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的急救標配,關於「救命神器」AED你還需要知道這些……

2020-12-23 中國城市報

「很多猝死是可以挽回的。」12月26日,在國家衛健委例行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及藝人高以翔錄節目猝死事件,海南醫學院黨委書記、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候任主委呂傳柱這樣回應道。

呂傳柱表示,猝死的預防,一方面需要每個人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適量的體育鍛鍊,另一方面則需要相關部門保障心肺復甦知識技能的公眾普及以及公眾場所AED的投放。

那麼,什麼是AED?它的作用是什麼?配備狀況如何?近日,記者就這些問題展開調查。

北京西站地下二層的智能急救站內,配備了AED等急救用品。

把握「黃金4分鐘」

術器配合更能救命

「如果自己的生命發生了意外,我們是沒辦法進行自救的,只能等待身邊的人來救援。因此,只有心臟驟停急救知識得到了普及,人們在危急時刻才能會救人、敢救人,自己亦有可能被救。」莊清是一位馬拉松愛好者,在一次賽事中,他親身經歷了身邊人猝死事件的發生,從那之後,他開始重視此類事件,成為了一名急救志願者。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數超過55萬,這意味著平均每天約有1500例患者因猝死離世,其中約90%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公共區域。

「猝死的原因大多是心臟疾病發作,當我們發現有人突然暈厥倒地後,需要評估其是否屬於『三無』人口。『三無』即無意識、無脈搏、無呼吸,如果符合條件,就需要立刻開展急救行動。」江蘇省揚州市急救中心科普宣傳員陸繼妹說,心臟驟停起病疾速且病情危重,專業救援力量難以在短時間內到達急救現場,現場自救互救可以為患者贏得寶貴時間以等待專業救援力量到來。

「意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重要的是如何進行解救。」辰邦急救市場運營總監馬鑫說,如果公眾有足夠的自救互救能力,當人們發生心臟驟停時,就能有更多活下去的機會。

對於心臟驟停,最常用的急救方法是進行心肺復甦急救術,它是全世界公認的「救命第一要術」。但心肺復甦有「黃金4分鐘」的治療窗口期,每延遲一分鐘,救助率就減少7%-10%;超過4分鐘,患者的大腦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傷;10分鐘後幾乎沒有救助成功的可能。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器,被稱為心臟驟停急救中不可或缺的「救命神器」。據介紹,遇到有心臟驟停情況發生時,人們配合使用心肺復甦術和AED,可使搶救成功的概率達到70%。

江蘇省揚州市急救中心科普宣傳員向小學生傳授心肺復甦方法。

我國公眾場所AED數量、

密度仍有巨大缺口

「在心臟驟停急救時,雖然心肺復甦術配合AED使用也會有小概率施救失敗,但不用AED是很難把人救活的。AED設備的普及是急救事業繼續發展第一步,人人會用,人人有的用才是我們希望的結果。」馬鑫說。

如今,AED已成為國內大型馬拉松賽事的標配,但在日常生活的城市公眾服務空間內,AED的數量、密度仍有巨大缺口。據介紹,「黃金4分鐘」的存在,意味著AED要在4分鐘之內能夠送到,這也意味著,至少每400米就要配備一臺AED。而相關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日本每10萬人有155臺AED,而我國每10萬人不到0.1臺。

記者在北京市東五環區域用百度地圖APP搜索「AED」,共找到41條結果;用高德地圖搜索「AED」,共找到18條結果。隨後,記者又在微信內用「救命地圖」小程序查找AED,結果顯示,最近的一臺AED所在地與記者的距離有5公裡。搜索路徑未統一、搜索結果數量少,說明AED的設置和使用尚未形成統一的規範,且覆蓋面不廣。

在北京西站的急救站內,記者注意到,這裡共配備了10臺AED。北京西站地區志願服務協會秘書長崔豔榮向記者介紹,急救站內配備了多種急救物品,有AED、輪椅、擔架、止血包紮用品等。「自今年4月安裝急救設備以來,由於站內未發生乘客心臟驟停事件,AED的使用主要是培訓演示,但除AED外其他的急救物品使用率較高。」

近年來,國內不少城市也在積極推廣配備AED,比如廣東省深圳市在2017年推出「公眾電除顫計劃」,由政府財政出資購置5000臺AED,並於「十三五」期間完成安裝,力求在5—10年內實現每10萬服務人口配備100臺AED的目標。目前,在AED設置和急救知識普及上,深圳市已走在國內前列。

北京西站地下一層通道內,辰邦急救工作人員正在向站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講解智能急救站設備的使用方法。

「AED設備應由政府主導、

自上而下購買」

今年7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應普及全民急救知識,使公眾掌握心肺復甦等技能,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備配備標準,在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機場、車站、港口客運站、大型商場、電影院等人員密集場所配備急救藥品、器材和設施,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邁瑞醫療是AED的生產商之一,據邁瑞醫療AED專項負責人買合介紹,目前市面上的AED有租賃、購買、捐贈等配備方式。「比如北京西站的AED是屬於租賃形式的,每年需要交給租賃方一定的維護服務費;還有購買性質的,部分政府和企業會出資購買AED設備,為員工健康作保障;還有一些街道辦事處、公益組織會出資捐贈AED給社區、學校等地。」買合表示,一臺AED設備的費用大概在2.5—4萬元之間,目前較多是依靠小區物業、商業中心、公民自發購買,但或許由政府主導、自上而下購買AED才能更好地推動AED普及。

