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關係孩子的一生,家長要注意這4個層面

2020-12-12 格林的醬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當一個孩子會說"我"的時候,他的自我意識建立的過程就已經開始了,而這個時候也正是孩子進入集體生活的時候。除了鼓勵孩子快速的融入夥伴之中,家長還需要認真地給予孩子支持和鼓勵,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讓孩子能夠培育起獨立思考的能力。

好的自我意識教育,首先需要一個好的教育理念作為出發點。接下來要介紹的就是孩子借我一時發展的四個層面,這四個層面構築了一個完整的自我意識發展體系,關係著孩子的一生。

一、 父母必讀: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4個層面你知道少?

所謂的"自我意識",就是自我覺察(感覺和觀察)。觀察自身所處的環境,感知內的情緒和認知。簡單來說,就是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身心。

1、第一個層面:自我認知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有一定的認知,比如"我長得高/矮","我是寫作/運動","我喜歡動作片/喜劇片"……從身高胖瘦等外在特點,到興趣性格等內在要素,我們都能夠感受自己的存在和特點。

然而,懂得觀察自己,並不是全部的"自我意識",只是"自我認知"開展的第一步。

孩子自我認知的過程既緩慢又循序漸進,一開始是從自己擁有的情感和物品來認識自己。

在日常相處中,孩子常會有這樣基本的認識:

我難過的時候會哭;

我是個梳著長辮子的女孩子;

我的媽媽在學校工作,是個老師;

我的玩具別人不能分享;

……

從認識自己所擁有的物品,在到情緒,這表明了孩子的"自我認知"有一定的發展。如果孩子總是動不動就哭泣,甚至開始不聽話、頂嘴,或者問:"媽媽,為什麼男孩子不穿裙子"之類的問題時,家長就應該意識到孩子的"自我認知"開始發展。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會在自我認識的層面中逐步走下去,對外界和自己的認識,明白自己內心的渴求和期待。

2、第二個層面:自我體驗

"自我體驗"這個層面其實開展得很早,當嬰兒把他的手指塞到嘴巴裡"品嘗"的時候,"自我體驗"就已經發生了。

除了吃手指,孩子還有很多表現"自我體驗"發展的動作,比如不停地抽紙巾、把狗狗全身上下摸個遍、看見媽媽新買了的東西就去聞聞……這些都是孩子在努力親身地體驗周遭的環境。

當"自我體驗"被滿足之後,內化就產生了。孩子體驗到的一切,無論是感官觸覺,還是情緒反應,都會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

孩子在家裡摸了狗狗之後,上學看到"毛茸茸""小小隻"等字眼就會立馬想到家裡的狗狗,這就是"自我體驗"下感官和自我認知的關聯。

如果失去了"自我體驗",那麼孩子只是從書本上得到知識,真實的感受和自我意識內化也就不會發生。

3、第三個層面:自我調節

孩子在學校和小夥伴發生了矛盾,對方把他的鉛筆拿走,孩子就以牙還牙搶走他的書包,放在走廊上。矛盾發生的一刻,很顯然體現了孩子們缺乏"自我調節"的能力。

在成長的路上,孩子每一天都會遇到新的挑戰,產生新的想法和不同的感受。如果孩子不懂得"自我調節",那麼他就不能適應周遭的變化,很可能會因為一件小事而亂發脾氣,或者感到非常悲傷。更多孩子會把自己的情緒壓抑住,不跟老師長輩談起,也不會告訴好朋友,這樣孩子就過得極度不自在。

"自我調節"的能力能夠幫助孩子處於一個情緒基本平衡的狀態,不至於太悲傷被動,也不會去到憤怒激動的狀態。

家長千萬不要小瞧這種能力,這是孩子以後學會情緒管控的基礎,也是適應人際交往的重要能力。

4、第四個層面:自我評價

去到最接近"自我意識"形成的層面,孩子應該要學會如何正確客觀地評價自我。而對於大部分的孩子而言,客觀的"自我評價"並不簡單。

從心理學出發,自卑和自戀是人格特質中共生共存的特性,每個人都會有自卑、自戀的感受,這會影響孩子對自己做出客觀的評價。

面對"自我評價",孩子常常都會支支吾吾地不懂得如何表達,他們會想:如果表現自己的缺點會使別人看不起自己,而只講優點的話不客觀實際。而且,孩子太小不知道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再加上中國的教育關注集體,太過特立獨行是不受歡迎的事。

