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湯咋這麼香 拉麵館用罌粟殼作為食品調味料

2020-12-17 青島新聞網

    罌粟殼作為國家管制的麻醉藥品,長期食用易使人體依賴成癮,還會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但一些不法食品加工點和餐飲單位為了一己私利,非法使用罌粟殼作為食品調味料,類似案件近年來各地已查獲多起。日前,城陽食藥局根據群眾舉報,在高架橋西側的一處拉麵館的湯料中發現有害成分,並聯合公安突擊檢查,現場搜出560克罌粟殼。記者昨天獲悉,店主夫妻倆已移交警方,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暗訪>>>

    買回樣品檢出可疑成分

    日前,城陽食藥局市場食藥所接市民舉報,稱高架橋下有一家拉麵館,平時生意特別好,自己曾上門吃過好幾次,感覺麵湯的味道特別香。問老闆什麼原因,老闆也不說話,只是嘿嘿一笑,他懷疑這裡面添加了罌粟殼。

    「食品犯罪一直是我們打擊的重點,接到線索後,執法人員多次上門摸排。 」市場食藥所工作人員說。暗訪發現,這家麵館面積不大,分樓上樓下兩層,衛生條件也不是很好,但顧客特別多,吃麵的人一撥接一撥,連店門口都擺上了桌子。經過多次探訪後,執法人員以食客的名義將樣品打包買回,送到專業檢測機構,檢測結果顯示,樣品中含有罌粟鹼、嗎啡等可疑成分。

    執法人員說,食品中有面、有湯,光調味品就有十幾種,單靠一次樣品檢測,不足以證明店主主觀違法。為不打草驚蛇,執法人員繼續暗中觀察,發現麵館並未警覺,而是一如既往地經營,隨後食藥所聯合當地警方商討時機,準備現場突擊檢查。

    執法>>>

    貨架上發現560克罌粟殼

    2月20日上午10時,食藥所、公安民警聯合執法,來到這家麵館。雖然不到飯點時間,麵館裡卻有3名食客,其中一人已吃得差不多,另外兩人正等待上餐,而麵館的鍋裡正在煮著湯麵。出示證件後,執法人員隨即將店內工作人員控制住,對麵館展開全面檢查。面對執法人員的詢問,起初店主並不承認在麵湯中添加罌粟殼。在煮湯麵的鍋裡,也沒有發現罌粟殼。

    隨後執法人員來到二樓,在放原材料的貨架上發現一個袋子,打開一看,裡面裝有曬乾的罌粟果,現場稱重達560克。證據面前,店主承認非法添加罌粟殼的事實。隨後執法人員對麵館裡的食材、面、湯等進行15個批次的現場抽樣,送到專業機構檢測。據店主交代,執法人員從湯鍋裡撈出一個罌粟殼。原來,店主將罌粟殼放在一個鐵製的小網罩裡,放在湯鍋中煮,很難被發現,且一周更換一次。執法人員現場將麵館查封,對內部的原材料、製成品等物品進行扣押。

    進展>>>

    店主夫婦被警方帶走調查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這處拉麵館,門頭上寫著「安徽太和正宗牛肉板面」的招牌。此處位於城陽高架橋西側、海鮮商貿城北側,附近人流、車流量巨大。與顧客盈門的場景不同,此時麵館的內部捲簾門已經拉下,門前一片冷清。

    執法人員說,根據《刑法》第144條的相關規定,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食品的,應予移送公安機關,其中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就包括罌粟殼。據了解,店主是一對夫妻,兩人因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已被公安機關帶走。

    【相關案例】

    男子吃拌麵 尿檢呈陽性

    2015年8月,成都一名男子因工作需要到派出所體檢,結果尿檢顯示呈陽性。男子稱,他從來不吸毒,聽說結果當場就蒙了。後來民警問他之前吃過什麼東西,男子說,大約3個小時前,他在一條街上的餛飩館吃了二兩乾拌麵,後來就到了派出所。

