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別戴著往深水裡遊

2020-12-17 青島晚報電子報
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別戴著往深水裡遊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8.05 星期二

    8月3日,外地遊客竇先生來青旅遊,下海遊泳時遊泳圈洩氣遇險,幸虧報警及時,被邊防民警救上岸(本報昨日報導)。記者昨天採訪了解到,我市市面上銷售的五顏六色的遊泳圈多數是塑料材質,業內人士表示這些玩具遊泳圈而非救生圈。浴場救護人員提醒,使用這種遊泳圈的遊客,最好只在淺水區遊玩,以免遇險。
遊泳圈標識「非救生用品」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第六海水浴場,十幾家銷售遊泳圈的攤位一字排開,不時有遊客上前詢問價格。一家攤位的攤主表示,這裡的遊客大部分都是租用遊泳圈,一般是20到50元一個,不限時間,也有不少遊客是自己帶著遊泳圈來的,現場購買的比較少,再說價格也比較貴,買了就用一次,也不划算。
    記者看到,這些遊泳圈上大多都印有安全標識,如「警告:此非救生用品,僅供兒童在成年人監護下的淺水中使用」等字樣,但是也有一些遊泳圈沒有任何標識。在一家攤位前,記者拿起一個兒童用的透明遊泳圈,問攤主說:「這太薄了,不太安全,塑料的吧?」攤主說小孩子的體重輕,使用沒問題,並且表示這遊泳圈「不是塑料的,是膠的」。
戴上遊泳圈就往深水遊
    記者又來到第一海水浴場,沙灘上每隔十幾米遠就有出租遊泳圈的攤位,各式各樣的遊泳圈十分醒目,塑料遊泳圈租價一般20元,質量較好的橡膠遊泳圈租價40至50元,都可以不限時間使用。浴場周圍還有不少售賣遊泳圈的攤位,大多數都是塑料遊泳圈,這些遊泳圈多數印有生產廠家、廠址、聯繫電話、使用年限等信息,並在醒目位置標識「警告:此非救生用品,僅供兒童在成年人監護下淺水中使用」。
    正值落潮時間,記者看到,海裡都是花花綠綠的塑料遊泳圈。多數遊客在離岸較近的淺水區使用遊泳圈,但是也有一些遊人在水比較深的區域使用,其中不乏小孩子。
塑料遊泳圈救生不可靠
    青島大學化學系教師馬兆立告訴記者,市面上常見的遊泳圈一般是塑料材質的,也就是PVC(聚氯乙烯),這種遊泳圈其實是一種玩具遊泳圈,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救生圈,關鍵時候不一定能救命。它不僅怕漏氣,而且接縫處很容易開膠,比較脆弱,使用壽命較短。真正的救生圈是橡膠材質或泡沫材質的,多用於特殊行業,一般在市面上出售比較少。
    馬兆立說,橡膠救生圈是一次成型的,後來出現了分段的輪胎式救生圈,「至少分成兩段,萬一哪一段漏氣了,另一段還能發揮作用。 」後來出現了PU(聚氨酯)材質的遊泳圈,這種類似於橡膠材質,也有一定的救生作用。此外,一些遊船上的專業救生圈外面是帆布,裡面是發泡塑料(聚苯乙烯),可以應急,使用壽命很長。
下水前先查看是否完好
第一海水浴場救生隊員宗志忠提醒,大多數遊客使用的遊泳圈是充氣的塑料材質,很容易被石塊等尖銳物品劃破,下水前一定要檢查遊泳圈有沒有損傷或漏氣情況,使用塑料遊泳圈的遊客儘量在淺水區遊玩,不要過分依賴這種「不靠譜」的遊泳圈。在遊泳過程中一旦出現漏氣現象,遊客應沉著應對,儘快靠向岸邊,必要時及時呼救。
    市質監局工作人員表示,根據《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範》和《充氣水上玩具安全技術要求》的生產標準,遊泳圈的材料多為PVC材質,屬於充氣水上玩具。由於遊泳圈執行的是玩具標準,因此國家明文規定兒童泳具必須有「3C」認證標識。建議市民購買遊泳圈時,一定要選擇生產標識齊全的。
