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英國導演眼中的中美貿易戰:你們彼此不是敵人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很多人對近期中美貿易衝突深感憂慮。這個夏天,一位英國電影導演攜歷時五年拍攝的有關中美關係紀錄片發出呼籲:你們彼此不是敵人!中美需要更多「善良的天使」搭建溝通與互信的橋梁。

他叫柯文思,是一位從事紀錄片創作40多年、拍攝足跡遍布80多個國家、兩次獲得奧斯卡獎、坐擁16座艾美獎的知名導演。

1981年,年輕的柯文思入職美國廣播公司不久,因公司計劃拍攝一部關於新中國成立後30年來發展變化的紀錄片,他被選派去中國調研踩點,那是他第一次來中國。

30多年後,已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柯文思重新回到中國,著手拍攝一部關於中美關係的紀錄片:《善良的天使》。

這部片子一拍就是5年,這讓他能夠更真實地了解中國,而不是從西方媒體的報導中去認識中國。為了給影片勘景,他與各行各業的中國人打交道,也一次次「被中國人民勤勞、堅韌和樂觀的天性深深打動」。

很多人說,這部紀錄片的拍攝,恰逢其時。

雖然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回憶其與周恩來總理關於中美差異的對話開場,但影片告訴我們,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兩國民間的交流、合作、融合甚至共生,都遠遠超出了我們想像。

在片中,你會看到,主創團隊不僅採訪了那些備受矚目的政治領導人、穿梭於世界各地的外交家,也把鏡頭更多對準了身邊的普通人:

一個中國老闆開辦工廠,瀕臨破產的美國工業小鎮上600多人解決了生計問題;

一個中國教師,將中國珠算推廣到了美國中小學的校園;

一名美國退役海軍陸戰隊士兵,讓美國橄欖球運動的口號在中國的綠茵場上響起;

好萊塢的《變形金剛》在中國徵召演員的活動,引發了年輕人的追捧……

中美建交40年來,經貿統計數據以數十倍數百倍級別增長的背後,正是這些人的真實生活。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看完影片後評價說,這些平凡而偉大的「小人物」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為何中美關係基礎堅實,為何應對其未來充滿信心。這並非由於他們有何前無古人之壯舉,而是因為他們日復一日,在兩國人民間架設橋梁,為人民交往做出貢獻,從而使中美關係不斷向前。他們就是中美關係中「善良的天使」。

這,正是柯文思導演的視角。

他認為,在許多美國人眼中,擁有近14億人口的中國是遠在大洋彼岸孤獨神秘的挑釁者,甚至是敵人,但其實中國並不神秘。中美之間與其說存在信任赤字,不如說存在信息赤字,影片中這些「民間外交官」,能幫助搭建兩國交流和互信的橋梁。

美國《洛杉磯周報》評價,這部紀錄片選取了不同的視角看待中美關係,更代表了兩國普通民眾的心聲。現在,是時候傾聽「我們善良天使」眼中的中國。

當前,中美關係正面臨挑戰。中美貿易衝突的源頭,是本屆美國政府指責中國利用雙邊貿易逆差佔美國便宜、「盜竊」智慧財產權、不遵守世貿規則等問題。這些指責,凸顯美方巨大的「認知赤字」。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最近表示,美國抓住中美雙邊貿易失衡大做文章,這在經濟學角度看來屬於「文盲行為」。美方認為中國「盜竊」智慧財產權給美國造成巨大破壞,這個觀點也很成問題。美國還指責中國嚴重違反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這種提法同樣屬於言過其實。

改變偏見,從了解開始。

中國一再強調,理解和溝通是化解問題最好的方法。心懷恐懼與偏見,即便比鄰也能為壑;敞開心扉去溝通,即便遠隔太平洋,也能心心相通。

前不久,中國國際電視臺主播劉欣與美國FOX商業頻道主播翠西·裡根的對話結束時,翠西·裡根表示,願意去更多了解中國。

只要拋棄成見,溝通總會有效果。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全球化合作已經是大勢所趨,我們更希望翠西·裡根一樣的美國人士,能夠放下偏見,來了解一下中國。

今天,柯文思導演借美國前總統林肯的名言呼喚「善良的天使」,在中美關係充滿挑戰的當下,顯得格外珍貴。

正如崔天凱大使所說,每當中美關係遭遇坎坷、前景受到質疑時,兩國人民都在那裡,默默努力,堅持不懈,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兩國關係走出困境,繼續向前。正是因為他們的不懈努力,我們才能彌合分歧,實現兩國關係持續穩定發展;正是因為他們的堅定信念,我們才能開闢合作共贏的道路,使兩國利益前所未有地緊密相連。