    根據男子提供的線索,民警化身食客,前往餛飩館買了兩碗麵條。經過檢測,果然其中一碗麵條的嗎啡檢測呈陽性。警方成立專案組展開偵查,發現麵條調料中非法添加了罌粟殼,隨即將餛飩館店主抓獲。調查的同時民警發現,這家餐館的調料來自一家調味品店,於是又順藤摸瓜將調味品店店主抓獲。

    類似案件在全國各地查獲多起,2016年3月份,徐先生到北京豐臺公安機關報案,稱懷疑自己吃的麻辣燙裡被放了對身體不好的東西。徐先生說,他在一處麻辣燙攤位吃了幾次後,感覺跟別家味道不一樣,味道特別香,有時候老是想去吃。自己有頭痛的老毛病,吃完後卻感覺病好多了,並伴有心跳加快、臉發熱。網上搜索發現,自己的症狀和食用添加罌粟殼食品的特徵相符。

    接報當天警方檢查攤位發現,3名食客加上攤主的妻子賈某尿檢都有問題,且從店中的麻辣燙湯料、底料、串中均檢出嗎啡、罌粟鹼成分。賈某表示,不知道丈夫在麻辣燙中加了罌粟殼,平時都是吃自家的。第二天,店主王某被警方刑事拘留。

    到案後,王某承認將罌粟殼添加到麻辣燙底料和湯料中銷售,目的就是為了增加 「鮮味」,招攬 「回頭客」,但不知道這樣做對人體有害。法院宣判,王某因在食品中添加了罌粟殼,其行為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鑑於王某當庭認罪,對王某予以從輕處罰,最終一審判處王某有期徒刑8個月,並罰款1萬元。

    【小貼士】

    吃了含罌粟殼食物怎麼辦

    食藥所執法人員說,罌粟殼中的生物鹼雖然含量較低,對吸毒者不起作用,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其「效應」不可低估。短期內食用含有罌粟殼的調料或許沒有明顯症狀,但如果長期食用,就會出現發冷、出虛汗、乏力、面黃肌瘦、犯困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造成損害,甚至出現內分泌失調。

    罌粟殼對人體肝臟、心臟有一定毒害,它能使人產生快感,並逐漸產生依賴性進而成癮,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這一點招攬「回頭客」。我國法律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消費者如果覺得可疑,可留下不少於50毫升的湯料,送到專業機構或公安機關檢測。若發現非法添加罌粟殼的,應立刻向食藥部門舉報。

    專家表示,消費者如果懷疑自己吃了罌粟殼食物,不用過度恐慌,可以儘量多喝水、多吃蔬菜。水能夠加快代謝,將有毒物質排洩出去,而蔬菜中的膳食纖維也可以阻礙有毒物質的吸收。

    一旦受到損害又該怎麼辦?《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消費者因食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損失。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