記者 趙傑 實習生 王林 丁晗

-----------------------------------------------------------------------

相關焦點

  • 別把塑料遊泳圈當「救生圈」 還是泡沫芯的安全
    別把塑料遊泳圈當「救生圈」 還是泡沫芯的安全www.zjol.com.cn 2007年07月12日 14:46:41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不久前,張小姐帶著6歲的女兒小菲去學遊泳,為安全起見,在某超市花15元錢買了一個「救生圈」,緊接著就興衝衝趕到遊泳池,女兒小菲仿佛很有悟性,套上泳圈後遊的很自如,於是張小姐放鬆警惕和熟人聊了起來。
  • 兒童戲水屢屢發生事故 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原標題:兒童戲水屢屢發生事故 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原標題: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兒童戲水屢屢發生事故   專家提醒家長應注意全程看護   孩子穿著褲式坐圈在水中戲水,家長悠閒地在岸邊閒聊。結果孩子用力向前撲,泳圈側翻,孩子難以從褲圈裡掙脫出來,頭朝下、腳朝天在水中掙扎。
  • 遊泳圈和救生圈真的不一樣!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夏天裡,很多人都喜歡遊泳,甚至去海邊遊玩,這時候,旱鴨子們常常需要救生圈來幫忙。近日,網上有傳言稱,遊泳圈並不等於救生圈。傳言中稱,海裡硬物較多,遊泳圈容易被戳穿。而實際上,遊泳圈和救生圈有本質區別,錯把遊泳圈當成救生圈使用,會有一定的安全隱患。這種說法靠譜嗎?央視《是真的嗎》對這兩樣東西進行了使用實驗,普通遊泳圈的安全性能遠不如救生圈,專家建議,消費者購買時千萬得弄清楚。
  • 兒童救生衣遊泳圈使用意外頻發 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原標題:兒童救生衣遊泳圈使用意外頻發 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三無」產品充斥遊泳設備市場。因女友不會遊泳,在下海前,楊先生在銀灘浴場買了一個塑料充氣遊泳圈給她用。當兩人在淺灘戲水時,不知不覺來到了深水區。突然,塑料遊泳圈漏氣了!楊先生使勁把女友往岸邊推,但沒多久便體力不支。楊先生趕緊呼救,幸好被救生員及時發現,才將兩人營救上岸(本報7月2日A10版曾作報導)。
  • 遊泳圈和救生圈的區別
    三伏天來襲,帶孩子去遊泳成為很多家庭的娛樂項目,不過這裡提醒家長,切不可將孩子的安全託付給普通的遊泳圈「玩具」,因為遊泳圈和救生圈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前者絕不能替代後者。救生圈的圈體芯材採用聚苯乙烯材料,外面包裹玻璃纖維布,塗上三層酚醛樹脂,然後包帆布並塗刷數層油漆。
  • 小攤販賣遊泳圈多為「三無產品」 不等同於救生圈
    □晨報記者李東華 姚克勤實習生鄔林樺   針對費女士反映的問題,記者調查發現,本市小攤販售賣的遊泳圈幾乎全是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以及無生產廠家的「三無產品」。業內人士提醒,花哨的遊泳圈並不是救生圈,家長在為孩子選購使用時,切勿忽視安全性,勿將遊泳圈用於遊泳池深水區及天然河道、海域。
