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馬六甲華人:用三種語言過日子的人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馬來西亞馬六甲華人:用三種語言過日子的人

  馬六甲歷史區有條小巷叫廟街,在狹隘的馬路邊鱗次櫛比的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道家廟青雲亭、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印度教廟、有兩百多年歷史的清真寺、佛教廟等。多民族國家馬來西亞也是多宗教國家。在清真寺對面的榮茂茶室,聽著念古蘭經的聲音,吃粵式點心,深感多文化社會的豐富。

  跟我們同坐一桌的當地華人先生們,跟我講普通話,彼此之間說泉州話,另外能聽廣東話等方言,至於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馬來西亞語、殖民統治時期留下來的英語,自然也會聽會說。我平時在日本,周圍多數人只會說日語而已。對於在初中、高中學過的英語,大多數人都說:學過是學過,就是沒學會,不會說。他們根本想像不到,世上有操著好幾種語言過日子的馬六甲華人。

  馬六甲社會在很多方面都讓我大開眼界。其中之一是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的關係。說著六七種語言生活的人,不大可能每種語言都說得百分之百流利。換句話說,每一種語言的能力,也許都在七七八八的水平。他們的優勢,卻在於無論對方說什麼語言,馬上能掌握重點在哪裡,溝通上絕不出問題。

  反過來看在島國生活的日本人,總以為:學外語意味著學繁雜的語法和複雜的單詞拼寫,以便通過升學考試。然而,始終想不到,學外語的終極目的就是溝通,而要跟別人溝通的話,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場合,都得從微笑點頭表示好意開始的。哪裡有板著臉,避開別人的視線,嘴裡說在書本光碟上學來的句子而埋怨對方聽不懂的?

  日本巖波書店最近出版了一本書叫做《同坐一桌,還能不說話嗎?——— 日中語言行動比較論》。作者井上優是娶了位中國太太的日本語言學者,他從家庭生活中注意到的彼此之間的區別出發,討論中國人和日本人在溝通方式上的不同。《同坐一桌,還能不說話嗎?》這個標題就指:跟陌生人同坐一桌的時候,大多中國人覺得,若不說話怪不好意思,因而一定要搭話;相反地,日本人一般都覺得,對方也許不願意說話,所以保持沉默較為禮貌。

  馬六甲榮茂茶室的華人先生們,雖然是第二代到第四代的移民,但仍然保持著中國人的規矩,主動叫我們坐下,談天說地。這樣的經驗,對我家小朋友來說,是充滿異國情調的跨文化體驗。我要孩子們至少學會向陌生人有尊嚴地微笑的表情。(新井一二三)