正確的"自我評價"讓孩子更容易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這也正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一步。

二、 從四個層面出發,培養孩子"自我意識"能力

1、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

在六歲以前,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大多來自與父母日常間的交流,父母言語表達和動作行為都會讓孩子吸收,內化成初步的自我認知。在這一個層面,孩子特別喜歡,家長問問題,事無巨細,都要纏著家長問東問西,這時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並不是給出一個正確答案,而是家長回答的態度。

認真真誠的態度,會促進孩子去思考周邊的人和事。家長總是無視孩子的問題或者很馬虎的回答,其實孩子都知道,他會知道爸爸媽媽感到非常尷尬,或者不願意回答當你敷衍了事的回答了孩子問題之後,或者給出了一個錯誤答案,那麼孩子對你的信任也會越來越少,她的內心沒有一個答案作為支撐,就會對世界和社會越來越多疑。

2、體驗式教學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自體驗"的發展給了廣大家長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啟示——體驗式教學,讓孩子們親身地體驗你要教授的東西,孩子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內涵,內化知識和概念,理解更加持久深刻。

體驗式教學並不僅僅是用在課堂上,在面對大量枯燥抽象的概念時,孩子常常都無法消化,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家庭上,他們都可能會遇到學習的障礙。體驗式學習,注重互動,"真聽真看真感受"對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推動作用非常大。

而且孩子成長需要親身體驗,親自驗證,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認識,如果僅僅是紙上談兵,對孩子也沒有太多的益處。

3、以身作則做榜樣,教育孩子情緒管理的方式

如果家長在家裡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那麼孩子也可能會學習這樣表達情緒的方法。正所謂:壞脾氣的媽媽養不出好脾氣的孩子,孩子自我認識的發展需要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而能夠給孩子做出好榜樣的第一人選絕對就是父母。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教育好孩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家長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就約等於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這是家庭教育中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在面對孩子過錯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一個溫和又堅定的家長,首先要用一個寬容的姿態接受孩子的不足和缺點。遇到實在非常糟心的事,也不要在家裡大發脾氣,可以和孩子一起聽歌,看書做運動,一邊陪伴孩子,一邊能疏導自己的壓力。

4、更加準確地引導孩子進行自我評價

在六歲之後,孩子的自我評價更需要家長的引導。比如孩子畫了一幅畫,會問媽媽:"你看看我畫的好不好看?"這時候家長不應該再說:"真好看,我兒子畫的真棒!"而是用更加準確的言辭來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評判,可以說比"我覺得構圖不錯,如果色彩再鮮豔一點就好了。"