「我們常會害怕我們不了解的東西,這很自然。但在地緣政治領域,恐懼和不信任可以將我們迅速帶入災難性的後果。我們要讓世界明白,中國的發展並非意味著美國或任何其他國家的衰退。」柯文思導演表達了同樣的期許。

「我有一個美國夢,但是由『中國製造』。」——《善良的天使》片尾鏡頭定格的這句話,簡單而有力。

最後,借用林肯的名言:「我們不是敵人,是朋友。我們友情的紐帶或會因我們情緒激動而繃緊,但絕不可折斷。我們天性中的那個善良的天使,終將輕撥起神秘的記憶之弦,而最美的樂音,也將從此奏響。」

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存境況和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休戚與共。如果美國和中國能實現持久和平的共存,人類歷史上將出現一種全新的大國關係和世界格局。

希望美國一些人能從這部片子中有所啟示,換一個角度和思維方式看待問題,為中美兩國和世界未來的發展找回內心「善良的天使」,更多以普通民眾的信念,推動中美關係堅定向前!

新華社記者:韓潔

圖片及視頻來源:上海東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 邱麗芳

相關焦點

  • 大國博弈下的中美貿易戰,是對抗還是妥協?川普一個決定可能會...
    美國財長努欽。   大國博弈下的中美貿易戰   社交媒體對於中美貿易戰的討論鋪天蓋地。如何看待這一情況?首先應該看到,美國的第一波舉措對中國的影響並沒有多麼嚴重。川普計劃加徵關稅商品價值600億美元,聽起來不少,但是對比中國出口規模,佔比並不大。
  • 中美貿易戰簡單通俗解釋 為什麼打貿易戰原因、開始時間
    一種是把責任歸咎於中國,說是「中國在戰略上『過分自信和高調』,招致了美國的組合拳」;一種是批評中國不該反擊,說是「及早妥協讓步,貿易戰就不會愈演愈烈」。言下之意,只要中國服軟,美國就會「高抬貴手」,中美「貿易戰」也就不會打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  貿易戰這件事,即便從中美關係的邏輯考量,也是需要有一些「歷史視野」的。
  • 超越霸權之爭:中美貿易戰的政治經濟學邏輯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貿易摩擦、川普政府、中美關係、戰略意圖、全球化、價值鏈、新冷戰  2018年11月8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時指出,「中美雙方對彼此的戰略意圖要有準確的判斷。」
  • 中美貿易戰的輸贏定了
    在許多國家,一個總統一個想法,在中國,一句為人民服務,改革開放用了幾十年,而且代代用代代靈,周恩來的萬隆會的和平共處五項外交政策,至今亦是中國外交原則。這是守信負責任大國的體現。  15.中國龐大的各方面的基礎設施發展實力,誰亦無法撼動!
  • 深度解析,中美貿易戰,美國為什麼必輸無疑!?
    在川普對中國極端敵視和無底線全面打壓下,中美關係斷崖式下跌。在政治、外交上對中國極端仇視,造成了仇華、抗華的強大輿論場和社會基礎。在經貿方面,單邊主義、霸凌主義取代多邊主義,WTO停擺,新總幹事人選產生受阻;對華發動前所未有的貿易戰,對3700億美元中國產品施加額外關稅。
  • 中美貿易戰,我們打不打?
    趙可金:與美國打貿易戰,不應畏懼近日,美國國會部分議員再次鼓譟人民幣匯率議題,並威脅要運用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措施對中國實施制裁,令輿論普遍擔心,中美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會發生貿易摩擦。對於中美這兩頭世界政治田野中的大象來說,無論出現怎樣的碰撞,都不免會踩壞莊稼。事實上,隨著中美交往面的擴大,摩擦趨於常態化已成為中美關係的一個重要特徵。
  • 中國財經媒體對「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框架分析
    長達一年多的中美貿易戰,給中美兩國和世界帶來了巨大影響。「中美貿易戰」日趨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國內外媒體也密切關注「中美貿易戰」的發展和動向。其中,尤以財經媒體最為突出。本文試圖探究中國財經媒體在「中美貿易戰」的新聞報導中如何通過選擇新聞框架進行議題建構,傳統財經媒體和財經新媒體關於「中美貿易戰」新聞報導框架的各自特徵。
  • 高善文:股市已充分吸收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證券時報記者 楊慶婉昨日,在2019年安信證券中期策略會上,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表示,股票市場已經充分吸收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未來的波動很大程度上跟中美貿易戰關係不大。
  • 中美貿易戰:基於核心利益之上的博弈,壓根不可能妥協
    6月15日,白宮對中美貿易發表聲明,對1102種產品總額5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關稅。16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這意味著美方已正式挑起中美貿易戰。