相關焦點

  • 馬六甲海峽的歷史名城:馬六甲和喬治城—馬來西亞
    馬六甲海峽(Strait of Malacca)是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總長1080公裡,西北端通印度洋安達曼海,東南連南中國海,歷來是打通東方和西方,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非常重要的國際水道。地處海峽邊上馬六甲和喬治城(檳城)是兩座著名的古城,它們的歷史和命運與海峽休戚與共。
  • 馬來西亞——馬六甲
    入住酒店旁邊就是小印度(印度人聚集區,馬六甲華人聚集區叫雞場街),隨意尋得一家印度餐館,點菜是模仿的方式,照別人的樣子:one,one,one……一會兒功夫,兩種煎餅上來了,手抓蘸醬,鮮,香,特別喜歡印度咖喱。
  • 馬來西亞檳城華人社會的語言生活
    一  檳城也寫作梹城,又稱檳榔嶼,是馬來西亞13個行政州之一的檳州首府所在地。檳城的中心城區又稱喬治市(GeorgeTown,因英王喬治三世而得名),位於檳榔嶼的東北。島上40%的人口居住在這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具有古老歷史文化的城市,也是馬來西亞第二大城市。檳榔嶼扼守馬六甲海峽北口,位於馬來半島海岸對面,最窄處海峽只有3英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風景也極為迷人。
  • 秦淮燈點亮馬六甲 促江蘇馬來西亞絲路往來
    秦淮燈點亮馬六甲 促江蘇馬來西亞絲路往來 2019-12-21 14:07:21 促江蘇馬來西亞絲路往來  中新網馬六甲12月20日電 (記者 陳悅)「水韻江蘇·相約馬六甲」江蘇文化周活動於20日在馬來西亞馬六甲鄭和·朵雲軒(馬六甲)藝術館揭幕。
  • 馬來西亞為何把漢語標誌都去掉?難道是不歡迎中國人了嗎?
    馬來西亞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位於亞洲的東南部,之所以說它特殊,其實是對於中國來說,馬來西亞雖然有很多的本地人,但是其中有20%是來自中國的華人,簡單來說馬來西亞有兩成的人是跟我們同根同源,於是在這裡可以看到非常深厚的華人傳統與文化。
  • 華人闖蕩馬來西亞,「三分天下有其一」
    「橡膠王國繁榮的背後,很大一部分上是華人用雙手和頭腦支撐起來的;不誇張的說,沒有華人,就沒有今天的馬來西亞。NO.事實上,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地位一直非常重要,馬來西亞華語是官方的第三大語言,馬來西亞華人是馬來西亞全國第二大「少「數民族,佔馬來西亞總人口約23.4%(第三大民族是印度族,佔人口7%),近1/4,實際上可並不「少」。
  • 馬六甲青雲亭:大馬最古老的華人寺廟
    青雲亭座落於馬六甲區的廟堂街(Temple Street),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兩地歷史最悠久的古廟。青雲亭主殿供奉觀音大士,故亦稱觀音亭。青雲亭之名是取平步青雲之意。青雲亭由馬六甲第一任華人甲必丹(首領之意)鄭芳揚與第二任華人甲必丹李為經發起建設。但具體創建日期,頗多爭論。一說為1673年,一說為1600年或更早。青雲亭佔地四萬九千五百二十平方尺,廟宇雄偉莊嚴。大殿正座供奉觀音大士,左右為關帝和天后聖母神座。青雲亭曾是葡萄牙和荷蘭統治馬六甲時代華人甲必丹的辦事所和解決糾紛的仲裁處,也是華人會議中心。
  • 馬六甲華人顏天祿: 重燃鄭和留下的火種
    馬六甲華人顏天祿:重燃鄭和留下的火種(僑界關注)   600多年前,中國寶船載著鄭和及其近萬名隨從,遠下西洋,途經馬六甲。華人由此踏足這片陌生的土地,並在通向大海的河口往來經貿,繁衍生息。
  • 中國人和馬來西亞人生下的女孩,為啥叫做娘惹?答案來了!
    這些人定居後和當地的馬來族或其他民族的婦女通婚,後代就留在了馬來西亞。後來,隨著闖南洋的風行,更多的中國人來到了馬來西亞,與土著居民結合後,世代繁衍,生活在馬來西亞。這些人雖然生活在異國他鄉,但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注重孝道、講究長幼有序,在文化習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國化」。同時,又融入馬來人的語言、服飾和飲食習慣。
  • 馬來西亞麻坡:感受昔日馬六甲文化歷史蛻變
    中國僑網4月28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悠悠麻河,訴說著一段漫長的歷史故事;麻坡這個古老的城市,不僅是馬六甲王朝和柔佛王朝的發源地,挨著河畔的一河二區三街六巷,更是文化遺產與歷史發展的縮影,一磚一瓦都烙印著歷史的足跡。麻坡(MUAR)這個名詞,早在1361年滿者伯夷(Majapahit)王朝時期就已出現。
  • 看時空穿越,想說愛你不容易——廈門+馬來西亞檳城、馬六甲
