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11月7日訊(通訊員 葉晶 孫雅婧 記者 劉瀏)不少老年人都熱衷參加一些商業促銷活動,一方面圖個熱鬧,另一方面也能拿到一些禮品。「我什麼也不買,怕什麼?最多就是幫他們在他們那辦個卡。「不少人抱著這樣的心理,殊不知和電信詐騙沾上了邊。
2020年10月30日,泰興市檢察院對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提起公訴,被告人8人,有力打擊了電信詐騙「黑灰產業鏈」。與其他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有所不同,這起案件的案發從一個手機號碼開始。廣州市公安局《立案決定書》證實「尾號2612」手機號被他人用於實施電話詐騙活動,致使被害人損失20000元,追根溯源,這個號碼竟然是在泰興某鎮某營業廳開通的。
案件由泰州市反通訊網絡詐騙中心移送泰興市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2020年3月30日立案偵查,2020年9月1日移送泰興市檢察院審查起訴。
原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間,何某、丁某、袁某利用某電信公司授予的職權,在為他人提供開戶入網的服務過程中,獲取他人身份信息,將空白的卡激活後進行販賣,從中獲利。販賣的對象陳某又轉手將手機卡販賣給蔣某、時某、熊某、許某等人,這些人再轉賣,層層獲利,涉案金額達二十餘萬元。
這些實名制的卡怎麼獲得的呢?套路簡單,目標人群更是讓人防不勝防。何某供述稱,由於電信公司每個月都有開卡任務,他經常會帶一些小禮品到村上或者小區車站去促銷辦卡活動。辦卡的時候何某偷偷給人家開通兩張卡,只給人家一張卡,還有一張卡就放在自己身邊,遇到村裡的老人家這種手機卡用不起來,也不要手機卡的情況,就用老人的身份證註冊開通2張手機卡,給人家一些雞蛋、洗衣粉之類的小禮品。
其他幾名被告人的做法與何某類似,他們都知道一點,國家規定實名制手機卡是不能買賣的。這些實名制的手機卡會被別人買過去打推銷電話、騷擾電話、詐騙電話或者做其他壞事,然而趨利的心理作怪,又心存僥倖,為了賺點錢就豁出去了。
檢察官介紹,隨著手機卡實名制的實行,電信網絡詐騙分子的生存空間被極大壓縮。一些犯罪分子為逃避打擊,便通過收購實名制手機卡繼續實施詐騙活動,由此滋生了一條從事販賣實名手機卡的黑色產業鏈條。 這起案件涉及的群體比較特殊,多為村裡的老年人,他們對智慧型手機的需求很小,而雞蛋、洗衣液這些小禮品讓他們覺得挺實用,往往不知不覺就被套路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北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