對於在公共場所配備AED的問題,北京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將用3年時間在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各大火車站、390餘個地鐵站、各長途客運站、公園、景區、大型購物商場等公共場所,按照標準配置AED,相關標準將由衛生健康部門出臺。「未來可以將北京市的AED配置點位串成一個網絡,通過網絡建設,讓120指揮調度中心能迅速收到AED使用信息,同時能就近快速地派出救護車。」該負責人說。

急救小貼士

面對心臟驟停,這些操作要領需掌握

第一步:識別和啟動急救

1.判斷患者意識。雙手輕拍患者肩膀,在耳側呼喚患者,看其是否有反應。

2.求助、呼叫120。尋求周圍人幫助,撥打120,並讓人幫忙找附近的AED。

3.判斷患者心跳。若患者無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同時用2-3根手指按壓患者頸動脈,若無脈動,說明心臟驟停,需要馬上開始心肺復甦。

第二步:胸外按壓30次

讓患者頭部與軀幹處在同一平面,仰臥在平實地面上。交疊雙手,上身前傾,雙臂伸直,垂直向下,按壓深度為5-6釐米,以每分鐘100-120次的頻率按壓30次。

第三步:人工呼吸2次

一手置於患者額部,向下壓,另一隻手放在患者下頜處,向上抬。清除患者口腔中的異物後,捏住患者鼻子,快速將氣體吹入其嘴裡。

持續重複第二步+第三步,在AED送達後立即打開AED,按照AED指示操作,直至醫務人員到達。

相關焦點

  • 公共場所標配AED需要法律護航
    英文縮寫為AED的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一種能夠自動識別異常心律並給予電擊除顫的急救設備,搶救心跳驟停患者的成功率遠高於徒手心肺復甦,因此也被譽為「救命神器」。其最大特點是使用者無須具備專業背景,在接受一定的培訓後即可使用,即使在擁擠的地鐵站,也能在「黃金四分鐘」內與「死神」搶人,挽救身邊人寶貴的生命。
  • 寧波已在公共場所投放108臺「救命神器」AED
    圖為安裝在鐵路寧波站的「救命神器」。(陳敏 攝)  昨日,記者從市紅十字會了解到,我市已在機場、火車站、地鐵站等公共場所投放108臺「救命神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全市有7萬多人學會了如何運用AED施行現場急救。  近年來,在公共場所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報導屢見報端。猝死的主要表現為心搏驟停和呼吸停止。
  • 「救命神器」AED成「熟面孔」
    康師傅有這樣的新年心願,是因為,好少年盛曉涵讓「急救」成了冬天裡的熱詞。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危急一旦發生,身邊若有「救命神器」AED,就能在「黃金四分鐘」裡大概率救人一命。就像過去家喻戶曉的傻瓜相機一樣,全名「自動體外除顫儀」的AED,便攜、易操作,專供非專業人士使用,只需開機按照語音提示執行即可,號稱「傻瓜式急救神器」。這個「神器」,救起命來,神到什麼程度?
  • 救命神器AED,你居然還不知道?
    但越是天天在講急救,就越發感覺民眾急救知識的嚴重不足。這些企業的員工都是幾乎每兩年就參加一次取驗證的培訓。可還是幾乎每次培訓都會有人問:老師,什麼是AED?上周給自己企業的員工上急救技能課,起碼被問了四遍:什麼是AED?那麼那些生活中的普通老百姓或者很少對急救技能開展培訓的企業員工豈不是對AED更是一腦子問號?
  • 危急時刻能救命!關於「AED」你得知道
    日前 昆明的機場、地鐵站 超市、景區等公共場所內 增添了一種新型急救設備 這種機器就是素有「救命神器」之稱的 自動體外除顫器(以下簡稱「AED」)
  • 學校配「救命神器」兼具急救和科普意義
    在校園的某個地方,突然多出來許多神秘的小綠盒子,裡面裝的是救命神器AED。原來,去年深圳市急救中心與深圳市教育局合作,準備分批次將AED安裝在市內寄宿制高中,因為疫情,首批次AED安裝配置工作不得不由開學之初延遲到了放暑假之前。這批次AED於7月18日全面安裝完工,205臺AED順利入駐深圳69家寄宿制高中校園。
  • 「救命神器」AED,如何使用你知道麼?蕭山發布「手把手」直播教學...
    「救命神器」AED,如何使用你知道麼?蕭山發布「手把手」直播教學來啦!如果給你一臺AED,你會正確使用它嗎?使用過程中該注意什麼?哪些地方已經配備了AED?
  • 地鐵魚珠站將配備AED!這款「救命神器」,你需要了解!
    近日,小e了解到,作為5號線和13號線的換乘大站,地鐵魚珠站將配備「救命神器」AED。其使用非常簡單,因此被稱為「救命神器中的傻瓜機」。AED等急救設備,對公共場所工作人員開展應急救護培訓,將極大提高現場急救的成功率。
  • 「救命神器」AED投放太原地鐵
    當日,山西省紅十字會、太原市紅十字會、太原中鐵公司聯合舉行山西省人民政府2020年民生實事項目——公共場所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太原地鐵2號線集中投放儀式。「周圍環境安全,我已做好防護。先生,你怎麼了?這裡有人暈倒了,急需救護員,請這位先生幫忙撥打120……」現場,來自地鐵公司的10名工作人員演示雙人心肺復甦技能,並利用AED進行急救。
  • 「救命神器」AED阻擋死神鐮刀
