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一都以全域旅遊促發展:昔日古街再煥活力

2020-12-14 東南網泉州頻道

仙陽酒香古街街口

上個周末,永春縣一都鎮仙陽村酒香古街迎來了許多遊客。

歷史上,仙陽古街因大量木材交易而興,隨著商業中心的轉移,古街走向沒落。如今,旅遊發展讓古街人氣漸起,古玩店、休閒吧、酒肆、農家樂、民宿等業態紛紛興起。

原來在外打工的古街居民馮秀梅如今在自家開起了小賣鋪,生意還不錯。「每個周末都有人來,我們店裡兒童玩具賣得最好。」

今年仙陽古街建設又有新項目了。據了解,今年一都鎮將重點做活古街紅酒文化。「繼續深挖一都紅粬文化和碧溪文化,加快古街業態發展,常態化開設古早味店鋪20家以上;積極打造紅酒文化園,通過紅酒製作全過程展示、紅酒品嘗、圖說紅酒等讓遊客更深入了解紅酒文化。」一都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一都鎮以發展全域旅遊為主線,在項目策劃、項目攻堅、項目推動上下功夫,打造「美嶺一面旗、三嶺一首歌、蘇合一幅畫、仙陽一條街、仙友一古剎」的「五個一」旅遊線路。今年以來,該鎮抓好山歌小鎮3A級景區提升工程,進一步提升蘇合至三嶺旅遊基礎項目建設;強化市場化運作能力,聯動牛姆林景區及周邊鄉鎮抱團合作營銷,多平臺開展智慧旅遊推介;加快岱山巖朝聖旅遊景區開發,進一步挖掘朱子文化,設立國學朱子講堂,謀劃開發建設朱子路、朱子洞等旅遊項目,持續開創山歌小鎮綠色發展新局面。

今年以來,一都鎮總投資12.6億元的13個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3.26億元,佔年度投資計劃的59.88%;共接待遊客5.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約800萬元。

