廣泛了解。時至今日,他已擁有為數眾多的粉絲,他一直提倡的「理工科思維」,和他一直堅持的科學寫作,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認同。不過,他並不認為理性思維與科學方法獨屬於理科生,而強調通過liberal arts(被他譯為「自由技藝」)來訓練和培養這種思維和方法:「事實上,面對複雜問題,一個受過自由技藝訓練的『文科生』,很可能比一個專門學習一種謀生技能的『理工科』學生更有辦法。」

在萬維鋼心目中,科學寫作的絕頂高手,還是要數物理學家:「史蒂芬·溫伯格(Steven Weinberg)、弗裡曼·戴森(Freeman Dyson)、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包括霍金、楊振寧這些人,都是真正的高手。哪怕你不在乎他們說的具體知識,僅僅是欣賞寫作手法的趣味,甚至是詞句的寫法,他們的書都非常有創造性。這些大概是現在活著的人裡面最聰明的人。」

記得最早還是在天涯博客上讀到您的文章,立刻對您獨特的思維角度與寫作方式留下深刻印象,當時您的寫作關注點還比較分散。後來,您開了博客「學而時嬉之」,就集中關注社科領域了,尤其是認知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等。我很好奇,作為一個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在美國工作的前物理學工作者,您為何對人文、社科領域有著如此強烈而廣泛的興趣,並且最終以之為寫作主題呢?

萬維鋼:

我原本的專業是受控核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學,以科研為生。如果你對物理學感興趣,你就可能對很多領域都感興趣。我在國內上學的時候主要是讀物理學相關的書,出國以後接觸到新出的人文社科方面的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發現這些書並不像傳統的人文著作那樣以「名人」為本,什麼誰誰誰的「經典學說」之類,而是以最新的研究結果為本。這些社科研究並沒有那些打著歷史名人光環的華麗包裝,而都是非常實在、簡單、有事兒說事兒的風格。這裡面沒有什麼意識形態色彩或者門戶之見,什麼這個主義認為怎麼怎麼樣,那個學派認為如何如何,都是一些老老實實使用科學方法得出的結論,而且結論往往帶有出乎意料的趣味。你不可能對這些東西無動於衷。

我現在寫的文章中,物理學和自然科學相關的大約只佔五分之一,大部分都是人文社科的內容。首先我的確有市場上的考慮,對人文社科內容感興趣的讀者比能欣賞現代物理學的讀者多很多。物理學是有門檻的,你得創造特別巧妙的方法才能把物理學的內容寫得引人入勝。

但更重要的是,我認為人文社科的思想對讀者更有用處。認知心理學、行為經濟學這些內容都是拿來就能用的。如果大多數人了解這些學問,我們這個社會做事的方法會高明很多。社會問題的特點是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有權發表看法,但實際上大多數人只是表態和抒情。現在的中文世界比十年前已經進步了很多,特別簡單的心靈雞湯類文章已經沒有市場了,但是你看看流傳的那些微信公眾號文章,跟《紐約時報》的文章對比一下,根本不在一個檔次。別人討論的是學科最新的進展,我們還在對著一些錯誤的常識抒情。

我國作者的思維水平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國讀者有權利看到更好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我現在做的事兒還可以繼續做下去。

前面提到您的獨特思維角度,您自己在文章裡面稱之為「反常識思維」,而其他人,則分別將之概括為「科學理性思維」、「理科思維」或「理工科思維」,對此您怎麼看?關於文科/理科兩分這種判斷標準,不少人對此深信不疑,以至於出現了很多以此做哏、當包袱的笑話段子,但是更多人則嗤之以鼻,您的觀點會是什麼呢?