這時候家長給孩子的回答不應該是模糊的,也不應該全然是批評或者是讚美,應該要夾雜一些對孩子有啟發的要點,這會為孩子之後進行更深層面的自我認知和評價,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是格林的醬,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有「自我意識」是好事,經歷這4個層面的發展,心智會更成熟
    在這個自我意識萌芽的階段,孩子逐漸出現自我意識,會慢慢地將自己和周圍的環境、人事物區別開來,意識到"我"的存在,明白自己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要知道,這是孩子心理層面發展的一種表現,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謂是家長眼中的麻煩,因為講道理說不通、教訓孩子也沒有效果,只能說這是全世界的家長普遍面對的難題。
  • 「7歲8歲狗都嫌」,卻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時期,家長要注意...
    在接觸到更多的人和知識層面之後,孩子會覺得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體系,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拿主意了。 作為孩子的家長,應該多多注意孩子的行為,一旦有了進步,要及時肯定和鼓勵,滿足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面對第二叛逆期的孩子,各位家長可要轉變觀念,慢慢修煉。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孩子,時常肯定孩子,才能與孩子一起平穩度過這個「狗都嫌」的時期。
  • 孩子不聽話?是「自我意識發展」的必經階段,家長不必擔心
    孩子不聽話?是「自我意識發展」的必經階段,家長不必擔心在養育孩子過程中,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多多少少會產生一種「失控感」,覺得孩子越來越難以管教,過去樂於聽從父母建議的孩子有時候會對父母的看法嗤之以鼻。
  • 認識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幾個階段,幫助孩子擁有正確「自我意識」
    之前在教育機構工作,經常會有家長問到:為什麼有的孩子能對學習那麼有主見,我家孩子就不行呢?這其實是自我意識的發展問題。當孩子的自我發展比較完善時,他們就會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獅子王》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吧,我們看到復仇故事的同時,也看到了辛巴是如何從一個幼小的膽怯的獅子成長為後面的獅子王,這其實是它自我意識的發展的過程,從非明晰到清晰良好。說到這很多家長會問"什麼是自我意識"?《獅子王》裡哪裡表現出了自我意識?我們先解答第一個問題。
  • 如何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4個成長方法,幫助孩子成為佼佼者
    在最近熱播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中,提到以下4種方法,幫助孩子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方法1:模仿《超人回來中》本特利要戒奶嘴,但戒不掉。哥哥威廉就抱著弟弟就著自己的胸餵奶。正巧爸爸出來看見,被嚇了一跳。
  • 糟糕的2歲Terrible Two:這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家長可別急
    發現孩子的這種喜歡說不的行為反應在很多家庭中都有體現,這是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形成的標誌。這是一種孩子逐漸認識自我的過程,逐漸明確自己與環境的獨立關係。這個時期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更加傾向於表達自我的心理狀態。為什麼2歲左右的寶寶特別倔?這和自我意識大有關係。一、孩子的「自我意識」有多重要?
  • 家長請注意,如何建立孩子的自我意識?
    我還發現,稱謂對孩子的自我意識的培養很重要,孩子自己的名字是屬於他的,而稱謂是附屬於其他人的一種關係。 有時候遇到熟人帶著孩子,我們相互介紹。她會說:「這是我兒子,12歲,你比兒子大一點吧。」我就會說:「這是麥粒,我兒子,11歲了。」雖然這是很小的事情,但是站在孩子們的角度看,感受可能很不一樣。
  • 提高孩子自我認知,強化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家長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有些孩子在父母看來非常聰明,可孩子卻不自信,認為自己做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一個人對自我的認識需要很長時間,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想要正確的評估自己,其實是很難的,如果想讓孩子發展的好,那麼就要能夠正確評估自己,而家長對孩子的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
  • 家長注意!小學生最容易犯的4個不良習慣,影響孩子一生
    可見行為習慣對人一生的影響,其中童年時期作為人行為習慣最好的養成期和塑造期,家長一定要注意,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才能對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不該答錯的題答錯了,不該寫錯的字寫錯了,閱讀題目時忽略重要元素……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馬虎也經常導致孩子犯很多錯誤。馬虎應該怎麼改正呢?首先家長要有意識地告訴孩子,馬虎並不可怕,只要下定決心改正,是一定可以成功的。除了在做作業、生活中養成多檢查幾遍的習慣外,家長可以在孩子手腕上套一個橡皮筋,每當犯了馬虎的錯誤時,就彈自己一下。
