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遊戲能否喚回當代孩子日常樂趣

2020-12-18 光明日報

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曾賽豐是「60後」。他記得小時候上學,肩上除了背書包,時常還要挎鐵環,「我們一群同學,利用課餘時間就搞滾鐵環比賽。有時看誰的鐵環滾得快,有時也看誰滾得慢。鐵環滾得慢,還不倒,這是需要技術的」。

滾鐵環 湖南文藝出版社供圖

後來,他在出版社編輯呂苗莉報送的選題《中國民間遊戲總匯》中獲知,「滾鐵環」還有花式技巧。比如說,一個男孩背起另一個男孩往前跑,由被背著的男孩控制鐵環的速度和方向,考驗兩人的協調能力和默契程度。這種玩法,還有個形象的命名——「騎馬滾鐵環」。

他還了解到,像「滾鐵環」這樣的民間遊戲有2000多種,而且類型豐富、形式多樣,大致分為棋牌類、球類、語言文字類、角力類、表演類、跑跳類、手工製作類等。「滾鐵環」被劃入跑跳類。

「值得發掘,趕緊搶救。」曾賽豐意識到「玩耍的事」並非「小事」。於是,涵蓋2000多種民間遊戲產生背景、歷史沿革、規則玩法、文化內涵等內容的《中國民間遊戲總匯》,共八卷本,由湖南文藝出版社推出。1月13日晚,在廣州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頒獎盛典現場,這套叢書獲得肯定,被評為「優秀民間文藝學術著作」。

這是否是一個契機,讓更多的人想起,兒時還玩過滾鐵環、跳房子、老鷹捉小雞、捉迷藏、丟手絹這些遊戲?

民間遊戲丟手絹 湖南文藝出版社供圖

民間遊戲有著豐富的「味道」

大約四年前,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林繼富到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溱潼古鎮進行學術考察。不經意間,他看見有兩位白須老者,坐在一棵古樟樹下,下著石子棋,「我看了特別感動,兩位老人仿佛處在無人之境。這是一幅美麗的鄉村娛樂活動畫卷,讓我想起了魏晉時期王質進山砍柴,觀看兩位白須老者下棋的『爛柯山』故事,瞬間有了『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真切感受」。

林繼富是《中國民間遊戲總匯》的總主編。出生、成長在大別山區的他,從小玩著民間傳統遊戲長大,「夏天村裡的孩子在月光下捉迷藏、躲貓貓,放牛的時候抓石子、跳房子,放學路上玩翻花、打紙杯。下石子棋、下軍棋都是我喜歡的遊戲」。

談及兒時玩過的遊戲,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施愛東也有話要說,「我們小的時候,沒有所謂『必須贏在起跑線上』的說法,沒有那麼多課外作業,不需要上課外補習班。我們的大部分時間是用來快樂玩耍的」。

春天裡放風箏、蕩鞦韆,學校還組織拔河比賽。夏天的活動最豐富,什麼捉迷藏、跳繩、跳房、鬥石子,玩膩了這個就換那個。男生女生玩的還不一樣,男生遊戲主要是滾鐵環、彈玻璃球、打水槍。秋天裡小夥伴們玩跳竹竿、老鷹捉小雞。他還特別說明,秋天玩的這些遊戲不能在夏天玩,因為夏天穿的衣服比較單薄,玩這些遊戲容易扯爛衣服,回家是要挨家長打罵的。冬天裡就玩摔跤、擠牆角這些體能型遊戲,通過體力較量來取暖。

「這些遊戲都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快樂,是快樂的源泉。那時候的物質生活並不豐富,但我們的童年依然是快樂的。」施愛東說。

這些民間遊戲,在給人以快樂之外,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價值。

林繼富表示,民間遊戲來源於生產活動,遊戲中多有模仿生活內容。夥伴之間互相協作、互相監督,共同完成遊戲,大家樂在其中。

「每個人在遊戲過程中體悟生活,學會動手,學會思考,學會彼此協調,學會在謙讓中競爭,學會跟人打交道,學會建立良好的社會關係,培育榮譽感和自豪感,培養道德情操和審美觀念。」林繼富說。

