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對於不同年齡段,有著不同的稱謂,而現代卻很簡單?

2020-12-11 虎頭山小妖

在中國的古代對於稱謂這種東西有著某種執著的追求,比如說三國時但凡有名有姓之人總是會說關羽,字雲長,劉備,字玄德。這麼簡單的一個稱謂瞬間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古代女子的在不同年齡層次的稱謂。

其一、古代女子1歲:牙牙

此時的屬於剛出生的女子,還沒有學會說話,但是有著極大的求知慾,已經可以跟著大人咿咿呀呀的開始學習如何說話,雖然此時的女子一句完整的話也說不出來,但是在母親眼中卻是全世界最可愛的小寶貝。出自唐代司空圖《障車文》。

其二、古代女子2-3歲:孩提

孩提之年就是指兩到三歲之間的孩子,也是指還處於能跑與不能跑之間的年齡段,此時的女孩子跟男孩子之間的稱謂是一樣的。

孩提當中的提其實是指「用雙手抓住小孩子的兩腋之間,然後用力將其抱起來這個動作。」也可以被稱之為「提孩」或「孩提包」等稱謂。

出自於《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

其三、古代女子7歲:始齔

一般來說女孩子都要比男孩子長得稍微快一點點,所以女孩子在七個月的時候就會長出牙齒,而到了七歲那個正好又處於換牙的階段,而男孩子論是長牙的時候還是換牙都要比女孩子慢上一個月至一年的時間。

這個年齡段我們會經常看到女孩子一張嘴,口中出現一到兩個大窟窿,其實就是自己的乳牙正在更換的緣故。

出自於《說文》當中:「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歲生齒、七歲而齔」。

其四、古代女子8-12歲:總角

因為現代人對於小孩子的美定義為可愛與漂亮兩個方面,所以我們會看到千奇百怪的各種女童髮型,而在古代其實大多數女孩子為了方便,直接就會在頭上梳成兩個髮髻,看起來就跟山羊頭上的兩個角一樣,所以被稱之為總角,也可以稱之為兒童時代。

出自於晉·陶潛《榮木》當中:「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其五、古代女子12歲:金釵之年

古代的女孩子到了十二歲的時候就要跟自己的兒童時代區分開來,因為此時的女孩子要學會如何來裝扮自己了,比如說弄一個複雜的頭型,再在上面插上各種各樣的頭飾或釵子。

出自於南朝梁·武帝當中的《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其六、古代女子13歲:豆蔻年華

豆蔻也被稱之為「含胎花」,也就是山姜花的別名,可以理解為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古代的時候就是形容已經到了可以被人提親的年紀,說白了就是我家有女初長成,就等郎君上門提親。

其實就是說在古代,女孩子到了這個年紀也就是到了思春的年齡段。

出自於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當中:「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其七、古代女子15歲:及笄之年

這個年齡段可以說已經正式到了女孩子嫁人的年齡段,這個「笄」字,就是所謂的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年已及笄,並且古代為了鼓勵民間百姓早日成婚,所以到了十五歲還沒有嫁出去的女孩子,從這一年開始之後,如果還沒有嫁出去,就一直要繳納沉重的罰款。

出自於:《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及笄」。

其八、古代女子16歲:碧玉年華

碧玉年華又被稱之為二八年華,也就是兩個八加起來十六歲的意思,同時還有一種說法叫破瓜年華,主要是因為舊時的文人會將瓜字拆分為兩個八字,碧玉年華之中充滿著無數的幻想。

出自於唐·李群玉《醉後贈馮姬》一詩當中:「桂影淺拂梁家燻,瓜字初分碧玉年」。

其九、古代女子20歲:桃李年華

桃李年華大多是指女子臉若桃李,屬於粉面朱唇,說白了就是形容這個年紀的女子美麗好看的詞語而已,並沒有太多的含義,就跟青春活力是一個道理。

出自於徐渭的《又啟嚴公》當中:「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其十、古代女子24歲:花信年華

