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原名:升恩鬥仇
中國有句話,說「升米恩,鬥米仇。」在他困難時,偶爾幫他一次,他會感激你,但你若是孜孜不倦地給他幫助,他就會依賴你,把這當成理所當然的事,一旦停止接濟,不僅不會感激,反生怨恨,輕者老死不相往來,重者背後捅刀,以怨報德。
這個故事發生在民國初期,在縣城裡,有一個外省人開了家小麵館,生意挺紅火,夫婦二人整日忙上忙下,心安理得地賺些辛苦錢。
一日,這個叫劉紅林的掌柜,路過城隍廟,瞧見一個乞丐蹲在地上,撿著一份舊報紙瞧,那個時候識字的人不多,劉紅林就留了意,一問,這乞丐居然還是個皖北老鄉,家裡遭遇變故,被刀客洗劫了,才淪落於此。
在外地聽到鄉音,格外親切,劉紅林就把他請到自己的麵館。這位乞丐小哥流著鼻涕,嘴裡呲哈著連吃了三大碗麵條,最後衝劉紅林夫婦磕了三個響頭,回城隍廟睡覺,劉紅林還特意送他一床被褥。
次日,劉紅林趕集,特意繞到北關,就是想看看這個小哥怎麼樣了,果然又見到了他,小哥也發現了劉紅林。劉紅林念其可憐,摸摸口袋,拿出五塊錢,那時人們生活水平低,勞工辛苦一天下來才掙幾角錢,小哥自然感恩戴德。
又過一段日子,劉紅林營業至半夜,剛要關門打烊,看到一個渾身是雪的人走來,老遠都能聞到身上的酸臭味,定睛一看,正是前段時間幫助過的那個老鄉小哥。
小哥聲淚俱下,說劉掌柜給他的錢,還沒有暖熱呢,就被一堆人搶了,眼下餓了兩日,不得已,才來找劉掌柜的,求他賞碗面。
劉紅林連忙放下門板,下了半鍋面,又盛了碗羊雜湯給他吃。
小哥吃完後,說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想在麵館當個打雜的,或者介紹份工作乾乾。
劉紅林想了想,說道:「我這麵館狼狹小,要是用了夥計,反讓客人覺得怪異,你既認字,不若當個報童吧,我先給你點本錢,你賣了報,飯口的時候,就到我這裡吃麵,省些花銷,日子久了,還能存上一些。」
這位自稱楊大業的小哥,連忙點頭同意。
此後,他就當了個報童,賣報為生,一到飯時,就跑到劉紅林開的麵館討吃,劉紅林把他當成兄弟一般照顧。
一個月過去,這楊大業受不了早起之苦,漸漸地就不去賣報了,反正劉紅林那裡可以免費吃喝,有時,劉掌柜會問他賣報生意如何,他就誑劉紅林,說「大抵過得去。」
一日,又被跑江湖支賭攤的人,騙去本錢,楊大業又涎著眼向劉紅林借,說是借,實則就沒想著去還,當然還不能說是賭錢輸了,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說得了風寒病,花錢買藥喝了。
劉紅林生性敦厚,又被他坑去一些錢。
之後,楊大業又連著幾次謊稱出事,劉紅林起了疑心,第五次要錢的時候,已近年關,劉紅林心裡嘆氣,雖知楊大業全是瞎話,卻也不便明說,只是暗中透出些意思,讓楊大業莫染上不良習性,看在大過年的份上,又給他五塊錢,之後,和妻子回老家過年。
次年開春,把老家的兒子接了過來,這兒子聰明乖巧,剛剛六歲,劉紅林夫婦覓一學堂,讓他在縣城讀書認字,這前腳還未出門,那個楊大業又厚著臉皮來了,照例編個謊話來討錢,兒子在一旁聽了,眨著眼來了句,「父親,你看這叔多可憐,咱幫幫他吧。」