萬維鋼:

如果一個「文科生」懂得科學方法,他就不再是被人嘲笑的文科生了。

「理工科思維」這個說法並不是我發明的,它很早就流行於中文網絡論壇,我當時只是拿來借用。幾年以前的局面是,網上有太多的人不是合理分析問題,而是亂發感慨,要不就根據自己的什麼「理念」胡亂站隊不顧事實,要不就是胡亂抒情。

比如趙半狄說我要愛國所以我號召抵制《功夫熊貓》電影,人問梁文道奧運村為什麼保險套用得那麼快、梁文道說我一貫支持性產業和性工作者所以這是好事兒,劉震雲到北大畢業典禮上做演講、說我們民族馬路兩邊種的都是楊樹而發達國家都是種高級樹種、可見我們民族心態不行啊…… — 當你聽說這些言論的時候,你心裡就想這都哪跟哪!事實是,功夫熊貓講的是中國文化、奧運村保險套被運動員拿走當紀念品了、中國各地也種了很多「高級」樹種。

中國傳統上所謂的「文科生」,主要訓練的大概是死記硬背、門戶偏見、文字表達和抒情的能力。如果你先規定好什麼是對的,讓他照著這個意思寫,他可能寫出朗朗上口的漂亮文字——但是他自己沒有思考能力。

但我們絕對不能像文科生那樣用「文科生」這個概念打擊所有的文科生。我最近一兩年在《精英日課》專欄裡大力鼓吹美國大學「liberal arts」這個概念,我把它翻譯成「自由技藝」。自由技藝對應的學科,按中國大學的分類都應該算「文科」,但自由技藝訓練的恰恰是理性思維和科學方法。

事實上,面對複雜問題,一個受過自由技藝訓練的「文科生」,很可能比一個專門學習一種謀生技能的「理工科」學生更有辦法。美國的管理者大都受過自由技藝的訓練,如果中國也能培養這樣的文科生,未來中國就可能是文科生的天下。

您很擅長講故事,也注重對學術研究成果作通俗化處理,文末往往會出現格言式的句子,您是如何形成這樣的寫作方式的呢?我注意到,您很喜歡《紐約客》特約撰稿人、暢銷書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曾經多次引用他的書,而您的寫作方式也與他頗為類似,那麼,您是否學習、借鑑過包括他在內的西方作家的寫作方式呢?能請您與我們分享一些自己喜歡的這類作家嗎?

萬維鋼:

我非常佩服格拉德威爾。格拉德威爾寫的都是非虛構類的文章,常常是自己調研和講解一個最新的研究進展,但是他能把故事講得像懸念小說一樣。有時候他做很多調研,然後寫本書形成自己的觀點,然後過幾年人們批評他這個觀點錯了,這可不是說格拉德威爾不行,只能說明他寫得實在太好,影響力實在太大。他的《引爆點》這本書也許是被學術界引用最多的一本人文社科通俗作品。如果你說我模仿過格拉德威爾,我一點都不感到慚愧。

馬爾科姆·格拉德維爾

在科學寫作方面很厲害的作家還有很多,我喜歡的包括戴維·布魯克斯(David Brooks)、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泰勒·科文(Tyler Cowen)、希斯兄弟(Chip Heath & Dan Heath)、倫納德·曼羅迪諾(Leonard Mlodinow)等等,尤其是《黑天鵝》《反脆弱》這幾本書的作者納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他的語言特別有力量。

關鍵在於,你得承認「科學寫作」是一門手藝。並不是你懂科學知識就能寫好這種文章。讓讀者理解一個科學思想,比讓讀者單純欣賞一個好故事要困難得多,你得下功夫鑽研寫法。

弗裡曼·戴森

羅傑·彭羅斯

你知道科學寫作方面最厲害的人物都是誰嗎?我看都是物理學家。史蒂芬·溫伯格(Steven Weinberg)、弗裡曼·戴森(Freeman Dyson)、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包括霍金、楊振寧這些人,都是真正的高手。哪怕你不在乎他們說的具體知識,僅僅是欣賞寫作手法的趣味,甚至是詞句的寫法,他們的書都非常有創造性。這些大概是現在活著的人裡面最聰明的人。我想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們說的東西往往比較難,能看懂的讀者不多。

前面聊到閱讀,我想起您說過的一句話,很有意思:我不讀死人的書,我讀世界上健在的英雄豪傑的書。很多人都覺得讀書要讀經典,但您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能談談理由是什麼嗎?在您眼中,哪些作者算得上是「英雄豪傑」,或者換句話說,您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萬維鋼:

