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的原子彈今天在哪裡

2021-02-07 徐莊村幼兒園圖書館

1945年8月6日,第一顆原子彈降落在廣島,距離今天已經75年。


那一天,全廣島的鐘表都停在了8點16分。



有篇文章來紀念這件事

75 years after Hiroshima: Never forget


人們的記憶總是短暫的,寫就歷史的筆又在誰的手裡。


以下正文:


1945年8月6日是休息日。17歲的Takeoka Chisako計劃在早上8點15分在廣島西部的一個火車站和兩個朋友見面。


她快遲到了。


當她走出家門時,她舉起一面鏡子對著自己的臉。突然一道閃光,砰的一聲。就沒有知覺了。


後來她發現自己躺在30米外的馬鈴薯地裡,天空中升起一朵蘑菇雲。人們的手臂上掛著燒焦的皮膚,衝過山坡大聲呼救,但虛弱得連自己的名字都說不出來。


Takeoka Chisako的女兒東野馨說:「他們一個接一個地死去。」


東野馨出生在爆炸的八年之後,以母親的視角講述了這個故事。


幾十年來,一些像Takeoka女士這樣的倖存者公開講述他們的故事,他們在日本被稱為「核爆倖存者」。


廣島和平紀念博物館館長Takigawa Takuo說,現在他們的關注度急劇下降。因此,廣島市政府招募了大量像東野馨一樣的志願者,成為「傳承者」,負責講述自己的經歷。8月9日被轟炸的長崎也成立了一個類似的組織。


許多人擔心戰爭的教訓正在被遺忘。


今年8月,日本將紀念原子彈爆炸75周年。雖然核爆倖存者仍然有13萬人之多,但他們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83歲。廣島國家和平紀念館館長久保雅之(Kubo Masayuki)悲嘆道,這也許是聽取目擊者第一手證詞的「最後機會」。


調查顯示,不到30%的日本人能正確說出原子彈爆炸的日期。


廣島縣知事Yuzaki Hidehiko說,「不僅在日本,而且在全世界,記憶的消失」正導致人們對衝突的恐怖變得越來越天真。


在廣島和長崎為周年紀念做準備的同時,東京的政客們一直在爭論是否應該購買武器,使日本能夠先發制人。許多倖存者驚呆了。


Yuzaki先生認為:「當我們看起來更強大的時候,它會邀請潛在的攻擊者更早的攻擊。」「我們必須非常小心。」


在全球範圍內,防擴散努力步履蹣跚。今年1月,《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Atomic Scientists)將其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調至自1947年成立以來最接近午夜的時刻。


末日時鐘是對人類接近自我毀滅的一種主觀衡量。



即使歷史的塵埃猶在,核爆倖存者也擔心人們會失憶。1946年,大學生木村和夫(Kimura Kazuo)在日記中寫道:「隨著廣島的復甦,對那場災難的記憶也從人們的腦海中消失了。」然而,對日本的一些人和亞洲其他地區的許多人來說,同樣令人不安的是日本對戰爭記憶的選擇性。


廣島和長崎的博物館強調日本人遭受的苦難,但對引發苦難的戰爭輕描淡寫。


廣島之所以成為日本戰時記憶的中心,部分是因為它「讓受害者的敘述佔據主導地位」,而不是日本士兵在海外犯下的暴行。


當然,保存廣島的故事至關重要。Takigawa先生說要創建一個「永恆的博物館」。「傳承者」項目就是這種努力的一部分。志願者要經過三年的學習、培訓和與倖存者的討論,才能獲得公開演講的資格。反核活動人士長期以來一直呼籲在最後一顆原子彈消失之前廢除原子彈。


也許他們無法廢除 原子彈,


但他們的故事可能會阻止世界再次使用它。■



後記:

同樣是核,印象很深的有一個攝影師Paul Fusco拍攝了一組「車諾比」的遺產,非常震撼,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前兩天黎巴嫩的爆炸損失慘重,戰後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地方又成為廢墟。想起一件趣事,有一個姐姐當時在黎巴嫩大使館駐外,新年那天和大家打賭一定平安,結果剛到後半夜就聽到遠處的爆炸聲——又槍戰了。


那種環境下的人應該更強大吧。


友誼地久天長



「我在這裡重新發現了過去的美和一片年輕的天空,我掂量著我的運氣,終於明白了,我們瘋狂肆虐的那些年裡,對於這一片天空的回憶從未離開過我。」


「是這回憶最終使我不絕望。」


「在這裡,世界每天都在一片常新的光明中重新開始。光明!這最後的依靠,我現在明白了。在隆冬,我終於知道了,我身上有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 」


