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廣平:堅守講臺30年的「拐杖教師」

2020-09-09 新華網客戶端

9月8日,馮東海在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特教學校。 今年48歲的馮東海是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教師,兒時的一場高燒讓他無法正常行走,從此只能依靠一根拐杖走路。 1990年3月,18歲的馮東海成為村裡小學一名代課教師,他依靠拐杖支撐身體給孩子們上課。如今馮東海調任到了廣平縣特教學校。除了上文化課,馮東海利用自己的特長增加了書法課。因為是班主任,他每天要上四節課,加上自習課輔導學生,一天差不多要站五個多小時。長時間拄著拐杖站立教學,造成脊柱和左腿側彎變形。右臂常年拄拐,腋下已經磨得滿是紅泡,時常疼痛難忍。為了不影響教學,他在講臺旁邊放了一個凳子,每次疼得厲害時,就坐下了捶打右臂、按摩左腿,以此來緩解疼痛。 馮東海三十年風雨無阻,用心上好每一節課。「這輩子最值得驕傲的就是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馮東海說。 新華社發(程學虎 攝) 1 2345678下一頁

9月8日,馮東海(右一)在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特教學校課堂為學生上課。 新華社發(程學虎 攝)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9月8日,馮東海在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特教學校辦公室備課。 新華社發(程學虎 攝)

9月8日,馮東海(左一)在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特教學校課堂為學生上課。 新華社發(程學虎 攝)

9月8日,馮東海(右一)在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特教學校為學生講解農作物知識。 新華社發(程學虎 攝)

9月8日,馮東海在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特教學校課堂為學生上課。 新華社發(程學虎 攝)

9月8日,馮東海在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特教學校宿舍照顧生病的學生。 新華社發(程學虎 攝)

9月8日,馮東海在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特教學校課堂為學生糾正發音。 新華社發(程學虎 攝) 上一頁12345678

