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人才大會#
自從,「萬聯網+」 橫空出世後, 一系列「網際網路+」 的概念紛紛出。比如「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營銷」「網際網路+新媒體」等。但企應該明白.並不能一味地注重網際網路,因為網際網路在與企業自身相結合,更多的是一種工具和手段,而不是主體。
舉例來說,「網際網路+ 金融」實際還是要以金融為主體,然後藉助網際網路快速發展帶來的新業態和新機遇,激發金融企業新的活力和動力。其仙任何領域也是如此。在網際網路時代下,企業應該以發展為核心,並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條件,實現資源的獲取、分配和利用。
也就是說,無論是什麼加網際網路,都需要利用網際網路這個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去構建一種新的業態或環境。 而這種環境,不僅是簡單的「1+1」 , 而是必然形成的跨界融合。
如今,跨界合作越來越成為主流,比如阿里巴巴與魅族合作推出新款手機、李寧與小米合作推出智能跑鞋.這些跨界取得的成果告訴我們,行業跨界不是「1+1-2」,而是「1+1>2」。
小米是手機界的一匹黑馬,在其手機新品發布上曾與騰訊進行路界人作例如,小米的第一款千元紅米手機曾在QQ空間首發,三天之內省景武1-500萬部。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小米3的發布,依然選擇了在騰訊旗從六平臺限量發售15萬部,開且支持微信行動支付。這次跨界使騰訊的微信古什火了起來,人們紛紛下載微信,並且綁定銀行卡,使用微信支付來購物。
小米與騰訊的多次跨界合作,使雙方都獲得了極大的利益。小米藉助騰訊在社交平臺上的優勢,依託微信和QQ的巨大流量以及傳播力,獲得了大量的好評,成為被無數年輕人瘋搶的產品。而小米則通過自己的硬體和特殊的系統,為騰訊在未來社交化電商營銷方面提供了支持和流量入口。
其實,小米與騰訊的跨界之所以能夠達到「1+1>2」 的效果,一方面是騰訊利用了小米過硬的產品質量和超高的人氣,另一方面是小米藉助了騰訊強大的流量和社群功能。由此可見,在行業跨界中,優勢互補才能實現行業跨界的強強聯手。
不過,跨界成功的案例雖然比比皆是,但並非所有的跨界都是成功的。比如,曾經名噪一時的百事P1手 機在京東上開始眾籌,但最終眾籌到的金額還不足目標金額的一半,讓諸多參與者黯然神傷。
由此可見,行業跨界合作也可能取得「1+1<2」的效果。這就要求企業在跨界時要了解所跨的領域,想明白為什麼要跨入這個領域。在選擇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理性,不要盲從,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
總之,絕大多數行業跨界之所以失敗,大都是因為企業對新行業不熟悉,合作雙方需求不一致而導致溝通不暢,推出產品或服務質量不高,以及百目跟風。所以,路界並不是11」這麼簡單,勞好了能夠取將大子2的效果,路不好效果就會小於2.企業要做的就是實現前者,規避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