相關焦點

  • 開竅︱罌粟殼有毒,但你知道罌粟籽卻是好調料嗎?
    ■罌粟殼是一種絕對被禁止作為食品調料的原料,含有很強的毒性12月24日,國家禁毒辦、公安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工商總局日前聯合下發《關於嚴厲打擊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行為的通知》(禁毒辦通〔2014〕62號),表示將以
  • 龍蝦店為何如此火爆,竟是在佐料中加了罌粟殼粉
    說到小龍蝦,你可能想到的是餐桌上的美味,清蒸小龍蝦、十三香小龍蝦、幹煸小龍蝦……作為餐飲界的「網紅」,小龍蝦無疑是炎炎夏日裡最能挑動饕客味蕾的美食之一。但是,近日安徽合肥的一家著名的龍蝦館卻出事了。但是,在合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於該公司三家分店進行抽樣檢測的時候就出事了。竟然在小龍蝦的佐料中發現該調味料內竟然含有罌粟殼粉。相信網友們都知道鴉片戰爭,鴉片中的主要成分就是罌粟,然而這次抽樣檢測竟然在小龍蝦佐料中發現了罌粟殼粉,這不免讓人會聯想到該公司的小龍蝦如此的火爆會不會是因為罌粟殼粉的緣故容易讓人上癮才會這麼的火爆。
  • 火鍋店用罌粟殼做調料
    近日,有業內人士爆料,一些火鍋店為了牟取利潤,不擇手段,用罌粟殼(俗稱大煙殼)來做調料,吸引回頭客。記者走訪發現,合肥市一些調味品商行,不少販賣罌粟殼,有的將罌粟磨成了粉狀販賣。  該爆料人不願透露自己的姓名,之前在一家火鍋店工作。他說,一些火鍋店,擁有讓很多客人拔不動腿的「美味」,其中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將大煙殼子放在湯裡面煮,一鍋放幾個就好了。
  • 2015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烤肉店使用罌粟殼
    案例一 浙江溫州賴中超滷味烤肉店加工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5年7月,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接到群眾舉報,稱對賴中超、蔣成全經營的滷味烤肉店銷售的滷肉上癮,懷疑添加違禁物質。甌海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聯合公安機關對該店進行了突擊檢查,現場查獲混有罌粟粉的調味料20克、罌粟殼350克。
  • 從四十起案件看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犯罪問題
    長期以來,在湯料中添加罌粟殼是餐飲行業「公開的秘密」,罌粟殼不但可以讓食品增味提鮮,而且可以使顧客上癮,從而增加客流量,提升商家收益。因此,有必要結合具體案件和司法實踐對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犯罪問題展開研究,把握其特點、犯罪趨勢和刑法規制現狀,分析犯罪原因,進而提出「罌粟殼」案件的辦理對策與法律適用完善建議。
  • 餐飲「罌粟殼加料」現象調查:市場被嚴控,買賣轉向網絡化
    商家冒險添加罌粟殼為增香添加回頭客商家之所以鋌而走險添加罌粟殼,是因為流傳很久的一則傳言:「在食品中加入罌粟殼能增加食品的鮮味,甚至讓人上癮,增加回頭客。」久而久之,「罌粟殼」對一些不良餐飲企業而言成為一種行業「潛規則」,甚至是「公開的秘密」。那麼真的如這位業者所說,罌粟殼能增香,並且能讓顧客上癮,從而成為回頭客嗎?
  • 罌粟殼當調料可使人上癮,危害人體健康!你還在用嗎?
    將罌粟殼作為調味品在食品中添加,在一些地方頗為流行,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記者在陝西、四川、上海等地調查了解到,一些小飯店在火鍋、麵皮、小龍蝦等食品中添加罌粟殼,可使食客上癮或者對身體造成慢性傷害。你是不是曾體會到,某種火鍋、小龍蝦或者擀麵皮等特別好吃,吃了還想吃?有沒有一家飯店,你經常光顧,隔了一段時間不去就想得慌?
  • 火鍋這麼好吃有沒有加「東西」?
    昨天,為了嚴厲打擊食品中違法添加罌粟殼等非食用物質的違法行為,杭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隊、上城區公安分局禁毒大隊聯合相關部門,對杭州市部分火鍋底料添加罌粟的情況和場所涉毒情況開展了突擊檢查。2015年1月初,寧波市市場監管部門曾開展一場以火鍋店、品牌連鎖店等餐飲單位為重點對象的專項整治行動,發現北侖4家餐飲店在湯底中非法添加罌粟殼,有的是麻辣燙湯底,有的是麵湯湯底,送檢後,發現食品內添加了罌粟殼及稈葉。4家餐飲店均被處罰。
  • 作為調料能使人上癮的罌粟殼到底是味什麼藥?