花信年華就是指女子正處於年輕貌美的年齡段,可以說這個年紀的女子正是一生當中最耀眼的時刻,表示花朵經過這麼多年的培養終於展現出自己最美的一刻。

出自於宋·范成大《元夕後連陰》當中:「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其十一、古代女子30歲:半老徐娘

此時的女子已經將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現給了世人,卻也因為年華的逝去,被歲月所催慘,姿色已經大不如從前,大多數女子開始依靠各種的濃妝豔抹來維持自己的美麗,但是在卸妝之後卻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靚麗,但是卻還保留著一些風韻,也被稱之為風韻猶存。

出自於《南史·元帝徐妃傳》當中:「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其十二、古代女子40歲:人老珠黃

一般來說古代女子到了這個年齡段,幾乎已經走到了下坡路,畢竟古代的女子地位本身就不高,大多數女人能得到自己的相公寵愛,無非是年輕貌美,尤其是在古代三妻四妾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一男半女,很可能生活就快要過不下去了。

大多數都會用「美人遲暮,人老珠黃」來形容古代四十歲的女子,畢竟古代跟我們現代相比,沒有這麼多化妝品,再加上保養方面更是無法跟現代相提並論,所以當古代女子四十來歲的時候,看起來相當的面老。

其十三、古代女子50歲:知命之年

到了這個歲數的女子,一般都已經對自己的整個人生了解的相當透徹,畢竟自己的前五十年是怎麼過的,自己是一定清楚的,再加上古代人的壽命因為各種原因大多數都不高,所以能活到五十歲的年紀,已經屬於命好之人。

出自於《論語·為政》當中:「五十而知天命」。

其十四、古代女子60年:花甲之年

其實花甲這個詞不光是形容古代女子,可以說是男女通用,在古代一般是以六十年為一個紀年,也可以被稱為一甲子,所以但凡能活六十歲的老人,都被稱為花甲之年。

出自於宋·計有功《唐詩紀事》當中:「(趙牧)大中、鹹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其十五、古代女子70年:古稀之年

人生七十古來稀,就是這麼一個說法,意思就是人的年紀能活到七十歲已經屬於相當稀少的那一部分,畢竟以古代的那種生活條件,普通人能活到七十歲已經是上輩子燒過多少高香才得到的福氣。

出自於唐·杜甫《曲江二首》當中:「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其十六、古代女子80-90歲:耄耋之年

當古代到了這個年紀一般會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兒女們希望自己的長輩可以更加長壽,耄耋其實還有延長的意思。而另一種就不太好聽了,如果運氣好的話,這個年紀的人兒女都還在,也許還可以得到兒女們的贍養,可假如自己的兒女已經不太世了,孫子輩可能就會出現隔輩這種情況,畢竟親情已經差了一輩人,再加上孫子輩的兄弟姐妹又分布眾多,所以大家對於養老這種事會相當的牴觸。

然後就會有人常常說耄耋之年的人都是一些土已經埋到了脖子的人,每天還這麼硬撐什麼。

出自於曹操的《對酒歌》當中:「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其十七、古代女子100歲:期頤之年

到了這個年紀就不一樣了,畢竟百歲是一道垓,八九十歲的老人可能子孫輩不太代見,可是到了一百歲以上直接就相當於長壽的標準了,可以被稱之為典型,表示自家人當中有著長壽之人,也就是說以後自己也是有可能達到這個長壽的標準。

所以到了這個年齡段,無論是子孫輩還是再往下一輩人都會出人出力來贈養老人,說白了這就已經達到了奇蹟的地步,中國從古至今能真正活到百歲以上的老人屈指可數。

出自於《禮記·曲禮上》當中:「期頤之年」。

總結

其實古代女子的稱謂主要是在四十歲以前,尤其是在二十歲左右的稱謂更是豐富多彩,畢竟古代人的壽命普遍都不高,尤其是到了戰亂時期平均壽命可能不到四十,所以四十以下才會被細分,而到了五十歲之後就不在分男女的區別,因為能活到這個年紀之人都不容易,而且數量也不多。當然了我們現代的女子不論任何年齡段都是一個統稱,比如說美女。

