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遊泳圈能夠讓「旱鴨子」也享受到水上樂趣,一到夏天市場上的遊泳圈便熱銷不斷。然而近日,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充氣式遊泳圈並不等同於救生圈,遊泳圈屬於水上玩具,只能在水上休閒運動中起輔助或保護作用,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帶來潛在的危險。
眼下,省城多家遊泳館裡人滿為患,會水的市民遊得酣暢淋漓的同時,一些「旱鴨子」和兒童套上了花花綠綠的遊泳圈也玩得不亦樂乎。「一到夏天,遊泳裝備就賣的特別好,尤其是遊泳圈,一天賣二三十個沒問題。」東關大街一商品市場經營遊泳用品的王先生表示,記者發現,該市場上形形色色的遊泳圈讓人應接不暇,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省城多家小商品市場和大商場,發現市面上多數遊泳圈沒有任何文字標註,有標註的也不清晰,甚至都沒有明確標註生產廠家、廠址、電話等信息。在花園路一商場裡,一家經營內衣的店鋪也代售遊泳圈,記者看到所有的遊泳圈只用英文標註。當記者詢問理由時,銷售人員表示自己店裡都是外貿貨,所以沒有中文標識。
記者又走進一家店內,指明要救生圈。店主用手指了指琳琅滿目的遊泳圈表示,「這裡都是救生圈,隨便挑。」無獨有偶,許多市民來買遊泳圈的時候,問的都是有沒有救生圈,而不少商家隨手就將遊泳圈遞給顧客。
記者隨機採訪了10名消費者,問救生圈和遊泳圈的區別,六成消費者對兩者的概念理解得含糊不清,只有個別消費者能清楚了解二者的區別。然而記者走訪了多家市場都沒有見到救生圈的身影,「一般用不著那種製作精良的救生圈,再說市場上也很難買到。」西市場一經營遊泳用品的李女士說,「只要不上深水裡去,這種普通的遊泳圈一般不會出問題,而且充氣式的,方便攜帶。」「其實,遊泳圈和救生圈有著非常大的區別。按照國家和行業標準,遊泳圈絕對不能當救生圈用。」記者聯繫到一家專業生產救生設備的廠家,其李姓工作人員表示,「救生圈是水上救生設備的一種,生產工序複雜,圈體芯材採用閉孔型發泡材料,也就是聚苯乙烯材料,外面包裹玻璃纖維布,還要塗三層酚醛樹脂,然後包帆布並塗刷數層油漆。救生圈圈身必須具備螢光條,方便救援……」他告訴記者,遊泳圈的材質多為塑料、塑膠,重量輕,不耐磨,抗壓能力差,很容易發生磨損、漏氣,並不具備救生功能,「充其量是個水上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