    罌粟是提煉鴉片等毒品的原料,罌粟殼中含有嗎啡等物質,具備成癮性,很多火鍋店、燒烤店甚至包子鋪都用罌粟殼作為調料,之前有報導稱有幾十家飯店涉嫌用罌粟殼作為調料而被通報。 那麼罌粟殼到底是味什麼藥?中醫用它治療什麼疾病?更多健康知識,敬請關注。
  • 罌粟殼公然入調料
    罌粟殼公然入調料   罌粟是提煉鴉片等毒品的原料,罌粟殼中含有嗎啡等物質,非法種植買賣、在食品中添加都被明令禁止。然而,記者近期在多地了解到,一些火鍋店、小吃店為了吸引顧客,竟然大肆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同時,在調料市場和網絡上,有些人公開售賣罌粟殼。
  • 青島開了快30年的拉麵館,拉麵加拌牛肉是標配,周末也是門庭若市
    青島開了快30年的拉麵館,拉麵加拌牛肉是標配,周末也是門庭若市青島開了快30年的拉麵館,拉麵加拌牛肉是標配,周末也是門庭若市青島有好多家有名的特色拉麵館,像是鑫源拉麵、鑫順拉麵、鑫明明拉麵、平安拉麵……都是耳熟能詳的,而這一次島島和朋友打卡的是新沂路上的胖胖家拉麵
  • 思南:早餐店老闆用罌粟殼熬湯被公訴
    近日,思南縣人民檢察院依法對被告人許某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案提起公訴。據了解,被告人許某與其妻子自2019年2月14日以來在思南縣城某小區經營早餐店。為了增添米粉鮮味從而招攬顧客,許某先後三次購買罌粟殼後加入所熬製的筒骨湯、牛肉湯內後出售長達四個月之久。2020年8月12日,思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其店內開展食品添加罌粟殼快速檢測結果為牛肉湯、筒骨湯中罌粟殼成分檢測呈陽性。
  • 火鍋底料中藥材成分重新劃定 用罌粟殼將被查處
    火鍋底料裡的中藥材成分將重新劃定  選火鍋底料可要悠著點  新聞背景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規範餐飲消費環節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行為。其中,在火鍋中使用罌粟殼及用甲醛處理黃喉、血豆腐等火鍋原料,在鮮榨果汁中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將成為打擊重點。此外,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將制定傳統習慣中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未在目錄範圍內的中藥材將不允許作為烹調食材或調味品。
  • 罌粟殼?崑山4家餐飲店涉嫌添加罌粟殼被查處!
    ,將火鍋底料、湯料作為重點抽檢品種。作為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早已被列入食品添加「黑名單」。如何分辨有罌粟殼的湯料?從外觀上識別。罌粟殼外觀為棗核形,如鴿子蛋大小,一頭尖,另一頭呈6-14瓣冠狀物。其殼體上往往有人為切割的多道刀痕。
  • 為使米粉好吃 店老闆竟在高湯中加入罌粟殼
    2017年1月至案發,被告人王三水夫婦在長沙市高新區經營「惠香園粉店」。為使店內米粉好吃,吸引顧客,被告人在明知罌粟殼系非食品原料的情況下,於當年1月、10月分兩次購買250元「罌粟殼」,擬用於熬製米粉湯底。2017年1月至今年1月12日,夫妻倆多次將「罌粟殼」與其他香料一起熬製高湯,加入米粉、麵條、餛飩等食物中對外銷售。
  • 湖南一對夫妻用「罌粟殼」熬製粉面高湯出售被判刑
    湖南長沙市嶽麓區法院18日對王某、彭某某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案進行了宣判,兩人被判刑並處罰金。據介紹,2016年1月以來,被告人王某、彭某某兩夫妻在長沙市高新區某小區經營粉店。因生意不景氣,為改善生意,王某提議往高湯中添加「罌粟殼」,彭某某予以同意。2017年,王某先後兩次購得「罌粟殼」。
  • 韶關一老闆在麻辣燙裡放罌粟殼,致食客尿檢呈陽性!
    使用罌粟殼作為調料食用等同於吸毒,涉案餐飲店負責人明知「罌粟殼」是違禁品,還心存僥倖添加到湯中,並對外售賣,公安機關已依法對其進行拘留罌粟殼的常規用途在醫藥方面具有止咳防瀉的藥物作用。但!是!在我國的食品安全法規中有嚴格規定,罌粟殼不能夠添加在食品中。
  • 麵湯究竟該不該喝?推薦麵條七大創意吃法
    如果是現場用蔬菜汁製作的麵條,倒是值得一吃。麵湯究竟該不該喝?簡單說,吃麵條等澱粉類食物前後,適量喝一些溶入部分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麵湯是有益健康的。但是,因為很多掛麵產品為了提高「筋力」,在麵條當中加入大量的鹽或鹼,這樣的麵湯還是不喝為好。如果是自己加雞蛋製作的手工面,含鹽量低,可以適量喝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