    沒錯!這件神器就是電除顫器AED。據統計,在所有猝死的人中,有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臟病,70%的人因為沒有得到急救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心臟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是40歲~50歲。其中,男性猝死風險是女性的4~5倍,但女性在絕經後患病風險會增加。心臟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狀發作後1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突然喪失為特徵的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 「救命神器」來啦!企石這5個公共場所配置AED,分布在...
    在心跳驟停時只有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4分鐘」內利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對患者進行除顫和心肺復甦才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辦法好消息是「救命神器為全面提升公共衛生安全設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12月11日,企石鎮公共服務辦牽頭,在企石政務服務中心、敬老院、體育長廊、黃大仙公園、圖書館等五個人員密集公共場所,配置了5臺心臟復甦急救設備——自動體外除顫器(簡稱AED
  • 全市首臺公共場所「急救神器」AED「落戶」市政務服務大廳
    9月16日上午,日照市紅十字會副會長袁華偉一行來到市政務服務大廳,將一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捐贈給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用於公共場所突發事件急救處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徐西濤參加捐贈儀式。AED又稱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一種可攜式的醫療設備,它在最佳搶救時間內提高急救成功率,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於心源性猝死現場救生的「救命神器」,能夠更好地贏得急救「黃金3分鐘」時間,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生命的希望。
  • 洪梅添5臺「救命神器」AED,就裝這些地方!→
    12月18日,記者從洪梅鎮公共服務辦了解到,按照市的統一部署,洪梅鎮安裝完成並啟用了5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這些「救命神器」,將進一步提高洪梅應對突發事件的綜合能力,提升群眾心源性猝死的自救水平。
  • 救在你身邊,大朗投放6臺AED「急救神器」
    ■大朗在全鎮投放6臺AED急救神器 通訊員 陳慧敏 攝■技術顧問現場講解AED使用方法通訊員 陳慧敏 攝當有人出現心臟驟停,在「黃金四分鐘」內使用AED(自動體外除顫儀)對患者進行除顫和心肺復甦,是最有效的搶救辦法
  • 中國每年心臟性猝死超50萬人 「救命神器」AED亟待普及
    AED覆蓋的急救範圍有限AED是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的英文縮寫,它能夠自動監測患者心律、並施以電擊使心臟恢復正常運作。根據醫學研究,如果能夠在患者心臟驟停後立即對其進行電擊,急救的成功率高達90%。每延遲1分鐘,成功率將遞減7%至10%。由於AED對救助心臟驟停引起的心臟性猝死有較好的作用,因此也被譽為「救命神器」。
  • 北京地鐵將全線裝備AED 救命神器駕到 你會操作嗎?
    北京地鐵將全線裝備AED  救命神器駕到 你會操作嗎?  近日據媒體報導,2022年年底,北京市所有軌道交通車站將實現自動體外除顫儀(以下簡稱AED)全覆蓋,今年年底將完成7條線路104座車站的配置。緊接著問題來了,「救命神器」到位了,你真的會用嗎?
  • 伊金霍洛旗在公共場所配備了「救命神器」!瞅瞅是啥→
    近日,伊金霍洛旗紅十字會在部分公共場所增設了AED急救設備,為生命保駕護航。在鄂爾多斯國際機場,記者看到,離港大廳 、安檢通道後方 、行李提取大廳出口處共增設了3臺AED急救設備,設備上張貼著使用說明,方便使用者按照流程使用。
  • 騰訊發布AED地圖,用手機查找「救命神器」
    作為一種急救設備,AED能幫助心臟驟停、心室顫動的病人恢復心律。及時對患者進行AED除顫和心肺復甦,將有很大的機率挽救生命,堪稱「救命神器」。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在發布儀式上談到,隨著我國心臟性猝死人數的增多,建立和完善AED急救網絡並向公眾普及急救知識已刻不容緩。 據統計,中國心臟性猝死人數每年高達約54萬,平均每天1500人死於心臟驟停。
  • 多地加快鋪設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救命神器使用方法大力普及中
    多地加快鋪設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救命神器使用方法大力普及中 發布日期: 2020-12-21 08:31:55 來源: 央視網
  • 「救命神器」AED,離我們還有多遠?
    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便攜、且易於操作的急救設備,通常安置在人流量較密集的公共場所中,可為在第一時間為突發心臟驟停者進行電除顫,幫助患者恢復心律,被稱為「救命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