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年假裡,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天時間。
出門賞景,朋友聚會,甚至工作,都在這個時期,活生生的被截斷,每個人都深刻體驗了一次逼迫的感覺。情緒管理,就包括了壓抑和疏導,也就是我們經常提起的情商。
情商,每個人簡單的理解就是會說話,會辦事,偶爾通過幽默等方式可以讓氛圍不尷尬,為人圓滑的感覺。那情商到底是什麼概念?怎麼修煉情商呢?這個話題很多人都有興趣聽聽。
情商:簡稱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這裡面也包括愛商(LQ)、逆商(AQ)等。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
情商由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情緒和處理關係這五種特徵組成。
所以,由此來看,情商並非只是簡單的情緒控制和管理,也涉及到激勵和關係處理等等方面。
首先,需要了解自我,因為有很多時候,我們真的不了解自己,有時候朋友或者對手,反而對自己的評價比較客觀中肯而準確。所以,很多時候,別人對你的評價才更接近真實的你,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
自我管理:調控自己的情緒,使之適時適度地表現出來,這是調控自己;
自我激勵:能夠依據活動的某種目標,調動、指揮情緒的能力,它能夠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發;
識別他人的情緒:能夠通過社會信號、感受到別人的需求與想法,認知他人的情緒。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順利溝通的基礎;
處理人際關係,調控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反應的技巧.
情商高的人幾種表現:
1. 自信
2. 尊重他人
3. 有承受,有擔當。
4. 不強加任何概念給別人。
5. 人際關係良好並能妥善處理各種問題
u 情商,就是情緒成長到管理的過程。
情商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企業管理學上。對於現代管理而言,情商是領導力的重要構成部分。
領導力?這是不是企業培訓課程?是不是有點太學術化了。
那就簡單一點說,情商是什麼?就是情緒管理和自我控制協調組織能力。
你看,情商不是生來就有的。根據多年研究表明,血型對人的性格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先天能決定的還是少部分,更多的情緒養成是伴隨家教和社會教育來完成,所以說,情商,跟智商不同,情商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來提高的。
情商,很多人看來就是情緒控制,其實,情商就是理解為先,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一個人的獨處時光,是沒有問題的,只有兩個人以上才會有問題?為什麼?基本的原因,是理解。我們每個人去認知一件事的時候,本能和慣性促使會從自我角度出發。所以,兩個人以上,才有了認知的磨合,這個過程,就是理解的過程,首先,需要同質化概念。
我國的文字浩瀚如海,博大精深,一個字多個意思,不聽,不問,你很難明白對方的真實意思和意圖。
同質化概念是什麼?舉個簡單例子,小學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人,湊近一點吧。
小學數學的分數課程裡有個通分,舉個例子:
比如:比較7/9和8/11的大小,分母不一樣,怎麼解答呢?步驟如下
先把分母變得一樣:7/9 = 7×11/9×11 = 77/99,8/11 = 8×9/11×9 = 72/99
通分後比較: 77/99 > 72/99
最後得到結果: 7/9 > 8/11
我們在溝通時,也需要如此,就是把你和對方的話變成雙方都能理解和領會的概念。
有了這個基本的了解,才能談得上理解。理解,有時候是心靜,也是一種心境,只有真的理解,才不會被情緒很容易的控制,說起理解,我們來看個小故事:
釋迦牟尼在講法時,經常遭到一個人的妒忌和謾罵。對此,他心平氣和,沉默不語。
有一次,當這個人罵累了以後,釋迦牟尼就微笑著問他:「當一個人送東西給別人,別人不接受,那麼,這個東西是屬於誰的呢?」這個人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屬於送東西的人自己了」。
釋迦牟尼說:「到今天為止,你一直在罵我,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麼這謾罵又屬於誰呢?」
這個人聽到這回答為之一怔,隨後便啞口無言了。
當然,後來,這人被釋迦牟尼的大智慧所折服,尊奉釋迦牟尼為自己的開蒙老師。
什麼是情緒?被人辱罵,責打,被人欺負,都可以算是情緒醞釀的理由,可是還手卻未必只是回敬了肢體,回敬的方式,而難以讓人警醒,有時候,看我們處理問題的出發點。
是想靠脾氣和性格?還是靠任性和不講理?是靠謾罵?還是靠武力?
如果你選擇任何一種,抱歉,你還不夠理解,這個理解,不是讓步,而是明白為什麼要用情商來解決。問題出現的時候,誰來解決問題,誰就是王者。面對王者,每個人都有可能從逆向思維變為順向思維。如何理解這句話,如果大家都為問題所困擾,那麼誰解決問題,之後便容易發號施令,而且大家也容易並開始願意去聽從。
有時候面對有可能發生的爭吵和武力衝突更是如此,誰拳頭硬並不一定就厲害,誰能不起衝突的把事情解決,誰才是真的厲害。畢竟,我們要的是方法,而不是衝動和血性。
所以,情緒管理就顯得很重要,一個問題,壓抑在你心裡一天,就影響你一天,壓抑心裡放一年,就影響你一年,壓抑心裡放一輩子,就影響你一輩子。
成年人的世界,情緒管理是第一個標誌。
高興時,與人交際如魚得水,心情不佳,就世界末日,怎麼可能總有人來遷就你?