相關焦點

  • 在古代不同年齡段的不同稱謂!
    在我國古代時期對於年齡是有著很多種說法的,並且對於不同的年齡段也都有著不同的稱謂,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不同年齡段的不同稱謂吧!0歲,有四種稱謂:初度,指生日之時,出自《離騷》,謂始生之年時;赤子,剛出生的嬰兒膚色為赤色,所以有這麼一種說法;襁褓,嬰兒小時候都是在襁褓之中,指未滿周歲的孩子;湯餅之會,孩子出生第三天舉辦宴會。2歲時期被稱為孩提,是指幼兒時期。出自《孟子》: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8歲被稱為總角。
  • 中國古代女子的稱謂
    在中國的古代,對於很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稱謂,比如色彩,比如髮飾,比如年齡。這些或許就是中國風的靈魂所在,讓原本普通的事物變的美好起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中國古代對女子的年齡有哪些稱謂。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年齡段哦。代表女孩已長成人,可以出嫁啦!笄:是簪子的意思。及笄則是插上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
  • 下列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
    下列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的稱呼時間:2020-11-30 12:22   來源:八寶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下列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的稱呼 我國古代對每個年齡段的老人都有不同的稱呼,60歲是花甲,70古稀,
  • 享悅古文化常識小課堂:古代各個年齡段的稱謂
    文|玉松本期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各個年齡段的稱謂。豆蔻年華十三四歲的女孩,有一個非常好聽的稱謂,豆蔻年華。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女子十三四歲。笄禮笄(jī)年,女子十五歲笄禮之後就可以取字了。所以用笄年指女子十五歲。
  • 古代最全年齡稱謂,30歲女子已是半老徐娘!
    在我國古代對年齡的稱謂有非常多種,可以說是每個年齡段都有著不同的稱呼,在古代年齡稱謂中我們熟知的可能有二八年華、三十而立、不惑之年等等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古代年齡稱謂的最全信息,以及古代年齡稱謂的相關介紹。
  • 在古代,關於「爸爸」還有哪些不同稱謂
    現代社會甚至出現了「拼爹」等詞彙,那麼除了「爹」,古文中常見的對父親的稱呼還有哪些呢?現在大家都管父親叫爸爸,地方不同,叫法也不同,比如北京人叫「老爺子」,陝西人叫「大」,河南山東一帶叫「爹」,四川重慶一些地方及周邊地區稱父親為老漢(兒)。那麼,古代人是如何稱呼父親的呢?
  • 古代對人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稱謂,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見
    現代社會通常把人的一生分為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幾個階段,可你知道在古代,人的一生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稱謂詞語,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由這麼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來喲。詩句中形容這位柔弱美麗的少女,像是二月初剛發芽的豆蔻嫩芽……(七)及笄 [jí jī]、束髮在古代,「及笄」指滿十五周歲的女子,因為滿十五周歲了要結髮,就用笄(一種簪子)貫之;而此時的女子也已到了可出嫁的年齡。
  • 古代對不同年齡的稱謂,三十歲的90後美女看完表示淚崩了
    文/三月穀雨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越來的越精益求精,講求效率,這反映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能簡單就簡單,能更快就更快。拿人們在語言方面來說,從以前的:先生、小姐,小夥、姑娘,到現在的無論年齡大小貧富貴賤都稱呼為:帥哥、美女,可以說是越來越精簡了。
  • 一分鐘看懂中國年齡文化,從嬰兒到一百歲的不同階段的稱謂
    人在不同年齡段的稱謂有哪些?這一期小編要給看官總結下從嬰兒出生到一百歲高齡不同年齡段的稱謂。赤子指剛出生的嬰兒。《尚書康浩》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意思是人剛出生時是赤色的,所以叫赤子。豆蔻年華及笄(jī)古時候女子年滿十五歲時,就將頭髮束起來並插上簪子,所以古人稱女子滿十五歲為及笄。
  • 「總角、束髮、弱冠、耄耋……」不同稱謂和年齡的對應關係(全)