——加繆


BEST WISHES

相關焦點

  • 75年前的今天,全世界第一顆投入實戰的原子彈,在廣島上空爆炸
    (「小男孩」原子彈模型)8月6日是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小男孩"原子彈的紀念日,75年前的今天也是人類首次在實戰中使用核武器,雖然現在看來這場核爆炸的痕跡已經被歲月抹平,但這仍然是日本人世世代代的痛,廣島市中島町的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永遠警示著世人
  • BBC紀錄片《廣島》——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真實影像!
    75年前,1945年8月6日,日本時間早上8時15分,美國在日本廣島相生橋東南方的醫院上空550米投下人類第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爆炸威力相當於15000噸TNT炸藥
  • 首顆原子彈為何投在廣島?四個備選城市,只有廣島與中國抗戰有關
    8月6日8時16分,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在日本廣島中心的相生橋不到200米的上空爆炸。蒂貝茨形容原子彈爆炸那一刻,「我們轉過身,向廣島望去。這座城市消失在恐怖的巨大蘑菇雲裡。」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有,日本城市那麼多,為何廣島成為美軍將廣島定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地?
  • 日本廣島被原子彈核爆過後一片廢土,為何今天住滿了人?
    原子彈是核武器之一,又叫做「裂變武器」。利用鈾或鈽等重原子核鏈式裂變反應,瞬間釋放出巨大能量並產生爆炸,具有大規模的殺傷力,其爆炸威力相當於幾萬噸的TNT!而在日軍投降之後,日美兩國都不約而同地對外宣布廣島和長崎在一百年之內人類是無法在這個環境裡面居住的。
  • 除了廣島,美國原來想要投放原子彈的日本城市是它,不是長崎!
    投放原子彈是人類歷史上所沒有的,對於原子彈的第一次使用,美國政府也顯得很慎重,他們在日本的各大城市中選擇最合適的目標城市。排除了這些,美國方面把目光投向了日本有著發達重工業的幾個城市,它們分別是廣島、小倉、長崎,長崎位於最後一位,屬於備選城市,廣島是日本的陸軍之城,日本對外發動侵略的陸軍部隊就是從這裡走出來的,所以這裡屬於日本的軍事重地,而且這裡重工業發達,並且有罪惡的毒氣研究據點,所以毋庸置疑廣島是美國投放原子彈的首選城市,在這裡投放原子彈一定可以達到威懾的作用,並且強有力的摧毀很大一部分日軍力量。
  • 日本廣島和長崎紀念原子彈爆炸75周年
    原子彈爆炸後,廣島一片廢墟。目前記載的原子彈爆炸死亡人數僅為估計。一般認為廣島的35萬人口當中有14萬人死於這次原爆,長崎則至少有7.4萬人。1945年8月6日,日本時間早上8:15美軍B29轟炸機---艾諾拉·蓋(Enola Gay)在廣島上空投下一顆原子彈。
  • 二戰時,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了原子彈,現在廣島和長崎仍然有人...
    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了原子彈 美國曾經在廣島長崎投下的原子彈,是他們第一批生產的原子彈。其威力遠沒有現在所生產的原子彈危害那麼大。
  • 廣島長崎在原子彈爆炸70年後,呈現出什麼模樣,真的寸草不生嗎?
    但是,戰爭終究是殘酷的,為了快速結束戰爭,美國在一直堅持負隅頑抗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沉重災難的日本投放了一顆原子彈,造成了二十多萬人的死傷,這一天也被稱為是廣島原子彈事件。這項計劃是由著名物理科學家愛因斯坦建議的,全球有上十萬人在一起協同工作,為的就是研製一種威力強大的武器,這件武器就是被稱作原子彈的核武器。當時的美國專家為此開會討論將哪裡作為轟炸地點,最終通過激烈的討論將東京、京都、新潟、小倉、廣島、長崎這幾座城市列入候選城市之一,最終又經過層層篩選將廣島這座陸軍之城列入了最終名單。
  • 廣島雜貨商憶原子彈爆炸:滿世界是行走的鬼(圖)
    今天享受著和平的人們不應忘記,並非因為有了原子彈,才有了世界大戰,恰相反,是因為世界大戰的戰火,才促使交戰雙方不約而同加緊研究原子彈,企圖利用這種「決定性武器」打破戰場平衡,取得世界的主宰權。原子彈是殘酷的,數萬噸當量的爆炸,瞬間便奪去上萬人的生命,並讓更多人、更多家庭在此後幾十年裡飽嘗痛苦,至今瘡痍未復。
  • 大堡薦|原子彈在廣島爆炸以後
    閃閃發光的碎片和灰白色的餘燼,宛如無限延伸的連續畫景……原爆文學是二戰後在日本文學界興起的一股文學流派,該流派作品主要描述日本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以及原爆後對於日本人民生活的影響,原爆文學中不僅有大量刻畫這一人類空前浩劫的地獄般圖景的紀實性內容,還有不少凸顯心靈創傷、反思核時代人類命運的思考,大江健三郎的《廣島札記》、原民喜的《夏之花》、井伏鱒二的
