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泳圈又變「奪命圈」,這些育兒用品黑名單就別用了吧!

2020-12-19 1分鐘育兒知識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嬰兒遊泳」開始在育兒圈裡備受追捧。

但對於商家宣傳「嬰兒遊泳」可以促進發育,鍛鍊心肺功能,最重要的是還能刺激大腦發育,提高智商等等。

圖片來源:Pexels

聽了這些宣傳,恐怕沒有哪位寶媽能抵擋遊泳可以給孩子帶來這麼多好處的誘惑吧。

不管經濟允許不允許,就算是價格不菲的嬰兒遊泳課程很多媽媽咬咬牙也買了。

畢竟,都是為了孩子。

很多時候看朋友圈裡一些媽媽發寶寶遊泳小視頻,小小的身體僅依靠一個遊泳脖圈卡著,就任由寶寶自己在水中撲騰,小編真的很難看出孩子到底是遊得開心還是驚恐。

先不說「嬰兒遊泳」是否真如宣傳所說的那麼神奇,但寶寶遊泳時脖子上小小的脖圈卻引發了不少悲劇。

01

近日,一則 #嬰兒在家人監護下遊泳窒息身亡#突然衝上了微博熱搜榜。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微博截圖

近日,湖南長沙剛滿月的甜甜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在家中戴脖圈遊泳發生意外。

拆掉脖圈時孩子頸部有勒痕,但因孩子並沒哭鬧等反應,家長並未在意,以為孩子在睡覺。

等到孩子父親回家時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這才覺察異常將孩子緊急送醫。

然而甜甜最終因缺氧時間過長,不幸離世。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微博視頻截圖

02

好好的遊泳脖圈怎麼就成「奪命圈」了?

如果只是將遊泳頸圈套在寶寶脖子上,讓寶寶自己在水中遊泳,那麼孩子小小的脖子需要承擔整個身體的重量。

寶寶脊椎發育尚未完全,脖頸處受力過大,很可能會損傷頸椎

另外,如果遊泳圈過緊容易壓迫寶寶頸部重要器官,有窒息風險。若遊泳圈過松又容易導致寶寶脫落溺水

再者寶寶皮膚稚嫩,很多遊泳圈都是由塑膠材質製成,遊泳圈的材質、安全性等都難以保證,劣質材料也很容易造成寶寶皮膚過敏等問題。

圖片來源:Pixabay

「嬰兒遊泳」不同於「成人遊泳」,因此在寶寶遊泳時,一定要在專業人員的陪同下進行,爸媽自己也要隨時密切注意寶寶的狀況。

03

育兒路上不僅要升級打怪,還要學會避很多「坑」。

除了嬰兒遊泳,之前說過的這些育兒路上的「坑」,今天我們也再重溫一下。

學步車

把孩子放學步車裡,不僅不能達到「學步」目的,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各種傷害。

過早地讓寶寶坐學步車還有可能影響到寶寶的骨骼發育,甚至造成O型腿。

圖片來源:Unsplash

學步車對走路姿勢也有影響如內八字、踮腳走路等。

此外,如果讓沒有經過爬行練習的寶寶直接用學步車學走路,不僅不利於寶寶力量的鍛鍊。被禁錮在學步車裡的寶寶還容易患上感統失調。

在2011年我國衛生部下發《兒童跌倒幹預技術指南》裡明確指出,嬰兒使用學步車是重要的跌倒危險因素,曾是發達國家造成嬰兒跌倒死亡的重要原因。

開襠褲

紙尿褲不會導致紅屁屁,紅屁屁的直接原因是:尿便刺激。

3歲左右寶寶已經開始有性別意識了,給孩子穿開襠褲把孩子私處暴露在外,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而且穿開襠褲還容易對私處造成意外的磕傷碰傷,壞處多多。

圖片來源:Pexels

把屎把尿

美國兒科學會(AAP)的建議了,大多數孩子在 18~24 個月的時候,才會有自主排便的意識。因此,2歲以下的寶寶還是建議不要貿然就給娃斷了紙尿褲吧!