    今天,我們一併把所有年齡段的稱謂都收藏起來。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源自生理特徵。比如「九十歲」,叫「鮐(tái)背」,又叫「凍梨」。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而凍梨之皮,類似暮年時期皮膚上的老年斑。
  • 古代女子系紅繩有何說法?系的位置不同含義不同,如今還在流傳!
    不管是古代女子還是現代的小姑娘都有著自己對於妝容還有其它方面的審美程度,不過隨著時代的各種變化,對於一些物品還有審美程度的欣賞都已經開始有了改變。像是古代人所用的胭脂水粉已經變成了現在更方便大家使用的化妝品了。
  • 古代女子各年齡稱謂,花信、豆蔻、桃李好美啊
    古代人將男女不同年齡,命名了非常文雅甚至極具美感的稱謂。比如我們所熟識的花信、豆蔻、桃李,但是這些稱謂分別代表多少歲呢?今天我就來為大家科普下。如有錯誤請大家指正!不滿周歲稱為「襁褓」;1歲稱為「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
  • 2020貴州事業單位公基備考資料:中國古代年齡稱謂
    中國古代年齡稱謂在重慶事業單位考試中常識題中也會涉及到考察。在中國古代,關於年齡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從嬰兒到青年,從中年到老年,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說法,古代人的年紀一般不用數字表示,一般不會直接說出某人幾歲,而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用不同的稱謂。今天就帶領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稱謂: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 公共基礎知識:聊聊古代的年齡稱謂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璀璨的文明長河也催生了我們中國最優(fu)秀(za)的國學文化,比如說我們小時候怎麼也搞不清楚的年齡稱謂,一度給我們幼小的心靈帶來很多問號。那麼我們今天就談一談古代的年齡稱謂有哪些。(一)什麼是年齡稱謂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因為古人要比我們今人禮貌的多,所以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所以往往相應的稱謂一出來,就直接可以判斷人年齡的大小啦。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 古人時期的年齡稱謂
    人這一輩子,每一個階段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十分有紀念意義的,所以古人就根據每個年齡段表現出來的特徵,從而賦予了不同的稱謂。這些稱謂更形象、詩意的表現了人們在那個年齡段的特點。嬰兒人初生叫嬰兒或嬰孩。及笄之年指女子滿了15歲。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結婚的年齡。笄: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 古代的七夕有什麼講究,不同的禮物表達的寓意也不同
    3.投針驗巧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清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 古人對年齡的稱謂,0到140歲都有,快來漲知識吧
    這是論語中孔子對人生狀態各個階段的評價,也正是因為熟知這句話,才讓我們知道了從三十歲到七十歲,各個年齡段古人的稱謂。那麼其他階段的年齡古人是怎麼稱謂的呢?少年稱謂古人的年齡一般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稱謂表示,可能古人覺得這樣比較風雅吧。當嬰兒剛出生的時候,被稱為「赤子」。
  • 古代「兒童」是哪個年齡段?
    古代「兒童」年齡有什麼標準?「六一國際兒童節」剛剛過去,「兒童」的標準是什麼?《現代漢語辭典》「兒童」條稱:「較幼小的未成年人」,在括號中還特別附註「年紀比『少年』小」。國際《兒童權利公約》則界定為「18歲以下的任何人」。在中國古代,兒童年齡一般多大?古人是怎麼劃分「未成年人」的?「兒童」一詞是何時出現的?
  • 中國各年齡段的稱謂大全
    桃李年華中國對於人生不同年齡段有著不同的稱呼,長工現就了解的情況供大家欣賞: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摽(音:票)梅之年。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70至90歲稱合鮐背之年,耄耋之年(其中耄年80到90歲,耋年70到80歲)。 100歲樂期頤。
  • 中國古代各個年齡的稱謂,你都知道嗎?
    在中國古代,古人的年齡並不用具體的數字體現,而是使用其他的稱謂來指代。不同的年齡,對應不同的稱謂,這些稱謂,也沿用到了今天。那麼,中國古代各個年齡的稱謂,你都知道嗎?在古代少男未冠,女未笄時疏的髮型,就是把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好像頭頂兩角。垂髫:指童年。等到兒童年齡稍大,不再能札髮髻,頭髮自然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