我以前是學物理的。物理學裡的「經典」(classical)基本上是「現代」(modern)的反義詞。沒有哪個教授會讓自己的研究生去讀牛頓、愛因斯坦的著作,要學基礎知識就找本最新出的教材,要麼就是讀新論文。我讀書主要是為了求知,而知識一直都在以很快的速度更新。

其實人文社科領域也是這樣。我讀了這些年的書從來沒有哪本被視為是後人應該一讀再讀的經典,我看到的情況是一本書中的漂亮說法,過幾年就可能被新研究推翻。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被無數後來的書引用,可謂是當今名著,但是現在這本書裡已經有好幾個結論被證明是不可靠的了。

《思考,快與慢》

哪怕一個理論真的歷經時間的考驗站住了,我們也沒必要去讀它的提出者的原文。「經典」的理論會被新書反覆提及。如果你想學習廣義相對論,新教材裡的講法、應用、實例都是愛因斯坦原始論文所根本不能比的。同樣道理如果你想學經濟學,你沒必要花時間讀亞當·斯密,你可以在別的地方順便了解亞當·斯密。

現代世界分工越來越細,大多數學者都是做一些邊邊角角的工作。絕大多數「科學家」並沒有自己的觀點,他們只不過兢兢業業地完成一個個小課題的研究而已。所以在這個時代,那些對某個學科形成了自己的大局觀,敢於提出新觀點,敢於影響別人的思想的人,就是英雄豪傑。

史蒂芬·溫伯格

以前的人研究科學史,一提到古代科學家就是一副膜拜祖師爺的姿態。而溫伯格寫本《給世界的答案:發現現代科學》,也講科學史,但是一上來就說,我這本書是專門告訴你為什麼古代那些所謂「科學家」都根本不行!有這樣的智識勇氣,就是我佩服的英雄豪傑。

以前您為《上海書評》或其他媒體撰稿也好,現在自己做在線音頻節目也好,看得出要消化大量英文材料,能與大家分享一下您的閱讀習慣嗎?比如,您會選擇哪些報刊/網站/學術期刊/電視廣播節目?又比如,閱讀的時候,選擇什麼工具與載體?

萬維鋼:

現在讀書方面最主要的辦法是聽有聲書。我一般開到1.5或者2倍速,斷斷續續用大約三四個小時的時間聽完一本書。如果這本書故事性比較強,我就不用太關注具體的文本。如果是理論性比較強,我常常一邊聽有聲書,一邊用 iPad 在電子書上畫重點。

我最常讀的英文報刊網站是 Aeon、鸚鵡螺、紐約時報、經濟學人、紐約書評、大西洋月刊、538、Solidot、泰勒·科文的博客和英國心理學會研究文摘。我經常陪妻子看電視劇,我自己不看電視。

最後,想請您從整體上,談談對「科學寫作」的看法。在您心目中,什麼樣的寫作方式,可以稱得上是好的「科學寫作」。嚴肅的科學研究該通過何種方式向大眾傳播呢?

萬維鋼:

非常感謝你使用了「科學寫作」這個詞。我認為「科普」不是個好詞,寫科普的是「工作者」,搞「科學寫作」的才是真正的作家。我認為現在的「科學寫作」,有一個錯誤的做法,一個沒有前途的做法,和一個正確的做法。

錯誤的做法是把讀者當成「宣傳對象」。你們信這個信那個太愚昧了,我要向你們宣傳科學破除迷信。這是把寫作當成了打仗,把媒體當成了敵我分明的戰場。這個做法可能很過癮,也能團結「自己人」,但是作用能有多大呢?難道科學的形象就是喊打喊殺嗎?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皈依者效應」,意思是新來的、不正宗的成員往往比正宗的成員表現出對組織更狂熱的忠誠——如果科學是一個組織的話,很多科普人士就表現出了皈依者效應,他們比科學家更「熱愛」科學。