一般寶寶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絕大多數孩子在3歲左右才能在生理上意識到排尿,拉屎,過早的訓練只不過是把尿的條件反射而已,還會影響寶寶對便意的掌握,更晚學會自主便尿。

不良餵食習慣

不管是把食物吹涼,還是用嘴巴試食物的溫度,都容易把成人體內的細菌傳染給孩子。比如唾液中的皰疹病毒感染、幽門螺桿菌(引起胃、十二指腸潰瘍)、變形鏈球菌(引起齲齒)等。

給寶寶餵食的正確做法是:等放涼了再喂,不要用嘴吹氣,也不要用嘴試食物溫度,更不可替寶寶嚼碎食物來喂。

圖片來源:Unsplash

平時如果寶寶是和大人們一起吃的話,可以先把寶寶那份先分裝出來,給寶寶使用專門的餐具。當然了,家裡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最好了。

育兒路上的「坑」又豈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的清說得明,最關鍵的是家長自己要有辨別的能力,不人云亦云,盲目跟從。

每一個孩子在出生之時,身上都承載著周圍許多人的愛與殷殷期盼,但願所有寶寶都健康平安長大。

記得分享讓更多人知道哦~

相關焦點

  • 問題遊泳圈可能變「奪命圈」
    據了解,此次檢查重點針對商場、超市、文化用品店等泳具銷售環節;以及水上樂園、遊泳館、泳池等泳具使用環節,就遊泳圈、泳衣泳鏡、塑料漂浮板等產品開展監督檢查。行動中,執法人員重點查看了各類泳具的產品標識、警示標誌、產品合格證和質檢報告等認證資質。 「我們走訪調查發現,不少經營者都誤以為遊泳圈就是『救生圈』。
  • 遊泳圈變「奪命圈」!石家莊13歲孩子在水庫遊泳溺亡!你的遊泳圈...
    很多大小朋友都喜歡去遊泳,即便不會遊泳的,套個遊泳圈,在清涼的水中泡著也挺好~但有時候,一不小心遊泳圈就會變成「奪命圈拿遊泳圈當救生圈,這些案例觸目驚心石家莊13歲孩子在水庫遊泳溺亡孩子帶遊泳圈在泳池中溺水1分多鐘,直至奄奄一息才被救起。
  • 寶寶夏季用品黑名單,別再用這些東西坑娃
    大白熊媽媽 DrX的醫學江湖寶媽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都想要給寶寶最好的東西,別人寶寶有的東西,自己的寶寶也要有,但是在這個買的過程中,寶媽要知道嬰兒用品黑名單,要避開這些誤區,買的東西才是對寶寶好的。
  • 遊泳圈可能變「奪命圈」廈門查獲一批問題泳圈
    據了解,此次檢查重點針對商場、超市、文化用品店等泳具銷售環節;以及水上樂園、遊泳館、泳池等泳具使用環節,就遊泳圈、泳衣泳鏡、塑料漂浮板等產品開展監督檢查。行動中,執法人員重點查看了各類泳具的產品標識、警示標誌、產品合格證和質檢報告等認證資質。「我們走訪調查發現,不少經營者都誤以為遊泳圈就是『救生圈』。
  • 快扔掉這些「奪命圈」!
    有時候,一不小心遊泳圈還會變成「奪命圈」先來看看這些恐怖的案例↓↓↓女童套遊泳圈倒立溺水72秒我們平時用的五顏六色的遊泳圈其實很多都只是玩!具!玩!具!玩!具!「充氣式救生圈只能算是娛樂裝備,放在遊泳池裡還能用一用,在大海中根本不安全。」
  • 育兒用品黑名單.docx 你是否也交了智商稅?
    尤其是剛出生的小寶寶,很多父母為了安全、健康起見,更是購買各種嬰兒專用品,但往往買回家了才發現,並沒有什麼用。 今天,小谷媽媽整理了一些新手家長容易被引導購買、無辜踩坑的育兒道具,希望新手家長們以後擦亮眼睛,別再入坑了哦!
  • 遊泳圈險成「奪命圈」禍根在成人
