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漿骨比的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2020-12-11 砼話

前言

混凝土是當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以水泥為主要膠凝材料,砂石骨料為集料,加水拌合而成。隨著材料科學的不斷發展,混凝土的組成與製備技術也發生著變化,粉煤灰、礦粉、矽灰等礦物摻合料以及化學外加劑的使用是混凝土走向「現代」的重要標誌。配合比設計是混凝土製備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是混凝土從原材料走向成品的關鍵。現階段我國最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依據《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進行,主要設計思想涵蓋以下幾方面:①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好、易於施工;②混凝土硬化後強度達標、耐久性好;③在符合上述兩項要求下,選用最經濟的材料組合。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最優化設計方法、人工神經網絡設計方法等其他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也應運而生。

本文對比分析了現階段常見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在此基礎上,從「科學」與「實用」角度出發,優選基於漿固比的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進行混凝土製備,並在某高強泵送混凝土工程中進行驗證分析,為現代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提供借鑑。

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對比

1.1現行標準設計法

現行標準配合比設計方法即《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中規定的設計方法,該方法在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有以下5個主要步驟:

①確定配製強度;

②確定配合比設計中的基本參數:根據坍落度、配置強度及耐久性要求,查表確定單位用水量、砂率、外加劑和摻合料的摻量、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引氣劑摻量等基本參數;

③計算配合比:計算配製強度fcu,0並求出相應的水灰比;選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並計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選取砂率,計算粗骨料和細骨料用量,並提出供試配用的計算配合比;

④試配、調整與確定:進行混凝土試配,完成和易性調整、強度校核、密度校核等;

⑤特殊性能校核:對有抗滲、抗凍要求的混凝土以及泵送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等,應根據實際要求對配合比做出相應調整。

現行標準配合比設計方法中配合比大量參數靠查表選值,屬於以經驗為基礎的半定量設計方法,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使得配製結果隨機性較大,工作效率不高。方法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不能充分滿足現代混凝土製備的需要:

①設計周期較長;

②設計的變量較少,主要是水泥、水和粗細骨料的用量。由於礦物粉料和外加劑的摻入,基於經驗的配合比設計方法難以配製出組分複雜、具有特殊性能的混凝土;

③考慮的性能較單一,主要滿足強度及工作性的要求,缺乏對耐久性等特殊性能要求的設計手段,致使現行標準配合比設計方法製備的結構混凝土耐久性偏低;

④不利於混凝土生產的計算機控制;

⑤優化配合比設計十分困難。

1.2漿固比法

許多專家認為,配合比設計的指導思想應從強度設計向多種性能設計轉化,從可行性設計向優化設計轉化。合理的材料配合比設計應該在符合相關規範給出的包括強度、耐久性、均勻性、和易性、滲透性和經濟性等要求的前提下,確定各種成份的用量,獲得最經濟和適用的混凝土。

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對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進行了大量研究,提出漿固比法,修正《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中的絕對體積法。該配合比設計方法首先對混凝土材料組成進行了4項假定:(1)混凝土組成材料(包括固液氣三相)具有體積加和性;(2)石子的空隙率由砂漿來填充;(3)砂漿的空隙率由水泥漿來填充;(4)水泥漿由水泥、礦物摻合料和空氣組成。其次,根據Mehta和Aitcin教授的觀點:要使現代混凝土同時達到最佳工作性能和強度,水泥漿與骨料的體積比應為35:65;水泥與細粉料的體積比應為75:25。最後,通過推導,得出基於漿固比的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解析計算式。

基於漿固比的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步驟主要有以下幾步:

(1)根據設計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設定漿骨比,混凝土漿骨比範圍宜取0.33~0.35:0.67~0.65;

(2)根據各材料的表觀密度,確定漿體組成;

(3)根據混凝土強度、摻合料摻入情況、目標含氣量,以及水泥強度情況,設定水膠比;

(4)計算漿體部分各材料體積,求得實際漿體組成各原材料質量;

(5)設定砂率,計算骨料部分各材料體積,求得骨料組成各原材料質量;

(6)得出計算配合比;