  • 孩子自我意識什麼時候形成的?這些關鍵階段,需要用心教育
    心理學上講「自我意識」有4個特點,了解這4個特點也很重要。特點一:意識性心理學講的意識性,就是有意識,區別於無意識和潛意識,所謂意識性,就是孩子已經可以對自我對他人和環境之前的關係有著明確、清晰的理解和覺察的能力和態度。
  • 解析《獅子王》:從辛巴的成長史,看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
    曾經看《獅子王》,以為這只是一個小獅子的勵志成長故事,卻沒有意識到這看似是辛巴身份的變換,實際上卻伴隨著辛巴"自我意識"的發展和成熟。這部電影之所以經典,也是因為大人都從小辛巴的成長過程中,看到了自己自我意識的發展,同樣的,也激起了孩子對於自我成長的渴望。
  • 有了寬鬆的環境,孩子的自我意識,才能更好地發展
    在《萌仔萌萌宅》的綜藝節目中,肯尼對於張大大要和他遊戲、譚維維要教他唱歌,都是拒絕,說最多的話就是「我不要」。孩子2歲以後,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在孩子自我意識出現的時候,家長要做什麼?需要注意的點有哪些?繪本《西奧和不先生》講述了一位名叫西奧的男孩,自我意識如何表現的一天。
  • 女童被帶走失聯,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家長何時給孩子上一課?
    在感慨時下環境中潛藏著巨大的風險的同時,有必要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01兒童自我保護意識的重要性在相關數據顯示中,兒童被拐的場所多發生在醫院、火車站這些人流量較大的地方。這與父母的監管不到位和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缺乏有很大的關係。
  • 家長輔導教育孩子時,要避免這幾個坑,不要給孩子的一生帶來影響
    本篇是專欄《普通孩子變形記:學霸養成全攻略》中第一模塊:家長認知與輔導篇的第一節,本篇共兩節。今天這節課主要幫大家規避在日常的輔導教育中需要注意避免的坑。這些不恰當的做法如果我們不及時發覺並修正,很可能給孩子的一生帶來不可逆轉的嚴重後果,這就是原生家庭教育的無形影響。道的法則是最核心的。
  • 孩子的自我意識是如何發展的呢?
    兒童如何意識自己兒童「自我意識」說白了,就是明白自己「我是誰?」,它是一種對自我的關注。這看似簡單,實則是個有趣的科學問題。它利於了解孤獨症孩子的內心世界,如孤獨症孩子能夠明白自己是誰嗎,他們為何缺乏自我意識,他們的社會認知損害,是否與缺乏自我意識有關?這得從正常兒童說起,嬰兒是什麼時候開始知道自己的存在的。
  • 面對高中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家長你的應對方式對嗎?
    然而,現實生活中,孩子面對的,不僅是學習問題,還需要思考考個什麼樣的大學以及學習什麼樣的專業等實際的問題。有時他們會想:現在的狀態會成為理想中的我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就不可避免地會牽涉到一個問題:自我認同的問題。能否順利地完成這一心理任務,關係到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建構,關係到他們以後能否更好地適應社會,成為有用之才。
  • 想要孩子遠離危險?培養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看看這9個方法
    培養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方法一、反覆檢查孩子本身是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的,但是越小的孩子就會越容易忘記所學習的東西。於是我們要讓孩子反覆做一個事情,孩子才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校園關係好,就會擁有很多好朋友。一群孩子一起上學,放學。歹徒可不敢行動了。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小的時候,友情很脆弱,多與朋友待在一起,可以增進朋友間的情感。
  • 孩子不能分清你、我、他?其實是孩子自我意識發育不成熟
    我把我這件事告訴了我的同事,我的同事微微一笑,告訴我:「其實我的孩子在前幾個月也是如此,其實這是寶寶語言發育的正常現象,你不要太過焦慮」。我和同事聊了很久,最終解開了我的疑惑,孩子對於名稱代詞的不理解是和自我意識發展有著莫大的關係。一,孩子不能理解名稱代詞,其實是孩子的自我意識發育不成熟。
  • 孩子難以建立自我意識?父母耐心指導是關鍵,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比如孩子按時吃飯、按時睡覺,你誇贊孩子這件事情做得非常好,那麼孩子就會高興,甚至會飄飄然,積極的誇讚就會提高孩子的能動性。但當孩子不聽話時,你就批評孩子不是個好孩子,就會對孩子產生消極影響,降低孩子的能動性。4、 同一性孩子在小時候並沒有明確的自我想法,他們有什麼事情都會說出來。
  • 如何提高孩子社交能力?5個提升自我關係的方法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孩子社交能力差要怎麼辦?家長要如何幫助社交能力差的孩子?孩子的社交能力要如何提高?下面小編要分享的是5個提升自我關係的方法,讓孩子人際力倍增!相信家長們,都十分關注孩子人際力的發展,並且對孩子人際力高低的現狀有所困惑和不解,那麼我們先來做一個小的測試。1.你的孩子在人前是否總是低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