培養公平公正的規則意識、提升交際合作能力、強化體能和心智機能的訓練、塑造健全人格、加強文化認同、促進文化交流,施愛東認為,民間遊戲至少有上述六大文化功能。

以「過家家」遊戲為例。遊戲中扮媽媽的孩子要模擬買菜、做飯、哄小孩、洗衣服等家務活,扮爸爸的孩子則要模擬上班、下班、喝茶、看報等行為。「兒童在遊戲過程中並非一味照搬照演,而是無腳本的即興表演。遊戲中既習得了現實的生活文化,又通過『家庭成員』之間的協商、對話,將童真、童趣、童心充分展現在遊戲之中,由此建構起屬於自己的世界。」施愛東說。

當民間遊戲遭遇電子遊戲

「智慧型手機,遊戲的天堂。」此類廣告語已經過時。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自然衝擊了傳統的遊戲方式。低頭玩手機遊戲的場景,在公共場合隨處可見。

電子遊戲,大致可分為主機遊戲、掌機遊戲、電腦遊戲、街機遊戲和手機遊戲五個類型。特別是手機遊戲,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必需品」。民間遊戲這個傳統的「老古董」,一旦遭遇時尚的風潮,立馬顯得措手不及。而生活環境的變遷,也讓民間遊戲漸漸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在中央民族大學博士、《中國民間遊戲總匯·語言文字卷》主編王丹看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高層住宅樓房取代平房小院式的傳統家居形式,將原本可以在屋裡院外跑來跑去的孩子們,束縛在相對狹小的空間內。孩子們可能難以找到適合玩跳皮筋、過家家、踢毽子等遊戲的場地。原有的貼近自然、融入自然的遊戲場所逐漸被虛擬的電子網絡空間所替代。

立足於農耕文明的民間遊戲,一時跟不上現代化的節奏和步伐。

「在娛樂效果和快捷方便上,民間遊戲完全處於劣勢。」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連山表示,以往孩子們玩遊戲,風箏是自己糊的,沙包是自己縫的,華美程度自然比不上電子遊戲。競爭性強烈的民間遊戲,限於人體的天然局限,自然玩不出電子遊戲中上天入地、打打殺殺的打鬥場面。而且,民間遊戲需要場地和夥伴,持續時間受到所有同伴的共同限制。而一部智慧型手機在手,隨時隨地都能玩起來。

不過,在陳連山看來,這也是電子遊戲的重大缺陷所在,「由於沒有限制,人們很容易沉迷電子遊戲。加上無良商家惡意操縱,長期玩電子遊戲要花費大量金錢。而民間遊戲受限於環境條件和身體條件,不可能長時間進行,從而避免了使人沉迷」。

研究顯示,在幫助遊戲者心理成長上,民間遊戲也勝於電子遊戲。陳連山說,電子遊戲多數時候屬於商業行為,商家的投資與利潤都要由遊戲者買單,這可能會讓孩子為了遊戲而過早承受經濟壓力。而民間遊戲是非功利的,孩子們在遊戲中能體會到身心的自由和快樂。

民間遊戲的「好」,又是不可替代的。

林繼富也認為,民間遊戲的樂趣不僅來源於遊戲過程,也來源於遊戲玩具的製作。過去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兒童在遊戲活動中所使用的玩具很多都是就地取材,如石頭、木頭、竹子、泥巴、紙、雞毛、麻繩、鐵絲、棉線等,都可以成為兒童們手中的玩具。製作玩具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遊戲,往往其樂融融。

「民間遊戲實際上是孩子們的社交活動。通過參與遊戲,孩子們形成自己的社交群體,彼此友好,互助合作。而電子遊戲是虛擬性活動,人機對戰對社交而言是沒有意義的。即便網絡世界的人與人對戰,也是虛擬性的,無法構成現實的社交群。」陳連山表示。

