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以建設創新型文化和旅遊強省目標,印發《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加快旅遊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重點實施「精品打造、項目建設、四級聯建、兩翼協同」等四大工程,不斷提升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深化旅遊改革,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全省全域旅遊發展呈現速度加快、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的良好態勢。
在省文化和旅遊廳大力指導下,屯溪區以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致力從「景點遊」邁向「全域遊」,促進旅遊和餐飲、住宿、購物、交通、娛樂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了由「旅遊集散中心」向「全域旅遊目的地」的華麗轉變,走出了「景城相融,以文促旅」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
優化格局提升品質
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為適應全域旅遊發展需求,屯溪區積極開展全域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旅遊交通環境,提高旅遊服務功能和水平。在全區所有交通客運站、遊客集散中心、旅遊景區設立全域旅遊交通標識、全景圖和導覽圖,建立全市最完備的旅遊集散諮詢服務體系;建成公共場所母嬰室14個、A級旅遊公廁23座;開通「一部手機遊黃山」智慧旅遊平臺、全面實行景區門票預約制,並依託皖事通APP在全國率先開發上線了全市統一旅遊接待預約系統和預約管理後臺;實現主要涉旅場所免費WiFi、視頻監控全覆蓋;開通旅遊專線4條,基本實現「快行慢旅、主客共享、景城相融」的旅遊需求。
伴隨著旅遊產業的發展,屯溪區文旅體產業融合的「調色板」越用越活,紅色文化、非遺文化、體育文化、康養文化等各類文旅融合項目在「旅遊+」業態下日漸紅火,眾多超億元涉旅項目持續推進。屯溪老街綜合提升工程恢復濱水建築風格,突出老街的徽州特色和時代氣息,創新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開發和利用;花山謎窟景區提升打造以石窟休閒遊樂為核心、夜遊為特色,集沉浸式體驗、生態運動、康養度假、鄉村原鄉休閒為一體的一站式旅遊目的地;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積極探索流域生態共治、產業共興、發展共享的共建互促發展模式,促進「旅遊+農業、研學、體育、節慶、生態、科技」融合發展。
創新業態打響品牌
文旅融合碩果纍纍
加快打造「旅遊+」融合發展新業態,將文化、旅遊、體育等業態做成產業精品、做出市場效益。成立屯溪老街管理委員會負責老街保護與事務管理,組建屯溪老街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老街片區業態的規劃、設計和提升;中共皖南特委舊址紀念館揭牌復館,程大位故居修繕工程完工,戴震紀念館入選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屯溪老街、黎陽in巷、《徽韻》、佰家仟味餐廳入選安徽省夜間文旅消費「四個十佳」品牌……
建成全省重點項目黃山文創小鎮,匯集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黃山城市展示館、黃山市圖書館、徽州糕餅博物館、徽菜博物館、黃山市文化藝術中心等多個文博場館。成立徽州民宿交易中心,理順民宿產業進入和退出通道,以屯溪老街、黎陽in巷、湖邊古村落為依託,成功打造3處城市民宿集群。
隨著屯溪區知名度的不斷提升,會展及會展旅遊正逐步向高端化和國際化邁進。近年來,屯溪區成功舉辦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可持續發展中國觀測點年會(第八屆)、中國旅遊日主場活動(2019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第四屆)、安徽國際文化旅遊節(第十二屆)、安徽國際旅行商大會(第八屆)、安徽自駕遊大會等一批世界級、國家級、省級的高級別會展活動,連續舉辦「大徽州串門遊」、徽州非遺購物節、桐廬徽菜文化節等主題營銷活動。會展旅遊的不斷興起,為屯溪區帶來可觀經濟效益的同時,更為屯溪旅遊送去無法估價的社會效益。
聚力美麗鄉村建設
打造幸福宜居村莊
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目標
屯溪區各鎮吹響了衝鋒號
屯光鎮南溪南村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搭建「鄉賢文化大講堂」平臺,通過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鄉賢鄉紳的引導帶頭作用,以美麗鄉村建設、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不同主題,不定期開講,通過「鄉賢文化大講堂」進一步發揮鄉賢的典型示範和道德引領作用,用鄉賢文化引領鄉村振興,讓古村落煥發新活力。
黎陽鎮始終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聚焦文化休閒、旅遊休閒、娛樂休閒三大支柱產業,打造兼具文化傳統底蘊與時尚生活內容的特色休閒小鎮。該鎮鳳霞村作為全國美麗鄉村示範點,打造農耕生活體驗、親近自然場景體驗、深度徽文化體驗等多個旅遊業態,給人們提供了從繁華都市喧囂中抽離出來、真正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機會。
陽湖鎮紫阜村在抓好農村整體「顏值」的同時,大力提高「產值」,助力鄉村旅遊產業的發展。2017年引進黃山市德盛農業生態項目,該項目集種植、養殖、休閒、養生、美食、娛樂為一體,項目規劃面積1800餘畝,已開發400餘畝,主要生產種植各種綠色蔬菜、特色水果,同時還設農家生態美食園,提供有機生態蔬果的採摘、品嘗及上市供應服務。
奕棋鎮瑤幹村依託豐厚的生態資源,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在保持村莊傳統風貌基礎上,大力實施道路硬化、路燈亮化、汙水淨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農家庭院」、休閒廣場、小果園、小公園等特色節點,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濃鬱,瑤幹村沿河景觀帶、環村景觀路、皖南風貌村等旅遊特色初步形成,真正讓美麗鄉村具有生態之美、古樸之美、和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