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符合哪些規定
1、採用混凝土60d或90d強度作為指標時,應將其作為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依據。 2、所配製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澆築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於160mm. 3、拌和水用量不宜大於175kg/m3.
-
建築施工: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符合哪些規定
1採用混凝土60d或90d強度作為指標時,應將其作為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依據。 2所配製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澆築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於160mm. 3拌和水用量不宜大於175kg/m3. 4粉煤灰摻量不宜超過膠凝材料用量的40%;礦渣粉的摻量不宜超過膠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礦渣粉摻合料的總量不宜大於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用量的50%. 5水膠比不宜大於0.55. 6砂率宜為38~42%. 7拌合物泌水量宜小於10L/m3.
-
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工程應用
引言現代建築中時常涉及到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如高層樓房基礎、大型設備基礎、水利大壩等。由於大體積混凝土水泥水化熱釋放集中,內部升溫快,混凝土內外溫差較大時,會使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影響結構安全和正常使用。
-
防輻射C35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施工
某醫院綜合樓工程輻照室底板厚700mm,CT大廳為鋼筋混凝土厚牆厚板結構牆體厚度為1.5~2.2m,輻照室頂板板厚為1.5m,局部厚度為2.2m,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為C35,抗滲等級為P6,屬於大體積混凝土結構。
-
基礎筏板大體積混凝土澆築技術交底
2、大體積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在保證混凝土強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採用提高摻合料及骨料的含量等措施降低水泥用量,並宜採用低、中水化熱水泥;(2)溫度控制要求較高的大體積混凝土,其膠凝材料用量、品種等宜通過水化熱和絕熱溫升試驗確定;
-
基於漿骨比的現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配合比設計是混凝土製備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是混凝土從原材料走向成品的關鍵。現階段我國最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依據《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進行,主要設計思想涵蓋以下幾方面:①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好、易於施工;②混凝土硬化後強度達標、耐久性好;③在符合上述兩項要求下,選用最經濟的材料組合。
-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試算法
但同時因為混凝土組成材料多樣化,其原材料具有很強的地方性,現代建築工程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越來越多並越來越高,混凝土微結構對環境和時間的依賴性以及不確知性,註定了混凝土材料結構體系的複雜性。因此對其配合比的設計極為關鍵。
-
鋼纖維混凝土的拌和應符合哪些規定
【學員問題】鋼纖維混凝土的拌和應符合哪些規定? 【解答】l、當鋼纖維體積率較高,拌合物較幹時,攪拌樓一次拌和量不宜大於其額定攪拌量的80%.拌合物中不得有鋼纖維結團現象。 2、鋼纖維混凝土攪拌的投料次序和方法應以攪拌過程中鋼纖維不產生結團和保證一定的生產率為原則,並通過試拌或根據經驗確定。
-
混凝土路面技術要求及配合比設計
引氣劑應選用表面張力降低值大、水泥稀漿中起泡容量多而細密、泡沫穩定時間長、不溶殘渣少的產品。有抗冰(鹽)凍要求地區,各交通等級路面必須使用引氣劑;無抗冰(鹽)凍要求地區,二級及二級以上公路路面混凝土中應使用引氣劑。處在海水、海風、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環境的或冬季灑除冰鹽的路面宜摻阻鏽劑。(6)鋼筋鋼筋網、傳力杆、拉杆等符合標準要求。
-
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規定
3 )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應經試驗確定,並應符合下列規定:1)試配要求的抗滲水壓值應比設計值提高 0.2MPaj2) 混凝土膠凝材料總量不宜小於 320kg/m 3 ,其中水泥用量不得少於 260kg/m3
-
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的成因
5.水泥等級及混凝土強度等級原因:水泥等級越高、細度越細、早強越高對混凝土開裂影響很大。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開裂。 (三)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原因 1.設計中水泥等級或品種選用不當。 2.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膠比)過大。 3.單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現為水泥漿體積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縮越大。
-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實例
1)對進場預拌混凝土拌和物的質量,每車應由現場質檢員、試驗員檢查和隨機抽樣進行坍落度檢驗,不符合規定要求的混凝土做退場處理。1)對進場預拌混凝土拌和物的質量,每車應由現場質檢員、試驗員檢查和隨機抽樣進行坍落度檢驗,不符合規定要求的混凝土做退場處理。
-
這些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你了解嗎(國內篇)
簡易配合比設計方法使用簡便,充分考慮混凝土的工作性與骨料之間的關係,即在利用最小砂石空隙率的同時,根據工作性調整漿體體積;但是對於大體積及對耐久性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在確定漿體時具有局限性。一般情況下,對於機制砂與含石量超標的天然砂來說,砂率應比同等級配合比增加3%左右。因此,砂的粒形、粒徑、顆粒級配應首先考慮。此外,石子的級配應充分重視。砂石比可隨著石子松堆空隙率降低而降低。(4)礦物摻合料摻量礦物摻合料的摻量以實際工程使用環境為基準,具體摻量應以混凝土結構要求最大強度與養護條件為原則。
-
混凝土生產過程中應如何調整配合比
混凝土生產是將理論配合比轉化成生產配合比完成生產澆築的過程,混凝土生產配合比是以理論設計配合比為基礎,為指導進行混凝土生產的。但生產過程中原材料不可避免發生這樣和那樣的變化,造成理論配合比偏離實際生產需求,需要進行必要的修正和調整以保證混凝土質量的穩定性。
-
C40P10大體積混凝土研究與製備
1.2試驗方法C40P10大體積混凝土的膠凝材料用量分別設計為400kg/m3、420kg/m3和380kg/m3,配合比見表2。依據表2拌制混凝土,依據GB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對新拌混凝土進行出機坍落度、容重和2h經時損失測量。
-
大體積混凝土的一般措施
對於大體積混凝土,技術要求較高,應制定相關的技術方案。重點是解決混凝土的裂縫問題,一般在以下方面應加以注意: (一)、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面: 1、採用高標號水泥,儘量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減少混凝土溫度應力。
-
基於規範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優化
引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11 中公式計算和參數選擇不能直觀反應配合比設計過程中的問題,在實際混凝土施工中當砂石料有變化時,因操作人員經驗欠缺或調整不當,易造成混凝土質量不合格。混凝土是多相聚集體,混凝土的普適體積模型如下圖:5.假定混凝土含氣量為1.5%~2%,根據用水量、水灰比、各膠材比例、砂率、碎石比例等參數,採用體積法,計算各原材用量(減水劑除外)。
-
泵送C30F200W4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質量控制
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規範》(SL677-2014)的規定。其檢驗結果見表2。3)細骨料選用河曲縣五花城砂料場,砂粒磨圓度好,顆粒級配為Ⅱ區,細度模數2.6,在2.2~3.0內,表面含水率小於6%,粗細程度為中砂,符合要求。結果見表3。
-
如何防治大體積混凝土的開裂
防治大體積混凝土開裂,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設計措施 (1)精心設計混凝土配合比。 (4)在易裂的邊緣部位設置暗梁,提高該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 (5)在結構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施工時的氣候特徵,合理設置後澆縫;在正常施工條件下,後澆縫間距應為20~30m,保留時間一般不少於60d.如不能預測施工時的具體條件,也可臨時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設計變更。
-
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分析
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既要滿足強度要求,又要體現自密實混凝土的大坍落度、免振搗、填充性好、抗離析的施工特點,因此與傳統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方法不同,需結合理論和實踐經驗。當前國內外已有多種自密實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方法,其中應用最早、最廣的設計方法是固定砂石體積法,我國現有的3個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標準中的計算方法雖有差異,但都應用了固定砂石體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