(7)和易性、強度試配;

(8)特殊性能校核。

1.3最優化設計法

張繼先曾經提出一種單目標的非線性規劃模型,以混凝土價格為目標函數、各種原材料的用量為設計變量,通過對數學模型的優化,在混凝土的性能符合用戶需要的前提下,使成本最低。

1.4人工神經網絡設計法

神經網絡有很強的學習、聯想、自組織和自適應的能力,採用並行、分布式存儲和處理機制,系統具有容錯性和強壯性。其知識是從樣本或事例的數據集合中自動學習獲取的,並用神經元間的連接權值,加以隱性地表達。這種系統藉助計算機模擬,對知識和信息的處理、對混凝土性質的模擬,可以大大減少試驗室的試配工作。將神經網絡專家系統應用於混凝土配合比優化設計和質量控制,可以節約材料、提高生產率。

對於當代混凝土工程而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中規定的標準設計方法科學性與實用性均存在弊端,經驗參數的選用以及設計靈活度的欠缺,導致了採用其設計出的混凝土,常常不能滿足施工與耐久的需求;最優化設計法和人工神經網絡設計法採用了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對於實際工程混凝土生產控制尤為關鍵,但以上兩種方法的實現需要大量的試驗數據作為支撐,方法的完善工作還需繼續;基於漿固比的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實現了「科學」與「實用」的完美統一,所有配合比參數的選擇均由實際工程混凝土性能指標計算得出,且設計過程耗時短,優化靈活度高,宜在現代混凝土設計與製備中廣泛應用。

2基於漿固比的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江蘇某混凝土工程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C70,施工工藝為泵送,通過設計方法分析,採用基於漿固比的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進行設計,實現混凝土的製備,為工程提供有益借鑑。

2.1混凝土指標要求

設計C70泵送混凝土,應達到以下指標:①初始坍落度T0=220mm±20mm;1h後坍落度T1h=220mm±20mm,擴展度Φ1h≥500mm;②含氣量Air≤3%;③倒坍流出時間T流≤15s;④抗壓強度R28≥80.5MPa

2.2原材料

水泥:江南小野田P﹒II52.5(以下簡稱C),ρ=3140kg/m3;礦渣粉:梅寶S95級(以下簡稱SL),ρ=2800kg/m3;粉煤灰:華望I級(以下簡稱Fa),ρ=2200kg/m3;砂:蘇博特試驗室用砂(以下簡稱S),Mx=2.7,ρ=2640kg/m3;石:蘇博特試驗室用碎石(以下簡稱G),5mm~25mm連續級配,ρ=2760kg/m3;外加劑: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PCA-I。

2.3設計方法分析

工程所用混凝土水膠比較低,水膠比降低是現代混凝土技術發展的趨勢,低水膠比下,混凝土能夠獲得良好的力學性能與耐久性能,但與此同時,工作性能的劣化成為困擾業界的一大技術難題。理論研究表明,礦物摻合料以及化學外加劑技術可以實現現代混凝土力學、耐久、工作性的協調統一。但問題的解決需要在各原材料合理組合前提下實現,此時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至關重要,由前面分析可知,基於漿固比的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是首選,並且考慮到實際工程可能存在原材料質量波動,此時漿固比法相較於標準設計方法而言,靈活性更強,且通過計算機編程可實現基於漿固比的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計算機化,生產控制更為方便。

2.4配合比設計

按照基於漿固比的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進行設計,過程及數據見表1。

經試配、校核,修正配合比見表2。

2.5混凝土性能指標分析

按照表2所示配合比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指標和28d強度見表3。

由表可以看出,採用基於漿固比的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進行設計與製備,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優異,滿足泵送需求,試件28d抗壓強度為85.1MPa,滿足C70設計要求。

3結論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中規定的標準設計方法最易掌握,但是效率較低;以計算機為依託的最優化設計法和人工神經網絡法仍不夠成熟,且實施時需要較高的技術平臺;基於漿固比的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設計周期短、工作量小,對和易性的控制明顯優於標準設計方法,對耐久性的控制上優於標準設計方法。

