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17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2月17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國家林草局副局長劉東生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 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以下為發布會實錄:
記者:我們注意到,中國近年來一直在持續加大生態系統的修復和保護力度,並且取得了很多顯著成效。我的問題是,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們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又有哪些打算?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 吳曉:
謝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十三五」時期主要從三個方面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支持力度。
一是在重大政策制定方面,組織編制《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牽頭起草《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和總體方案,制定「美麗中國」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及實施方案,總結推廣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生態保護修復相關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印發《關於科學利用林地資源 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動健全生態保護和修複製度。
二是在重大規劃編制方面,編制並印發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等數十個國家級專項規劃或者方案。這裡特別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剛才王宏副部長在開場白介紹裡已經提到的,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著眼於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美麗中國」目標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自然資源部等部門深入研究、組織編制並經中央深改委審議同意,於今年6月份印發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實施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的總體布局,就是「三區四帶」,包括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和海岸帶,並圍繞「三區四帶」部署了9項重大工程、47項具體任務。通過實施9項重大工程,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
三是在重大工程建設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調整投資結構,加大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間共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391億元,推進國土綠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溼地保護、重點林區經濟轉型等生態工程,以及京津風沙源、祁連山、青藏高原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有效地改善了重點生態工程區的生態質量,提升了生態系統的功能。
「十四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強化對國家重大戰略的生態支撐,推動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加強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不斷優化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圍繞「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這一項重大任務,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為主線,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國家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按照「三區四帶」的布局,編制並啟動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專項建設規劃,持續加大生態保護修復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推進形成生態保護和修復新格局。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