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日前,我院胸外科在新華醫院派遣專家劉洪濤主任的帶領下成功開展首例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術,該手術的順利開展,標誌著我院胸外科微創技術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手術微創化、精準化是外科的發展趨勢,隨著器械設備的改進和手術技術的提升,胸外科手術從傳統的長達20-30cm切口的開胸手術,逐漸過渡到四孔、三孔和多數單位在開展的兩孔(單操作孔)胸腔鏡手術,再到如今要求更高的單孔胸腔鏡手術。
單孔胸腔鏡技術近幾年在國內開始興起,但多數醫院僅應用在相對簡單的胸外科手術中。在單孔全胸腔鏡下行肺癌根治術,技術難度大,對手術醫師、麻醉醫師及器械護士均有很高要求。該手術需要在一個直徑長約2-3cm的切口內放置多種器械和觀察鏡完成手術操作,要求手術醫師對腔鏡下的鏡頭角度、解剖結構、器官毗鄰、組織特徵要有準確認知,同時鏡下操作要精細、嫻熟、準確、可靠、安全,還要符合腫瘤學原則,因此要求高、難度大,不是所有單位和胸外科醫生都能順利開展此項手術,即使在較大的胸外科中心也並非人人可以開展,在崇明分院還是一項技術空白。
新華醫院派遣專家劉洪濤主任有著豐富的單孔胸腔鏡手術經驗,在原先單位和新華總院均常規開展單孔胸腔鏡手術,緊跟國內先進水平。派遣到新華醫院崇明分院工作後,劉洪濤主任對現有設備器械進行了梳理,對醫護人員進行了培訓指導,於12月初帶領團隊順利開展了我院首例單孔胸腔鏡手術。
家住崇明的李先生(化名)在體檢時發現左下肺腫塊。患者自己沒有任何不適症狀,胸部CT檢查發現了左下肺一枚實性結節,直徑接近3cm,家人建議李先生去市區三甲醫院作進一步確診和治療。
李先生覺得去市區遙遠,就診不便,於是抱著一線希望來到我院胸外科諮詢。了解到我院胸外科劉洪濤主任在肺結節的診斷及微創治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經過與劉洪濤主任充分交流溝通後,意識到這個結節需要及時手術處理,在崇明分院完全可以做到跟市區三甲醫院一樣的胸腔鏡微創手術,而且若無特殊可以單孔下完成。
李先生打消了顧慮後決定留在崇明分院手術,經過充分的術前檢查確認可手術。手術當日,在陸善偉副主任醫師和徐懷陽主治醫師的配合下,劉洪濤主任利用一個長約3cm的胸部切口嫻熟地完成了肺葉切除、淋巴結清掃等精細操作,出血不到50ml,手術收尾進行了肋間神經阻滯並美容縫合切口。術後,患者恢復順利,自述切口不怎麼痛,對切口外觀和手術效果都很滿意,已順利出院。
小單孔可做大文章。單孔胸腔鏡手術使得手術創傷減少,疼痛減輕,恢復變快,既能達到同樣的手術效果,又能讓患者有微創美容的手術切口,使得患者不再畏懼手術,就醫體驗大大改善,且能解決絕大部分的胸部疾病問題,得到眾多胸外科醫生的追捧和患者的認同。
據悉,我院胸外科在派遣專家劉洪濤主任的帶領下目前可常規開展單孔或單操作孔胸腔鏡微創手術,包括肺葉切除、肺段切除、肺大泡切除、雙側胸交感神經鏈切斷(治療手汗症)、縱隔腫瘤切除等,對於食管癌手術也減少到胸部三個微創切口,真正實現了絕大部分胸外科手術微創化、規範化治療。醫療技術的保證和醫院優良的就醫環境,完全可以使崇明島大部分胸外科疾病不出島就可治,胸外科在新的一年必將精益求精,勇攀高峰,以便造福更多的海島居民!
供稿:胸外科
原標題:《小單孔,大文章——胸外科成功開展我院首例單孔胸腔鏡手術》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