(2)採用基於漿固比的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成功實現了C70泵送混凝土的設計與製備,混凝土性能指標均滿足設計要求。

相關焦點

  • 這些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你了解嗎(國內篇)
    雖然混凝土科學技術已有漫長的發展歷史,但仍然是一門基於實驗的科學,傳統的配合比設計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設計者的經驗。我們總希望可以搞出一個圖表或者一個萬能公式,能表達出或準確計算出混凝土的配合比,這樣就方便實踐和質量控制了。但由於混凝土原材料品種、質量、形態甚至產地的差異,對混凝土各項性能產生的影響各異。
  •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試算法
    但同時因為混凝土組成材料多樣化,其原材料具有很強的地方性,現代建築工程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越來越多並越來越高,混凝土微結構對環境和時間的依賴性以及不確知性,註定了混凝土材料結構體系的複雜性。因此對其配合比的設計極為關鍵。
  • 這些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你了解嗎
    (一)義大利的Collepardi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 義大利的Collepardi提出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分為簡易配合比設計與複雜配合比設計,其中簡易是以混凝土材料質量和配製混凝土的強度和工作性為基礎進行設計
  • 基於規範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優化
    引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 中公式計算和參數選擇不能直觀反應配合比設計過程中的問題,在實際混凝土施工中當砂石料有變化時,因操作人員經驗欠缺或調整不當,易造成混凝土質量不合格。本文結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簡化幾個參數的選擇計算,使配合比設計更加直觀高效。一、通過試驗獲得以下材料參數及碎石摻配比例水泥(擬定比例膠凝材料摻配)28d 實測強度,水泥(及粉煤灰等外摻料)的密度,砂石飽和面幹比重,水和減水劑密度,砂石鬆散堆積密度。
  • 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分析
    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既要滿足強度要求,又要體現自密實混凝土的大坍落度、免振搗、填充性好、抗離析的施工特點,因此與傳統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不同,需結合理論和實踐經驗。當前國內外已有多種自密實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方法,其中應用最早、最廣的設計方法是固定砂石體積法,我國現有的3個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標準中的計算方法雖有差異,但都應用了固定砂石體積法。
  • 商品混凝土和易性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改進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基本原則、方法及注意事項1.1基本原則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首先應考慮在滿足可施工性的條件下,同時要達到設計提出的強度等級和耐久性要求,是最經濟合理的。泵送混凝土:C30混凝土最大漿骨比/漿體百分率≤0.32;漿骨體積比為1:2;用水量≤175kg/m3。3.1.2匯總表表4為表2、3中優選案例與本文C30不合格產品案例水泥漿量的對比表。
  • 如何才能配製出工作性滿意的混凝土
    最後,注意骨料的含泥量(含粉量)對外加劑用量的影響,含泥量(低於5%)和吸水率偏低的骨料更容易配製出工作性良好的混凝土。 (三)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1)水膠比 水膠比是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主要參數之一,對混凝土的強度、工作性和耐久性均有重要的影響。
  • 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工程應用
    引言現代建築中時常涉及到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如高層樓房基礎、大型設備基礎、水利大壩等。由於大體積混凝土水泥水化熱釋放集中,內部升溫快,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大時,會使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影響結構安全和正常使用。
  • 預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的問題與對策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要考慮的因素較多,牽涉到幾個方面的內容:一要保證混凝土硬化後的強度和所要求的耐久性等其他性能;二要滿足施工工藝易於操作而不遺留隱患的工作性能;三是在符合上述兩項要求下選用合適的材料和計算各種材料用量;四是對上述的要求及結果進行設計、試配、調整,使之達到設計標準的要求;五是在達到上述要求的同時,設法降低成本。
  • 混凝土路面技術要求及配合比設計
    拌制時,必須根據使用材料、施工機械、施工氣候等條件,在保證混凝土強度、耐久性和經濟性的前提下,選擇合理的配合比和適宜的坍落度,或摻加各種外加劑(如減水劑、流化劑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4)表面特性。混凝土路面應具有良好的表面功能(或表面特性),即要求路面具有足夠的抗滑、耐磨及平整性。
