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三伏天的到來,我市各浴場迎來入浴高峰。記者近日調查了解到,市面上銷售的五顏六色的遊泳圈多數是塑料材質,被業內稱為玩具遊泳圈而非救生圈。使用這種遊泳圈的遊客,最好只在淺水區遊玩,以免遇險時措手不及。
保險 男子套兩個遊泳圈下海
在一浴沙灘上,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遊泳圈格外醒目,每隔幾步就有出租遊泳圈的攤位,塑料遊泳圈租價10元,質量較好的深色橡膠遊泳圈租價20元,均不限時間使用。浴場四周還有不少售賣遊泳圈的攤位,全都是塑料遊泳圈,質量好一點的售價25元,質量稍差一些的售價20元,兒童用的小遊泳圈售價1 0元。這些遊泳圈多數印有生產廠家、廠址、聯繫電話、使用年限等信息,並在醒目位置特別提醒「警告:此非救生用品,僅供兒童在成年人監護下淺水中使用」。
記者看到,此時正值落潮,多數遊客在離岸較近的淺水區使用遊泳圈,只有少數遊人在水比較深的海域使用。雖然橡膠遊泳圈比塑料遊泳圈安全耐用,但放眼望去,海裡都是花花綠綠的塑料遊泳圈。記者注意到,一名中年男子竟然套了兩個遊泳圈在淺水區遊泳。 「賣遊泳圈的說,這種遊泳圈不安全。我水性一般,別來玩一趟掛了彩。 」該男子笑著說。
標識 此泳圈「非救生用品」
六浴銷售遊泳圈的攤位較少,一處攤位把一個兒童塑料遊泳圈掛在護欄上。記者走近一看,這個遊泳圈上沒有生產標識,僅有「警告:此非救生用品」等字樣。攤主上前熱情地招呼記者,記者用手試了試遊泳圈,表示:「太薄了,不太安全,塑料的吧? 」攤主先是說小孩子的體重輕,使用沒問題,看記者不動心,竟又稱「不是塑料的,是膠的」。
海中的一位女遊客告訴記者,她不會遊泳,雖然只在淺水區撲騰幾下,但為了安全起見,還是花20元買了個遊泳圈。「用遊泳圈安全啊,不會遊泳也能浮起來。 」該遊客表示。
說法 別指望塑料遊泳圈救命
青島大學的化學專家馬兆立告訴記者,市面上常見的遊泳圈一般是塑料材質的,也就是PVC(聚氯乙烯),但是這種遊泳圈其實是一種玩具遊泳圈,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遊泳圈,關鍵時候不一定能救命。這種遊泳圈不僅怕漏氣,而且接縫處很容易開膠,比較脆弱,使用壽命較短。而真正的救生圈是橡膠材質或泡沫材質的。
馬兆立說,橡膠救生圈是一次成型的,後來出現了分段的輪胎式救生圈,「至少分成兩段,萬一哪一段漏氣了,另一段還能發揮作用。 」後來出現了PU(聚氨酯)材質的遊泳圈,這種類似於橡膠材質,也有一定的救生作用。此外,一些遊船上的專業救生圈外面是帆布,裡面是發泡塑料(聚苯乙烯),可以應急,使用壽命很長。
提醒 下水前先查看是否完好
一浴的救生隊員提醒,大多數遊客使用的遊泳圈都是充氣的塑料材質,很容易被石塊等尖銳物品劃破,下水前一定要檢查遊泳圈有沒有損傷或漏氣情況,使用塑料遊泳圈的遊客儘量在淺水區遊玩,不要過分依賴這種「不靠譜」的遊泳圈。在遊泳過程中一旦出現漏氣現象,遊客應沉著應對,儘快靠向岸邊,必要時及時呼救。
市質監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範》和《充氣水上玩具安全技術要求》的生產標準,遊泳圈的材料多為PVC材質,屬於充氣水上玩具。由於遊泳圈執行的是玩具標準,因此國家明文規定兒童泳具必須有「3C」認證標識。建議市民購買遊泳圈時,一定要選擇生產標識齊全的。(記者 張譯心 實習生 李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