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猝死是可以挽回的。」12月26日,在國家衛健委例行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及藝人高以翔錄節目猝死事件,海南醫學院黨委書記、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候任主委呂傳柱這樣回應道。
呂傳柱表示,猝死的預防,一方面需要每個人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適量的體育鍛鍊,另一方面則需要相關部門保障心肺復甦知識技能的公眾普及以及公眾場所AED的投放。
那麼,什麼是AED?它的作用是什麼?配備狀況如何?近日,記者就這些問題展開調查。
北京西站地下二層的智能急救站內,配備了AED等急救用品。
把握「黃金4分鐘」
術器配合更能救命
「如果自己的生命發生了意外,我們是沒辦法進行自救的,只能等待身邊的人來救援。因此,只有心臟驟停急救知識得到了普及,人們在危急時刻才能會救人、敢救人,自己亦有可能被救。」莊清是一位馬拉松愛好者,在一次賽事中,他親身經歷了身邊人猝死事件的發生,從那之後,他開始重視此類事件,成為了一名急救志願者。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數超過55萬,這意味著平均每天約有1500例患者因猝死離世,其中約90%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公共區域。
「猝死的原因大多是心臟疾病發作,當我們發現有人突然暈厥倒地後,需要評估其是否屬於『三無』人口。『三無』即無意識、無脈搏、無呼吸,如果符合條件,就需要立刻開展急救行動。」江蘇省揚州市急救中心科普宣傳員陸繼妹說,心臟驟停起病疾速且病情危重,專業救援力量難以在短時間內到達急救現場,現場自救互救可以為患者贏得寶貴時間以等待專業救援力量到來。
「意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重要的是如何進行解救。」辰邦急救市場運營總監馬鑫說,如果公眾有足夠的自救互救能力,當人們發生心臟驟停時,就能有更多活下去的機會。
對於心臟驟停,最常用的急救方法是進行心肺復甦急救術,它是全世界公認的「救命第一要術」。但心肺復甦有「黃金4分鐘」的治療窗口期,每延遲一分鐘,救助率就減少7%-10%;超過4分鐘,患者的大腦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傷;10分鐘後幾乎沒有救助成功的可能。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器,被稱為心臟驟停急救中不可或缺的「救命神器」。據介紹,遇到有心臟驟停情況發生時,人們配合使用心肺復甦術和AED,可使搶救成功的概率達到70%。
江蘇省揚州市急救中心科普宣傳員向小學生傳授心肺復甦方法。
我國公眾場所AED數量、
密度仍有巨大缺口
「在心臟驟停急救時,雖然心肺復甦術配合AED使用也會有小概率施救失敗,但不用AED是很難把人救活的。AED設備的普及是急救事業繼續發展第一步,人人會用,人人有的用才是我們希望的結果。」馬鑫說。
如今,AED已成為國內大型馬拉松賽事的標配,但在日常生活的城市公眾服務空間內,AED的數量、密度仍有巨大缺口。據介紹,「黃金4分鐘」的存在,意味著AED要在4分鐘之內能夠送到,這也意味著,至少每400米就要配備一臺AED。而相關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日本每10萬人有155臺AED,而我國每10萬人不到0.1臺。
記者在北京市東五環區域用百度地圖APP搜索「AED」,共找到41條結果;用高德地圖搜索「AED」,共找到18條結果。隨後,記者又在微信內用「救命地圖」小程序查找AED,結果顯示,最近的一臺AED所在地與記者的距離有5公裡。搜索路徑未統一、搜索結果數量少,說明AED的設置和使用尚未形成統一的規範,且覆蓋面不廣。
在北京西站的急救站內,記者注意到,這裡共配備了10臺AED。北京西站地區志願服務協會秘書長崔豔榮向記者介紹,急救站內配備了多種急救物品,有AED、輪椅、擔架、止血包紮用品等。「自今年4月安裝急救設備以來,由於站內未發生乘客心臟驟停事件,AED的使用主要是培訓演示,但除AED外其他的急救物品使用率較高。」
近年來,國內不少城市也在積極推廣配備AED,比如廣東省深圳市在2017年推出「公眾電除顫計劃」,由政府財政出資購置5000臺AED,並於「十三五」期間完成安裝,力求在5—10年內實現每10萬服務人口配備100臺AED的目標。目前,在AED設置和急救知識普及上,深圳市已走在國內前列。
北京西站地下一層通道內,辰邦急救工作人員正在向站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講解智能急救站設備的使用方法。
「AED設備應由政府主導、
自上而下購買」
今年7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應普及全民急救知識,使公眾掌握心肺復甦等技能,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施設備配備標準,在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機場、車站、港口客運站、大型商場、電影院等人員密集場所配備急救藥品、器材和設施,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邁瑞醫療是AED的生產商之一,據邁瑞醫療AED專項負責人買合介紹,目前市面上的AED有租賃、購買、捐贈等配備方式。「比如北京西站的AED是屬於租賃形式的,每年需要交給租賃方一定的維護服務費;還有購買性質的,部分政府和企業會出資購買AED設備,為員工健康作保障;還有一些街道辦事處、公益組織會出資捐贈AED給社區、學校等地。」買合表示,一臺AED設備的費用大概在2.5—4萬元之間,目前較多是依靠小區物業、商業中心、公民自發購買,但或許由政府主導、自上而下購買AED才能更好地推動AED普及。
對於在公共場所配備AED的問題,北京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將用3年時間在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各大火車站、390餘個地鐵站、各長途客運站、公園、景區、大型購物商場等公共場所,按照標準配置AED,相關標準將由衛生健康部門出臺。「未來可以將北京市的AED配置點位串成一個網絡,通過網絡建設,讓120指揮調度中心能迅速收到AED使用信息,同時能就近快速地派出救護車。」該負責人說。
急救小貼士
面對心臟驟停,這些操作要領需掌握
第一步:識別和啟動急救
1.判斷患者意識。雙手輕拍患者肩膀,在耳側呼喚患者,看其是否有反應。
2.求助、呼叫120。尋求周圍人幫助,撥打120,並讓人幫忙找附近的AED。
3.判斷患者心跳。若患者無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同時用2-3根手指按壓患者頸動脈,若無脈動,說明心臟驟停,需要馬上開始心肺復甦。
第二步:胸外按壓30次
讓患者頭部與軀幹處在同一平面,仰臥在平實地面上。交疊雙手,上身前傾,雙臂伸直,垂直向下,按壓深度為5-6釐米,以每分鐘100-120次的頻率按壓30次。
第三步:人工呼吸2次
一手置於患者額部,向下壓,另一隻手放在患者下頜處,向上抬。清除患者口腔中的異物後,捏住患者鼻子,快速將氣體吹入其嘴裡。
持續重複第二步+第三步,在AED送達後立即打開AED,按照AED指示操作,直至醫務人員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