且看民間遊戲「老樹發新枝」

「霓虹閃爍,把一切都掩蓋。陌生的背影,讓我盼望光彩。誰能夠唱起那首古老歌謠,伴著我,給我心中留下最後的潔白。丟啊丟啊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

流行歌曲《丟手絹》,將「丟手絹」這一民間遊戲進行了一次新的普及。在電子遊戲時代,民間遊戲也有屬於自己的「春天」。

「民間遊戲的現代化是必然趨勢。」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萬建中認為,遊戲除了娛樂之外,還表現為競爭意識,能夠滿足表現和宣洩的欲望,尤其對年輕人來說很有吸引力。商家正是抓住這一點,開發出各種遊戲軟體。而當大家突然發現傳統遊戲遠離自己時,對兒時遊戲的情景就會充滿眷戀,因為那時幾乎所有的遊戲樣式都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於是又產生了新的願望,不想讓傳統遊戲任意地遠離我們的生活尤其是兒童的日常生活世界。

民間遊戲這棵「老樹」也是能「發新枝」的。

曾賽豐發現,一些民間遊戲有著頑強的生命力,衍生出新的形態。比如,有些棋牌類遊戲在網絡空間廣受歡迎。有些角力類、表演類遊戲,因為競技性、觀賞性比較強,長期在各類體育賽事裡佔據一席之地。還有些語言類、手工類、跑跳類遊戲,和現代教育結合在一起,煥發出新的生機。

「遊戲回歸現場、回歸面對面並非完全沒有可能性,問題是需要去嘗試、爭取和引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多是在民間遊戲中長大的,這輩人的孩子都不太會玩這些遊戲,就希望他們的孫輩能夠喜歡。這就是所謂的隔代遺傳吧。要實現這一願望,民間傳統遊戲進幼兒園、進小學可能是必由之路。」萬建中表示。

之所以說民間遊戲尚有新的生長空間,是因為它承載著濃濃鄉愁和共同記憶,有著純正的「中國風」,屬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難以輕易割捨、輕言放棄。

「網路遊戲是深深植根於民間傳統遊戲之中的。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反對網路遊戲,而是引導乃至規範網路遊戲如何紮根中國人生活的土壤,走出一條網路遊戲與民間傳統遊戲有機結合的科學、健康的發展道路。」林繼富說。

《光明日報》( 2018年01月22日 09版)