    有家長表示,這種遊泳圈容易翻倒,造成孩子溺水的情況。(5月19日《北京青年報》)  遊泳圈,自然是為了保護不會或者水性不咋地人的安全的。據記者採訪,不同階段的孩子,適合不同的泳圈,其中坐圈比較適合11個月到1周歲3個月的寶寶使用;但同時,也有的遊泳館的店員則表示,店裡雖然提供坐圈,但一般不推薦使用,因為這對於遊泳鍛鍊的意義不大,且不安全。由上述可見,坐圈的安全性能,也是各有說辭。
  • 別再給寶寶用了,這6種已經上了嬰兒用品黑名單,寶媽別花冤枉錢
    今天就給大家匯總整理了一些不值得買的育兒用品黑名單,它也因此登上嬰兒用品黑名單,所以父母別再給寶寶買定型枕了。但是,蠟燭包限制了寶寶的活動,不僅會影響寶寶的四肢發育,還可能會阻礙正常的血液循環,對寶寶的健康和發育不利,所以父母們別再給孩子用蠟燭包了。
  • 這4個嬰兒用品登上黑名單,父母別再讓娃用了,誰禁用誰受益
    文|秘籍君作為父母想給到孩子最好的育兒用品,但什麼是最好的呢?嬰兒用品雖多,但大多數都是噱頭,根本沒什麼作用,反而危害還不小。目前已知的4種嬰兒用品已經登上黑名單,提醒父母別再給娃用了,誰禁用誰受益。造成指頭末端,等到父母發現的時候,已經變黑,只能截肢。所以說,嬰兒手套存在很大風險,不建議讓孩子用。再者,嬰兒手套也沒有使用的必要。面對抓臉的問題,可以趁孩子睡著,把指甲剪短。孩子啃手,用手抓東西,是他們在感受這個世界。如果戴上手套,就阻礙了孩子探索、認識世界的過程,所以父母別再給娃用了。
  • 家長應知4點選購遊泳圈常識
    近日,同安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泳具市場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市面上常見的遊泳圈分為充氣遊泳圈和泡沫遊泳圈,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救生圈和救生衣則比較少見。  在一家文具用品店,部分泡沫遊泳圈生產廠家、聯繫電話、出廠日期均沒有標註,製作粗劣、包裝簡單,是典型的「三無」產品。在一家超市,一些充氣遊泳圈未按照安全技術要求標註「非救生圈設備,僅供在成年人監護下淺水中使用」字樣。
  • 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別戴著往深水裡遊
    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別戴著往深水裡遊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8.05 星期二 記者昨天採訪了解到,我市市面上銷售的五顏六色的遊泳圈多數是塑料材質,業內人士表示這些玩具遊泳圈而非救生圈。浴場救護人員提醒,使用這種遊泳圈的遊客,最好只在淺水區遊玩,以免遇險。遊泳圈標識「非救生用品」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第六海水浴場,十幾家銷售遊泳圈的攤位一字排開,不時有遊客上前詢問價格。
  • 嬰兒用品「黑名單」,這7樣東西趕緊丟掉,很多寶寶在天天用
    其實很多嬰兒用品都非常雞肋,家長們一定要擦亮雙眼,避開這些嬰兒用品的「黑名單」。 用「尿布褲」代替紙尿褲 新生兒新陳代謝較快,一般每天都會排尿7-10次左右,這就需要寶媽們準備大量的紙尿褲來供寶寶使用。
  • 這些嬰兒用品看似實用,實際早就進入「黑名單」,你還在用嗎?
    但是,不是所有的嬰幼兒用品都會對孩子產生正面的影響。相反,一些嬰兒用品已經被拉入到黑名單。 可是最後卻因為市場信息的不對稱等原因,有些寶媽卻對此一無所知,還是會選購這些被拉黑的嬰兒用品,從而對寶寶產生了影響。
  • 7種被列入「黑名單」的嬰兒用品,每一個都是智商稅,寶媽別上當