    舊時當地的華人對孫 中山 先生有著非同尋常的感情,說是恩情更為確切,沒有孫 中山 就沒有當地的華文教育,更沒有當地華人的發展,孫 中山 在 馬來西亞 為華人延續了中華文化。1857年7月18日,辜鴻銘生於 檳城 一個 英國 人的橡膠園內。早年,他祖輩由 中國 福建 泉州 府 惠安 縣遷居南洋,積累下豐厚的財產和聲望。他的父親辜 紫雲當時是 英國 人經營的橡膠園的總管,操流利的閩南話,能講英語、馬來語。他的母親則是金髮碧眼的西洋人,講英語和 葡萄牙 語。這種家庭環境下的辜鴻銘自幼就對語言有著出奇的理解力和記憶力。
  • 馬來西亞到處華人街,中國菜在這裡很受歡迎,濃濃的傳統氣息
    馬來西亞的唐人街最多。每個城市都有一個或大或小的唐人街。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有一條茨廠街。也就是說,華人聚集的唐人街,小時候能吃到的小吃,糖果,閩粵傳統美食,充滿中國特色的紅燈籠,對聯,在這裡傳承了幾百年。茨廠街的歷史要追溯到上世紀初。
  • 「馬來西亞華人的華文教育、族群認同與多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主旨發言由韓晗擔任主持人、盛靜擔任評議人,莫泰熙、王潤華、陳奕平、範若蘭四位主旨發言人分別就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中華文化在馬來西亞的傳承與多元教育文化的創新以及傳教士與華人移民等議題進行學術演講。莫泰熙從自己深耕多年的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實踐出發,談到了馬來西亞華人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的培育等重大問題,認為馬來西亞華人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大家不斷抗爭、自強不息的努力結果。
  • 又見馬六甲劇場|馬來西亞馬六甲海峽現代藝術的新坐標
    2018年7月,在馬六甲城的海岸邊,歷經5年的創作設計和施工建造,由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建院)一手打造的又見馬六甲劇場完美亮相。中國著名導演王潮歌在為大家帶來世界級的情境體驗劇---又見馬六甲的全球首演。
  • 新山告示牌有三種文字,在華人佔30%的馬來西亞,竟然沒有華語
    新山告示牌有三種文字,在華人佔30%的馬來西亞,竟然沒有華語在旅遊業較發達的國家,遊客有什麼麻煩事可以求助於政府的旅遊服務機構,他們都樂於幫忙。有些人說,在馬來西亞到處都是華人,不存在語言問題其實不然,當有人帶著你時,你會感到到處都可以講中國話。但當你要自己解決交通或其他問題時,才會發現:在馬來西亞的所有公用事業部門,如機場、公共汽車、火車、碼頭汽車站、政府部門,幾乎沒有華人的影子,都要用英語溝通。原來,馬來西亞的華人人數雖多,但卻是受限制的群體。基本上被排擠在政府公務員和公用事業部門之外。
  • 印象馬六甲:處處洋溢著中式風情
    雞場街就是一條華人街  來到馬六甲,最不能錯過的就是逛一逛雞場街,當地華裔稱之為文化街。行走在這裡,仿佛是到了另一個故鄉,滿眼的華語招牌,滿大街講著漢語的華人,要知道,這裡是華人在馬來半島最早的聚集區。就在這些古樸傳統的中國風之間,偶爾夾雜著歐式風味的建築,讓人感受到文化大融合的趣味所在。
  •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華人茶室
    馬來西亞,2019年8月。很多馬來西亞華人的一天,是從街巷中的茶室開始的。馬六甲雞場街(唐人街)的隆安茶室,是這類茶室的代表。茶室開在街口,觀音帽式的嶺南民居風格的住宅旁,紅色的波紋瓦搭出來敞開式鋪面。
  • 美麗的馬來西亞,馬六甲聖地牙哥城堡!
    馬六甲古炮臺是馬來西亞遭受殘酷殖民統治的歷史見證,離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如今炮臺的設施以及四門古炮依然完好無損地屹立著。馬六甲海事博物館是根據一艘真正的葡萄牙大型遠航船建造而成的,其船的外形首先就會吸引遊客的目光。
  • 我在馬來西亞吃過椰漿飯,看過馬六甲古城,讓我留戀不舍
    在去年的時候,和一些朋友去了馬來西亞玩,感覺馬來西亞的這一趟旅程還是很開心的,在馬來西亞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在這個國家,你既可以去浪漫的海島度假,也可以去神秘的雨林探險,更可以去馬來西亞的各個街景探尋美食。
  • 馬來西亞僑領:中國傳統融入本地文化造就華人美食
    中國僑網12月27日電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報導,近日,馬來西亞馬六甲海南會館副主席黃守群指出,馬來西亞華人先輩當年離開中國南下時,將家鄉的美食帶入馬來西亞,再結合本地各族的飲食文化後,才造就今日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特色美食。