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日,16頭麋鹿放歸湖南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資料圖/記者楊旭
2012年,一隻雌性麋鹿幼崽被東洞庭湖保護區管理局的人員撿到,最終被帶回丁字堤管理站養大。這隻名為「點點」的麋鹿不僅健康長大,並且已經有了自己的後代。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生態保護和修複製度。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通過決議,提出深入推進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加強長江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點點」的故事,是湖南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縮影。
瀟湘晨報記者 駱一歌 長沙報導
麋鹿臉像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驢,又叫「四不像」,是我國特有物種。1998年的洪水中,十幾頭麋鹿從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逃出來,橫渡長江,遊到祖輩長期生活的洞庭湖區。目前洞庭湖野生麋鹿都是它們的後代。這群麋鹿在草地上盡情奔跑嬉戲,見證湖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通過決議,提出深入推進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加強長江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這在湖南各地各部門引發熱烈反響。「做好三湘大地一江一湖四水的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統治理和修復。」省自然資源廳廳長王一鷗表示。
「點點」救治成活,戀愛產崽
點點是洞庭湖第一隻被人工救治成活的雌性麋鹿,當時她是被撿回來的。
2012年3月,一位在華容注滋口蘆葦場的工人在裝卸蘆葦時,發現草灘上趴著一隻剛出生的麋鹿。母鹿已經不見了蹤跡,只剩下了一隻幼崽在顫慄。東洞庭湖保護區管理局的救護人員經過開車、行船等跋涉來到小麋鹿的身邊,最終將它抱回了丁字堤管理站。由於身上有白色斑點,工作人員們給其取名「點點」。
在管理站人員的悉心照料下,點點逐漸恢復健康,並逐漸長大。飼養員們曾為了它的終身大事而「焦慮」,最終一隻於2017年被救下的雄性麋鹿與點點「自由戀愛」。
2018年3月28日,生活在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丁字堤管理站的點點產下一隻幼崽,終於為洞庭湖野生麋鹿的種群繁衍做了些貢獻,也標誌著野生麋鹿救助計劃的成功。
形成湖區生態文明建設經驗範本
2016年3月3日,在國家林業局的支持下,湖南省林業廳從江蘇大豐麋鹿保護區引進16頭麋鹿(雌鹿11頭、雄鹿5頭)放歸到湖南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使其逐步實現純野生生活狀態,自然繁衍野生種群,促進麋鹿種群健康發展。
認證為「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的宋玉成在回答網友問題時表示,目前洞庭湖麋鹿種群數量近500頭(包括湖北石首野外亞群和東洞庭湖亞群),數量從最初的36頭增加到今天的500頭,「說明麋鹿已經完全適應了野外環境,並成功野化。」
近年來,湖南在洞庭湖的綜合治理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不僅僅麋鹿生活得很好,今年洞庭湖區的候鳥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打造了湖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範本。湖南加大境內163公裡長江岸線的保護力度,關閉了42個非法砂石碼頭,開展排汙口、化工汙染、固體廢物等專項治理。2018年1月至12月,全省14個市州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5.4%,同比上升3.8個百分點。
下一步,如何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在建設美麗湖南方面,省林業局局長胡長清表示,「鞏固洞庭湖綜合治理的成果,加大生態廊道建設的力度,加大保護區的建設和完善。」
省社科院城市文化研究室主任郭丹說:「讓老百姓生活在一個青山綠水、並且能夠可持續發展的美好的生態環境中,這一定是湖南接下來發展的一個具體方向。」
專家解讀
短板就是潛力,就是工作著力點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生態保護和修複製度。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著力補齊環境基礎設施和農村公共服務短板。對此,省政府參事、省委黨校教授肖萬春進行了解讀。
他告訴瀟湘晨報記者,「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是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奮鬥願景,「美麗湖南」是這一願景的重要內容。美麗湖南作為美麗中國的湖南篇章,最根本的標誌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求達到自然美、生態美、環境美與人文美、社會美、和諧美的有機結合。
為什麼這次省委全會提出,「著力補齊環境基礎設施和農村公共服務短板」?肖萬春表示,安全供水、能源設施、汙水治理、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整治、信息化建設等環境基礎設施和農村公共服務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最重要的民生事業。近年來,我省環境基礎設施和農村公共服務取得顯著成效,但設施建設不充分、城鄉發展不平衡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短板,明顯滯後於城鄉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短板就是潛力,就是工作的著力點。
他建議,要立足實際有效補短板。做好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共服務工作。因地制宜,立足各地實際,將投資重心聚向安全供水、氣化湖南、汙水治理、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整治、智慧建設增效等六大工程。既要用好政府「有形之手」,也要充分調動市場「無形之手」。最後是統籌建設、管理和產業升級、促進就業有機結合。對環境基礎設施和農村公共服務不但要重視建設,還要重視管理,更要注重有利於產業升級和促進就業,不斷培育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