相關焦點

  • 發展傳統民間遊戲需要新的文化空間
    原標題:發展傳統民間遊戲需要新的文化空間  原標題:發展傳統民間遊戲需要新的文化空間   隨著現代化及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許多「大雜院」消失了,民間遊戲失去了遊玩的場所;「雞犬相聞」的鄰裡沒有了,民間遊戲失去了廣大的參與者;沒有兒童的嬉戲打鬧,民間遊戲便失去了原有的樂趣和童趣。
  • 中國民間遊戲有了"百科全書" 填補國內出版史空白
    這些遊戲都被編入了昨天面世的《中國民間遊戲總匯》中,該書首次以百科全書的形式,將百年來的遊戲有圖有真相地呈現出來。為了搶救瀕臨失傳的民間遊戲,一群人歷時5年四處搜集,才有了這部書,填補了國內出版史的空白。
  • 寨盧幼兒園開展民間傳統遊戲專題教研活動
    教師練習翻花繩  大眾網濱州·海報新聞5月6日訊(記者 於淋凡 付迪 通訊員 郝煥榮 張婧雪)為挖掘民間遊戲資源,讓孩子感受經典遊戲的樂趣。5月5日下午,湖濱鎮寨盧幼兒園開展民間遊戲中幼兒學習品質與行為習慣的培養主題教研活動。  活動中,寨盧幼兒園園長郝煥榮介紹了民間遊戲的概念、民間遊戲有助於培養幼兒哪些學習品質與行為習慣、培養的策略、民間遊戲的種類及玩法等,與會教師採用擊鼓傳花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 拾憶民間傳統遊戲 樂享六一童趣時刻---阿克塞博物館舉辦「六·一...
    拾憶民間傳統遊戲 樂享六一童趣時刻----阿克塞博物館舉辦「六·一」主題社教活動 2020-06-02 0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間遊戲 大班級部遊戲課程之一——民間傳統遊戲
    在民間流傳著許多具有生活氣息、風採各異的遊戲,這些遊戲簡單易學,趣味性強且種類繁多,對促進孩子身心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 民間遊戲好玩不貴
    民間遊戲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幼兒的基本活動是遊戲,幼兒教育應遵循「古為今用」的原則,將民間遊戲靈活地融入到幼兒園的園本課程中,這不但能促進幼兒的發展,而且符合農村孩子遊戲的需要,有重大的教育價值。
  • 幼兒園民間遊戲,帶小朋友一起玩吧(幼師收藏)
    民間兒童遊戲具有親近自然的鄉土氣息,繼承了代代流傳的文化意蘊,是有益於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一種教育資源。民間兒童遊戲大都取材簡便、玩法有趣、易於推廣,且具有鍛鍊體能、鼓勵競爭、陶冶性情、啟發智慧等諸多教育功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
  • 李向平談當代中國的民間信仰
    封面李向平像(黃桅 繪)改革開放以來,正式的宗教活動逐漸復甦,民間信仰也日漸活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但我們對它的認識並不充分。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民間信仰研究》,從信仰社會學視角與田野調查出發,對當代中國的宗教和信仰問題有持續的研究。
  • 【焦點】評黃應貴主編:《日常生活中的當代宗教》
    其一,本書主題「日常生活中的當代宗教」系涵蓋範圍極廣之通稱指涉,七位作者或就特定的神祇信仰,例如媽祖、聖母瑪利亞,或新興的宗教現象,例如民間信仰場域中的品味社群、乩童與卜杯、魯凱人的喪葬實踐等,進行深度的個案研究。他們的子題容或不一,但卻不約而同的觸及宗教融合、跨地域與再連結、宗教個人化、「宗教」當作有效的分析範疇等宗教研究核心問題。
  • 滾鐵環、跳房子...星辰幼舉辦親子民間遊戲匯
    這場景仿佛把爸爸媽媽都拉回了童年時代。帶上胸飾,爸爸媽媽轉身成了老鷹或母雞,帶著孩子們飛快地奔跑,躲閃;提起一個腳,成了我們遊戲中的「武器」,一場鬥雞賽開始了;「丟,丟,丟手絹……」隨著一首好聽的童謠響起,圈上、圈外的家長和孩子拉開了一場丟手絹的遊戲。……滾鐵環、跳房子、炒黃豆、木頭人、瞎子和拐子等一個個經典的民間遊戲,讓在場的所有參與者樂此不彼。
  • 把紙剪為日常之詩 喬曉光當代剪紙個展開幕