情商提高的第一步,控制好情緒,並學會理解。
區分想要的和需要的,有時候,為了環境和氛圍,這是需要的
有時候,僅憑自己喜好,這是想要的。為了自己放棄別人,這是大局觀不夠,情商不足。
為了顧全大局,適度的放棄自我情緒,這才是應有的修行。
溝通,通過溝通來實現默契的培養。
溝通,不僅在於可以實現問題解決,有了默契的溝通,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只限於語言了,眼神,表情,都可以作為交流的方式,這個就叫做默契。
任何時候,都不能把話說到絕對,話說的太滿,一看就是衝動和不成熟的表現,學會留點空間。
話說的過於太滿,過於絕對,如果說對了還好,如果說錯了,
溝通交流的時候,不要總是去搶話,也不要總是去爭辯,有時候安靜如蘭,是個不錯的選擇,那未必是都認可你說的對,而是一種從容面對,對你的態度足夠尊重,在不傷大雅的時候,讓我們靜靜的做一個美男子或者美麗女子,有何不可呢?
你說的我可以都不反駁,讓你盡興。
不反駁的好處是,既不傷體面,尊重了對方。
溝通的三個意義;第一、溫和的處理方式。第二,以處理問題為核心導向。第三、又減掉爭論的可能。
這種不爭吵的安靜也是一種境界。
理解如果是溪流,那麼寬容就是匯聚成湖,心如止水,心靜,則行靜。
智商,只能說明你很聰明,而情商,卻能展現你的智慧。
但凡寬容,總得先有理解,沒有理解,是可不能寬容的。
學會平靜,平靜的要訣是首先學會放空自己。
看一個小故事:取水
六月,佛陀一行走在路上,天氣十分炎熱。大家都覺得口渴難耐,佛陀對弟子羅漢說,前邊有一條小溪,你去取些水來,大家就在這裡等待,暫時不要走了。
弟子羅漢提著裝水的皮囊來到了小溪邊,路人都來這裡取水,車馬還從小河中穿梭而過,溪水被弄得十分汙濁。
羅漢無奈,只好提著皮囊回到佛陀的身邊,告訴大家那水已經很髒,建議佛陀帶領大家繼續前行,去找另一條河水。佛陀看看頭上的太陽,再看看疲憊不堪的眾人,對羅漢說,你還是去那裡取些水來吧,上午我們就走到這裡,吃了飯我們再趕行程。
羅漢只好提著皮囊再次來到溪邊,溪水依然汙濁不堪,上面還漂著一些枯枝爛葉,還是無法食用。這一次,羅漢不敢空手回去,便從小溪裡取了半袋泥水。回來後佛陀看了汙濁的泥水,實在沒有辦法飲用,便對羅漢說,你還是再去一次,取一些可以飲用的水來。
羅漢說,如果我們去尋找另一處水源,也許就不是這種情況。
佛陀說:「這不符合天下人做事的道理。也許另一條河水也是這樣,那你又該怎麼辦呢?現在你再回去,還是到那條河裡去取水,這才是最近、最方便的辦法,也是我們做事的一貫道理。」
羅漢第三次來到小溪邊,這時流動的溪水已經帶走了枯葉,水裡的泥沙也漸漸沉澱了下去。只一會兒工夫,整條小溪便變得清澈明亮,純淨之至了。面對這樣的情景,羅漢先是驚訝,接著就笑了起來,快樂地取回水來。
佛陀說,今天我還沒有向大家講法開示,羅漢三次取水,就算是我今天向大家的開示吧。
佛陀說,天下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也就是說,根本沒有什麼事物是恆常不變的。只要你看透了這一點,你就會懂得耐心地等待,什麼變化都有可能發生。所以,作為人,我們沒有必要讓煩惱長久地停留在我們的內心。
有時候不是煩惱不走,是我們的內心不夠平靜。
情商,到底是技巧問題,還是心態和情緒的問題呢?
為什麼要修煉情商?
有人說,為了讓自己少生氣,有人說,看別人社會交往很得體,羨慕;也有人已經意識到情商高自己很受益了。
其實,情商的高低,是行走社會的一張名片。情商,小可以提升技能、改善社會交際。大可以成就自己,擁有高的情商,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境界。學會控制情緒,學會安慰自己,學會果斷,並清除的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學會說「是」也學會說「不」
智商,決定你做的事,情商,決定你做成什麼事。
有著高情商的意義是什麼?
穩定經營的家庭生活
穩定和提高自我修養
穩定發展的工作之路
穩定拓寬的社會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