沒有前途的做法是賣弄科學知識。一個有趣但是比較冷門的知識,你翻牆從英文網站搜索到正確的解釋,寫篇文章告訴讀者這個知識「酷」在哪裡,這個做法等於是欺負讀者不讀英文。科學愛好者常常抑制不住地想要表達「我比你懂得多」。有些知識,我們必須承認,的確是非常有意思,你講個笑話賣個萌效果很好,但這其實是把知識變成段子。

這兩個做法常常是叫好不叫座。可能很多人表態支持你,很多人讚賞你,但是實際效果很有限。有時候科普作家搞得很悲情,說中國讀者不行!科普市場太小!我認為這個態度根本不對。科學家可以「曲高和寡」,而你作為一個作家如果不能吸引和說服讀者,那就絕對不是讀者不行而是你的失敗。

正確的做法,是把讀者當成「服務對象」。讀者想要的是「有用的」知識和「有趣的」思想,而不是「有趣的」知識和「站隊的」思想。

愛因斯坦有句話說:「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創造這個世界的——對於這個或那個現象、這個或那個元素的光譜,我不感興趣,我想知道的是他的

思想

,其他都只是細節問題。」 其實從科研角度來說,你不關注細節是不行的,魔鬼就在細節中。但是從科學寫作角度來說,給讀者提供「思想」,遠遠要比提供「知識」高級。讀者最後要的不是談資段子、也不是跟著你站隊,而是自己能不能也擁有科學家一樣的思維方式!