  • 美國投放原子彈到長崎廣島後,外國人傷亡情況如何?
    廣島原子彈爆炸嗨,大家好,今天歷史銘記者為大家講述的美國投放原子彈到長崎廣島後,外國人傷亡的情況如何呢?杜魯門總統 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終於下了用原子彈的命令,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在廣島,長崎投放了原子彈,雖然原子彈帶來了巨大的破環,但是也迫使了日本無條件的投降。
  • 安倍、古特雷斯出席廣島原子彈爆炸75周年紀念活動 倖存者回憶...
    原標題:安倍、古特雷斯出席廣島原子彈爆炸75周年紀念活動,倖存者回憶「當年如地獄」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鍾書毓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當地時間8月6日上午,日本廣島市舉行原子彈爆炸75周年紀念活動。
  • 他被原子彈炸過兩次,親歷了廣島長崎原子彈事件,最後活到了94歲
    說到原子彈,給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毀滅和死亡。直到目前為止,核武器仍然是人類發明的威力最強大的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放了一顆原子彈,加快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進程。我們知道,原子彈的威力是巨大的。
  • 廣島原子彈設計師,60年後參觀廣島,說了一句話令日本人憤怒
    1945年8月6日上午,在日本廣島上空爆炸了第一顆用於實戰的原子彈「小男孩」,整個廣島迅速被火海淹沒,《聖經》中描寫地獄是:「 黑暗的無底坑,有不死的蟲和不滅的火焚燒,使人晝夜永遠受痛苦」,當時的廣島大概也就是這樣的情況了。
  • 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為什麼選擇廣島和長崎,而不是東京?
    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為什麼選擇廣島和長崎,而不是東京?戰爭是永恆的話題,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戰爭一方面促進著改朝換代和歷史往前發展,另一方面去對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所有人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戰爭帶給人類永遠是兩方面的利弊。
  • 他是廣島原子彈的設計者,60年後來到廣島,說出一句話令國人欽佩
    二戰時期,日軍曾作出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也就是眾所周知的偷襲珍珠港的事件,這件事令美方暴跳如雷,並且向日本廣島投放了一顆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頃刻間廣島化為灰燼,周邊地區也受到了原子彈爆炸後的輻射影響,這對於日軍來說是巨大的打擊,並且也是他們所付出的巨大的代價。
  • 看看,日本是怎樣利用三維技術整理廣島原子彈爆炸的資料的
    今天無意之間看到日本學者做的一個三維在歷史方面的應用——廣島檔案館(中文翻譯過來的)。1、三維應用的背景是:原子彈落在廣島和長崎上已經有70多年了。今天很少有倖存者留下來,很快就沒有倖存者。誰可以從核戰爭對人類的影響的個人經驗中說出來?
  • 美國轟炸廣島驚人內幕:日本險遭第三顆原子彈(圖)
    小泉藉此次參加原子彈爆炸紀念活動之機指出,作為歷史上唯一一個遭受原子彈襲擊的國家,日本將毫不動搖的恪守核武器「三不」原則,堅決不擁有、不生產、不引進核武器。  廣島原子彈爆炸57年之後,英國報刊對當時駕駛飛機轟炸廣島的美國飛行員保羅·提貝茲進行了獨家專訪,首次披露了大量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內幕。
  • 日本本可避免廣島、長崎原子彈事件,而今人們仍住在核輻射城市
    自人類出現,戰爭就從沒停過,從最原始的冷兵器,到大規模的熱武器,再到現在的核戰爭時代,犧牲的道具只有更加暴力、威力更加強大,雖然原子彈發明已有幾十年,但是史上原子彈應用於戰爭的只有唯一一次的二戰末期,美國投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兩顆。
  • 對於日本青年而言,網際網路=廣島原子彈?
    對此,我們來看看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電影。《迴路》說的是一種怪異的現象,這種現象發生在繁華的東京,兩個原本不相干的人最終成了彼此的唯一。一個男學生和一個女職員分別發現自己周圍的人以一種非常規的方式神秘失蹤。為此,男學生請教了他的女同學,卻也沒有答案,但是女同學卻給他看了一個曾經設計的遊戲,當電腦屏幕上的兩個點接觸以後,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