劉紅林本想語重心長地好好跟楊大業談談,但兒子的這番話,又讓他於心不忍,於是丟給楊大業兩塊錢,不冷不熱地說道:「我們夫妻把小孩接來上學,花銷不小,我以後也沒有什麼閒錢借給你了,你好自為之吧。」
楊大業見只有兩塊錢,皺皺眉頭,接了錢,謝字也不說一個,氣呼呼地走了。
平時好吃懶做,這兩塊錢哪夠他揮霍,沒幾天,連一個大子也沒有剩下,伸手討錢討習慣了,他又去找劉紅林要,跪在面前發毒誓,說自己會好好幹,劉紅林哪裡還會信他,賭氣不去瞧他一眼,楊大業跪了半晌,頗為尷尬,這時,有個吃麵的客人笑嘻嘻道:「這不是城隍廟要飯的那位嘛,掌柜的,他跟你還有啥關係?」
劉紅林心裡一疼,雖有不忍,但也必須狠下心來,給楊大業一個教訓,就說,「我能與他有甚瓜葛?他不過想來此騙些錢罷了。」
楊大業聽了這話,忽地站了起來,甩手而去。
這日下午,學堂裡沒有課,劉紅林左等右盼,不見兒子歸來,過了飯口,就讓妻子出去找,尋了整整一下午,也沒有找到兒子的行蹤,劉紅林慌了,關了店門,一起出去找,但兒子似人間蒸發了一般,再無人影。
報官立案,縣署也派人去找,可惜一直沒有下落。
劉紅林夫婦整日似丟了魂一樣,這事擱誰身上也不好過。一晃五年過去,劉紅林夫婦又有了一個兒子,才將這失子之痛漸漸減卻。
劉紅林在皖北老家還有父母,父親在這期間過世,怕母親鄧氏在老家無人照料,就把她接來。
鄧氏這五年之內,先是失孫,而後喪夫,打擊頗大,途中顛簸,又染上疾症,來了之後,臥床不起,這時,劉紅林的麵館比之前已大了許多,有兩個跑堂夥計,每日忙裡偷空,小心翼翼照料生病老母。
鄧氏病塌半載,終於油盡燈枯,忽一日,昏迷兩日之後,醒來時,精神煥發,說來了這麼久,還沒出去轉轉呢。劉紅林聽了大喜,攙著老母,坐了黃包車,帶母親四處逛逛。
哪料到了城隍廟前,鄧氏大叫一聲,指著樹下,大叫「狗兒,狗兒!」
劉紅林頭皮一緊,「狗兒」乃是自己失蹤的大兒子的小名,他順母親所指之處看去,什麼也沒有。
母親鄧氏已是老淚縱橫,「我的好孫子,就在這樹下,仨兒你看見了沒?」連著說了三遍,哇的一下,吐出一口老血,沒了鼻息。
劉紅林將母親送到醫院時,已經回天無術了。
料理好喪事,劉紅林左思右想,突然憶起那個叫「楊大業」的老鄉來,剎時全身猶似千條毒蛇爬過。自兒子失蹤後,這楊大業也一併沒有了音訊,回想到楊大業沒有討來錢時的那個怨毒眼神,劉掌柜好似雪水澆頭。
最後各位猜猜怎的?劉掌柜果然從這樹下挖出了一具孩童屍骸,衣服腐敗不堪,依稀辨得和兒子失蹤時相似,屍骸的頭骨碎裂不全,生前也不知被砸了多少次,檢驗吏搖頭道:「這得多大的仇恨吶!」
劉紅林撫屍大慟,直說是自己害了兒子性命。
至於鄧氏臨死時,為何會驚覺孫子的埋骨地,懂行的人說,這是因為她那個時候,壽命將盡,陽氣極弱,才會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東西。
到了這裡,故事也該結局了,多日後,縣署查閱舊宗,發現一則舊案,也就是劉紅林兒子失蹤的半個月後,某商號失火,燒死了一個小偷,說是燒死,其實是被煙燻死的,經劉紅林辨認照片,正是那位楊大業,這個狼心狗行之徒,也算死得其所了。
(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