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2020-12-19 中國園林網

一、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大力實施草原保護修復、河湖和溼地保護恢復、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等工程。若爾蓋草原溼地、阿爾金草原荒漠等嚴格落實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通過補播改良、人工種草等措施加大退化草原治理力度;加強河湖、溼地保護修復,穩步提高高原溼地、江河源頭水源涵養能力;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和中幼林撫育,在河灘谷地開展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等防護林體系建設;加強沙化土地封禁保護,採用喬灌草結合的生物措施及沙障等工程措施促進防沙固沙及水土保持;加強對冰川、雪山的保護和監測,減少人為擾動;加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生境保護恢復,連通物種遷徙擴散生態廊道;加快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
  二、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和土地綜合整治、天然林保護、三北等防護林體系建設、草原保護修復、沙化土地治理、河湖與溼地保護修復、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完善黃河流域水沙調控、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防沙治沙、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等措施,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建設以梯田和淤地壩為主的攔沙減沙體系,持續實施治溝造地,推進塬區固溝保塬、坡面退耕還林、溝道治溝造地、沙區固沙還灌草,提升水土保持功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大力開展封育保護,加強原生林草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禁止開墾利用荒山荒坡,開展封山禁牧和育林育草,提升水源涵養能力;推進水蝕風蝕交錯區綜合治理,積極培育林草資源,選擇適生的鄉土植物,營造多樹種、多層次的區域性防護林體系,統籌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和退牧還草,加大退化草原治理,開展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提升林草生態系統質量;開展重點河湖、黃河三角洲等溼地保護與恢復,保證生態流量,實施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開展灘區土地綜合整治;加快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
  三、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大力實施河湖和溼地保護修復、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防護林體系建設、退田(圩)還湖還溼、草原保護修復、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綜合治理、土地綜合整治、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保護修復洞庭湖、鄱陽湖等長江沿線重要湖泊和溼地,加強洱海、草海等重要高原湖泊保護修復,推動長江岸線生態恢復,改善河湖連通性;開展長江上遊天然林公益林建設,加強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全面完成宜林荒山造林,加強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打造長江綠色生態廊道;實施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全面改善嚴重石漠化地區生態狀況;大力開展礦山生態修復,解決重點區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問題;保護珍稀瀕危水生生物,強化極小種群、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候鳥遷徙路線保護,嚴防有害生物危害。
  四、東北森林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還溼、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草原保護修復、溼地保護恢復、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控與土地綜合整治等工程。持續推進天然林保護和後備資源培育,逐步開展被佔林地森林恢復,實施退化林修復,加強森林經營和戰略木材儲備,通過近自然經營促進森林正向演替,逐步恢復頂級森林群落;加強林草過渡帶生態治理,防治土地沙化;加強候鳥遷徙沿線重點溼地保護,開展退化河湖、溼地修復,提高河湖連通性;加強東北虎、東北豹等旗艦物種生境保護恢復,連通物種遷徙擴散生態廊道。
  五、北方防沙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大力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草原保護修復、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防沙治沙、河湖和溼地保護恢復、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礦山生態修復和土地綜合整治等工程。堅持以水定綠、喬灌草相結合,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大力實施退化林修復;加強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加快建設鎖邊防風固沙體系和防風防沙生態林帶,強化禁墾(樵、牧、採)、封沙育林育草、網格固沙障等建設,控制沙漠南移;落實草原禁牧休牧輪牧和草畜平衡,實施退牧還草和種草補播,統籌開展退化草原、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修復;保護修復永定河、白洋澱等重要河湖、溼地,保障重要河流生態流量及湖泊、溼地面積;加強有害生物防治,減少災害損失;加快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解決重點區域歷史遺留礦山環境破壞問題。
  六、南方丘陵山地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還草、河湖溼地保護修復、石漠化治理、損毀和退化土地生態修復等工程。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完整性;通過封山育林草等措施,減輕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程度;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和土地綜合整治;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蘇鐵等極小種群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修復,開展有害生物災害防治。
  七、海岸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推進「藍色海灣」整治,開展退圍還海還灘、岸線岸灘修復、河口海灣生態修復、紅樹林、珊瑚礁、檉柳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熱帶雨林保護、防護林體系等工程建設,加強互花米草等外來入侵物種災害防治。重點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和渤海、長江口、黃河口等重要海灣、河口生態環境,推進陸海統籌、河海聯動治理,促進近岸局部海域海洋水動力條件恢復;維護海岸帶重要生態廊道,保護生物多樣性;恢復北部灣典型濱海溼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保護海南島熱帶雨林和海洋特有動植物及其生境,加強海南島水生態保護修復,提升海岸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防災減災能力。
  八、自然保護地建設及野生動植物保護重大工程
  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決策部署,切實加強三江源、祁連山、東北虎豹、大熊貓、海南熱帶雨林、珠峰等各類自然保護地保護管理,強化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蹟、自然景觀和瀕危物種種群保護,構建重要原生生態系統整體保護網絡,整合優化各類自然保護地,合理調整自然保護地範圍並勘界立標,科學劃定自然保護地功能分區;根據管控規則,分類有序解決重點保護地域內的歷史遺留問題,逐步對核心保護區內原住居民實施有序搬遷和退出耕地還林還草還湖還溼;強化主要保護對象及棲息生境的保護恢復,連通生態廊道;構建智慧管護監測系統,建立健全配套基礎設施及自然教育體驗網絡;開展野生動植物資源普查和動態監測,建設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基因保存庫、救護繁育場所,完善古樹名木保護體系。
  九、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重大工程
  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以及技術集成示範推廣與應用,加大重點實驗室、生態定位研究站等科研平臺建設。構建國家和地方相協同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監管平臺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加強森林草原火災預防和應急處置、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建設,提升基層管護站點建設水平,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海洋生態預警監測體系,提升海洋防災減災能力。實施生態氣象保障重點工程,增強氣象監測預測能力及對生態保護和修復的服務能力。