  • 兒童戲水屢屢發事故 家長注意: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結果孩子用力向前撲,泳圈側翻,孩子難以從褲圈裡掙脫出來,頭朝下、腳朝天在水中掙扎。這是近日在海珠區一處遊泳池裡發生的一幕。夏日炎炎,又到遊泳季,不少家長帶著孩子戲水消暑,溺水、落水不得不防。專家提醒,家長在帶孩子遊泳時需格外小心,不要把「遊泳圈」當成「救生圈」,也不要將孩子的安全交付給遊泳圈,選擇遊泳圈時需謹慎。
  • 勿將遊泳圈當做救生圈
    勿將遊泳圈當做救生圈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近段時間遊泳圈銷售異常火爆,一些價格低廉標識不明的遊泳圈在市場上並不鮮見。業內人士提醒,應購買材質較厚、接縫處平滑的遊泳圈。另外,遊泳圈僅是水上玩具,與救生圈是不同產品,勿將遊泳圈當做救生設備使用。  部分在售遊泳圈標識不明  「我家孩子喜歡印有卡通圖案的遊泳圈,而我主要是看它氣充得足不足。」遊泳館內,一位正帶著孩子戲水的年輕母親說。
  • 山東一女嬰戴泳圈遊泳側翻險溺水廠家提醒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此事發生在山東招遠市金街上一家名為「樂遊寶貝」的嬰兒遊泳館,這家遊泳館主要從事嬰幼兒洗澡、遊泳培訓等服務。5月18日上午,北青報記者撥打店內電話,但未能接通。此前遊泳館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視頻中的女嬰不到1周歲,事發後,他們陪著孩子的家長將孩子及時送醫。
  • 哪種遊泳圈能保安全?實驗下水作業告訴你
    老闆賣的遊泳圈有大小9種型號。記者發現,每款遊泳圈充氣口並不僅僅是一個塑膠塞,裡面還有一小片塑料片。「這樣就算塞子拔掉,裡面的氣逃不出來的。」老闆告訴記者,現在家長買遊泳圈也注重安全性,「只有一個塞子那種遊泳圈現在進貨也進不到,就算有,家長也不買帳。」看上去設計得挺安全,但記者把塞子拔出來以後,氣還是「呲呲」往外冒。
  • 男孩戴遊泳圈落入海中 遊泳圈救生圈別分不清
    連續兩天有人戴充氣遊泳圈下海溺水,救生人員提醒,下海遊泳應戴救生圈遊泳圈和救生圈有本質區別。本版文圖晨報記者 白斌斌實習生 陳佳玉昨日下午,白城海邊,一個大浪打來,遊泳圈翻了,戴著遊泳圈的男孩瞬間落入海中。萬幸,救生員及時發現,迅速救起男孩。22日下午,同樣的一幕在白城浴場發生,9歲男孩小羅從泳圈裡滑脫,整個人落水,萬幸也被及時救起。
  • 遊泳圈救生圈可別分不清 充氣遊泳圈受捧泡沫救生圈遇冷
    ­  遊泳圈和救生圈有本質區別。充氣式塑料遊泳圈執行的是《充氣水上玩具安全技術要求》,本質上只是玩具,只對充氣玩具的浮力和材質厚度進行了簡單規定,而救生圈的國家標準則在外觀、尺寸、重量、材料、性能等方面都有嚴格要求。救生圈能承受的重量較大,目的是增強圈體的強度,在救護落水者時拋投準確,不受風浪影響。
  • 九江:遊泳圈漏氣孩子險出事「三無」遊泳圈充斥市場
    中國江西網九江訊 潯陽晚報 記者張倩、徐田剛報導:眾所周知,遊泳是一項非常好的鍛鍊項目,特別到了夏天,孩子扎堆往遊泳館跑。而對那些不會遊泳的「旱鴨子」來說,遊泳圈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裝備。然而,潯陽晚報記者走訪發現,市面上充斥著大量「三無」遊泳圈,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 【遊俠導讀】毋庸置疑,遊泳圈能夠讓「旱鴨子」也享受到水上樂趣...