    隨著育兒觀念的進步,所以市面上售賣的育嬰產品也越來越多,新手爸媽們,只要一聽別人介紹說什麼什麼東西對孩子發育好或者對孩子成長好,甭管什麼價位,爸媽們肯定馬上會種草。作為新手父母在育兒上沒有任何的經驗,多聽聽多問問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並不是別人介紹的育嬰產品真的就那麼好那麼合適,說不定只是商家營銷出來的一個噱頭,在徵收新手家長的智商稅,作為一個過來人,今天就來告訴大家一個母嬰產品的黑名單,這些產品不僅價格不菲買回家還一點用也沒有,如果操作不當還可能給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 7種被列入「黑名單」的嬰兒用品,每一個都是智商稅,寶媽別上當
    隨著育兒觀念的進步,所以市面上售賣的育嬰產品也越來越多,新手爸媽們,只要一聽別人介紹說什麼什麼東西對孩子發育好或者對孩子成長好,甭管什麼價位,爸媽們肯定馬上會種草。作為新手父母在育兒上沒有任何的經驗,多聽聽多問問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並不是別人介紹的育嬰產品真的就那麼好那麼合適,說不定只是商家營銷出來的一個噱頭,在徵收新手家長的智商稅,作為一個過來人,今天就來告訴大家一個母嬰產品的黑名單,這些產品不僅價格不菲買回家還一點用也沒有,如果操作不當還可能給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 遊泳脖圈成寶寶的「奪命圈」醫生:不建議嬰幼兒戴脖圈遊泳
    央廣網三明11月5日消息(福建臺記者陳靜 三明臺記者張玫芬)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11月2日,湖南省株洲市一名剛剛滿月的女寶寶,在媽媽和姥姥的監護下在家遊泳,用的是常見的嬰兒遊泳「脖圈」,結果出現了意外,送去醫院後,不幸離世。
  • "三無"遊泳圈你敢給孩子用嗎 提醒:非救生用品
    濟寧新聞網訊 據齊魯晚報今日運河報導,夏日炎炎,很多家長帶孩子到海邊或遊泳池戲水消暑,但使用遊泳圈時還需謹慎。11日記者採訪中發現,城區批發市場存在不少「三無」遊泳圈,濟寧市質監部門工作人員提醒,遊泳圈並非救生用品,兒童使用時須有家長在旁監護。
  • 兒童救生衣遊泳圈使用意外頻發 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業內人士稱,這些兒童救生衣、遊泳圈實際上只是水上玩具,不能拿來「救生」;質量低劣的救生衣、遊泳圈甚至可能奪去遊泳者性命  1、疑惑:  穿上「救生衣」 孩子沉下水  陳女士家住南寧市鳳翔路某小區。7月24日晚,她帶著兒子到小區附近的遊泳池遊泳。
  • 遊泳脖圈成寶寶的「奪命圈」 醫生:不建議嬰幼兒戴脖圈遊泳
    央廣網三明11月5日消息(福建臺記者陳靜 三明臺記者張玫芬)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11月2日,湖南省株洲市一名剛剛滿月的女寶寶,在媽媽和姥姥的監護下在家遊泳,用的是常見的嬰兒遊泳「脖圈」,結果出現了意外,送去醫院後,不幸離世。
  • 遊泳圈成「奪命圈」,剛滿月女嬰因戴脖圈遊泳窒息身亡​
    別讓遊泳圈成為寶寶的「奪命圈」這位女嬰的家人並未按照母嬰醫院醫護人員的安排,而是自行在家中,導致得了悲劇的發生,那麼帶寶寶遊泳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1、脖圈必須大小合適嬰兒用脖圈必須大小合適,不宜過大或過小。過大容易使寶寶脫出,造成溺水;過小則容易壓迫頸部血管和頸動脈竇,一樣會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