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進入大學,我的首選專業將是人工智慧。因為未來一定是人工智慧的時代,年輕人可以獲得時代和社會共同發展的廣闊前景。」——比爾·蓋茨
這幾年,我們明顯感覺到人工智慧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深度融合,人臉識別、智能分揀、無人駕駛、語音識別、智能診療等已大量落地應用。我們可以看到,上至國家政府、下至世界巨頭公司,無不將人工智慧技術視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性戰略。
人工智慧技術對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和科技進步起著重要作用,而人工智慧技術的創新離不開人工智慧頂級人才,人才是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因素。而高校在人工智慧人才培養中扮演關鍵角色,是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的高地。
近年來,我國在人工智慧學科和專業方面已加快推進,多層次地促進人工智慧人才培養體系的建成。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慧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2019年,全國共有35所高校獲得首批人工智慧專業建設資格。今年3月,教育部再次審批通過180所高校開設人工智慧專業。
作為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城市,西安擁有優質豐富的高校資源,在人工智慧領域科研實力相當突出,如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尤為強悍。今天,Dr.蒜為各位整理了這幾所高校人工智慧的發展,一起來感受下他們的魅力。
01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簡稱「西安交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七五」「八五」重點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七所高校、「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九所高校,「珠峰計劃」首批11所名校之一,「2011計劃」牽頭高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入選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大學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成員,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發起高校。
西安交大人工智慧學科發展歷程:1958年西安交通大學在國內首批創建的「自動控制」專業;
1981年,設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二級學科(2001年被評為全國重點學科);
1982年,設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二級學科(2001年被評為全國重點學科);
1986年在國內最早成立了人工智慧專職研究機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所」;
2017年創辦了「人工智慧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探索培養人工智慧方向本科生;
2018年,人工智慧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招收第一屆本科生;
2018年12月在人機所的基礎上成立「人工智慧學院」;
2019年3月獲教育部首批「人工智慧」本科新專業建設資格。
2018年開設人工智慧試驗班西安交大人工智慧試驗班的創辦,是對國家人工智慧發展戰略需求的主動適應。人工智慧試驗班的培養將充分發揮西安交大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科研優勢,與業內領先企業深度合作,加快推進人工智慧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試驗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培養能夠紮實掌握人工智慧相關學科知識,具備突出科學素養、創新能力、系統思維能力和國際視野,未來能在我國人工智慧科研與產業發展中發揮領軍作用,並有潛力成長為國際一流工程師、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優秀拔尖人才。
人工智慧試驗班自2018年起開始招生,學生選拔按「優中選優」的原則,每年招生40人左右,其中,50%左右通過高考招生選拔,50%左右過校內新生選拔,在學習過程中施行動態管理與進出機制。
02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Xidian University)簡稱「西電」或「西軍電」,是中央部屬高校,1959年中央確定的首批20所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於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共建,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特色985工程)、「2011計劃」重點建設行列,是中國最早的2所國防工業重點軍校之一(哈軍工、西軍電並稱)和56所教育部批准設立的研究生院之一,''兩電一郵''成員,先後入選首批5所科技部撥付專項經費的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首批6所教育部集成攻關大平臺、首批7所世界一流網絡安全學院、首批9所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理事長單位)、首批11所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常務理事單位、首批35所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
西電人工智慧學科發展歷程:1990年成立了我國第一個交叉學科中心——神經網絡研究中心;
2003年成立了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
2005年獲準設立了「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
2007年,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
2008年,「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2012年,成立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2017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學院成立。
西電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2005年西電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獲批,開啟了其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之路,逐步形成具有西電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即面向國家國防重大需求,面向國際學術前沿,積極探索與構建人工智慧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融合的新模式。
注重鏈式思維,構建「國際化+西電特色」的本碩博一體化培養體系;拓展載體建設,厚植產學研協同化人才培養基礎;突出研教融合,打造高精尖專業化科技創新團隊。
通過產學合作、產教融合、科教協同、國際合作、本碩博銜接與協同的新工科方式,階梯式、有針對性地完成讓學生「會做、敢想、能創新」的培養,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創新」貫穿於學生的成長始終。
03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簡稱「西工大」,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中國唯一一所以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牽頭成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歐盟QB50項目亞洲區唯一發起單位與亞洲區總協調單位。
西工大人工智慧發展歷程:西北工業大學是國內較早在本科階段開設模式識別、人工智慧等方向課程的高校,編著出版全國第一部《人工智慧導論》、《數字圖像處理》等教材。
西工大計算機學院張遵濂教授1982年組織陝西省第一期人工智慧討論班,1987年創建西工大人工智慧教研室。何華燦教授從1978年開始開展人工智慧領域研究,其主編的《人工智慧導論》中文教材於1983年出版,是我國第一部人工智慧方向的教科書。
西工大人工智慧專業西北工業大學人工智慧專業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以「三航」、「空天地海」大數據為特色,重點關注智能感知、大數據智能、圖像處理、語音識別等方向,並通過這些方向進一步支持航空、航天、航海、材料、生物醫學等具體應用領域的需求。
人工智慧專業致力於培養人格健全,德才兼修,具有良好專業素質的人工智慧領域複合型、創新型、引領型人才,培養方案將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基礎,體現「軟硬結合、注重系統、強化實踐」的傳統特色,構建「厚基礎、寬口徑、特色方向結合」的課程體系,適應國家信息領域和相關學科交叉協同發展的需要。
西工大無人機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擁有國內唯一的無人機特種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無人機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所是專門從事中小型無人機系統研發和製造,是國內最大的中小型無人機科研生產基地。
科研實力:無人機特種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無人機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掌握無人機總體設計與系統集成技術、無人機平臺技術、動力裝置技術、飛行控制/導航與制導技術、發射和回收技術、地面站綜合設計技術、模擬訓練器綜合設計技術等。
今年,陝西共有9所高校申請新增開設人工智慧專業並獲批,這9所高校分別是:長安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理工大學、陝西科技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工程大學、西安石油大學、商洛學院。
當下,隨著人工智慧產業的高速發展,市場對人工智慧人才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高校作為人工智慧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不僅為社會輸出大量頂尖人才,也為學術研究和產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