    :喬曉光當代剪紙個展」在北京798藝術區燦藝術畫廊開幕。剪紙也是日常生活中信仰情感和手工勞作中不可或缺的載體與媒介,是人自身心與手溝通慰籍的重要方式。 本次展覽的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喬曉光從對剪紙藝術的熱愛,再到剪紙活態文化事實的田野調查,三十多年來堅持民間剪紙的研究和教學,探索民間剪紙的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同時還將剪紙這一傳承一千多年的中國傳統藝術作為自己的藝術語言進行當代藝術創作。
  • 傳統民間遊戲與傳媒結合 找回富有中國味道的快樂生活
    原標題:我們可以嘗試將傳統民間遊戲與現代傳播媒介相結合,拓展民間遊戲新的發展空間,找回中國人在傳統遊戲中純真、質樸、富有中國味道的快樂生活 溫暖的春節 快樂的遊戲   春節是中國人最溫暖、最熱鬧的日子。在這個日子裡,人們可以自由自在地放飛自己。
  • 誰說「死肥宅」的日常只有競技場?這次DNF的民間賽事熱度空前
    誰說「死肥宅」的日常只有競技場?這次DNF的民間賽事熱度空前還記得2017年,有一個問「什麼是吊絲」的隨機街頭採訪,採訪到一位女生後,該女生表示玩DNF的很多男的都是那種死肥宅,由此還引發了熱度空前的穿西裝網吧打團事件,在此之後不少DNF玩家都自稱自己為死肥宅。那麼死肥宅的日常是什麼呢?我覺得我這個資深死肥宅有必要解答一波,DNF玩家的日常可不僅是競技場和副本。
  • 尋找失落的兒時遊戲 嘉善為民間童玩存檔
    你肯定會想起小時候大家圍在一起的丟手絹遊戲,還有滾鐵環、翻格子、跳房子、鬥雞……你的孩子會玩嗎?  丟手絹、翻格子、跳房子等一些遊戲至今還有些孩子繼續玩著,而滾鐵環等遊戲,因為玩的工具很難找,在孩子中「失傳」已久。  嘉善縣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中,初步完成了民間童玩的普查整理工作,挖掘到19項民間傳統遊戲,為下一步的開發和傳承奠定了基礎。
  • [滎陽] 創新傳統民間遊戲 開展特色校園體育
    孩子們在用沙包玩多種花樣遊戲近兩年,滎陽三小幼兒園一直在開展「民間傳統體育遊戲」活動,為孩子們開闢了一條自信、快樂、健康的成長途經,「民間傳統體育遊戲」作為園本特色教育已經滲透到日常教學活動之中。    民間傳統體育遊戲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一種社會現象,是一種基於個體內在需要的自發自主性活動,也是幼兒的基本活動。
  • 尋找童年的記憶——相約「民間遊戲」大聚會
    還有「踢毛健」、「編花籃」活動展示了小朋友輕盈靈活的協調性;「藝術彩帶」「扇寶」表現了小朋友的稚趣和童真;「跳房子」「背羊嘎啦」活動中小朋友表現出了動作的靈活……操場上處處迴蕩著童心的旋律,一幅天真爛漫、朝氣蓬勃的畫面還原了孩子們純真質樸的天性,盡情地享受著遊戲帶來的無窮樂趣,場景仿佛讓人回到了兒時,純真而快樂的時光令人回味。
  • 幼兒園小班民間體育遊戲:我有我的地盤
    小班民間體育遊戲:我有我的地盤 活動目標:1.鍛鍊身體的靈敏性,發展幼兒走2.學玩佔圈的遊戲,體驗民間遊戲的樂趣。活動準備:1.物質準備:呼拉圈若干;小雞胸飾與幼兒人數相同,黃色、綠色的蟲子各30條(可以用相同顏色的玩具代替);錄音機;磁帶。2.幼兒經驗準備:玩過搶椅子遊戲。
  • 南麗灣幼兒園:2019年趣味民間體育遊戲展演
    為了豐富幼兒的戶外活動,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在主任劉娟和教學主任莢麗玲的帶領下,合肥市南麗灣幼兒園根據我園的籃球特色,前期開展了以「舞動籃球」為主題的民間體育活動,在幼兒的不斷練習下,我園民間體育遊戲通過了輔導網的重重選拔,有幸於2019年6月11日參加了包河區教育體育局舉辦的趣味民間體育遊戲展演。
  • 民間遊戲巧妙融入幼兒生活
    傳統民間遊戲是一項豐富的資源,蘊涵著現代教育價值。我園將研究視線投放於民間遊戲,希望藉助民間遊戲資源拓展、豐富幼兒園遊戲課程。挖掘整理民間遊戲素材民間遊戲內容豐富、種類繁多,為了選擇出適合孩子們的遊戲形式,我們對民間遊戲素材進行了挖掘整理。
  • 日常放鬆不知道玩什麼?這幾款競技類小遊戲讓你感受生活的樂趣
    日常放鬆不知道玩什麼?這幾款競技類小遊戲讓你感受生活的樂趣現在說買一部手機最重要的是什麼呢?當然是咱們的暢玩體驗了。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遊戲功能,小編認為十個人中有八個人都在玩手機遊戲吧。那麼你最近在玩哪款手機遊戲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