所以,科學寫作的追求應該是幫助讀者掌握高級思想。如果你能向中國讀者傳播一點思想,那不管是對讀者自己還會是對中國社會,都是莫大的功勞。

而我注意到,現在「得到」APP、果殼網、包括《上海書評》這些媒體中,有越來越多的作者是專注於思想。跟這樣的人一起工作,我深感榮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分鐘告訴你理工科思維和文科思維有什麼不同!
    先來看看理工科思維和文科思維有什麼不同。傳統的文科思維,主要特徵是沒有量化的概念,經常堅信某種理念能解決一切問題。而理工科思維的關鍵就在於取捨和量化。也就是說,不管面對什麼問題,用理工科思維看來,都沒有一個絕對的、完美的解決方案,任何方案,我們都要對它進行取捨、量化,還要用科學的方法檢驗。理工科思維,往往知道自己知識的局限性。而很多的人文學科現在還處於初級階段,對很多重大問題沒有達成共識,他們分了好多派別,常常用什麼什麼主義自居。
  • 萬維鋼發明的星號標記法靠譜嗎?
    萬維鋼最近火得不要不要的,《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智識分子:做個複雜的現代人》兩本書大賣,在羅輯思維的得到專欄《萬維鋼精英日課》也人氣爆棚。什麼?你還沒有聽說過萬維鋼?他是這樣的一位大咖:萬維鋼,筆名同人於野,物理學家和專欄作者,迄今為止出版過兩本書:一本《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是央視評選出的2014年中國好書;今年出版的《智識分子:做個複雜的現代人》,又入選了南方都市報十大好書的榜單。物理學家轉型專職作者,萬維鋼完成了由專精之才到博雅之士、由奧秘探索者到知識布道者的蛻變。
  • 萬維鋼:網際網路催生的時代之子
    簡單來說就是現代化思維、極客思維,講究取捨、量化和科學方法,一切問題都用數據說話,任何沒有大數據支撐的論斷都是耍流氓。這就是萬維鋼理解的智識分子與知識分子之間的區別,後者只會空談理念和主義,販賣情懷和雞湯,感情泛濫,在大數據時代,傳統型不知變通的知識分子只能被淘汰;而與前者不同,智識分子是我們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催生出來的時代之子,他們會用論文闢謠、用數據論證,用行動樹立榜樣,他們有可能是科學家、工程師、教師、記者等等,反正只要是能正確使用批判性思維和理解科學方法的人,都是資訊時代的智識分子。
  • 「萬維搜學」功能強!諾亞舟NP7000試用
    課本點學、萬維搜學、諾亞詞霸等功能,以及對NP7000的一些設置,點觸相應的圖標即可使用。NP7000的主界面  「萬維搜學」是諾亞舟NP7000最實用的功能之一,「萬維搜學」把零散的知識點通過內在聯繫整合成知識網絡,搜一個知識點,就可以發散式的學習與這個知識點相關聯知識網絡,可以幫助小學生階拓寬知識面,幫助中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 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1)-- 你說的方法是什麼方法
    朋友們,爸爸要寫三期關於科研和論文寫作的內容了(期待臉)以及,這些文章基於復旦生科院盧寶榮老師的FIST課程——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強烈推薦!寫在開頭:雖然爸爸暫時還沒有嚴肅地深入過一個領域,但是盧老師的課讓人有了種迷之自信,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每個步驟該做的事,當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的時候,就不會想要去輕易地否定自己,也不會那麼焦慮。
  • 萬維鋼: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科學?
    世人公認科學是第一偉大的力量,科學家的社會形象特別好,他們有時候會受到明星一樣的追捧。  有時候人們把科學家當明星崇拜,就好像球迷談論梅西昨天晚上的進球一樣談論科學家的豐功偉績,仿佛與有榮焉。有時候我們把科學家的事跡當文藝八卦,像流行美劇《生活大爆炸》那樣,認為這是一群有點怪異但是又很可愛的人。科學可以是一個很酷的姿態,可以是一種範兒。
  • 好書推薦——萬維鋼推薦好書
    今天這期翰林書友會的好書推薦為大家放送的是「得到」專欄著名作者萬維鋼老師推薦的幾本經典書籍,希望能讓你在洞悉精英階層的生活狀態和為人處事的世界觀裡能尋找到通往精英階層的道路。萬維鋼筆名同人於野,1999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曾為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物理系研究員。現為「得到」專欄《精英日課》的全職作者,是「學而時嘻之」博主。
  • 崑崙萬維:周亞輝因專注非洲電商項目辭任董事長,王立偉接棒
    知名投資人周亞輝卸任了崑崙萬維董事長。4月13日,北京崑崙萬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崑崙萬維,300418) 公告稱,董事會於近日收到現年43歲的董事長周亞輝辭去董事長職務的書面辭職報告,由現年41歲的王立偉接任。
  • 學習萬維鋼精英日課的經歷與打算