  • C80機制砂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結果表明:外加劑摻量、機制砂的種類和砂率對於C80機制砂混凝土的影響主要在工作性能方面,對於抗壓強度影響不明顯。在此基礎上確定了C80機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並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 關鍵詞:機制砂;C80混凝土;配合比 高性能混凝土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特點是要保證混凝土的耐久性、工作性、適用性、強度、體積穩定性以及經濟合理性等諸多方面[1-3]。
  • 多總水膠比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應用
    目前,混凝土的應用頗為廣泛,是建築結構受力的主要承載體。在一定程度上,混凝土性能的優劣對建築物的整體質量有著重要影響,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又是影響混凝土質量的決定性因素。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是在計算水膠比的基礎上進行試拌、調整、計算、確定、再試拌、成型等步驟,對耐久性有設計要求的混凝土再進行相關耐久性試驗驗證,確定最終配合比。
  • 泵送C30F200W4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質量控制
    該工程採用C30混凝土澆築,因處於水位變化範圍,設計要求混凝土採用一級配,抗凍等級為F200,抗滲等級為W4,骨料最大粒徑為鋼筋最小間距2/3不大於25mm。本次採用10~20mm粒級人工碎石。2混凝土配合比2.1試配強度的確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根據工程要求,結構型式,設計指標、施工條件和原材料狀況,依據《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SL352-2006)規定,強度保證率採用95%時,保證率係數t為1.645;設計抗壓強度為C30時,混凝土抗壓強度標準差
  •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靠計算還是靠經驗
    混凝土技術人員對配合比設計方法的追求一刻沒有停止過,新的配合比方法還在不斷被創造出來,到底配合比需不需要計算,還有一定的分歧。要討論混凝土配合比是否可以計算的問題,水灰比定律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雖然水灰比與經典的牛頓三大定律相比,顯得醜陋不堪,不值得推敲。
  • 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符合的規定
    【學員問題】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符合哪些規定?  【解答】①混凝土強度等級的設計依據可利用混凝土60天或90天後期強度②混凝土拌合物,澆注時坍落度應低於160±20mm;水泥用量宜控制在230一450kg/m3(強度等級在C25一C40)。
  • 正交設計與均勻設計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的應用
    重點討論正交設計與均勻設計兩種設計方法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的實際應用。解決具體實際問題,必須依靠專業知識的不斷積累,正確選取合適的設計方法,保證工作質量並提高工作效率。強調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加強數學修養的培養與鍛鍊。 由於混凝土是非勻質性材料,而且組成原材料數量多,混合後發生物理化學變化,決定其性質的因素和原因比較複雜。
  •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水灰比影響探究
    但影響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因素很多,用經驗圖表法設計,形成的產品沒有比較嚴格的標準。而本文利用的目前認可度較高的體積法進行配合比設計,並通過力學性能試驗了解影響透水混凝土主要強度性能的因素,希望能夠促進透水混凝土在工程中的應用2透水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2.1配合比設計原理試驗採用的是體積法設計配合比,設計的關鍵是孔隙率。
  • 防輻射C35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施工
    考慮到防輻射要求,設計要求採用重晶石混凝土,混凝土表觀密度等級為5級,即容重要求在2800~3000kg/m3之間,同時此重晶石混凝土需要泵送施工的實際情況,因此,文中針對重晶石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開展試驗研究與工程實踐,以保障工程質量達到設計要求。
  • C8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廢漿對其的影響研究
    對中低性能混凝土,通常關注其工作性能、耐久性能等方面,而高性能混凝土人們更關注原材料的選取、配合比的設計、生產和施工的全過程監測。為此,本文從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基本標準入手,研究C80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與攪拌站廢漿作為拌和用水對A組(15%粉煤灰+20%礦粉)和B組(20%粉煤灰+10%矽灰)礦物摻合料配製的C80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為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研發與應用提供參考與借鑑。
  • 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符合哪些規定
    1、採用混凝土60d或90d強度作為指標時,應將其作為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依據。   2、所配製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澆築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於160mm.   3、拌和水用量不宜大於175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