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十四五"將編制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專項...

2020-12-19 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12月17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2月17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國家林草局副局長劉東生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 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以下為發布會實錄:

  記者:我們注意到,中國近年來一直在持續加大生態系統的修復和保護力度,並且取得了很多顯著成效。我的問題是,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們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又有哪些打算?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 吳曉:

  謝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十三五」時期主要從三個方面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支持力度。

  一是在重大政策制定方面,組織編制《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牽頭起草《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和總體方案,制定「美麗中國」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及實施方案,總結推廣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生態保護修復相關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印發《關於科學利用林地資源 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動健全生態保護和修複製度。

  二是在重大規劃編制方面,編制並印發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等數十個國家級專項規劃或者方案。這裡特別要向大家介紹的是,剛才王宏副部長在開場白介紹裡已經提到的,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著眼於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美麗中國」目標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自然資源部等部門深入研究、組織編制並經中央深改委審議同意,於今年6月份印發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實施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的總體布局,就是「三區四帶」,包括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和海岸帶,並圍繞「三區四帶」部署了9項重大工程、47項具體任務。通過實施9項重大工程,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

  三是在重大工程建設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調整投資結構,加大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間共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391億元,推進國土綠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溼地保護、重點林區經濟轉型等生態工程,以及京津風沙源、祁連山、青藏高原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有效地改善了重點生態工程區的生態質量,提升了生態系統的功能。

  「十四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強化對國家重大戰略的生態支撐,推動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加強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不斷優化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圍繞「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這一項重大任務,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為主線,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國家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按照「三區四帶」的布局,編制並啟動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專項建設規劃,持續加大生態保護修復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推進形成生態保護和修復新格局。

(責任編輯:暢帥帥)

相關焦點

  • 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一、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大力實施草原保護修復、河湖和溼地保護恢復、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等工程。  三、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大力實施河湖和溼地保護修復、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防護林體系建設、退田(圩)還湖還溼、草原保護修復、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綜合治理、土地綜合整治、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
  • 每日一詞∣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 protect and restore key...
    近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等聯合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布局了9個重大工程、47項重點任務,旨在加強生態安全屏障,保護生物多樣性。
  • 國新辦舉行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發布會(實錄)
    我們將堅持系統觀念,加快構建中國特色自然保護地體系,落實《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編制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科學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
  • 《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
    原標題:《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技術支撐   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
  • 自然資源部:我國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取得重要成果
    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管控規則,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工作,將陸地、海洋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需要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入紅線,做到應劃盡劃、應保盡保。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全面禁止圍填海,大規模違法填海活動得到有效遏制,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規則、制度、機制初步建立。三是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 衡水湖溼地保護和恢復項目將打造成樣板工程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焦磊)日前,記者在衡水市委外宣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中獲悉,隨著中德財政合作衡水湖溼地保護和恢復項目的不斷推進,眾多國內外溼地專家來衡水研究調查、建言獻策,推進保護工作標準與國際接軌
  • 《福建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發布 5年內營造修復...
    《福建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發布5年內營造修復紅樹林1225公頃東南網1月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穎) 日前,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共同編制的《福建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正式發布。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解讀
    具體要求是:「工程規劃階段服務於區域(或流域)尺度的宏觀問題識別診斷、總體保護修複目標制定,以及確定保護修復單元和工程子項目布局;工程設計階段主要服務於生態系統尺度下的各保護修復單元生態問題進行診斷,制定相應的具體指標體系和標準,確定保護修復模式措施;工程實施階段服務於場地尺度的子項目施工設計與實施。」
  • 《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印發實施
    、省政府印發了《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簡稱《規劃》),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規劃》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對標國家規劃綱要,充分徵求吸納了國家有關部委和我省各市州、各部門及社會各界意見建議。
  • 北部灣海洋生態系統將得到重點保護與修復
    記者從8月24日下午在廣西北海市舉行的「紅樹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的保護、監測與生態修復」國家級高級研修班開班儀式上獲悉:廣西北部灣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今年6月已列入《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將得到國家層面的重點支持。
  • 錢塘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三年行動計劃印發
    現將《意見》相關內容解讀如下:一、制定背景01必要性2016年,財政部、原國土資源部、原環境保護部積極落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設立專項在全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工作。2018年10月,我省入選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
  • 以重大生態工程為抓手 加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實施重大生態工程是加速國家生態保護與恢復、推進「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對於遏制生態退化趨勢,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的《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在改變以往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生態工程布局模式,標誌著我國生態工程建設已由局部區域、專項工程建設進入全方位、全過程工程體系建設的新階段。
  • 「十三五」時期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取得顯著成績
    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頂層設計和總體框架基本形成,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和鄉村規劃正在抓緊編制。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管控規則,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工作,將陸地、海洋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需要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入紅線。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規則、制度、機制初步建立。三是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 黃河生態修復要克服「單打一」不搞「整齊劃一」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的報導】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兩點:一是一定要堅持系統觀念,對黃河流域生態系統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既要克服『單打一』,也要注意不搞『整齊劃一』;二是一定要注意科學方法,要立足自然地理格局,特別要注重水資源的剛性約束作用,進行科學修復,追求實效。」
  • ...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技術和工程治理創新研討會並舉辦分會場活動
    「十四五」我市將遵循「優化能源結構、發展清潔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堅持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努力構築經濟、清潔、高效的低碳能源發展體系。大力發展光電、風電,有序開發水電、生物質發電,實施以清潔能源為主的多元化發展,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 兩會聚焦丨圍繞水資源 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大文章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要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同時也講到,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5月23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小組討論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東營市委書記李寬端的發言,以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兩句話為引子展開。
  • 【環境保護】環境保護部《「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解讀
    編制實施《規劃》,貫徹落實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承載了全社會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新期待,體現了國家意志和人民意願,突出了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編制實施《規劃》,是落實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大舉措。
  • 河北省牧區半牧區縣將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曹智)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林業局等六部委聯合印發《生態扶貧工作方案》。按照方案,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範圍內53個貧困縣將推進林草植被保護修復和重點區域沙化土地治理,提高現有植被質量和覆蓋率,遏制局部區域流沙侵蝕,安排營造林315萬畝、工程固沙6萬畝,吸納貧困人口參與工程建設。方案提出,優先安排沿海、太行山等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範圍內226個貧困縣的建設任務,加大森林經營力度,推進退化林修復,完成營造林1000萬畝。
  • 到2035年雲南重要和典型生態系統得到全面保護
    12月11日,雲南省發展改革委發布《雲南省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開徵求意見稿),向公眾公開徵求意見建議。該意見稿提出,將7大雲南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布局在青藏高原東南緣生態屏障區、哀牢山無量山生態屏障區、南部邊境生態屏障區、以金沙江為主的乾熱河谷帶、滇東滇東南石漠化帶、高原湖泊及重要自然保護地等重要區域,形成「三屏兩帶多點」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格局。意見稿包括規劃目標、總體布局的6大區域、實施7大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等方面。
  • 黃山市實施新安江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程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日前,黃山市新安江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編制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此前該項目已由黃山市發改委批准建設,項目業主為黃山市水利局,建設資金來自財政資金。黃山市新安江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程的建設地點在黃山市範圍,總投資約24.8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