推薦閱讀: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七大布局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印發

生態系統完整向好 天津北大港溼地內鳥類已超過276種

中國構建城市森林生態系統15年:因城施策城林相融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相關焦點

  • 發改委:"十四五"將編制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專項...
    這裡特別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剛才王宏副部長在開場白介紹裡已經提到的,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著眼於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美麗中國」目標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自然資源部等部門深入研究、組織編制並經中央深改委審議同意,於今年6月份印發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實施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的總體布局,就是「三區四帶」,包括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
  • 每日一詞∣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 protect and restore key...
    近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等聯合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布局了9個重大工程、47項重點任務,旨在加強生態安全屏障,保護生物多樣性。
  • 北部灣海洋生態系統將得到重點保護與修復
    記者從8月24日下午在廣西北海市舉行的「紅樹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的保護、監測與生態修復」國家級高級研修班開班儀式上獲悉:廣西北部灣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今年6月已列入《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將得到國家層面的重點支持。
  • 《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
    原標題:《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技術支撐   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
  • 到2035年雲南重要和典型生態系統得到全面保護
    12月11日,雲南省發展改革委發布《雲南省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開徵求意見稿),向公眾公開徵求意見建議。該意見稿提出,將7大雲南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布局在青藏高原東南緣生態屏障區、哀牢山無量山生態屏障區、南部邊境生態屏障區、以金沙江為主的乾熱河谷帶、滇東滇東南石漠化帶、高原湖泊及重要自然保護地等重要區域,形成「三屏兩帶多點」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格局。意見稿包括規劃目標、總體布局的6大區域、實施7大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等方面。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解讀
    《指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全面總結2016年以來三批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經驗和問題的基礎上,與國際國內生態保護修復先進理念和有關標準充分銜接,為科學開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提供指引。
  • 以重大生態工程為抓手 加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實施重大生態工程是加速國家生態保護與恢復、推進「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對於遏制生態退化趨勢,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的《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在改變以往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生態工程布局模式,標誌著我國生態工程建設已由局部區域、專項工程建設進入全方位、全過程工程體系建設的新階段。
  • 國新辦舉行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發布會(實錄)
    我們將堅持系統觀念,加快構建中國特色自然保護地體系,落實《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編制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科學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
  • ...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技術和工程治理創新研討會並舉辦分會場活動
    我市作為重要的生態功能區,肩負著維護南嶺生態安全和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優質生態服務功能的重任,搶抓機遇,加快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和產業發展尤為重要。截至目前,韶關地區發電裝機容量792.38萬千瓦,其中已建成投產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裝機容量367.73萬千瓦,佔全市裝機容量46.41%。
  • 自然資源部:我國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取得重要成果
    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管控規則,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工作,將陸地、海洋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需要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入紅線,做到應劃盡劃、應保盡保。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全面禁止圍填海,大規模違法填海活動得到有效遏制,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規則、制度、機制初步建立。三是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 肥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立足生態保護 推進生態修復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試點以來,肥城市作為其間的「主陣地」,率先扛起生態重構大旗,堅持修復治理「一盤棋」 統籌推進,紮實推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突出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建設,全面鋪開了大汶河支流——康匯河流域採煤塌陷地治理、大汶河支流——康匯河流域礦山生態修復等7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 自然資源部: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不搞整齊劃一
    發布會上,中國礦業報記者提問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提出的,請介紹一下這個工程的有關情況,這個工程與以往的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有何不同之處?對此,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周遠波答覆稱,「十三五」期間,在全國開展了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
  • 馬保文調研指導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12月7日下午,市委書記馬保文調研指導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要求,要在精細管護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前提下,著眼長遠發展,提升標準境界,建管並重、綜合利用,切實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 錢塘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三年行動計劃印發
    為做好試點工作,結合自然資源部對試點工作的有關要求和《浙江省錢塘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實施方案》,亟需制定《浙江省錢塘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
  • 觀點 | 白中科:國土空間整體保護、系統修復與綜合治理的思考
    我國也先後實施過一批與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相關的工程,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全面推進新時期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積累了經驗。但這些工程普遍存在對象單一、多頭獨立推進、相互間統籌規劃不夠、工程銜接不足等問題,未將國土空間作為完整的生態系統來考慮,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 【專家視角】強化農業空間生態保護修復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日前,自然資源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聯合印發《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其中對農業空間和城鎮空間提出了新要求,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綠色農田建設和全域土地整治、恢復農業空間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具有重要實踐指導意義。
  • 零陵:趙立平督導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建設情況
    紅網時刻12月3日訊(零陵站記者 陳濤)12月2日下午,零陵區委副書記、區長趙立平深入珠山鎮督導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建設情況,區委副書記龍軍參加。趙立平實地查看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2、5標段開展情況及建設進度,聽取了相關工作情況匯報,並就項目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指導性意見。
  •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芝田河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進入衝刺階段
    近日,記者在泰安市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芝田河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施工現場看到,該工程部分景觀建設已基本完工,周邊環境明顯改善。該工程尚未完工的標段正加緊施工,為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全力衝刺。 芝田河是泰城東部的主幹河流,總長約16.26千米,途經泰萊高速、泰辛鐵路等交通幹線。
  • 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資金支持範圍及主管部門一覽表
    (1)治理資金支持主要範圍:(一)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著眼於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重大戰略重點支撐區、生態問題突出區,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進行系統性、整體性修復,完善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提升生態服務功能。
  • 「十三五」中央財政對生態保護修復支付超8千億
    財政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負責人凡科軍就中央財政對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支持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支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功能重要地區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引導地方政府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