相關焦點

  • 廣平:堅守講臺30年的「拐杖教師」
    今年48歲的馮東海是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教師,兒時的一場高燒讓他無法正常行走,從此只能依靠一根拐杖走路。1990年3月,18歲的馮東海成為村裡小學一名代課教師,他依靠拐杖支撐身體給孩子們上課。如今馮東海調任到了廣平縣特教學校。除了上文化課,馮東海利用自己的特長增加了書法課。因為是班主任,他每天要上四節課,加上自習課輔導學生,一天差不多要站五個多小時。長時間拄著拐杖站立教學,造成脊柱和左腿側彎變形。
  • 組圖|拐杖撐起教師夢
    一副拐杖,一腔熱血,一生夢想。今年教師節,蘇國泉又收到許許多的鮮花與祝福,他是臨沂市啟陽小學的一名教師,他是需要拄著拐杖才能行走的殘疾人,今年56歲的蘇國泉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已經堅守36年,大家親切地稱他為「拐杖老師」。
  • 大愛無疆 拐杖撐起教師夢
    今年教師節,蘇國泉又收到許許多的鮮花與祝福,他是臨沂市啟陽小學的一名教師,他是需要拄著拐杖才能行走的殘疾人,今年56歲的蘇國泉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已經堅守36年,大家親切地稱他為「拐杖老師」。1982年,因身體殘疾,與高考失之交臂。1984年,他在一所村辦小學當代課老師。因工作出色,1986年被學校推薦參加脫產進修考試,並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但是,還是由於身體缺陷,他再次失去機會。蘇國泉沒有氣餒,兩年後他終於以優異的成績被臨沂師專破格錄取,畢業後成為一名公辦教師。
  • 趙擁軍:堅守講臺30年 學生成長路上的「築夢」人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衛 郭峰 濱州報導「我從1991年進入人民教師這個行業,有近30年的教齡了。因為在學生時代遇到了很多讓我非常愛戴的老師,所以從小就對教師這個職業充滿了崇拜。」趙擁軍今年51歲,身穿一身長裙,梳著一頭馬尾辮,談吐優雅,完全打破了大家印象中老師刻板的形象。
  • 亳州丁成寬:三尺講臺36年堅守 一盞紅燭照亮農村孩子健康成長之路
    事跡簡介:1984年,高中畢業的丁成寬成為本村小學的一名民辦教師。初登三尺講臺,望著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熟知農村教育環境的丁成寬,更加堅定了投身教育的信念。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現象,丁成寬開始搜集相關資料,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
  • 福建鄉村教師堅守海島26年 凳子改裝成講臺桌
    中新網福州4月28日電 (記者龍敏)一張用小凳子改裝而成的講臺桌,一間破舊的石板房,這就是福建莆田羅盤島上鄉村教師魏亞建堅守的陣地。儘管條件十分艱苦,但他一待便是26年,9000多個日日夜夜。然而,26年間,該島先後來了30位老師,除了他之外,沒人留下,最短的僅待了15天。1988年9月,魏亞建來到羅盤小學。「剛到羅盤小學時,連一塊磚的圍牆都沒有。」魏亞建回憶道,當時這裡的廁所是露天的,連個草棚都沒搭。教室裡,連像樣的黑板和課桌椅都沒有,講臺用一張小凳子改裝而成。這所偏遠海島上的鄉村小學,長期被「三缺」難題困擾著,缺老師、缺場地、缺設備。
  • 蒙城:19年不離崗,帶病堅守鄉村講臺教師「王淑麗」
    忍著疼痛堅守三尺講臺王淑麗是一名英語教師,她的症狀始於2006年,正上著課或者下樓梯時,突然就會感覺頭暈目眩,並伴有嘔吐、疼痛。當時,王淑麗以為可能是貧血導致,並未放在心上。2011年8月,正在準備晚飯的王淑麗,頭猛地一陣疼痛,身體立刻癱在地上。幾天後,她被南京某醫院診斷為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右側後交通動脈瘤。經搶救,王淑麗撿回了一條命。但她的頭部卻因血管破裂,被手術植入了彈簧栓和錫箔進行修補。故,之前的症狀仍然存在。後期可能還要進行二次手術。醫生建議她要長期休養,不能再勞累了。然而,出院不久,她就不顧勸阻,重回講臺。
  • 仁壽教師汪芳:堅守初心 逐夢講臺
    講臺上,她神採奕奕、侃侃而談生活中,她優雅含蓄、溫婉內斂20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堅守初心把最好的青春年華留在三尺講臺上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仁壽一中北校區高一語文教師汪芳了解她在教育路上的追夢故事1999年大學畢業後,汪芳如願踏上了三尺講臺,開啟了她的追夢之路。
  • 三尺講臺,一副拐杖
    三尺講臺,一副拐杖單腳跳寫板書在左腳受傷的情況下仍堅持給學生們上課這是近日發生在贛州市南康中學的暖心事
  • 教師節特輯③ | 三尺講臺,三十餘載堅守——致敬所有老師,你們辛苦了!
    本期教師節特輯就帶大家了解下這些對古鎮教育事業有突出貢獻的資深教師他們紮根古鎮教育最低教齡32年!23年校長生涯中,蔡汝浩把教師發展作為學校的第一要務,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33年堅守,33年耕耘,蔡汝浩胸懷教育夢想的大目標,在開拓與奉獻的路上執著前行。海洲第一小學 歐定桂30多年前的歐定桂正值青春年華,帶著新奇、懷著熱情走上了三尺講臺,那一刻她就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一頭是義務,一頭是責任。