□記者 林銘珊 通訊員康慶平 文/圖

相關焦點

  • 永春一都仙陽古街——泉州市首批旅遊特色街區
    南安金淘鎮佔石村 旅遊度假區(2個): 惠安聚龍旅遊區 德化九仙山 旅遊特色街區(3個): 鯉城新門街 永春一都仙陽古街
  • 永春:留住「古早味」煥發新活力
    永春縣在傳統村落保護過程中,不斷挖掘文化內涵,讓老傳統、老工藝、老行當煥發新彩,成為開啟當地群眾走向富路的「金鑰匙」—留住「古早味」 煥發新活力劈竹、剖篾、編制、上漆……6月2日,永春縣仙夾鎮龍水村古大厝漆籃製作中心,幾位村民正按照各自分工有條不紊地進行漆籃製作
  • 泉州永春五裡街:古街欲爭春 重修復工忙
    連日來,在泉州永春縣五裡街古街的店內、窗臺、屋頂等地方的木瓦、土水等戴著口罩的工匠有的在刨木、有的在雕刻、有的鋪瓦、有的在砌牆……一片忙碌的景象,受新冠肺炎疫情中止的古街修復工程全面復工。「防疫施工兩不誤。
  • 探尋全域旅遊發展的「涉縣模式」
    近年來,該縣立足獨特資源稟賦,確立了以紅色旅遊為引領,根祖旅遊、山水旅遊為主要內容的「一體兩翼」的全域旅遊發展之路,構建起以「中國太行紅河谷、太行梯田大峽谷、太行紅葉大峽谷」三谷為支撐,以媧皇宮、一二九師紅色教育基地、太行五指山等9大景區為核心,輻射帶動60多個中小景區的「3961」旅遊景區體系,「一張藍圖」管全域,勾畫出了以發展旅遊為主要方向的全縣布局圖。
  • 全域旅遊丨景城相融,以文促旅 屯溪區全域旅遊邁向新高度
    近年來,安徽省以建設創新型文化和旅遊強省目標,印發《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加快旅遊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重點實施「精品打造、項目建設、四級聯建、兩翼協同」等四大工程,不斷提升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深化旅遊改革,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全省全域旅遊發展呈現速度加快、結構優化
  • 永春橫口鄉、一都鎮整合紅色文化資源 打造旅遊品牌
    如今,位置相鄰的橫口鄉、一都鎮積極整合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山鄉裡的紅色教育基地、紅色旅遊品牌,不僅傳承紅色精神,也推動當地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數十年後的淮海戰役、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等戰場上,都有來自橫口或一都的年輕戰士,還有人為此獻出了生命。現狀 紅色資源推動旅遊發展紅色文化資源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 永春五裡街:從小小的韭菜到長長的古街
    十六年躬身於永春縣五裡街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五裡街鎮黨委書記林玉品,從產業造血到鄉村振興,從脫貧攻堅到古鎮復興,秉持著「脫貧,一個都不能落下」的信念,被評為2019年度泉州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美扶貧人」。
  • 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 做好全域旅遊「大文章」 奏響花園之城...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烏當區搶抓貴州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文化旅遊品牌、貴陽入選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等「天時」,坐擁現代城市、特色小鎮、富美鄉村等「地利」,聚集「大健康+溫泉」等特色產業營造的「人和」,瞄準「山、水、林、泉、城」五大地標元素,科學統籌、精準施策,以「全空間規劃促多規齊動,全視角打造促多景靈動,全產業連結促多輪驅動,全要素供給促多元互動,全社會參與促多方聯動
  • 龍山被評為2020年度全州全域旅遊發展優秀縣市
    紅網時刻湘西1月6日訊(通訊員 彭傑)1月6日,記者從龍山縣文旅局獲悉,在湘西州委、州政府下發的《關於2020年度全州全域旅遊工作考核評估情況的通報》中,龍山縣被評為全域旅遊發展優秀縣市。裡耶明清古街。惹巴拉景區。
  • 長治平順:「旅遊+」激發全域發展新活力
    近年來,平順縣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目標,不斷加大旅遊產業的投入和開發力度,讓旅遊產業成為群眾脫貧增收的支柱產業。  近年來,平順縣堅持旅遊開發到哪裡,公路就修到哪裡,全力打通全域旅遊的「任督二脈」。國道平順至長治二級公路全線通車,與長安高速、中南鐵路優勢互補,從根本上打破了長期以來制約平順發展的交通瓶頸,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的獨特區位優勢逐步凸現出來,成為加快旅遊發展的又一優勢。
  • 鹽田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解碼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鹽田...
    近年來,鹽田區牢牢把握「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圍繞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濱海城區,大力實施「全域+全季」旅遊發展戰略,著力提升旅遊發展全域化、旅遊供給全季化、旅遊服務精細化水平,實現了旅遊治理規範化、旅遊發展全域化、旅遊參與全民化、旅遊效應最大化的創建目標。今日鹽田,環山抱海,綠意嫣然,遊人如織。
  • 永春五裡街鎮大羽村——泉州市首批旅遊特色村
    首批15個「六大旅遊產品」示範項目 特色文化旅遊示範基地(3個): 晉江五店市 永春中國香都 南安東星奢石文創園
  • 永春五裡古街將「涅槃重生」
    這條名震閩南的古老街道,正在華麗轉身,即將再現昔日魅力。曾是「閩南商貿重鎮」 更是泉州重要海絲源頭五裡街古集鎮,是永春、德化、大田一帶貨物集散地,被譽為「閩南商貿重鎮」。河道變淺交通變遷 老街破敗漸漸沒落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著陸路交通的發展、永春到泉州市區河道變淺,許港碼頭這個內陸碼頭交通樞紐作用逐漸失去。
  • 閩南古集鎮永春五裡街史話 說說古街曾經的繁華
    最近,喜聞這道古街將進行仿古修復,以重現千年古街風貌,再現昔日海絲源頭許港雄姿,我沉浸在無比的欣喜和期待中,對五裡街的回憶和眷念像遐齡溪水一樣奔湧流淌。我出生在五裡街,從小在五裡街裡長大,耳聞目睹了五裡街的滄桑歲月和歷史變遷……閩南古鎮五裡街——"七境十三柱"平面圖(翻拍照片)說貨:山貨海產進進出出  從上海、寧波、福州運來的棉布、火柴、肥皂等日用百貨,從泉州、惠安、南安沿海一帶來的食鹽、海帶、魚乾等海產品,都通過「溪舟船」沿著桃溪逆水而上運抵五裡街的許港,然後由挑夫肩挑運往福建腹地
  • 福建永春旅遊:一曲南音古 十裡稻花香
    永春位於泉州市西北部,戴雲山脈東南麓,是閩南文化遺產的富集區。如今的永春,仍然保留著自古以來閩南民居背山面水與私田的格局,全縣有四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古厝、古樹與稻田相互交錯,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千年古鎮田園山水畫卷,也成為都市人尋找「鄉愁」的最佳選擇。
  • 全域旅遊背景下金華鄉村旅遊發展的對策建議
    近年來,在「兩山」理念和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金華深入貫徹「萬村景區化」工作部署,將鄉村旅遊作為推進旅遊全域化的工作重點,通過促統籌、強整合、提質量、創機制等措施,鄉村旅遊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實現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化。
  • 崇左:激發全域旅遊新活力 書寫文化旅遊大文章
    2018年12月26日 09:54 來源:崇左新聞網-左江日報 編輯:吳海泉 (原標題)激發全域旅遊新活力書寫文化旅遊大文章
  • 以文化為魂打造全域旅遊的「桐鄉樣本」
    多年來,桐鄉旅遊以烏鎮為核心,抓住旅遊發展重點區域,圍繞旅遊產業融合,著力推進旅遊與文化、鄉村、工貿的融合互動發展,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具有桐鄉特色的全域旅遊發展之路。  文化為旅遊鑄「魂」,旅遊為文化揚「帆」。2019年,是桐鄉開啟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第一年。數據顯示,2019年桐鄉共接待遊客2635萬人次,同比增長14%,實現旅遊收入337.8億元,同比增長16%。
  • 虹山鄉——發展全域旅遊 打造宜居鄉村
    虹山鄉全貌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聚焦全域旅遊發展,激發產業活力。堅持立足虹山自然資源稟賦,築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將鄉村旅遊確定為虹山經濟發展的首位產業,卯足動力,做強旅遊品牌。積極培植新稅源,通過以商招商、親情招商、政策招商等方式,動員在外鄉賢回鄉創辦企業,招引重點企業在虹山設立子公司,增加鄉財稅收入。堅持以《虹山全域旅遊總體規劃》為指引,合理布局旅遊發展項目,分期分批、有計劃有重點地推進項目落地實施。
  • 旅遊局:發展全域旅遊增進人民福祉
    「中國旅遊日」送出「大禮包」投融資大會發布產業「風向標」發展全域旅遊增進人民福祉「2017中國旅遊日」主題宣傳暨中國旅遊投融資促進大會現場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戰略部署,深入推進全域旅遊和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