    毋庸置疑,遊泳圈能夠讓「旱鴨子」也享受到水上樂趣,一到夏天市場上的遊泳圈便熱銷不斷。然而近日,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充氣式遊泳圈並不等同於救生圈,遊泳圈屬於水上玩具,只能在水上休閒運動中起輔助或保護作用,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帶來潛在的危險。  眼下,省城多家遊泳館裡人滿為患,會水的市民遊得酣暢淋漓的同時,一些「旱鴨子」和兒童套上了花花綠綠的遊泳圈也玩得不亦樂乎。「一到夏天,遊泳裝備就賣的特別好,尤其是遊泳圈,一天賣二三十個沒問題。」
  • [臨沂]不是所有的遊泳圈都叫救生圈 別把玩具當救生用品
    入伏以來,遊泳成了很多市民避暑的好選擇,臨沂市場上的遊泳圈也隨之熱銷起來。近日,河東區趙女士帶女兒遊泳,發現遊泳時遊泳圈漏氣,讓她嚇了一身冷汗。27日-29日,記者走訪多家水上用品店發現,多數遊泳圈為「三無」產品,很多市民混淆遊泳圈和救生圈的概念,認為遊泳圈就是救生圈,將兩者混為一談。
  • 充氣遊泳圈並非救生圈 實測:輕劃即破隱患大
    近日,網絡有傳言稱「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理由是「海裡硬物較多,充氣遊泳圈極其容易被戳穿,存在安全隱患」。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央視《是真的嗎》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記者通過隨機採訪了解到,人們對於遊泳圈與救生圈的區別並不清楚。不僅如此,就連賣遊泳設備的商家也說不清遊泳圈與救生圈的區別。
  • 塑料遊泳圈為啥不讓下海玩?
    原標題:塑料遊泳圈為啥不讓下海玩? 兒童遊泳圈不等於救生圈瀋陽市的劉女士近日帶孩子去南戴河海邊遊玩,自帶的塑料遊泳圈卻被禁止使用,被要求換上橡膠救生圈。「都是遊泳圈,為啥不讓用呢?瀋陽晚報、瀋陽網記者從安監部門了解到,遊泳圈和救生圈,還真不是一回事兒。與橡膠救生圈相比,兒童遊泳圈較輕,塑料表面一旦遇水,容易溼滑難抓握。按照《充氣水上玩具安全技術要求》規定,玩具充氣式遊泳圈在醒目位置標註了「非救生器材,需在成人監護下讓孩子使用,孩子的身高要與水深相適應」等安全提示。因此,海濱浴場禁止使用塑料遊泳圈是有道理的。
  • 男孩套泳圈玩水不慎滑出溺水,提醒:遊泳圈不是救生圈
    家住後湖的張女士也不例外,一不留神,3歲的兒子竟從遊泳圈裡滑出來,誤入深水區發生溺水,幸虧發現及時,經過緊急救治才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專家提醒,孩子並非套上遊泳圈就萬無一失,尤其的較小的孩子,最好保持家長伸手可及的距離。33歲的李女士家住後湖,5歲的女兒和3歲的兒子都放假在家。近來天氣太熱,2日晚她帶著兩個孩子到一家戶外泳池遊泳消暑。
  • 水上樂園謝絕遊客自帶遊泳圈
    買好每人80元的門票後,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往場內走,沒想到在驗票時被工作人員攔了下來,原因是其6歲的兒子帶了一個遊泳圈。工作人員稱,「場內不允許自帶遊泳圈,如果需要的話,只能在場內租賃,租金為每次10元」。   裴先生和工作人員理論了起來,「市內別的遊泳館都可以自帶遊泳圈,為什麼這裡不行」?
  • 專家:塑料泳圈是玩具 千萬別往深水遊(圖)
    記者近日調查了解到,市面上銷售的五顏六色的遊泳圈多數是塑料材質,被業內稱為玩具遊泳圈而非救生圈。使用這種遊泳圈的遊客,最好只在淺水區遊玩,以免遇險時措手不及。雖然橡膠遊泳圈比塑料遊泳圈安全耐用,但放眼望去,海裡都是花花綠綠的塑料遊泳圈。記者注意到,一名中年男子竟然套了兩個遊泳圈在淺水區遊泳。 「賣遊泳圈的說,這種遊泳圈不安全。我水性一般,別來玩一趟掛了彩。 」該男子笑著說。    標識 此泳圈「非救生用品」    六浴銷售遊泳圈的攤位較少,一處攤位把一個兒童塑料遊泳圈掛在護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