  • 美沃頓商學院院長:中美供應鏈比貿易戰更強大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網站9月5日文章,原題:為什麼美中供應鏈比貿易戰更強大如果你聽川普總統討論貿易,你會覺得國際供應鏈並不存在。對於最重要的美中貿易,川普的思路大致如下:商品和服務要麼是「美國製造」,要麼是「中國製造」。
  • 著名黑客:開源不應成為貿易戰的犧牲品
    著名硬體黑客 Andrew Bunnie Huang 近日通過博客發表了自己關於當前中美貿易戰的想法,他指出「開源可能成為中美貿易戰的犧牲品
  • 狂牛症和中美貿易戰,導致了2019年巴西亞馬遜森林大火
    有多少人能想到,這場大火的誘因,竟然與2018-2019年的中美貿易戰,甚至1986年有關。那麼這場蝴蝶效應,是如何展開的呢?狂牛症1986年,英國一家農場,一頭牛生了怪病。它變得喜歡獨處,焦躁不安,易怒,而後開始走路不穩,易摔倒,最終無法站立,全身抽搐而死。
  • 中美貿易戰的大辯論:雙方觀點與客觀評價
    他表示,近年來全球民粹主義的興起發生在一個獨特的全球階段,就是中國的崛起。英國脫歐和川普當選都是這個背景下的產物。美國的精英們長期一直錯誤地期望中國會成為自由市場經濟,而今看到的卻是儒家重商主義模式。  班農認為,過去十年,中國出口過剩使得英國中部和美國中西部的工業地區被掏空。美國的勞動階層和底層人民的生活在過去幾十年倒退。
  • 提問「貿易戰」
    【你問我答】   #光明智庫你來問#【本期,請你直接提問「貿易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歷史上對貿易夥伴發起貿易戰的情況並不少見。本期,我們邀請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王鵬來答網友問。你有何想問的?開始吧!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 2019年高考作文會考貿易戰嗎?
    綜投網(www.zt5.com)05月31日訊  近期,中美貿易戰燃起戰火,這一熱點事件雖然是政治事件,但卻涉及到規則、平等、尊嚴與愛國,很有可能出現在今年高考的作文當中,同學們需要做相關的了解和準備,下面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中美貿易戰的作文,供大家參考。
  • 拜登會取消貿易戰嗎?我們該如何投資?
    假設一塊土地上有3個西瓜種子,開始的時候,都擁有充分的陽光和水分,所以彼此之間不會產生競爭,分別沿著不同的方向生長,慢慢的向外擴張,在瓜藤之間擁有比較充足的空間,一些小草小花也可以生存下來……但是,如果你在不遠的地方建立一個圍牆的話,那麼當這些西瓜藤擴張到圍牆的時候,便無法再向外擴張了,這時西瓜藤就必須要掉過頭來生長,這就叫做「內卷」。
  • 外交部回應美國或將對中國徵收關稅:貿易戰沒有贏家
    中國網新聞3月21日訊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今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貿易戰,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們打,我們一不會怕,二不會躲。如果美方採取損害中方利益的行動,中方必將採取堅決和必要的應對措施,維護好自身的正當權益。
  • 澤平宏觀:中美貿易戰的大辯論,雙方觀點與客觀評價
    他表示,近年來全球民粹主義的興起發生在一個獨特的全球階段,就是中國的崛起。英國脫歐和川普當選都是這個背景下的產物。美國的精英們長期一直錯誤地期望中國會成為自由市場經濟,而今看到的卻是儒家重商主義模式。班農認為,過去十年,中國出口過剩使得英國中部和美國中西部的工業地區被掏空。美國的勞動階層和底層人民的生活在過去幾十年倒退。
  • 2020國考經濟常識:中美貿易戰中蘊含的經濟學考點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國考經濟常識:中美貿易戰中蘊含的經濟學考點,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行測涉及的內容比較多,經濟學就是其中一種,逐一攻破才是王道,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整理了經濟常識:中美貿易戰中蘊含的經濟學考點
  • 駐英國大使劉曉明發表署名文章:《貿易戰反映出中美「三觀之爭」》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8年7月8日,英國主流大報《星期日電訊報》紙質版和網絡版刊登駐英國大使劉曉明題為《貿易戰反映出中美「三觀之爭」》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今年4月以來,我曾就中美貿易爭端發表4篇文章,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中方立場,呼籲各方支持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最近,美國不顧中美多輪艱苦談判達成的原則共識,執意再次挑起「貿易戰」。「貿易戰」陰雲還籠罩著美洲、歐洲、亞洲和非洲,給世界經濟秩序和多邊貿易體系帶來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