  • 失去手腳女教師堅守講臺12年 用雙臂寫板書批作業
    失去手腳女教師堅守講臺12年 用雙臂寫板書批作業 2020-11-02 09:55:21  來源:中新視頻
  • 安徽蒙城一教師紮根鄉村20年 帶病堅守三尺講臺
    原標題:紮根鄉村從教20年,帶病堅守三尺講臺身為市級骨幹教師,放棄進城機會,紮根鄉村從教20年,為了教育多次累倒在講臺上。因勞累過度,心臟做了搭橋手術,需長期服用藥物,且不能操勞,但蒙城縣王集中心小學老師丁言輝仍堅持帶病代課,為教育默默奉獻自己。
  • 小學教師汪開寬的堅守: 一座孤島一個人,三尺講臺三十年
    很難想像,一個人,在一個只有4名學生的小學校,每天面對著不同年齡的孩子,全學科啟蒙、全年級帶班,在三尺講臺上,一站就是三十年。這背後,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和精神。1988年,汪開寬從含山師範畢業以後,因為一句承諾,為了家鄉孩子們不失學,不用像自己小時候上學那麼困難,選擇了留在家鄉教書。一個人,一座孤島,三十年的堅守。
  • 小學老師腳受傷未痊癒 打石膏拄拐杖仍站講臺上
    小學老師腳受傷未痊癒 打石膏拄拐杖仍站講臺上 楊老師本可以請假在家,但她放心不下班級裡的孩子,打著石膏,拄著拐杖,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不放心學生,拄拐來上課  昨日16時許,記者在新橋中心小學見到了帶傷上課的楊老師,楊老師右腳打著厚厚的石膏,手裡的拐杖十分破舊。楊老師剛上完一節課,休息一會兒,她還要再上一節課。
  • 他用一根拐杖,讓很多大山裡的孩子變成人才,背後真相是……
    他叫李朝文,是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東起鄉長豐村小學唯一的老師,從教了39年。上世紀70年代,當時山區道路不通,交通十分不便,夏季這裡暴風裹挾冰雹,鋪天蓋地,經常下雨,所有的房屋都是土木結構,漏雨。在這樣的惡劣懷境下,很多人都望而卻步,李朝文高中畢業後,自願留在家鄉做了一名民辦教師。
  • 三尺講臺,默默堅守——採訪鄉村教師張小鈞
    張小鈞,男,48歲,人民教師,現任陝西省寶雞市隴縣東南鎮高廟小學副校長,基層副高級職稱。自1993年參加工作至今,從事教育行業已有27年。27年來,他默默堅守,主動奔赴環境艱苦的鄉村學校,為貧困地區的孩子點亮了一盞盞求學之路的燈。在此期間,張老師連續14年任教初三畢業班。
  • 錦州黑山:女教師張立城8年青春堅守鄉村講臺
    年輕的女教師張立城卻將青春交付在這裡,默默堅守著鄉村三尺講臺。「用心工作、用愛育人」,8年的教學經歷,讓34歲的張立城把這句樸素的話寫進了自己的人生感悟。2012年,她通過省招考特崗教師被分配到這所全縣條件最艱苦的鄉村小學工作,從一名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到全國優秀教師、今年的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這其中飽含著張立城的汗水、淚水以及對教育事業執著的熱愛。
  • 身邊|帶傷堅守三尺講臺 丹心化雨潤物無聲
    故事的開端還要從2020年的暑期說起。臨近開學,擔任平陰縣實驗學校二年級三班班主任、主教數學的陳敏老師不幸意外受傷,腿部嚴重骨折。「學校一開學,各項工作都很緊張,作為班主任,開學第一天就應該和孩子們站在一起,不能因為我的傷病而耽誤了孩子們!如果休息,不是一天半天。
  • 教師節特別報導|陳桂英:堅守三尺講臺 培育時代新人
    教師節特別報導 | 陳桂英:堅守三尺講臺 培育時代新人客家新聞網 李鑑 見習記者羅敏在贛州市第五中學,有這樣一位老師,從教8年來,她把滿腔的熱血獻給了摯愛的學生,把勤勞和智慧融入三尺講臺作為教師,她把上好課當作她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從教生涯8年裡,陳桂英從任教第一天起,就樹立了一個信念,用溫暖的心關愛學生,用寬容的心對待學生,用欣賞的目光關注學生的閃光點。在學習上,陳桂英對學生的要求到「嚴苛」程度,上課點到、檢查作業,她都親自監管。在課下,她卻十分關心關愛學生,對班級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了如指掌。
  • 四十年堅守初心——記龍山縣石牌鎮初級中學教師張光柱
    來源:湘西網本報特約記者 彭 傑40年如一日,他紮根農村,三尺講臺逐夢不息,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學生,讓家鄉教育改變落後面貌,越辦越好。他就是龍山縣石牌鎮初級中學教師張光柱。為此,張光柱2018年被評為「湖南最可愛的鄉村教師」,2019年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2020年1月被評為「湖南好人」;2020年8月,榮獲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稱號。初心不悔——立志改變家鄉教育1980年,張光柱在16歲那年,便在自己的母校龍山縣石牌鎮上母村小當上了民辦教師,成了家鄉的「教書先生」,也正是那個時候他便深深地愛上了這個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