    眨眼三年半過去了,上面這篇文章發表在2016/09/28,再回頭看,才能體會萬維鋼老師的專注與牛掰。得到app最初的產品大多是年付費產品,我印象中除了萬維鋼,李笑來老師外,還有劉潤老師,吳軍老師,古典老師,吳伯凡老師,薛兆豐老師,劉蘇裡老師,傅佩榮老師,武志紅老師等,他們的課程都還不錯。但如今上面的老師都不再做全年大課。
  • 萬維鋼《高手》和你有關的 5 個知識點
    我不是萬維鋼的鐵粉,這本書在羅輯思維擺出來的時候,我嫌貴,第一時間沒下單,過了一兩個月吧,在另一個購書網上看到打折,才剁手買來翻閱。放在書柜上幾個月後,才拿出來拆封。翻了十幾天,一兩天啃一章節,劃完了重點,讀完了全書,便擱置了。
  • 崑崙萬維:持股5%以上股東進行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
    2019年年報顯示,崑崙萬維的主營業務為網際網路收入,佔營收比例分別為:98.26%。 啟信寶顯示,崑崙萬維的董事長、總經理均是王立偉,男,41歲,中國國籍,無永久境外居留權,天津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本科學歷。
  • 「不務正業」的崑崙萬維如何在危險的邊緣試探?
    無論是從比崑崙萬維市值更大的世紀華通和三七互娛還是比它小的電魂網絡和冰川網絡來說,遊戲行業仍然是處於高速增長,有「肉」可吃。然而此次崑崙萬維的年報中,其遊戲收入僅佔營收的40%左右,營收增長僅1.91%。
  • 讀萬維鋼《你會跟誰結婚》
    萬維鋼,有以下標籤:前物理學家,現科學作家,物理學博士,暢銷書《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得到APP《精英日課》專欄作者。這些標籤,好像隨便拎一個出來都好像能否定他寫出情感雞湯的可能性。那麼,用科學來研究感情這回事,你到底會跟誰結婚呢?美國的婚姻樣本顯示,強強聯合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高收入和高收入結婚,高學歷和高學歷結婚。這是現象是因為美國人在選擇戀愛和結婚對象時非常強調「選擇」,這是一件很理性的事情,這個人是否能夠滿足我的各種需要,這段關係是否可以讓我舒服的行使自己的權利等等。這種模式,也叫選擇體制。
  • 主業做不好 投資做不好 崑崙萬維的未來在哪裡?
    崑崙萬維曾經靠精準投資風靡一時,月前出售旗下社交資產,目前遊戲業務發展並不叫座的崑崙萬維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業績下滑 股東減持  崑崙萬維成立於2008年,主營業務為頁遊、手遊及客戶端網路遊戲,2015年登陸創業板,立志要成為「海外領先的社交媒體和內容平臺」。然而,自從上市以來,其營收、利潤增速逐年放緩,今年更是出現負增長。
  • ofc萬維幣是什麼在中國合法嗎 ofc萬維幣是真的嗎騙局揭曉
    ofc萬維幣是什麼?  萬維幣Oneforcoin(簡寫:OFC,貨幣符號:Φ)是一種基於「點對點」(peer-to-peer)技術的網絡貨幣,也是MIT/X11許可下的一個開源軟體項目。衛士君不敢妄言能或者不能,不如,咱們一道去扒一扒,看傳說中的萬維幣OFC到底能不能玩。  萬維幣在中國合法嗎  不合法,這東西根本沒有流通價值。
  • 被萬維鋼、羅振宇追捧的神書終於來了
    《園丁與木匠》立體書封    2018年,一直「瞧不上」育兒書的萬維鋼老師在他的專欄中,史無前例的推薦了《園丁與木匠》一書。不同於一般的育兒書都是越讀越窄,讀到最後,好像這個世界上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科學地給孩子餵飯、換尿布、哄睡覺,這本書卻是讓人越讀越開闊。    《園丁與木匠》從社會學、人類學等更廣闊的視野出發,通過講解最新的科學研究結果,帶你從更高的觀點看待「人生」和「育兒」。
  • 崑崙萬維Q3營收5.47億元 同比減少41.5%
    【TechWeb】11月2日消息,崑崙萬維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公司營收5.47億元,同比減少41.5%;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5.01億元,同比增長40.11%。
  • 遊戲業務沒落創始人辭職 崑崙萬維未來增長潛力不明
    4月13日,崑崙萬維宣布收到周亞輝辭去董事長一職的報告,該職位由CEO王立偉接任。周亞輝作為崑崙萬維的創始人,更是知名投資人,曾培養出了至少5家獨角獸公司;在他領導下,崑崙萬維的投資業務收入一度力壓遊戲主業。
  • 活久見:全球資訊網原始碼被NFT拍賣,新網際網路狂潮將……
    蘇富比全球科學和流行文化負責人卡桑德拉·哈頓 (Cassandra Hatton) 認為,此次拍賣提供了一個機會,即可以「擁有」預示人類「範式轉變」的技術發展的一部分。「我一直在努力去思考出一些類似的東西」,哈頓表示,「我想也許是相對論、日心說、印刷機、燈泡或內燃機。
  • 崑崙萬維收購挪威瀏覽器Opera 全資控股
    10月25日, 北京崑崙萬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通過全資子公司香港萬維,以現金方式向KFH購買其所持有的Opera 1950萬股股份,也就是其在外流通股份的8.47%。2016年,崑崙萬維及其控股股東周亞輝董事長、奇虎360等組成的中資財團,全資收購Oepra公司,2018年7月在納斯達克上市,截止2020年10月16日,市值達到10.94億美元實際控制人為周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